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整合训练二工业文明 专题提升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9410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整合训练二工业文明 专题提升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整合训练二工业文明 专题提升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整合训练二工业文明 专题提升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整合训练二工业文明 专题提升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整合训练二工业文明 专题提升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整合训练二工业文明 专题提升 含答案.docx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整合训练二工业文明 专题提升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整合训练二工业文明 专题提升 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整合训练二工业文明 专题提升 含答案.docx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整合训练二工业文明专题提升含答案

最新教学资料·高考化学

模块整合训练

(二) 工业文明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5·河南开封一模)仔细观察下图,你认为此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有可能是(  )

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

C.三角贸易D.工业革命

解析 图中欧洲与美洲、非洲、亚洲进行贸易往来体现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品种类的增多,这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是指黄金白银大量输入欧洲,以致物价上涨,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三角贸易主要指奴隶贸易,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不包括亚洲,与图片不符,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是指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转变为大机器生产,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1500~1800年的近代早期时代,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商业贸易、生物学以及文化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

(《新全球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

B.商业贸易使世界各地差距缩小

C.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D.文化交流促使各地价值观趋同

解析 根据材料“商业贸易、生物学以及文化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后,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故A项正确;商业贸易使世界各地差距拉大,不是缩小,故B项错误;世界经济体系确立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文化交流促使各地价值观不是趋同,而是多元化,故D项错误。

答案 A

3.(2015·山东菏泽一模)对下面图示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D.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解析 依据材料中“瓜分领土”的信息可知,列强侵略手段并非完全日趋隐蔽,故A项错误;材料中“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表明并非只是对中国的冲击,故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仍然是趋势,尚未“到来”,而图示的内容时间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C项错误;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在殖民扩张过程中,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市场迅速扩大,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5·安徽淮北二模)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

“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

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

”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

A.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B.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

C.宗教改革 宋明理学D.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排除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希腊罗马作家”、“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反映了文艺复兴的特点:

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实质上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中国8世纪之后是唐宋时期,正是理学兴起和发展的时期,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不符合材料提到的“世俗的、不神圣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宗教改革依然是神圣的、以上帝为中心的,故C项错误;汉代儒学兴起于公元前2世纪,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5·湖南衡阳三模)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

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  )

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

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

解析 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高举理性旗帜,故A项错误;理性是指民主、自由、平等、科学、实事求是等,故B项正确;“肯定人性,追求幸福”是现象并非人性,而且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做到,不是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时期发展的新高度,故C项错误;“否定教会,信仰得救”在宗教改革时期已经出现,不是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时期发展的新高度,故D项错误。

答案 B

6.(2015·广东江门一模)关于下图反映的四股思潮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和图四对旧文化的态度相同

B.图二是图一反映的思潮的发展和深化

C.图二和图三分别代表了反动和进步的思潮

D.四幅图所反映的思潮互为因果关系

解析 图一体现的是文艺复兴,其特点是借助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图四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其特点是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故A项错误;图二体现的是启蒙运动,与图一文艺复兴都宣传了人文主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故B项正确;图三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思潮,与图四新文化运动都是进步的思潮,故C项错误;四幅图中既有资本主义思想也有社会主义思想,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5·广东中山模拟)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

“民主依赖妥协”。

下列历史事件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①光荣革命 ②辛亥革命 ③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故①正确;辛亥革命是革命党人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故②正确;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是共和派与君主派长期斗争与妥协的结果,故③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实际上是一系列妥协的产物,包括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妥协,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之间的妥协,中央与各州之间的妥协,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8.(2015·河南开封模拟)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表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推论

A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

B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帝国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

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

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D

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美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第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解析 英国责任制内阁开始于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故A项错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是君主权力至高无上,故B项正确;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的原则,故D项错误。

答案 B

9.(2015·湖南怀化一模)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

“……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

……法官的虚假的独立性被取消……也如其他一切公务人员一样,今后均由选举产生,要负责任,并且可以罢免。

”以下选项能准确反映题干信息的是(  )

A.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

B.巴黎公社是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

C.巴黎公社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

D.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解析 材料谈到巴黎公社成立后在政治建设方面的措施,没有涉及巴黎公社的背景,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的公职人员均由人民选举产生并可以随时罢免,代表人民的意志,体现了人民自治,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的政治体制并不完善,不能说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建立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因此并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2015·山西太原一模)“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与列宁的活动分不开。

列宁在他的《四月提纲》中采取了极端不妥协的立场。

”这个“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是指(  )

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

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提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解析 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不是“暴力方式夺权”,故A项错误;《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是“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故B项正确;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后来,苏维埃政权同德奥集团达成协定,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在《四月提纲》之后,故C项错误;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时间在《四月提纲》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2015·安徽马鞍山三模)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

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

答案 D

12.(2015·云南昆明模拟)《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

A.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解析 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可知,辛亥革命与以往的革命不同,它不是改朝换代,而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内容过于宽泛,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名存实亡,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未真正实施,并没有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故D项错误。

答案 B

13.(2015·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历史巨变是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改变

B.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第二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解析 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主要是因为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将开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故B项正确;第二次历史巨变指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的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事实,故D项错误。

答案 B

14.(2015·湖北模拟)1943年1月,国民政府通过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大西洋宪章》的签订

C.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D.中国军民的坚持抗战

解析 注意材料时间“1943年1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故A项错误;《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8月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此时正是二战关键时期,中国军民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美英放弃了部分在华特权,国民政府的努力只是客观原因,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15.(2015·河北衡水二模)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

”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

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

解析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较慢,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题干只是提及上海某个县,不能以此代表整个中国,故A项错误;从“自洋纱盛行……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可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受挤压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可知中国人逐步接受西方工业文明,故D项错误。

答案 B

16.(2015·河南洛阳一模)“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材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

C.预备立宪D.辛亥革命

解析 材料认为只学习西方科学是荒谬的,必然会导致中国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进而削弱儒家文明。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却有利于西方思想和制度在中国的传播,最终客观上削弱清王朝的统治,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已经深入到制度层面,故B项错误;预备立宪也涉及到政治制度变革,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也深入到制度层面,故D项错误。

答案 A

17.(2015·河北保定模拟)下述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同点是(  )

1895~1911年

1912~1918年

年投资额(万元)

800

2200

年均办厂数(家)

19

80

A.都与政府的政策和“实业救国”思潮有关

B.轻工业、重工业均得到较大发展

C.企业规模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D.都为以后革命转型奠定了基础

解析 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华民国奖励实业的政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轻、重工业的发展状况和企业规模,故B、C项错误。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使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促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1895~1911年时革命尚未转型,故D项错误。

答案 A

18.(2015·安徽合肥一模)阅读《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

该表主要反映近代中国(  )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电报

1835年

1871年

1886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③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高潮 ④应用西方科技发明速度明显加快

A.①②B.②④

C.①④D.③④

解析 材料显示西方发明在重庆的使用时间远远落后于上海,说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故①正确;表格中没有显示民族企业相关信息,故②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庆地区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远远落后,故③错误;从铁路技术发明到在中国上海使用是51年,而电灯只有1年,说明西方科技发明应用速度明显加快,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19.(2015·山西太原调研)1948年8月,某人在公司汇报中写道:

“沪上抢购之风,日益如炽,所有日用百货,各店都抢购一空……本公司早为一般人抢购之对象,半日之间货已购空。

”此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B.国共内战加剧了社会经济崩溃

C.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D.美国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 此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经济。

1948年国民党政府在国统区内滥发纸币,导致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存钱不如存物,从而导致了抢购风潮,故选C项。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当时早已结束,排除A项;B、D项不是题干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排除。

答案 C

20.(2015·四川宜宾二模)下图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他们(  )

A.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

B.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C.展现了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

D.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

答案 C

21.(2015·安徽马鞍山二模)19世纪末,《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见下表),其主要目的是(  )

类别

篇数

比例

列强在中国

215

47.4%

经济/财政/商务

87

19.2%

总论

19

4.2%

A.希望得到列强支持B.向国人介绍西学

C.揭露列强瓜分阴谋D.为变法制造舆论

解析 《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无法说明希望得到列强支持,故A错误;向国人介绍西学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揭露列强瓜分阴谋的信息,故C项错误;《时务报》是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阵地,而从文章类别上看,“列强在中国”占了主要部分,目的是警醒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更好的宣传变法思想,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2015·四川雅安三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新文化运动“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

这里的“社会现实”是(  )

①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已广泛传播 ③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中的“社会现实”可以从经济、政治和思想分析,包括经济上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和思想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故①③④正确;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才广泛传播,故②项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3.(2015·山东临沂模拟)1924年孙中山指出:

“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这里的“办法”是指(  )

A.“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C.构建福利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解析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故A项错误;振兴实业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想,要“发达资本”而非“节制”、“平均”,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当今中国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不是1924年孙中山指出,故C项错误;1924年孙中山重新阐发三民主义,材料符合“民生主义”基本内容,故D项正确。

答案 D

24.(2015·陕西西安五校联考)毛泽东在一次会议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国民党内的主要统治集团,坚持着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方针。

有很多迹象表明,他们早已准备,尤其现在正在准备这样的行动:

等候某一个同盟国的军队在中国大陆上驱逐日本侵略者到了某一程度时,他们就要发动内战。

”由此可见,该报告应该是(  )

A.《论持久战》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联合政府》

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的理论著作。

毛泽东认为当时抗日战争还未彻底胜利,但已面临着内战的危险。

由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D。

A、B两项的内容与题意无关,C项发表于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D

25.(2015·江苏泰州二模)《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

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

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解析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所以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2015·山东滨州模拟)(20分)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政治文明比照

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

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

……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

——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

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经济文明交流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

……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探究主题三 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称“夷”(未开化的野人)。

鸦片战争前人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鸦片战争后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演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王中禄《天朝上国的反思》

(1)根据材料,说明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

结合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作物的传入引种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分析,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6分)

(4)通过对“东西方文明”的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4分)

解析 第

(1)问,结合材料可以看出古代世界文明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再结合所学政治史的部分内容印证。

(2)问,抓住关键信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回答。

第(3)问,通读材料发现人们对西学由“鄙视”到“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分析“原因”时结合“鸦片战争”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分析。

第(4)问,从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等角度谈启示,只要符合题意就行。

答案 

(1)特点:

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地域特色。

印证:

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希腊的城邦政治特别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完备的法律体系各具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