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8894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xx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文综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24.某学者指出,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

这里的“他”应是(  )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思想主张(兼爱)

【试题解析】孟子主张仁政和先义后利,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庄子主张逍遥无为,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和法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墨子思想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与材料“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和“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25.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但资料显示,直到东汉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

据此可以推知,汉朝的选官(  )

A.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B.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

C.纯用文吏而儒生仅为点缀D.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选官制度

【试题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故A项错误;据材料“直到东汉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可知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说明文吏比儒生选拔的更多,并非纯用文吏而儒生仅为点缀,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故D项错误。

【答案】B

26.在南朝皇权伸张时,策试成为君主选官用人常用之制;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北朝后期,还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

这反映出(  )

A.南朝的制度已落后于北朝B.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C.北朝的制度进化更显生机D.门阀世族势力的强化

【答案】C

27.北宋时期,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说:

“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

”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

宋仁宗批复说:

“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

给他个小官。

”作为个案,它可以佐证当时(  )

A.地方割据的隐患严重B.儒家信仰得以重建

C.君主集权程度逊于前代D.政治风气较为开明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时期政治风气

【试题解析】据材料“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可知并非地方割据,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儒家信仰得以重建,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君主集权程度逊于前代,故C项错误;据材料文人献诗、知府上报、皇帝批复,由此可知政治风气较为开明,故D项正确。

【答案】D

28.某学者在评价洋务派时指出,他们存在这样一种误解:

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

可见,该学者认为洋务派(  )

A.狭隘理解了西学的范畴B.未能突破“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

C.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低估了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

【知识点】中体西用思想

【试题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狭隘理解西学的范畴,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未能突破“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故B项错误;据材料“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可知认可儒学地位并非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C项错误;据材料“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可知洋务派低估了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故D项正确。

【答案】D

29.国民党曾制定《商民运动决议案》,称:

“大多数旧式商会,不独不参加革命,且为反革命”、“本党号召全国商民打倒一切旧商会,引导全国商民以有组织的、平民的团结,重新组织可以代表大多数商民利益之商民协会。

”该决议案最有可能制定于(  )

A.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D.抗日战争时期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试题解析】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鼓励发展工商业,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大多数旧式商会,不独不参加革命,且为反革命”和“本党号召全国商民打倒一

切旧商会,引导全国商民以有组织的、平民的团结,重新组织可以代表大多数商民利益之商民协会”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应为国民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经济建设运动,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反对外来侵略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B

30.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代表中共湖南省委致中央的信中说:

“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

”“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地取得全国的胜利。

”据此可知(  )

A.该信件应写于湘赣边秋收起义以后

B.该信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毛泽东对八七会议的决策有所突破

D.毛泽东的主张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答案】C

31.图6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某次农村改革前后变化的示意图。

这次改革(  )

A.巩固了工农联盟B.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C.消灭了地主富农D.有利于农业机械化

【知识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土地改革

【试题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改革后,贫农和中农社会经济地位大大提升,地主和富农社会经济地位下降,由此可知有利于巩固了工农联盟,故A项正确;改革后,还存在地主,说明土地私有制尚未废除,故B项错误;改革后地主和富农依旧存在,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32.公元前5世纪,面对波斯大军的入侵,雅典组建军事联盟的努力带来了希腊走向统一的希望,但由于“不能上升到一个巨大的、非城邦的、联合在一种共同公民权的国家”而没有实现。

这反映了雅典城邦(  )

A.压制公民个人自由B.珍视独立自治传统

C.抵制区域经济合作D.缺乏集体团结精神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独立自治传统

【试题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压制公民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据材料“雅典组建军事联

盟的努力带来了希腊走向统一的希望,但由于‘不能上升到一个巨大的、非城邦的、联合在一种共同公民权的国家’而没有实现”可知雅典珍视独立自治传统,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抵制区域经济合作,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缺乏集体团结精神,故D项错误。

【答案】B

33.1521年,在沃尔姆斯帝国议会上,路德引用《圣经》宣称,“今天的基督福音仍然与古代一样引起纷争与动乱。

这是上帝福音的特点,是早已预定的。

耶稣基督曾经说过,我来并不是让人间享太平,而是动刀兵。

”路德这番言论意在(  )

A.谴责德国教派林立纷争不断B.强调基督教蕴涵着反抗精神

C.赞赏帝国议会保障了普选权D.激励新教徒应做上帝的逆子

【知识点】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思想主张

【试题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谴责德国教派林立纷争不断,故A项错误;据材料“今天的基督福音仍然与古代一样引起纷争与动乱。

这是上帝福音的特点,是早已预定的。

耶稣基督曾经说过,我来并不是让人间享太平,而是动刀兵”可知强调基督教蕴涵着反抗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赞赏帝国议会保障了普选权,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激励新教徒应做上帝的逆子,故D项错误。

【答案】B

3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

这一规定(  )

A.适应了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B.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

C.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D.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知识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试题解析】据材料“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可知适应了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35.演讲是时代的见证。

表2的演讲内容反映出当时的主流思潮是(  )

演讲者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卡尔·马克思

1848年、比利时

“自由贸易制度加速了社会革命。

先生们,也只有在这种革命意义上我才赞成自由贸易。

”(《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

弗雷德里克·

道格拉斯

1854年、美国

“我,或者我所代表的奴隶们,同你们的国庆节有什么相干!

”(《论奴隶制度》)

苏珊·安东尼

1860年、美国

“难道女人不是人吗?

”(《一个女性的选举权》)

表2

A.理性主义B.浪漫主义C.自由主义D.社会主义

【知识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

【试题解析】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浪漫主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

塑造形象,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自由贸易制度加速了社会革命。

先生们,也只有在这种革命意义上我才赞成自由贸易”、“我,或者我所代表的奴隶们,同你们的国庆节有什么相干”和“难道女人不是人吗?

”可知属于自由主义,故C项正确;美国两则材料不属于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在大革命以前就开始了工业化的准备。

然而,旧制度下的法国社会结构上下两头发达,中产阶级弱小,容易激发矛盾引发革命。

大革命开始以后,大多数沿海港口城市开始衰落,从国际性城市降格为地区性城市,出现“非工业化”和“农业化”现象。

大革命导致土地所有权碎化,革命后百年间农村土地所有者数量增加了1倍,而法国总人口增长不到50%,年均增长率只有0.5%,农村人口几乎长期不变。

这种人口格局,和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形成鲜明的反差。

直到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才基本完成。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958—1970年,法国的工业生产平均每年递增5.9%,仅低于日本而高于西欧和美国。

法国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发展更快,如航空、宇航、核电和军事工业仅次于美苏而居世界第三位。

二战以前,传统中产阶级是法国人数最多的社会集团,如今这些传统中产阶级的人数锐减,而由科技人员、高中级管理人员、公务员、教师和其他职员组成的新中产阶级开始激增,在数量和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了其他阶级,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成为法国左右翼政党努力争取的社会力量。

——据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法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法国中产阶级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并分析其给法国带来的影响。

(13分)

【知识点】

(1)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制约法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2)工业革命——法国中产阶级的变化

【试题解析】

(1)本小问主要因素,据材料一“旧制度下的法国社会结构上下两头发达,中产阶级弱小,容易激发矛盾引发革命”可知大革命反复曲折,战争与革命不断,礼会长期动荡,据材料一“大革命开始以后,大多数沿海港口城市开始衰落,从国际性城市降格为地区性城市,出现‘非工业化’和‘农业化’现象”可知海外贸易萎缩,海外市场受到限制,据材料一“大革命导致土地所有权碎化”可知土地所有权碎化,小农经济盛行,据材料一“革命后百年间农村土地所有者数量增加了1倍,而法国总人口增长不到50%,年均增长率只有0.5%,农村人口几乎长期不变”可知农村人口长期不变,自由劳动力相对较少。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二战以前,传统中产阶级是法国人数最多的社会集团,如今这些传统中产阶级的人数锐减,而由科技人员、高中级管理人员、公务员、教师和其他职员组成的新中产阶级开始激增,在数量和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了其他阶级,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成为法国左右翼政党努力争取的社会力量”可知中产阶级的类型、构成、数量、社会影响力发生了变化;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

“法国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发展更快,如航空、宇航、核电和军事工业仅次于美苏而居世界第三位”可知经济方面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或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提高了国际竞争力,据材料二“由科技人员、高中级管理人员、公务员、教师和其他职员组成的新中产阶级开始激增,在数量和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了其他阶级,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成为法国左右翼政党努力争取的社会力量”可知政治方面减缓了礼会的两极分化,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

【答案】

(1)因素:

(政治环境)大革命反复曲折,战争与革命不断,礼会长期动荡;(海外贸易发展水平)海外贸易萎缩,海外市场受到限制;(农村和农业状况)土地所有权碎化,小农经济盛行;(人口状况)农村人口长期不变,自由劳动力相对较少。

(每点3分,共1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变化:

中产阶级的类型、构成、数量、社会影响力发生了变化。

(每个变化2分,任答三点6分:

若答出“传统中产阶级人数锐减,新中产阶级出现并激增”可给4分)

影响:

(政治和社会影响)减缓了礼会的两极分化,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

(每点2分,共4分)(经济影响)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或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3分。

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注:

采用字母文字的尽量使用了原文字形式,其他采用注音形式)

——据史有为《汉语外来词》

比较表3和表4,提取一项有关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分)

【知识点】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汉语中外来词引入的变化

【试题解析】本小问提取和说明,首先要对比古代与近代外来词的变化,找到说明角度,用

史实分析为什么会有变化,如角度一,外来词涉及领域增多,据材料可知古代外来词主要是物质和宗教词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原因为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主要引进一些新物种和珍奇物品,印度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而近代外来词涉及物质、科技、文化、政治、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原因为西学东渐逐步深入,十月革命的影响,再如角度二,外来词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文明的交流,据材料可知古代是中外农业(含牧业)文明之间的交流(或“古代是同质文明之间的交流”),外来词大量涉及的是骆驼、芒果等动植物,蒙、满等游牧民族的词汇也大量融入汉语,近代主要是中西方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交流(或“近代是异质文明之间的交流”),如马达、电话等是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国对其进行引进和推广反映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思考,如“外来词引(传)入地区的变化”和“外来词的引(传)入者和传播媒介的变化”。

【答案】

信息(2分)

说明(10分)

1

外来词引(传)入地区的变化。

(2分)

古代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国周边国家。

(1分)秦朝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民族交融不断加强;丝绸之开丌通,中国与周边国家问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起来。

(4分)

近代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和日本。

(1分)随着中国国门洞开;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大量欧美外来词直接引入或者从日本中转进入。

(4分)

2

外来词涉及领域增多。

(2分)

古代主要是物质和宗教词汇。

(1分)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主要引进一些新物种和珍奇物品;印度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

(4分)

近代涉及物质、科技、文化、政治、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

(1分)西学东渐逐步深入;十月革命的影响。

(4分)

3

外来词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文明的交流。

(2分)

古代是中外农业(含牧业)文明之问的交流(或“古代是同质文明之间的交流”)。

(1分)外来词大量涉及的是骆驼、芒果等动植物;蒙、满等游牧民族的词汇也大量融入汉语。

(4分)

近代主要是中西方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问的交流(或“近代是异质文明之间的交流”)。

(1分)马达、电话等是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国对其进行引进和推广反映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4分)

4

外来词的引(传)入者和传播媒介的变化。

(2分)

古代以商人、旅行家、宗教人士为主。

(1分)他们存中外经贸文化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采取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交流。

(4分)

近代以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为主导。

(1分)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知识分子觉醒,主动向西方学习,翻泽了大量西方著作,并通过报刊、电信技术等近代传媒扩大影响。

(4分)

(学生若提取出其他信息,且说明得当,亦可酌情给分)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美国独立后,各大城市的市议会开始选举市长,但市长无权否决市议会的决定,许多行政部门的首长不对市长而是对议会负责;同时,城市权力还受到州议会的掣肘,造成城市管理的极大混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事务如教育、警察、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由原来私人公司承担的这些责任转移到市政府肩上,带来了城市功能和财政支出的扩张。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城市老板(城市中的职业政治家)乘机弄权,效率低下;有人指出:

“即便不是所有的老板都生财有道,但到死身无分文的也没几个。

市政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

各州陆续制定城市宪章,废除了州政府对城市公共卫生、警察、公园和其他一些机构的人事任命权,实现了城市自治。

在城市内部,到19世纪末,许多市议会“丧失了预算以外的所有拨款权力”,市政服务的其他权力也转到市长手中,以市长为代表的行政力量逐渐成为与老板集团所控制的(市)议会相抗衡的力量。

改革派倡导了一系列的选举制度改革,如选民登记、全市大选和非党选举,以削弱老板集团对市政的控制与渗透。

改革派还改革市政机构,按照商业管理原则运行政府,任用专家治理城市。

然而,城市治理毕竟不是企业管理,为了效率而不顾政策的社会效果,危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

——据钱乘旦总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美国市政改革运动的背景及其措施。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美国市政改革运动的影响。

(6分)

【知识点】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美国市政改革运动

【试题解析】

(1)第一小问背景,“美国独立后,各大城市的市议会开始选举市长,但市长无权否决市议会的决定,许多行政部门的首长不对市长而是对议会负责;同时,城市权力还受到州议会的掣肘,造成城市管理的极大混乱”可知美国独立后,城市管理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市长无权否决市议会决定,并受到州议会的掣肘,据材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事务如教育、警察、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由原来私人公司承担的这些责任转移到市政府肩上,带来了城市功能和财政支出的扩张”可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功能和财政的支出扩张,据材料“随之而来的是城市老板(城市中的职业政治家)乘机弄权,效率低下”可知城市老板乘机弄权,效率低下,政治腐败;第二小问措施,据材料“各州陆续制定城市宪章,废除了州政府对城市公共卫生、警察、公园和其他一些机构的人事任命权,实现了城市自治”可知通过立法,实行城市自治,据材料“许多市议会‘丧失了预算以外的所有拨款权力’,市政服务的其他权力也转到市长手中,以市长为代表的行政力量逐渐成为与老板集团所控制的(市)议会相抗衡的力量”可知削弱市议会的权力,扩大市长的权力,据材料“改革派倡导了一系列的选举制度改革,如选民登记、全市大选和非党选举,以削弱老板集团对市政的控制与渗透”可知改革选举制度,遏制城市老板通过市议会干预市政,据材料“改革派还改革市政机构,按照商业管理原则运行政府,任用专家治理城市”可知专家治市,按照商业原则运行政府。

(2)本小问影响,据材料“各州陆续制定城市宪章,废除了州政府对城市公共卫生、警察、公园和其他一些机构的人事任命权,实现了城市自治”、“市政服务的其他权力也转到市长手中,以市长为代表的行政力量逐渐成为与老板集团所控制的(市)议会相抗衡的力量”、“改革派倡导了一系列的选举制度改革”和“改革派还改革市政机构,按照商业管理原则运行政府,任用专家治理城市”可知积极影响为扩大了城市的权力,减少了政治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市政服务质量,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推动了美国从传统向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据材料“然而,城市治理毕竟不是企业管理,为了效率而不顾政策的社会效果,危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可知消极影响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

【答案】

(1)背景:

美国蚀立后,城市管理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市长无权否决市议会决定,并受到州议会的掣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功能和财政的支出扩张;城市老板乘机弄权,效率低下,政治腐败。

(5分。

答出两点4分,答出三点5分)

措施:

通过立法,实行城市自治;削弱市议会的权力,扩大市长的权力;改革选举制度,遏制城市老板通过市议会干预市政;专家治市,按照商业原则运行政府。

(任答两点4分)

(2)(积极影响)扩大了城市的权力;减少了政治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市政服务质量;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推动了美国从传统向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

(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

(2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908年7月宪政编查馆奏定《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朝廷予以公布。

其中咨议局议员选举资格如下:

(一)曾在本省地方办理学务及其他公益事务满三年以上著有成绩者;

(二)曾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及与中学同等或中学以上之学堂毕业得有文凭者;

(三)有举贡生员以上之出身者;

(四)曾任实缺职官文七品武五品以上未被参革者;

(五)在本省地方有五千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

(六)凡非本省籍贯之男子,年满二十五岁,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在寄居地方有一万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

(七)凡属本省籍贯,或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之男子,年满三十岁以上者。

——据1908年《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咨议局议员产生办法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的历史影响。

(9分)

【知识点】清末新政——咨议局

【试题解析】

(1)本小问特点,据材料“其中咨议局议员选举资格如下”可知通过选举产生,据材料“曾在本省地方办理学务及其他公益事务满三年以上著有成绩者”、“曾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及与中学同等或中学以上之学堂毕业得有文凭者”、“有举贡生员以上之出身

者”、“在本省地方有五千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和“凡属本省籍贯,或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之男子,年满三十岁以上者”可知对议员资格的认定不仅从教育背景、从政经历、财产、地域、性别等方面,做了严格的限制,而且还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

(2)本小问影响,影响分为积极和消极影响两个角度,据材料“1908年7月宪政编查馆奏定《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和“其中咨议局议员选举资格如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积极影响,推动了地方咨议局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地方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