现代文阅读练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9625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docx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练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docx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二)最完美的礼物

①2000年5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4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足够的食物和淡水,分骑5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入沙漠腹地300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考察。

②几天后,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

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峰骆驼惊骇得踌躇不前。

③“沙暴!

”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

④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

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上的睡袋。

昏暗无天日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⑤“骆驼呢?

”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

大家开始寻找。

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和一些行李。

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

这时,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

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

“不要抢,水是大家的。

”“我也有份,我先喝!

”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抢之中……

⑥“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

”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的口吻喝道:

“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

“每人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多喝。

”大刘咄咄逼人地问:

“你也只喝两口?

”郭教授平静地说道:

“我只喝一口。

⑦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

轮到大刘了,他________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_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⑧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

大刘忍不住喊起来:

“教授,我的喉咙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

”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

突然,大刘猛然向郭教授冲过来,想抢夺水囊。

“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开枪!

大刘悻悻地回到了队伍中。

⑨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起来。

第四天早晨当人们醒来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子,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规定:

“从现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

”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每次喝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⑩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

“我们快到了!

”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

大刘回头朝郭教授喊道:

“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

”的确,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喝水了。

郭教授没什么反应,身体踉跄着要摔倒,大刘跑过去扶住他。

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就晕倒在大刘的怀里。

11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

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则提着猎枪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

走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

“还不到时候!

12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

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再让大家喝一口水。

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

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

13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水囊里,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

14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是穿越生死的惟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

15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

“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18.第5段画线句“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________________(2分)

19.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7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

(4分)

(1)“轮到大刘了,他_________地喝了两大口水……”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10段画线句“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

根据文意,写出教授叮嘱的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6分)

(1)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50字左右的点评。

(2)选择文中令你最感动的一处,写150字左右的感想。

1自古以来,人类就渴望有一双能透视黑夜的眼睛。

微光夜视仪的出现,

使人类的这一渴望成为现实。

充分利用夜晚微弱的光线,使我们能

像白天一样地观察,这是微光技术的突出特点。

  

②在现代战争的新闻报道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幅幅黄绿色的反映

夜间战场状况的影像,这些精彩的报道就得益于微光技术。

事实上,

不仅在新闻领域,而且在军事、海洋勘探、水下救援、天文观察、公

安监控、野生动物研究等等领域,微光技术也大显身手。

机场、车站

的行李检查设备,银行、医院和家庭等地方所有的昼夜保安、监视或

监护系统中,也常常使用微光专业产品;大家所熟悉的电视类型的医

用X射线透视检查系统,也应用了微光技术。

  

③在夜暗环境中存在着少量的自然光,如月光、星光、大气辉光等,

统统称为夜天光。

因为它们和太阳光比起来十分微弱,所以又叫做夜

微光。

人眼视网膜的感光灵敏度不高,在微光条件下不能充分“曝光”。

这是造成人们在夜暗环境中不能正确观察的一个原因。

那么微光夜视

技术是如何达到“化夜为昼”的呢?

  

④夜视技术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的目标转换(或

增强)成可视影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的技术。

微光夜视器材依

靠夜天的微光照明,首先把来自目标的人眼看不见的光信号转换成为

电信号,然后再把电信号放大,并把电信号转换成人眼可见的光信号,

这就是一切夜视器材实现夜间观察的共同途径。

  ⑤在微光夜视器材中,图像增强器是核心器件,利用图像增强器将夜空中微弱的自然光,如月光、星光、大气辉光增强几百倍甚至数万倍,达到使人眼能够进行远距离观察的程度。

黄绿光是人眼最敏感的波长。

因此,这种颜色的荧光屏常常被应用到增像器上,这也是新闻报道中黄绿色图像的来由。

  ⑥微光技术大大拓展了我们人类的视觉领域。

它能弥补人眼在空间、时间、能量和光谱方面分辨能力的不足,而且能以人眼的自然观察习惯来显示图像,适合部队夜间行动和作战。

所以它一出现便引起各国军界的关注,成为夜视技术领域发展的重点。

  ⑦引领人们冲破黑暗的微光技术,在被预言为“光电世纪”的21世纪里,还将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选自2002年第6期《百科知识》作者:

培智,有删改。

17.修改选文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

18.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分)

19.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3分)

20.微光夜视器材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3分)

萤火虫的“小灯”(节选)周立明

①相传我国古代有位非常用功的读书人,名字叫车胤,家里贫穷买不起油

灯,他就抓了许多萤火虫,关在透明的纱布口袋里,晚上用来照明读书。

就是囊萤夜读的故事。

2近年来,萤火虫引起许多科学家的兴趣,他们积极研究萤火虫的发光密。

③萤火虫的发光器官由一小簇特殊的大细胞组成,周围分布着许多小神经和

小气管。

这些细胞为什么会发光呢?

原来,这些细胞中含有一种奇妙的物

质,叫做萤光素。

萤火虫呼吸的时候,氧气从小气管进入细胞,和萤光素结

合,在另一种物质萤光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发出光来。

可以写成一

个简单的公式:

{}

④萤火虫黑夜发光,白天它是不是也发光呢?

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

在黑暗

中,萤火虫发出光亮,但是_______________,这时候,萤火虫的小“灯”

立刻熄灭了。

可见,萤火虫在白天是不发光的。

⑤萤火虫是怎样控制小“灯”发光的呢?

⑥原来,萤火虫的眼睛感受到光亮刺激的时候,眼神经末梢立刻向脑神经中

枢报告:

“天亮了!

”它的脑神经中枢再向发光器官周围的小神经发出命令:

“熄灯!

⑦这些小神经控制着发光细胞周围的小气管,小神经接到脑神经中枢的“熄

灯”命令以后,就关闭小气管,停止向发光细胞供给氧气,于是小“灯”就

熄灭了。

⑧萤火虫就是这样巧妙地通过神经系统控制发光,一点也不会浪费自己的能

量。

1、阅读第③段,根据你的理解,在文中方框内填写相关内容(2分)

2、根据第⑥段提示,如果在黑暗中,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萤火虫在白

天是不发光的呢?

请用一句话把你的设想填写在第④段横线上(2分)

3、本文开头引用了车胤“囊萤夜读”的成语故事。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有

关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还有许多。

请再写出两条类似的成语(1分)

父亲的冰糖葫芦(20分)

  1992年春节前夕,因为有许多事情要处理,一直到腊月三十我才坐上了回家的列车。

车窗外大雪纷纷扬扬,漫山遍野银装素裹,我很激动——一半缘于美丽的雪,一半缘于已经一年多没有见到的父母。

  下了火车又换乘汽车,在乡政府门前停下来时已经是下午5点了,家在6里外的农村,我只能步行回家了。

下了车,街上人很少,不远处有一个人正推着自行车卖冰糖葫芦,插在草杆子上的冰糖葫芦依然红得耀眼,卖糖葫芦的人身上落满雪花,被许多小孩围在中间。

糖葫芦卖得很快,他有点应接不暇,有的小孩趁机抓了糖葫芦就跑,他也不敢撵。

我想起小侄女叶子,该3岁了,很爱吃糖葫芦,于是我走上前去。

  但突然之间,我被自己的发现惊呆了,父亲?

那卖糖葫芦的长者竟是父亲!

我呆了半晌,才喊了一声:

“爸”。

父亲回过头来,发现是我,满脸的笑容将原本沧桑的脸挤得更皱,眉上脸上的雪花簌簌消融成水。

我的嗓子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没想到久别的父亲竟这样与我见了面。

  一会儿功夫,糖葫芦就卖完了,我们一起回家,我想驮父亲,但父亲执意要带我,他说:

“你坐那么长时间的车,太累了。

”就这样,我们父子俩在漫天风雪中回到了家。

  家里到处堆着山楂,我问母亲:

“下这么大雪,父亲怎么还去卖糖葫芦?

”两年前的一场车祸使父亲原本强健的身体变得衰弱,更何况,年龄不饶人。

  母亲说:

“你爸是去接你,顺便卖卖糖葫芦,也不知你到底哪一天回来,已经连续好几天了。

  我的鼻子一酸,转身进屋去和叶子玩。

  大年初一那天早上5点多钟,我正在酣睡,被母亲推醒;原来父亲已经在做糖葫芦。

母亲让我去帮忙。

  我到厨房时,父亲已经将糖葫芦做好了。

放在案板上凉着。

我说:

“大年初一为啥还去卖冰糖葫芦?

  沉默了半晌,父亲说:

“过年哩,娃娃都有压岁钱,大年初一吃的东西好卖!

  “为挣几个钱连年都不过啦!

”我心疼父亲。

  父亲无语,自顾自将冷却的冰糖葫芦收入纸箱,拿了插葫芦的草杆子,往自行车上扎。

  母亲让我陪父亲一块去,我正要穿大衣同去,父亲却说:

“你不用去啦!

一会儿就完。

”说完,用一根粗绳将腰中的棉袄一捆,推着车出了门。

  父亲走后,我和母亲闲聊,又问母亲:

“大年初一也去卖糖葫芦,不值!

  母亲说:

“孩子,你爸还不是为了你!

  “为了我?

”我很惊讶。

  “年前你来信说,年后想和梅子结婚,你爸寻思着,你工作才两年,梅子刚工作,你们没有钱,梅子那么娇贵的女娃子,不嫌你当教师的清贫,可我和你爸过意不去,我们想攒点钱,给梅子买个项链,买个戒指,城里兴这个。

哎,俗话说:

人过40不学艺,你爸做了一辈子厨师,60多岁的人,又要学做糖葫芦,可真难为他啦,刚开始不会做,要么把糖烧焦,要么做得太软,糖葫芦粘在一起了。

一次你爸去卖糖葫芦,做得太软,拿在手里糖往下掉,两手都是糖,粘得连钱都没法给人找……”

  不等母亲说完,我就推车出了门。

  果然在乡政府门前找到了被许多小孩围住的父亲。

正忙着卖糖葫芦的父亲抬头看见我时脸上有一种极复杂的表情掠过,穷于应付的他对我说:

“你来收钱。

  卖完后刚回到家,父亲说:

“我再做一些,今天能卖!

”说罢又钻进了厨房。

  但是第二次卖得并不好,剩下许多。

  晚上,侄女叶子喊着要吃糖葫芦,父亲取了一支,小侄女拿着笑了。

父亲给了我一只,说:

“快吃,多吃几根,今天卖不完,明天就没法卖了——鲜也不鲜了。

”看着剩下的那一大堆冰糖葫芦。

我发愁了,母亲说:

“没事,卖不成咱自己吃,去年一个冬天我和叶子没少吃你爸卖剩的糖葫芦。

”我手里拿着一个鲜红晶莹的冰糖葫芦,那鲜红是血的颜色,那晶莹是汗的光泽,咬了一口,又酸又甜,我不禁掉了泪。

  过完春节我要离家时,父亲拿出新新旧旧的2000元钱塞到我的手里说:

“给梅子买个戒指,买串项链。

”拿着钱我心里酸得难受,我实在没有勇气告诉白发的父母,这钱已经没有用了:

就在我回家的前两天,梅子因为我没有给她买个订婚戒指就与我吵架,后来又提出了分手。

  “都说冰糖葫芦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甜,甜里面它透着酸……”每当这首歌响起时,我就想掉泪。

12.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为什么“非常激动”?

第(3)段中,我见到父亲,为什么“惊呆”了?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3)段中“我的嗓子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四段中,“我想驮父亲,但父亲执意要带我”表现了父子二人什么样的感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父亲为什么要去卖糖葫芦?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父亲学做糖葫芦是否容易?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手里拿着父亲卖剩的冰糖葫芦,为什么说“那鲜红是血的颜色,那晶莹是汗的光泽”?

(3分

 

最后一个鸡蛋郑洁渊

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

鸡王决定扭转鸡家族的处境,于是就召集幕僚想办法。

 

“要想人类放弃吃鸡很难。

”一个幕僚说,“他曾经用十斤鸡蛋收买了人类中一位写东西的人,让他在报上写文章说,吃鸡容易患癌症!

可人类还是照吃不误。

 ”

 “依我看,人类吃咱们并不是因为恨咱们,而是说明他们离不开咱们。

”另一位年纪大点的幕僚说,“不如,大王下一道圣旨,命令所有母鸡停止下蛋,保证人类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对待咱们了。

” 

 “停止下蛋?

”鸡王吃了一惊。

 

 “对,停止下蛋。

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小鸡出生,光这一点,就够人类伤脑筋的了。

”幕僚说。

 

5分钟后,鸡王向整个鸡家族下达了圣旨:

停止下蛋!

 

当人类发现全世界所有的母鸡都不下蛋了时,地球上只剩下一个鸡蛋了。

 

人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地球上的鸡吃一只将少一只,最终灭绝。

 

人类专门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制定了一部关于保护珍稀动物——“鸡”的法律。

鸡终于改变了卑微的地位,加入珍稀动物的行列。

 

人们以拥有一只鸡为荣,狗和猫的地位一落千丈。

在公园里常见到牵着鸡散步的达官贵人。

一只鸡的售价已高达上千美元。

 

地球上惟一的那个鸡蛋更是价值连城,光是守护它的军队就有两个旅之多。

这  鸡蛋的妈妈是最后一个听到鸡王圣旨的,当时她正在下蛋,想把这个蛋退回到肚子里已经是不可能了,于是,她成了地球上惟一一个鸡蛋的母亲。

人们将延续鸡的生命的期望寄托在她身上,人们给她吃最好的食物,为她建造了豪华的住宅,还让她上报纸上电视。

 

这只母鸡日益显赫的地位渐渐引起了鸡家族其他成员的不满。

同样是鸡,凭什么她吃的好,住的好,还能上电视?

就因为!

于是,在某一天的上午,另一只母鸡违抗鸡王的圣旨,公然下了一个蛋。

这只母鸡立刻成了全球新闻的焦点,她的待遇马上超过了前一只母鸡。

 

鸡家族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紧接着第三个鸡蛋出生了。

 

第四个鸡蛋问世了。

 

  第五个鸡蛋诞生了。

 

第六个鸡蛋降临了。

 

鸡王感到大事不妙,连忙再次降旨制止母鸡下蛋,但他已经控制不了他的臣民了。

所有的母鸡都想比别的鸡过得好,她们拼命地下蛋。

 

于是,保护鸡的法律取消了。

没有人牵鸡去公园了。

鸡又重新出现在餐桌上了。

 

鸡王不甘心,还想继续降旨制止母鸡下蛋,被幕僚劝阻了。

幕僚说:

“没有必要。

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

” 

  (摘自《郑洁渊童话集》) 

13.指出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这样:

这:

14.根据语境,补写出横线上的内容。

(2分)

15.画波浪线的句子啰嗦马?

作者这么写的作用是什么?

(3分)

16.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结尾处幕僚所指的人类“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

(4分)

怜悯和善行的距离

张揆辅

①瑟瑟的空气中,我跺着脚,焦急地等在长长的队尾,诅咒着这该死的冷天,抱怨着中药房处理事务的缓慢,照这样下去,再有一个小时我也抓不到药。

   ②当我在长凳坐下时,注意到旁边的老头——枯瘦的他裹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戴了个滑稽的婴儿绒帽,脸色苍青,在凳上蜷成一小团,马上要进入打盹的状态,“一旦睡着,他肯定要着凉的。

”我这样想。

   ③一个抓完药的大妈推了推老头:

“老张别睡,你儿子呢?

”老头遽然睁眼,回答:

“回家了。

”“怎么把虚弱的老爹单独留在这儿呢?

”我可怜起他来。

   ④一个护士问了一声,就走到旁边的房间里去,我听见她和别人的高声攀谈:

“老张家真可怜,连两百块都拿不出,他儿子回去借钱了。

”我是不是帮他些什么,我想。

“你冷不冷?

要不要我脱件衣服给你?

”我问老头。

老头愣了一下,随即摇头拒绝了。

“或者,我扶你到护士房里的火炉前坐着等?

”我再次提议,老头巴巴地往房里望了一眼,犹豫半天,说:

“不打紧,我儿子很快就来了。

   ⑤“你干什么?

”当我还想提议时,过道里突然传来争执声,护士抓着一个汉子,汉子手里,抱着从病房里取出的一床棉被。

“没见他快冻死了吗?

”汉子过来,用棉被把老头包裹起来,见他这样,护士默许了,老头抬着感激的眼,对汉子说:

“谢谢,谢谢。

   ⑥我像被狠狠掴了一个耳光,这里的人,几乎都在同情老头,可没人真正为他做些什么,包括我。

怜悯和善行之间,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距离。

2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2分)

24.文章第

(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分)

25.你认为文章结尾处这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是什么?

(2分)

26.结合语录境,理解第

(2)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27.请说说生活中你与文中的“我”或者“汗子”相似的经历,并谈谈感受。

(3分)

 

宇宙飞船的“避火衣”

我国“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在2003年10月的顺利发射升空与安全返回,是我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

它从天外“下凡”—返回地球,过程复杂,场面惊心动魄。

当宇宙飞船以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进入大气层时,飞船的外壁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极大量的热,在距离地面60千米左右的稠密大气层区域,其表晨温度可达到1000℃~3000℃,整个机身变成一个炽热耀眼的火球(就像我们通常见到的火流星一样)。

进入距离地面80—40千米区域时,由于周围空气在高温下电离,宇航员与地面的无线电通讯会暂时中断,进入“黑障区”,就连雷达也无法发现它的踪迹……

飞船返回舱中有宇航员和珍贵的仪器资料,必须保证它顺利通过大气层安全返回地面,必须为它研究制造一件“避火衣”。

由于宇宙飞船只使用一次,科学家为它(A)精心设计了一件奇妙的“避火衣”,它(B)是用“瞬时耐高温材料”制成的。

这(C)是一种由特殊纤维材料或多孔颗粒加上有机物组成的低导热复合材料。

这层材料的厚度经过精心计算设计,在宇宙飞船不同部位的厚度是不同的。

当飞船返回舱由太空“下凡”通过大气层,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时,这件“避火衣”就会“引火烧身”,自己先燃烧起来,其中大量的有机物会发生化学分解和汽化,带走极大量的热量。

更奇妙的是,“避火衣”在燃烧自己的同时,还形成一层厚厚的多孔炭化层,紧紧地附着在返回舱的外壁,这一炭化层具有极好的隔热效能,在它严密的包裹下,能有效地防止外界热量传入舱内,使返回舱中的温度保持在35℃以下,保证了宇航员的安全。

这种自我牺牲的一次性“避火衣”设计十分巧妙,结构相对比单,重量比较轻,成本自然也就比较低,具有双重奇妙功能,使宇宙飞船顺利“下凡”,为宇航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请根据文意,概括宇宙飞船“下凡”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4分)

21.第二段中有两处使用了括号,这两处括号中的内容在表达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第一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四段中三个加黑的词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3分)

A.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能体现“避火衣”“自我牺牲”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__。

(2分)

24.从文中看,宇宙飞船的“避火衣”具有的“双重奇妙功能”是什么?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极昆虫的绝技

①在北极地区,由于环境严酷,气候恶劣,昆虫的种类要少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主要有:

苍蝇、蚊子、螨、蠓、蜘蛛等。

其中,苍蝇和蚊子的数量很多,占昆虫总数的60%~70%。

②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

那么,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

实际上,绝大多数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9个月的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存在于土壤。

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物质冻在一起。

我们知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的脉管从而破坏其肌体。

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水分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

还有北极的牛蝇,是一种极可怕的寄生昆虫,它将卵下在驯鹿的绒毛里,孵化出来之后即钻进驯鹿体内,顺着血管周游全身,长大之后又回到驯鹿的脊梁骨附近,穴没而居,而且开了一个天窗,以便呼吸新鲜空气,直到长成之后钻出驯鹿体外,进行新的一轮繁衍生殖。

按理说,小驯鹿细嫩鲜美,又无防御能力,是最好的美食佳肴,但牛蝇却从不攻击它们。

因为如果牛蝇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虽然要容易得多,但却有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了。

小小的牛蝇,竟早在人类数十万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奥的道理,不得不引起人类去深思。

不仅如此,牛蝇在每群驯鹿中下卵的数量;也有一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