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9345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docx

《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docx

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

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

SystemModelingandSimulation

第一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

主要内容

•系统与模型

-系统建模

-系统仿真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14系统与模型

1.1.1系统

1.系统的广义定义:

x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部分(要素)结合起来在一起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有机整体。

举例:

宇宙世界,原子分子,电炉温度调节系统,商品销售系统,等等。

例一:

电炉温度调节系统

例二:

商品销售系统

经理部[

14系统与模型

2系统的特性:

1)系统是实体的集合

+实体是指组成系统的具体对象

例如:

电炉调节系统中的比校器、调节器、电炉、温度计。

商品销售系统中的经理、部门、商品、货币、仓库等。

+实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即系统。

14系统与模型

2)组成系统的实体具有一定的属性

属性是指实体所具有的全部有效性,例如状态、参数等。

在电炉温度调芒系统中,温度、温度偏差.电压等都是属性。

在商品销售系统中,部门的属性有人员的数董、职能范围,商品的属性有生产日期、进货价格.销售日期.售价等等。

X系统处于活动之中

+活动是指实体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属性变化。

例如:

电炉温度调节系统中的主要活动是控制电压的变化,而商品销售系统中的主要活动有库存商品数量的变化、零售商品价格的增长等。

14系统当摆型

X系统三要素:

实体、属性与活动。

系统是在不断地运动、发展、变化的;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系统边界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研究的目的。

系统研究:

系统分析、系统综合和系统预测O系统描述:

同态、同构

+同态:

系统与模型之间行为的相似(低级阶段)同构:

系统与模型之间结构的相似(高级阶段)

同态与同构建模

+同构系统:

对外部激励具有同样反应的系统十同态系统:

两个系统只有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输入输出相対应

14系统与模型——

3.系统的分类

X按照系统特性分类:

+工程系统(物理系统):

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实现某个预定的功能,采用某种手段构造而成的系统,如机械系统、电气系统等。

+非工程系统(非物理系统):

由自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被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逐步认识的系统,如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管理系统、交通系统等。

3.

X

系统的分类

按照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状态随时间变化分类:

连续系统:

状态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系统。

离散事件系统:

状态的变化在离散的时间点上发生,且隹往又A蓝机的系统。

按照系统物理结构和数学性质分类: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

集中参数系统和分布参数系统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

+

14系统与模型

3.系统的分类

X按照系统内子系统的关联关系分类

简单系统:

组成子系统数量较少,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或尽管子系统数量较多,但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比较简单。

例如:

一台仪器

复杂系统:

系统具有众多的状态变量,反馈结构复杂,输入与输出呈现非线性特征(高阶次、多回路、非线性)复杂巨系统:

子系统数量极大,种类很多,关系复杂例如:

星系系统

按照子系统的数量分类

+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

14系统与模犁

1・1・2模型

1•模型的定义

模型是一个系统的物理的、数学的或其他方式的逻辑表述,它以某种确定的形式(如文字、符号、图表、实物、数学公式等)提供关于系统的知识。

14系统与權型

2.模型的分类

覧物理模型:

根据一定的规则(如相似原理)对系统简化或比例缩放而得到的复制品。

*概念模型

1)定义:

为了某一目的,对真实世界及其活动进行的概念抽象与描述,是运用语言、符号和框图等形式,对从所研究的问题抽象出的概念进行有机的组合。

这些有机组合的概念就形成了某种概念模型.

tl系统与模型

2)概念模型的分类

(1)从概念模型描述的内容来分类

*面向领域的概念模型:

将真实世界划分成相应的领域,再对每个领域进行概念建模O

*面向设计的概念模型:

在领域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相应的概念设计◎如数据库设计概念模型。

(2)从概念模型的用途来分类

★资源概念模型:

用作一种资源,支撐进一步的开发。

主用概念模型: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根据需求和资源概念模型进一步开发出的模型。

基于知识获取与描述方法来分类

基于表示的概念模型:

直接反映与推理机制关联的符号级表示。

基于方法的概念模型:

面向知识级建模分析,提供预先定义的方法去描述在特定应用领域中实现方法的有关知识。

基于任务的概念模型:

面向特别种类的任务,直接刻画任务结构而非执行任务的方法。

X数学模型

1)定义:

对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特定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的,根据对象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

2)分类:

按照系统的特性来分:

线性与非线性、静态与动态、确定性与随机性、微观与宏观、定常(时不变)与非定常(时变)、集中参数与分布参数按照研究方法来分:

连续模型与离散模型、时域模型与频域模型、输入输出模型与状态空间模型

1.2系统建模

系统建模就是:

认识系统,并把它表述出来。

121系统建模的信息源

系统模型

12系统建權

1.2.2系统建模的途径

(1)分析法/演绎法/理论建模/机理建模

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运用一些已知的定理、定律和原理推导出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

⑵测试法/归纳法/实验建模/系统辨识

通过测试系统在人为输入作用下的输出响应,或正常进行时系统的输入输出记录,加以必要的数据处理和数学计算,估计出系统的数学模型。

(3)综合法

1,2系统建橈

123模型的可信度

X可信度水平

行为水平、状态结构水平、分解结构水平上的可信度

X可信度分析应该考虑的问题演绎/归纳/目的中的可信性

1,2系统建槌

1.2.4建模的一般原则

性性性性性询性简清相准可集

1,2系统建槌

125建模的一般过程

建模者根据建模目的、已掌握的先验知识以及数据通过目的协调、演绎分析以及归纳程序三种途径构造模型,然后通过可信性分析,最后获得最终模型。

模型分解

第一种分解:

模型=集合结构(静态结构、动态结构)

第二种分解:

模型=集合结构(框架、结构、参数)

•进一步,我们将模型构造具体分解为三个步骤:

框架定义、结构特征化和参数估计。

1,2——

•复杂系统建模(定性+定量)

1)开发思想,形成概念,通过定性分析、研究,明确研究的方向、目标、途径、措施,并将结果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加以表达(语言建模)

2)对语言模型中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找出影响亭物发展的前因后果,并将这种因果关系用框图裹示出来

3)对各环节的因果关系进行量化研究,初步得出低层次的概念量化关系,即为量化模型

4)进一步收集各环节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利用所得数据序列,建立动态模型。

5)对动态模型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通过结构、机理、参数的调螯,进行系统重组,达到最优配置、改善系统动态品质的目的。

+建立五种模型:

语言模型9网络模型9量化模型9动态模型9优化模型

建模过程是一个不断反馈、多次循环的过程。

1,2系统建模

1.2.6模型文档

定义:

才艮据一定的规范对模型的文字描述。

+在模型开发的过程中,通过编写模型文档,可以加深建模者对模型的认识,有助于消除模型的不完全性、不明确性和不一致性,提高建模的规范化程度。

+模型文档是模型开发者与使用者之间信息交流的依据。

+完善的、规范化的文档能够帮助用户迅速、清晰的了解模型结构、功能.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而不必重复建模者的所有工作。

1,2系统建模

数学模型文档的参考示例:

[1]综述

[1.1]模型开发目的

[1.2]模型功能

[1.3]模型性质(随机/确定,动态/静态,离散事件/连续/混合)

[2]假设及适用范围

[2.1]理论依据

[2.2]主矣假设及理由

[2.3]主要简化计算及依据

[2.4]模型的应用条件或使用限制

[2.5]对预期使用目的的适应性

1,2系统建模

[3]模型描述

[3.1]模型的结构与功能

[3.2]模型变量说明

[321]输入变童说明(包括外部控制变量或干扰变養)

[3.2.2]输出变董说明

[3.2.3]关键输入/输出变童

[3.3]随机变量及分布函数的类型与参数

[3・4]模型参数和常数说明

[3.5]与其他模型的输入/输出联系

[3・6]形式化描述(数学关系\逻辑关系\知识规则等)

[4]质量保证

[4.1]模型在其他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及效采

[4.2]模型在开发中参考其他模型的情况

[4.3]假设条件和简化对模型的形响分析

[44]分布函数类型及参数选取方法

[4.5]模型参数取值的依据

[46]模型算例

[4.6.1]输入条件设置

[4.6.2]驱动方式

[463]稳态特性分析

[4.6.4]样本数据采集方法

[4.6.5]结呆比较

[4.6.5.1]原型系统/参考系统的情况

[465.2]原型系统/参考系统的样本数据采集方法

[4.5.63]结果对比曲线

[4.7]对模型精度的认识

[4.8]知名专家对模型的评价

软件工具:

EdrawMindmap

O系统仿壹

1.3.1仿真概念的提出

人们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能动过程,需要对物质世界,乃至非物质世界进行实验研究。

例如:

进行一项工程设计

规划一次军事演习

分析人口发展趋势

在这些过程中,人们经常要进行:

实验、分析、计算、决策等步骤。

然而实验分析对某些真实系统可能是不允许的。

通常的原因有:

系统还处于设计阶段。

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此不可能在真实系统上进行试验。

在真实系统上做试验会破坏系统的运行。

如果人是系统的一部分时,由于他知道自己是试验的一部分,其行动往往会与平时不一样;因此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在实际系统上做多次试验,很难保证每一次的操作条件都相同。

试验时间太长或费用太大或有危险。

无法复原。

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用模型来代替真实系统做仿真实验的方法,以解决上述无法直接对真实系统进行实验分析的问题。

132系统仿真的定义;

“仿真”-一词译自英文的“simulation”。

有关它的定义有多种说法,我们定义为:

通过对模型的实验以达到研究系统本质的目的,或用模型对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

+系统、模型、仿真三者之间的关系

X系统是研究的对象

冥模型是系统的抽象,是仿真的桥梁

-实验是仿真的手段

133仿真的依据

1、相似原理

空间相似、时间相似、功能相似、动态特性相似、

信息相似

2、相似方法

模式相似方法、模糊相似法、组合相似方法、坐标变换相似方法

3、相似方法的实现

时间与逻辑相似、几何相似、环境相似(力学环境、光学环境、电磁环境)

I:

?

鬲絞仿真

1.3.4仿真的分类:

1)根据系统模型的特性分类

连续系统仿真.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2)根据所釆用的技术分类

面向对象仿真、面向agent仿真、分布交互仿真等

1=3竜统伎真

1.3.5系统仿真的一般过程:

1)对模型的形式化处理

2)仿真建模

3)程序设计

4)模型运行

5)进行仿真实验,处理仿真结果。

卜?

帝统伎真

1.3.6系统仿真技术的应用

1.系统分析

2.系统设计

3.系统观测

4>系统预测

5.系统训练

1.3.7系统仿真技术的特点

妥全性.经济性.可重复性。

!

?

1.3.8仿真系统

1)定义:

由计算机模型及其载体计算机系统和物理效应模型及设备、部分实物组成的系统模型综合实验平台。

2)分类:

数字仿真系统、半物理仿真系统.物理仿真系统。

系统仿真是一门建立在相似理论,控制理论,系统科学和计算机基础上的综合性和试验性学科。

它涉及到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与经验。

Sv

L4侮齬蘇技朮

1・4・1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含义

X以相似原理.模型理论、系统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建模与仿真应用领域的有关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系统、与应用相关的物理效应设备及仿真器为工具,利用模型参与已有或设想的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加工生产.实验.运行.评估.维护和报废活动的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1.4.2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体系

1.建模技术

2.建模与仿真支撑系统技术

3•仿真应用技术

1.4系统与伎察技术

1.4.3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

1.网络化仿真技术

2.综合自然环境仿真技术

3•智能仿真系统

4•复杂系统/开放复杂巨系统的仿真技术

5•虚拟样机工程技术

6.基于普适计算技术的普适仿真技术

7.建模与仿真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