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451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docx

《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docx

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

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

任重而道远!

内容提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为人惊叹。

随着城市文明的推动,她的生死存亡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崇明作为一个生态大县,人民的文化觉醒意识日趋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条不紊的进行,文章主要就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存在问题及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长效机制普查

崇明岛,是沙与水相恋的结晶;是人类与自然对抗的见证。

咱们的祖祖辈辈将这片曾经贫瘠袒露的土地耕耘成了今天如诗如画的美好家园,这匆匆一逝的一千三百连年历史也赐予了咱们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崇明瀛洲古调派琵琶、牡丹亭、崇明扁担戏、崇明山歌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崇明这片土地上孕育、成长、生根发芽。

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中的一隅,她是咱们进行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咱们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智慧与力量之源泉,象征着咱们整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情感积淀,是组成人类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源泉。

今天,咱们一同踏上寻根之路,感受精神家园带给咱们的自豪与温暖。

2006年1月,我县成立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肯定了“非遗”保护长效机制,由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小组对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1986-1987年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调研,通过县乡结合的普查方式,咱们把全县比较凸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作了文字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并走访座谈,进行音像资料的采录和实物资料的搜集。

在此基础上,咱们按照人力和财力实际,有步骤地开始整理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材料,2007年我县申报了“崇明扁担戏”、“瀛洲古调派琵琶”、“牡丹亭”、“崇明灶花”、“天气谚语及其应用”等五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数被批准,其中“瀛洲古调派琵琶”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我县发布“崇明山歌”、“崇明机智人物杨瑟严”、“崇明老白酒传统酿造技法”“崇明酱包瓜传统制作技艺”等四个项目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崇明山歌”和“崇明老白酒传统酿造技法”被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另外咱们还按照市民间文学集成办的要求,搜集整理并编写完成了三十一万字的《中国民间故事大全上海·崇明分卷》(收录故事317篇),另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崇明舞狮”、“醉八仙”、“九齿钉钯”、“崇明吹打乐”、“崇明谚语”等相关材料也已大体搜集齐全,为2011年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预备工作。

至此,我县共普查到7个类别、共1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市级项目6个,见附表一、附表2。

 

崇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功效汇总表(数字资料)附表1

项目

乡镇

民间

故事

民间

歌谣

民间

谚语

传统

舞蹈

传统

音乐

传统

美术

传统

戏剧

传统

艺术

民间

知识

陈家镇

16

131

33

1

中兴镇

33

33

141

1

1

1

向化镇

11

42

444

1

1

1

港沿镇

42

40

400

1

堡镇

125

287

1908

1

1

1

竖新镇

59

57

156

1

新河镇

44

74

360

1

1

1

建设镇

68

188

509

1

城桥镇

142

234

1086

1

1

1

港西镇

84

81

213

1

庙镇

12

260

1211

1

三星镇

14

61

80

1

绿华镇

121

76

1264

1

新村乡

10

25

290

1

横沙乡

151

1

长兴乡

99

1

上海大陆酿造有限公司

2

崇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汇总表(附表2)

序号

类别

项目

艺术特点

保护情况

1

民间文化

崇明民间故事

体现崇明形成、发展和民风习俗,其中的崇明历史人物传说、土特产传说、风俗传说更具特色,是口头传承的民间艺术精华

选编完成《中国民间故事大全上海·崇明卷》收录汇编31万字

崇明机智人物杨瑟严

杨瑟严作为以讼师为艺术想象的机智人物,他的故事反映崇明特有的风土人情和人民智慧的优秀之作,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很强

编印出版《崇明机智人物杨瑟严》

崇明山歌

反映崇明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中的趣事,独具江南山歌风格,以独特的崇明方言演唱。

收集整理崇明山歌3000多首,2009年6月年被列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张小末(现居陈家镇,45岁)

崇明民间谚语

是崇明人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断提炼积累的语言结晶,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为人处事等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整理编印《崇明民间谚语》

2

传统音乐

瀛洲古调派琵琶

我国四大琵琶流派之一,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形成了既有慢板文版、又有武板快板的完整的琵琶流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008年2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崇明新河镇文广站作为瀛洲古调派琵琶传承基地,同时成立了三支瀛洲古调派琵琶培训队伍。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永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赵洪相(现居堡镇,退休工人)、王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教师)

牡丹亭

演奏方式为边行边演奏,由瀛洲古调派琵琶王东阳创于崇明县新河镇,主要演奏曲目是根据民间曲目《苏合》、《杨合》改变的丝竹锣鼓《苏杨桥》

2007年6月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黄企康(现居堡镇,退休工人)、陶思聪(向化镇文广站站长)

崇明吹打乐

崇明民间音乐中一种独特的演奏方式,曲调来源于古代曲牌,经常演奏的由竹三木、十柳天红、朝天子等二十多首,演奏方式有笛子、唢呐、海螺、弯号加上打击乐组合演奏

拟申请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

传统舞蹈

崇明舞狮

独特的“狮子舞”,风格源于崇明古代貊貔的传说,狮子造型特殊。

拟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九齿钉耙

武术与舞蹈相糅合,把西游记中幽默诙谐的猪八戒形象表现的惟妙惟肖

醉八仙

武术与舞蹈相糅合,表现“八仙过海”八个人物,舞蹈动律可归纳为“醉和跌”

莲湘、蚌舞、挑花盘、荡湖船

崇明较典型的民间舞蹈,分布在崇明东部

4

传统戏剧

崇明扁担戏

是我国单人木偶戏中仅有的一种表现方式,集木偶技巧、表演技巧于一体,唱念打耍全靠艺人一人的手脚口舌并用完成,原汁原味的保留了初创时间的风格、手法和形式

2007年6月年被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朱雪山、朱顺发(堂兄弟,现居中兴镇)

5

传统美术

崇明灶花

画在灶上的图画,反映现实生活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构图朴实纯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2007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立了崇明县灶文化艺术展示馆,代表性传承人高阿帮(现居陈家镇,民间泥瓦匠)、黄汉生(现居向化镇,民间泥瓦匠)

6

传统技艺

崇明老白酒酿造技法

著名的崇明特产,传统酿制技法已有700多年历史

2009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崇明酱包瓜传统制作技艺

始于清代晚期,有一百多年历史,纯手工制作,多次获“上海市名优产品”

拟批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7

民间知识

崇明天气谚语及其应用

了解掌握天气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等,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2007年6月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秦卫堂(城桥镇,崇明县育林中学退休教师)

但是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严峻挑战,如何让这一民族精粹更好的传承下去,咱们要做的很多很多。

㈠提高普通百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意识

我县作为农耕大县,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全民同心合力共谋经济进展的同时,不能放松文化建设,尤其是对像“非遗”如此就在咱们身旁的文化财富。

如咱们每一个人都是“只扫门前自家雪,不顾非遗瓦上霜”,那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命运堪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

“承认各社区、尤其是原住民、各群体,有时是个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为丰硕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性作出奉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是几个人的事,是咱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只有咱们每一个人都关心和珍惜前人给咱们留下的这些财富,咱们民族精神所包含的独特的审美、独特的气质、独特的传统才能传承下去。

崇明2006年起,别离于200八、2009年三年举行了崇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传展、宣传保护展、功效展三个展览,关注人群从寥寥几人进展为此刻的大部份百姓,效果是明显的,同时咱们又与县电视台合作拍照“瀛洲古调派琵琶”、“牡丹亭”、“崇明扁担戏”、“崇明舞狮”等专题片,在县电视台“今日崇明”专栏中播放,通过电视屏幕,更形象地向全县人民群众宣传介绍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一系列的举措都是为了唤醒普通百姓的“非遗”保护意识,让广大百姓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使民众自但是然的参与文化保护,在如此的进程中逐渐形成文化保护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

“世人拾柴火焰高”,相信通过咱们每一个人的力量,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路定能越走越宽坦。

㈡催促政府部门在“非遗”保护方面要“多管闲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申报量等硬性指标的要求下不免会沾上些“不良陋习”,政府部门往往会走进为申报而申报的死胡同,一味强调申报量,轻忽了文化传承其本质,本末颠倒。

崇明现处在开发进展的热潮中,政府部门如何把好方向、掌好船舵,审时度势,正确处置好经济进展与文化繁荣二者之间的关系显得相当重要。

对我县来讲,资金投入一直是咱们“非遗”保护的“硬伤”,文化与经济是互生互存、相依相赖的,对于我县“非遗”经费年关才能落实的老大难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可否考虑在财政分派方面多分一杯羹给咱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为“非遗”保护传承创造一个良好、扎实的客观环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文化资源,是咱们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表现着民族的根性。

若是咱们只是继承和利用其文化形式,不能解读和宏扬其深厚的精神包含,便会失去“保护”的真正意义。

她是极为脆弱的,需要咱们精心呵护。

㈢科学保护,别让“非遗”这条“活鱼”变“死鱼”

在“非遗”保护成为全民行为的热情后,咱们不妨多一些“冷试探”。

一件情形一旦成为群众运动,往往就会出现许多“好心办坏事”的情形,创造性破坏、保护性破坏在所不免,为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要强调以科学进展观为统领,把握“非遗”存在、传承、进展保护的客观规律,严格依照客观规律办事,自觉而非盲目地、良性而非破坏性的、持久而非忽冷忽热地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其保护取得真正健康的进展。

咱们的“崇明舞狮”、“崇明山歌”等“非遗”项目,虽然初期在开展民间文艺集成工作时咱们已对文字资料和演出分解图做了记录,但这些项目均因当下无人演出而处于濒危状态,传承和保护并非只是完成对数据、音像资料的搜集整理。

俗语说“活鱼要在水看”,咱们真正的目的是让这些活生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水中之鱼一样,永久畅游在中国文化的海洋里生生不息,永无穷尽。

通俗地说,咱们的最终目的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社会,回归群众,服务百姓,服务咱们的新农村建设、生态岛建设,而非束之高阁,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㈣鼓励和进展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到“非遗”传承保护的行列中来

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许多独门技艺因没有抓好传承工作而出现人亡艺绝的状况。

我县如崇明扁担戏、崇明舞狮等一批项目均存在此问题,尤其是我县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瀛洲古调派琵琶因其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殷荣珠的意外病故而更使咱们感到抢救传承工作的迫切性。

为此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专门前去江苏省南昌市采访王永昌先生,他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是瀛洲古调派琵琶的重要传承人,也是目前唯一能演奏沈肇州先生编辑出版的《瀛洲古调》中所收四十五首曲子的传承人,咱们录制了他演奏的瀛洲古调作为重要资料予以保留,并从他那里收录到有关瀛洲古调的重要资料。

众所周知,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非遗”传承人也相应地进入了老龄化时期和传承人衰亡顶峰期,每一分钟都有可能有一名老艺人、一门手艺或一首民歌消失,“非遗”保护是在同时刻赛跑,这就要求咱们要宏观看待传承问题,“非遗”的抢救保护应第一着眼于人的抢救保护,传承人是“非遗”的宝库,又是“非遗”“代代相传”接力赛中处在起跑点上的“执棒者”。

让年轻的力量加入到“非遗”保护中来,开展传承培训班,针对性地、一对一地进展培育传承,让咱们的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2008年,县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在2003年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乐之乡”的崇明县新河镇成立了“瀛洲古调派琵琶”传承基地,以新河少年之家为培训基地,前后成立了三支“瀛洲古调派琵琶”培训班,这对培育青少年琵琶好手大有裨益,也为我县其他“非遗”项目的传承作了启迪。

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量更要求“质”

在人类文明演进的漫长历程中,不可能留居处有的文化遗产,同时这也并非意味一切存在的文化遗产都有珍贵价值,历史进程中,新旧友替是历史进展的正常规律。

大量的文化遗产因为失去进展的空间和条件而自灭,在新与旧的竞争中被淘汰,被更新的、更先进、适应今世社会的文化所替代,这是社会进展的必然趋势,并非都是悲剧。

在咱们搜集到的1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良萎不齐”是肯定存在的,咱们的保护不是无条件、无原则的愚护,保护的进程既是传承的进程又是优胜劣汰的进程,要客观、系统的看待“非遗”保护,避免那些应淘汰的文化遗产因人为关系而强行保护起来,把握文化遗产保护的正确价值,使我县遗产保护工作健康进展。

文化遗产的失落固然可惜,而延长应当死亡的遗产却更令人哀叹。

路漫漫其修远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咱们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更不可“袖手旁观”,任其进展。

她是咱们的根,是咱们整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灵魂。

作为她的炎黄子孙,咱们须秉承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感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踊跃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非遗”碰到了一个好的时期,她应该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作者:

龚俐俐

单位:

崇明县文化馆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崇明县城内八一路335号崇明县文化馆办公室

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