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产业10大关键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9269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通信产业10大关键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通信产业10大关键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通信产业10大关键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通信产业10大关键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通信产业10大关键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通信产业10大关键词.docx

《中国通信产业10大关键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通信产业10大关键词.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通信产业10大关键词.docx

中国通信产业10大关键词

2011年中国通信行业10大关键词

1、微博

推荐理由:

近年来,微博以其独特的关系组织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开创了个人用户的“自媒体”时代,并广泛应用于媒体传播、商业营销、社会生产、网络问政等各个领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交流、生活、工作方式,影响力空前。

截止2011年上半年,Twitter全球注册用户数已超3亿,我国微博用户也已近2亿。

微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网络谣言传播、非法事件动员、用户隐私侵犯等安全问题,国家在利用其为社会经济文化服务的同时,也应规范对其的管理。

 1 开创“自媒体”时代

  2006年,美国公司Obvious推出一款名为Twitter的微博服务,很快席卷全球。

微博是一种允许用户通过网页、短信、彩信、即时消息、电子邮件等多种通信方式发布简短的博客内容,并可向“关注者”主动实时推送微博内容的互联网应用。

微博内容一般是被限制在140个字节之内的文本,也可以包含图片、音频、视频等。

微博颠覆了以网站为中心的传统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开创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自媒体”信息传播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单向、弱连带的信息传播网络。

微博通过“关注”功能使用户可以订阅其他用户通过网页、手机客户端、短信、彩信等方式发布的信息,从而构建了一张以“被专注者”为中心的单向、弱连带的即时信息传播网络。

每个微博用户都既可以是“关注者”,也可以是“被关注者”,都可以自己为中心形成规模不等的信息传播网络,例如刘翔微博的关注者已超2000万,影响力堪比地方电视台。

同时,微博通过发布、评论、转发等功能实现了个体用户对信息内容的群体选择、加工与传播,经过大量评论转发的信息可能形成热点话题,例如“7.23动车事故”、“郭美美事件”等热点事件都由微博第一时间报道并深入挖掘。

  其次是融合的信息传输渠道。

微博聚集了几乎所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是各种方式互通的间接桥梁。

除通过固定互联网、移动网分组域外,微博还可以与手机号码绑定利用移动网络的短信、彩信通道发布微博信息,或者通过开放平台API实现与即时消息、电子邮件等的账号绑定与信息同步。

微博融合多样的通信交互方式,使其信息传播比传统媒体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时效性和震撼力更强。

  第三是开放的业务平台架构。

微博多采用开放平台架构,通过API向第三方网站或第三方应用提供微博客功能的调用服务。

第三方网站或应用可通过API取得微博的海量实时信息、用户关系网络以及即时信息裂变式传播渠道,给自己的网站带来社交属性或开发适配不同终端、满足不同需求的应用。

据统计,截止2011年9月,Twitter第三方应用数量已超过100万,API日均访问量突破130亿次。

在国内,新浪微博的第三方应用数已达2万,同时已与数万家网站合作实现信息同步,腾讯微博的第三方应用数量也已超过2万。

  2 渗透社会各个领域,影响力空前

  当前,微博已成为全球最为流行的互联网应用之一。

截止2011年3月,Twitter的全球注册用户数已超过3亿,Twitter用户每天发送超过5500万条微博信息。

我国是微博发展最为迅猛的国家之一。

据CNNIC数据,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已从6311万迅速增长到1.95亿,增长率高达208.9%,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也提升到34.0%。

目前,我国已有各类微博网站数十家,初步形成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四大阵营。

  微博强大的自媒体特性深刻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重塑了社会的媒体传播方式、社会自组织与任务协同方式、商业营销方式以及网络问政方式等。

  在媒体传播方面,主流媒体纷纷利用微博选取新闻线索进行跟踪报道,将微博的即时性、交互性与传统媒体的系统性、可靠性及报道深度结合,产生新的媒体形态。

据统计,2011年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33%的中国记者会通过微博选取新闻线索,微博已经开始决定媒体议事日程。

  在社会自组织和任务协同方面,微博借助社交圈子和多种通信方式在某些主题任务的组织协同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微博募捐、微博打拐等已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发挥现实作用。

  在商业营销方面,很多企业开始尝试利用微博赢得更多客户关注和创造新商机,或利用微博进行实时的产品推销和客户服务,极大冲击了传统的营销方式。

当前,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已开通了新浪微博账号,为用户提供客户服务。

  在网络问政方面,政府部门及官员通过开通微博账号与民众进行直接交流,了解民众需求,解答民众问题,成为网络问政的一种新兴渠道。

据统计,截止7月12日,新浪微博共有5114个政府机构注册官方微博,3432名政府公务人员、438名全国及地方两会代表开通微博。

  3 信息安全问题凸显

  微博的发展在给社会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安全管理难题,需要主管部门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

  首先是国家信息安全问题。

微博强大的舆论影响能力和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来编造谣言,散布非法言论,甚至在突发性群体事件中起到扩散、放大乃至组织动员的作用,进而影响社会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

针对微博、社交网络这类具有强媒体属性的业务,我国传统的电信业务管理模式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亟待进行积极的调整。

  其次是平台安全问题。

微博平台保存大量的用户数据,一旦受到恶意入侵或网络攻击,将带来重大损失。

今年6月28日,新浪微博遭受恶意代码发起的跨站脚本攻击(XSS),被感染的用户会自动转发微博和私信,受害人数超过3万。

  第三是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微博可能被用来对用户进行“人肉搜索”,曝光用户私人信息,极大威胁到用户隐私。

同时,微博平台在对个人信息挖掘利用时,也有可能非法使用用户数据。

我国目前没有用户隐私保护的专门机构和专门立法,对于用户隐私权的保护还很薄弱。

  4 发展与管理并重

  针对微博这种新兴的媒体业务,政府有关部门应按照“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的原则,积极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利用其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服务的同时也应加强管理,保障微博健康、快速的发展。

  在政策法规方面,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强微博的准入管理,对其实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视听节目服务等相关前置审批,并建立微博的违规认定、协同处置、联动管理等机制。

  在行业自律方面,要求微博完善用户注册管理,对个人账号注册实行手机号码、邮箱等信息关联,落实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和联络员制度,建立内容管控平台,并加强对开放平台第三方应用和网站的审核管理;同时,鼓励政府机构、主流媒体开设微博,发挥正面舆论引导作用,并鼓励建立“辟谣联盟”等辟谣机制,及时披露真相。

  在技术标准方面,加强微博标准的制定,对微博业务功能、安全机制、开放API接口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微博业务的健康发展。

  此外,还应要求基础电信企业等环节积极配合监管,严格规范与微博平台的合作,并对互联网短信网关、彩信网关等加强管控。

 

2、移动互联网

推荐理由:

没有其它领域比移动互联网更为引人瞩目,在2011年诺基亚与微软的战略合作、谷歌对摩托罗拉的收购、甚至乔布斯的离世都引发了人们对移动互联网领域前所未有的关注。

终端、网络和应用的发展速度超出想象,经过产业的几次重要分化组合,基本格局隐然成形,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效应、对产业的颠覆性变革远远超出了其它领域的影响,其融合、垂直一体化、集成化的创新特质对我国技术创新模式亦有较大影响,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引发业界的高度关注。

尽管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业界最为引人瞩目的领域,但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速度仍然超出人们的想象:

全球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每年增长一倍以上,我国联通的3G业务量甚至每6个月增长一倍;移动智能终端加速增长,2010年下半年以来出货量保持着同比超过80%的增速;而我国2011年1-9月份移动智能终端的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150%!

苹果的应用程序商店应用数量超过60万,下载次数已经超过180亿次。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无论智能终端出货量、移动数据网络流量还是应用的数量都以超过摩尔定律的速度爆发式发展。

  从产业的角度看,随着产业各方的不断分化组合,产业基本格局逐渐显现,从年初微软和诺基亚联手合作,再到年中谷歌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谷歌、苹果、微软-诺基亚三大移动互联网阵营隐然成形,但产业巨头之间的融合竞争才刚刚开始。

  应当看到,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系统软件的群雄争霸、硬件平台的阵营林立的背景下,多要素耦合、垂直一体化仍然是当今业界的主流,谷歌和苹果凭借垂直整合式的模式创新成为当今业界的领导者。

  除了产业的基本格局(Wintel)演变以外,移动互联网还在更广范围对产业产生更深刻的变化,引发了产业的深度重构和颠覆性变革:

一是知识产权的超级聚合:

智能手机的专利涵盖了信息产业最重要的技术领域:

移动通信、操作系统、移动终端、互联网四大领域,因此移动智能终端巨头的专利几乎集整个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专利之大成。

谷歌、苹果和微软从IBM、摩托罗拉、北电、爱立信和施乐等公司手里买走了大量专利,他们争夺的专利,正是硅谷乃至整个北美和欧洲过去30年到40年技术发展的结晶,发展到今天,知识产权已经呈超级密集型状态,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融合开启了知识产权的大聚合时代,除了苹果、谷歌和微软三大巨头外,其它竞争者获取产业主导权的难度大大提高。

二是以终端(软件)平台为核心的封闭式服务聚合:

目前主要的智能终端软件平台有三:

谷歌的Android、苹果的iOS、微软的WP7,由于当前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没有反垄断,因此只要用户选择了一个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平台),实际上就选择一套封闭的服务,Android与谷歌的GMS(谷歌移动服务,尚未开放给中国大陆);iOS与AppStore、iTunes、Gamecenter;WP7与Xbox、Bing、SKYPE都是如此。

实质上在服务与平台之间的关系方面,谷歌、微软与封闭的苹果并无本质不同,在当前的情况下,操作系统的拥有者非常容易通过软件平台与应用软件的捆绑实现上层应用软件/服务的排他性深度定制,这种情况在未来可能会愈演愈烈。

三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对移动通信的替代:

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让移动互联网业务与移动通信自然融为一体,移动互联网对移动通信的替代成为产业结构变化的最重要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冲破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藩篱,让互联网巨头如洪水猛兽涌入移动通信领域,国内外的互联网公司都把移动通信应用作为关键应用和重要的发展方向:

KiK、微信、GoogleVoice、米聊、Viber不断涌现,已经开始替代移动通信——移动运营商发达地区的短信业务量已经开始迅速下降,我国部分学生消费群体的账单上,语音和短信的花费为零,全部的通信通过移动互联网完成。

如果说本世纪初的前十年移动通信对固定的替代改变了整个电信业的市场格局,今天移动互联网对移动通信的替代可能改变整个信息产业的市场结构,颠覆整个移动通信产业。

除了产业重构以外,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的两项核心技术: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核心硬件(芯片)技术也已经超越桌面操作系统和PC芯片,成为整个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和各种泛终端设备;基于ARM的芯片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智能电视、云计算、泛终端设备中有广泛应用,源自移动终端的SOC(片上系统)被证明为整个硬件产业的方向,已经应用于桌面和平板领域。

  虽然移动互联网并没有产生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是产业的颠覆性变化,这一次的创新特点与以往不同,但绝不能忽视移动互联网这一重要趋势,诸多对这一趋势视而不见的产业参与者遭遇了重创,反应迟缓者被资本市场所摒弃。

  总的来说我国的行业巨头都基于自身原有的优势,在不同程度介入了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服务领域,通过终端、软件和服务的多要素耦合形成多种创新模式,但整体来看,所有形成的生态系统规模都相对较小,无法匹敌谷歌和苹果,但我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能力和成果已经远远超越PC互联网时代。

  应当看到,这一次的创新是由融合带来的,因此技术产业的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模式创新”或者“集成创新”、“融合一体化创新”特征,而不是某一个技术的原生性重大突破。

在多要素耦合、垂直一体化发展模式占据主导的背景下,我国技术产业创新模式需要进行重大调整。

目前我国仍然没有能够匹敌谷歌、苹果的超级领军企业,单靠市场,我国不能够形成足够规模、融合一体化、多产业要素耦合式的重大创新,难以形成匹敌国外巨头的产业生态系统,从而与产业的主导权渐行渐远。

当前我国急需在新的环境下基于市场机制进行国家创新模式的创新。

从政府支持、市场化下单点、单个产业环节的突破模式转变为政府协调、市场化下产业生态整体突破模式,推动国家在科技创新管理、组织方面的融合,进而形成面向生态系统,而不是针对某项技术、某个产业链环节、相对孤立的产业政策体系和创新体系。

3、云计算

推荐理由:

2011年,对于云计算来说是“化云为雨”的一年,云计算从一个IT领域的时髦词汇变成了众多服务商、制造商的重点产品和解决方案;众多企业用户开始体会到云计算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

云计算对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等其他产业的辐射和拉动作用也开始显现。

云计算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云计算经历了几年概念包装和商业宣传之后,在2011年呈现了全面“落地”的局面。

不仅产业界各方逐渐找到了云计算业务的切入点,IT用户也开始真正思考云计算可以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并逐步将云计算付诸实施。

  业界对云计算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入、总结、提炼和升华的过程。

从云计算的概念提出以来,产业各方从自身视角出发就有各种对云计算的解读:

云计算是虚拟化,云计算是并行计算,云计算是外包服务,等等。

但从现在大家的认识来看,云计算并不是某一种特定的新技术或产品,而是在若干IT领域技术发展成果的支撑之下所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

云计算对与信息通信业更多的贡献是在理念层面,各行业各领域都可以在自身IT需求的驱动之下对云计算的理念进行崭新的尝试。

  目前来看,云计算的应用有三个主要方向。

  一是以互联网应用领域为代表的大数据处理。

互联网,尤其是Web2.0的发展带来了数据量的激增,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所处理的数据量都达到每日PB级的水平。

一方面,互联网公司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检索和呈现,以满足用户业务需求;另一方面,在海量数据之中也蕴含着大量的商业机会需要进行深度的挖掘;同时,进行这些数据存储、处理、分析的系统和架构还需要实现成本的严格控制。

这些需求是传统商业化IT系统,如大型机、超算中心等所难以满足的。

因此,以谷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开发了一套基于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的数据处理系统架构,使成百上千个计算节点汇聚为一朵具有超强计算能力的计算“云”。

目前,这种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的架构已经通过开源的方式成为目前主流的计算“云”解决方案。

  二是企业、行业信息化系统的私有云改造。

企业信息化一方面促进了生产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引入了新的成本,而且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系统的成本也在不断增长,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

为此,许多传统IT制造企业利用云计算的理念,通过对原有IT架构进行虚拟化改造,将原来各系统分立、专用的IT基础设施整合为可以弹性调度的IT“资源池”,实现了各应用系统间资源的共享和自动调度,既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满足了各应用系统对底层资源的弹性化需求。

这种私有云解决方案虽然也需要一定的初期投资,但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运维和扩容成本。

目前,许多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私有云的实践,这也使得私有云已经成为各大IT制造企业竞争的重点市场。

  三是社会化IT服务。

一般来说,私有云是大型企业的“专利”,而对于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来说,通过互联网使用公共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廉价IT服务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通过公共云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可以摆脱专有设备、软件的束缚,实现对IT资源的按需使用,即需即用,用完即散,大大降低了IT的使用成本。

公共云服务是云计算商业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目前仍面临着业务迁移困难,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难题。

  云计算无疑已经成为业务、技术发展的热点,同时它对整个ICT产业的带动作用也已经显现出来。

根据Gartner发布的2012年十大战略技术预测,虽然云计算从前两年的第一位跌至第十位,但十大战略性技术领域中大数据处理、低功耗服务器等都与云计算有着莫大的关系。

云计算所带来的服务器定制化、企业软件Web化、数据中心虚拟化等趋势给软件、硬件以及信息服务产业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当然,当人们刚刚认识到一个概念的价值时,对它的未来发展会存在一定的非理性预期,伴随着这个认识的过程,也会存在着概念的炒作,这也导致了泡沫现象的出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的互联网泡沫就是一个例证。

云计算的发展也是如此,在概念认识的初期,云计算的发展肯定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在我国就表现为各种打着云计算旗号的产品不断问世,但真正从技术上具有云计算规模化、可伸缩、自动化等特点的平台和产品并不多。

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在建设或计划建设大规模的“云计算”或数据中心产业园区,但这些建设项目大多是地方各自为政,缺乏全国统筹规划,很多地方的建设项目对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能源电力供应能力考虑不足,同时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这种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形势,政府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就变得十分重要。

从美国的做法来看,联邦CIO办公室发布的《联邦云计算战略》要求到2015年,美国联邦机构所属数据中心数量要减少至少800个,在2011年,已经有137个联邦数据中心关闭;同时,每个联邦机构都要拿出至少3项IT系统或业务迁移至云计算服务。

作为“全球最大IT用户”的美国联邦政府通过挖掘自身应用需求,实现了对云计算产业的实质性支持。

我国在2011年由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启动了“云计算示范工程”项目,对15家在云计算服务领域有较好基础的企业进行了重点支持,在示范工程项目中,并不限定企业提供何种服务,或提供给谁,而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交给有实力的企业,这也是尊重市场规律的明智之举。

  对于企业来说,对待云计算更需要保持创新、务实和开放的态度。

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

中国电信在2011年发布了“天翼”云计算品牌及战略,在电信的企业战略之中,希望成为管道的主导者,平台的提供者和应用的参与者,这个定位充分反映了电信运营商在面对云计算热潮时的冷静思考;华为公司也在2011年发布了“云帆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不仅包含了华为公司在IT和云计算领域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融合了大量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企业的优势产品,体现了产业融合与合作的真诚态度。

  云计算仍是一个“年轻”的领域,根据咨询机构的统计,201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美元左右,仍只占整个信息产业市场的四十分之一;同时云计算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预计每年的市场增长率都在20%以上。

这些特征都表明了云计算仍在其产业生命周期的初期,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

面对云计算这样一个年轻而朝气蓬勃的新兴领域,既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审慎研究和观察,更需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投入,不断实践,使云计算真正融入社会信息化的大潮之中。

 

4、智能手机

推荐理由:

2011年智能手机由于开源操作系统、智能手机应用商店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得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应用在无数第三方应用开发者的创新中得以蓬勃发展,进一步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

内在原因是集成度不断提高,CPU处理能力在1GHz以上并且向双核发展,使得手机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处理更多的事务。

由于初期发展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策略,当前智能手机普遍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缺陷,信息安全事件多发引人关注。

“智能手机”再次成为2011年通信产业十大关键词,它的荣耀在于它在当今信息通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智能手机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互联网用户激增,并引出了“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联姻极大的推动了信息化的大发展,真可谓:

“互联网移动了;移动网互联了;手机电脑化了;电脑手机化了。

  2011年信息通信业蓬勃发展,互联网产生了以“QQ即时通信”、“视频聊天”等为代表的通信应用,也产生了“网络收音机”、“网络电视”等广播应用,信息通信无国界,广播信源突破了传统的控制方式,通信业、广播电视业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不得已卷入三网融合的大潮,而在这个大潮中智能手机扮演了重要角色。

  1、自身发展:

  2011年智能终端首先在自身的软硬件技术方面得到迅速发展,集成度从40纳米向25纳米前行,使得手机能在有限的空间集成更多的功能,CPU处理能力在1GHz以上并且向双核发展,使得手机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处理更多的事务,也使的手机实时处理能力增强,以适应复杂应用的需要。

另外,为保障手机信息安全,开始从硬件IC芯片的设计上进行规划建立坚实的信息安全基础和条件,为软件环境处理信息安全问题提供可靠的保障。

手机操作系统目前仍然处于多样并存的时期,智能操作系统开源(API)给众多应用程序开发者创建无穷的应用提供了空间,但是,由于初期发展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策略,当前智能手机普遍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风险,特别是安卓操作系统需要在二次应用开发时对信息安全策略给予高度重视,以提高智能手机自身的“免疫”能力。

  2、产业影响:

  智能手机在自身基础技术发展的前提下,携手移动互联网,产生了无穷的应用,极大刺激了市场发展和产业规模,电信运营商进一步认识到了智能手机对其业务发展的影响,纷纷成立“终端公司”,大有控制了终端,就控制了业务发展的势头。

互联网企业也看到了智能手机对其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微软、谷歌、英特等大牌公司纷纷加入智能手机产业行列。

智能手机成为行业发展和竞争的焦点。

毫无疑问,正是由于智能手机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推动了通信业务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也推动了广电业务的发展。

笔者在动车上粗略调查发现,在列车车厢里看过去,80-90%的人在低头摆弄着智能手机或PAD,有的在打电话、编短信;有的在QQ聊天;有的在收发邮件;有的在上网浏览;有的在听音乐;有的在看小说;有的在玩游戏。

你可能有这样的感受:

早上出门上班,来不及吃早饭,感觉无所谓,没准还能减肥哪,呵呵!

但是,如果突然发现没有带手机,可能就觉得不可接受,必须要返回去取手机。

这些都显示出手机成为了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3、智能手机发展的几个方面:

  

(1)三网融合:

IPTV、手机电视、手机上网、家庭智能网络等带来新的机遇,融合从手机电视开始,由广播电视将发展到具有高度灵活的移动终端IPTV应用,其灵活性主要体现在:

个性化节目传送、个性化节目定制、存储回放、搜索播放、个性互动。

  

(2)、移动物联网业务与应用:

手机智能交通路况信息、停车信息、导航,手机家庭设施信息交互与控制;

  (3)、手机定位业务的多形式应用:

应用者周边设施识别、多模式紧急定位报警等。

  (4)、手机支付:

虽然目前的应用尚未正式启动,但是2011年在该方面的发展又推进了一步,基于13.56MHz的公众手机支付应用,以及基于2.4GHz的非公众(集团内部)支付,以及身份识别、控制等应用等正在推进之中。

  (5)移动云计算:

云计算技术从议论开始逐渐向应用发展,智能手机将成为移动云计算最合适的终端设备,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真正的“云手机”的出现。

  4、智能手机的信息安全:

  由于智能终端在发展初期主要重视功能和业务的增强和拓展,对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因此,近一两年手机的信息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的信息安全问题凸现,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带来的安全隐患让人备受关注。

要把该领域发展好,必须要认真对待信息安全问题。

例如,终端的信息安全问题涉及:

无线接入互联网带来的安全威胁;各种外围接口带来的安全威胁;移动终端刷机带来的安全威胁;各种病毒入侵带来的安全威胁;空中接口的安全威胁;信息存储的安全威胁;移动终端丢失/被盗带来的安全威胁等。

移动互联网在各种业务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