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8781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docx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docx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从2007年春季爆发开始,已逐步发展成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和国家的金融风暴。

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提供了反面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引起人们对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潜在风险的高度关注。

对它进行深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依次分析讲述了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以及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和我国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

关键词:

次贷危机;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

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

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华尔街金融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也给出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

中国会不会重蹈美国次贷危机之覆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场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

(一刺激经济的超宽松环境埋下了隐患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美国

次贷危机大爆发。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

从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路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晚期的经济繁荣。

(二以房产作抵押是造成风险的关键

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的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

如果房价

直攀升,抵押品价格保持增值,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誉和还贷能力。

一旦房价下跌,抵押品贬值,同一套房子能从银行贷出的钱就减少。

如果贷款利率被提高,次贷使浮动利率也随着上升,需要偿还的钱大大增加。

次贷贷款人本来就是低收入者,还不上贷款,只好放弃房产权。

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收回贷款人的房产,可收回的房产不仅卖不掉,还不断贬值缩水,于是出现亏损,甚至资金都流转不起来了。

房价缩水和利率上升是次级抵押贷款的杀手锏。

(三次级贷款资产的证券化加重了危机的扩散

美国绝大多数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者是地区性的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地

方性的商业银行也涉足按揭贷款。

这些机构的资金实力并不十分雄厚,大量的资金

被投放在住房抵押贷款上对其资金周转构成严重的压力。

一些具有金融创新”工具

的金融机构,便将这些信贷资产打包并以此为担保,用于发行可流通的债券,给出相当诱人的固定收益,再卖出去。

许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金融机构投资于这些债券。

抵押贷款企业有了源源不断的融资渠道,制造

出快速增长的新的次贷;投资机构获得较高的收益。

但事物都有两面性,金融创新制度带来风险分散机制的同时,也会产生风险放大效应。

当房地产泡沫破裂、次级贷款人还不起贷时,不仅抵押贷款企业陷入亏损困境,无力向那些购买次级债的金融机构支付固定回报,而且那些买了次级衍生品的投资者,也因债券市场价格下跌,失去了高额回报,同样调进了流动性短缺和亏损的困境。

二、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从以上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我们不难看出美国次贷危机对完善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具有重要启示,我国应引以为诫。

我国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完善证券

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加强市场化监管,完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加强监管成本意识,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一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完善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次贷危机表面上是美国房价走低、利率走高所致,根本原因是资金供应方降低信贷门槛、忽视风险管理,需求方过度借贷、反复抵押融资。

著名金融学者易宪容认为,中国按揭贷款实际上比美国次级债券的风险要高。

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逆转,其潜在风险必然会暴露出来,国内银行所面临的危机肯定会比美国次级债券出现的危机要严重。

可以说,完善房地产信贷及其证券化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是中国避免重蹈覆辙的当务之急。

首先,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住房按揭贷款的信用门槛。

2007年《中国人民银

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规定90平方米以下的首套自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20%;90平方米以上的不得

低于30%;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

1倍,而且贷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应随套数增加而大幅度提高,且借款人偿还住房贷款的月支出不得高于其月收入的50%。

在紧接着的《补充通知》中明确以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单位认定房贷次数”。

在次贷危机阴云密布的背景下出台上述严格住房消费信贷管理的措施,表明我国监管层已经意识到了住房按揭贷款市场的高风险,显示了监管层切实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决心。

其次,要完善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应当借鉴国外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的经验教训,尽快制定专门的金融资产证券化法,处理好外部监管和内控制度之间的关系,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监管。

(二构建完善的市场纪律约束机制,加强市场化监管

加强市场化监管,完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次贷危机表明,要减少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必须构建完善的市场纪律约束机制,加强市场化监管。

以存款保险为核心的金融安全网在强调金融安全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机构经营上的道德风险。

因此要加强市场化监管要求构建完善的金融市场准入机制、金融市场行为监管机制和金融市场退出机制,必须根除金融领域不破产、无风险”的传统观念,并充分认识到金融破产制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第一,可以有效抑制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第二,存款人的破产观念转变必然带来风险意识的提高,进而自觉对银行通过用脚投票”等方式来监督银行的监督管理,从而加强市场约束的力量。

一旦危机发生,它能够为政府干预危机措施的效果提供威慑力,同时也有利于确定政府干预的合理界限,防止政府过度干预破坏市场约束机制。

(三加强监管成本意识,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一种典型的分权型多头监管模式,被称为伞式监管+功能监管的体制,实际上是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混合体,监管机构形成横向和纵向交叉的网状监管格局这种监管体系存在的明显不足是容易造成重复监管或监管真空,从

而导致金融体系的风险。

因此,必须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

美国的经验教训警示中国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2003年中国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一行三会”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的形成。

在混业经营趋势下,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也成为我国近年来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实践中,2004年6月28日,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正式公布《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分工合作备忘录》,以制度形式赋予了监管联席会议制度:

积极协调配合,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的使命。

但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实践效果不尽人意,而且作为重要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主体的中国人民银行被排除在外。

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在国际金融论坛第三届年会上透露,我国正在尝试建立中央银行、财政部门和金融监管等有关部门之间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以适应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趋势的需要。

另外,我们必须要加强金融监管的成本意识。

不仅要考虑到新增监管机构增加的直接费用以及采取金融监管措施的必要费用,还应当考虑这些措施可能导致的市场损失,这是政府监管替代市场调节的一种机会成本。

这是我们过去往往容易忽略的。

例如我国是否真的需要建立一个凌驾于一行三会”之上的机构一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

还是通过扩大中央银行的权力赋予其履行金融监管协调的最终职责?

这取

决于不同监管方式之间的成本比较以及边际监管成本与边际监管收益之间的比较。

一般而言,金融监管协调的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这是进行金融监管协调的经济学基础。

增设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的成本大于通过扩大中央银行权力增加的成本,就

成本最小化而言,应赋予中央银行以协调金融监管的最终职责。

(四谨防国际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的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受损失的不仅是美国的金融机构,欧洲与亚太地区的金融机构也损失惨重。

实际上从遭受冲击和损失的程度看,欧洲的金融机构远甚于美国的金融机构,甚至有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次次按风波实际上主要是由欧洲的金融机构为美国的金融风险埋单。

中国亦有不少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如共汇出109亿美元

资金的银行系QDII、基金系QDII,近期纷纷遭遇净值缩水。

金融全球化也是金融风险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波动会影响人们对国内金融市场的预期,增加国

内金融市场的风险。

中国金融机构及监管层应当谨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加强对跨

境资本流动的监管,稳步有序地推进金融开放。

中国已经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证监会国际组织、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等国际金融组织,并且与许多国家或地区签订了金融谅解备忘录,为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应当善于利用金融监管合作机制,获取

信息,了解政策甚至要求就某些具体目标采取联合行动以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五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

中国应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完善住房信贷风险防范和分担机制。

让百姓

安居乐业是政府的职责,但人人享有适当住宅”并不意味人人都要买房,让无支付能力的低收入者进入购房市场,拔苗助长不仅事与愿违,还会产生许多负效应。

特别在我国抵押担保、抵押保险等相关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无形中让银行

承担了许多政策风险。

政府应加大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改变经济适用房只售不租”为租售并举”。

引入商业保险和政策性担保的机制,有利于促进抵押贷款营销的规范化、合约的标准化,抑制商业银行盲目放贷的冲动;合理的保险风险定价机制,有助于商业银行规避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和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风险。

三、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如何开展金融创新解决中国经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同时控制与之俱来的金融风险,是中国金融界面临的最迫切问题。

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冲击,我国

经济总量、出口、企业利润等指标增幅均有所回落,但经济的基本面依然是好的。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应对举措,广东省副省长宋海层指出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注意防范新的产能过剩,注重同时稳步推进加强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要防止由于房地产大幅降价产生新一轮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努力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三是要加快完善化解经济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防范局部性的经济危机,建议加快制订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健全失业保障机制;四是要在挑战中寻找机遇,主动出击审慎运作,并购优质境外资产。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也表示中国不能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停止金融改革的步伐,今后应该积极慎重地推进金融系统改革,沿着系统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方向改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同产品市场一样,金融市场也存在着失灵问题。

造成金融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垄断和公共产品特性。

近30年来,国际金融领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金融创新,新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及新的交易方式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

金融创新的发展在推动金融业及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就必须对金融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金融领域的传导效应会在某一国或地区的金融部门发生破产或金融风险时发生连锁反应,最终致使整个金融体系发生金融危机,因此为保证整个金融领域的安全,对金融系统进行有效的实时监管十分必要。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始于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它打破了人民银行集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等职能于一身的高度计划经济的体制。

之后中国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相继成立,我国初步建立

了一行三会”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

在几大金融机构各司其职的监管体制下,我国

金融监

管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成立专门的监管主体在加强监管专

业化能力的同时,也容易形成监管真空及监管重叠,彼此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影响监管效率。

第二,三大监管主体更侧重于市场准入、合格性等方面的监管,审慎性监管能力还有待加强,并缺乏有效的方法、可操作的措施对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进行有效监管。

第三,加入WTO过渡时期结束后随着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及放开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及入驻地区的限制,内资银行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监管结构如何实现对外资银行的有效监管,如何为内外资银行提供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是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难题。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程度不同于发达国家,例如金融创新方面,发达国家以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服务等创新为主,我国则体现在金融改革和金融制度变迁等金融深化上,这种差异对于如何确保国内及跨国银行之间公平竞争提出了挑战。

作为全球的金融中心,

美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体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具有典型的危

机驱动特征。

而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发展则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与危机驱

动下诱致性生成的监管体系相比,具有制度变革上的优势。

为汲取次贷危机的经

验教训,应当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进行危机下变革措施的反思。

要正确认识职能

监管结构的利益主体和竞争性,考量安全与效率的平衡。

在分业监管的现有体制

下,要特别重视对监管政策的组织协调和综合考量。

在既有的协调监管基础上,

我国金融监管当局有必要进一步理清权责关系,有效适应综合化转型的市场格

局。

要尽快明确责任主体,控制全面市场风险,落实市场稳定性监管。

其中市场稳定性监管是首要目标也是抵御金融风险的主要屏障。

就监管对象而言,要尽快启动对金融控股集团的全面监管,防止次贷危机中花旗现象在我国上演。

目前,我国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既无明确的法律规范,也无具体的监管组织和程序,令人担忧。

从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尤其应当加强对银行系统金融控股集团的全面

监管。

具体措施包括:

首先,要严格履行并表监管原则。

新巴赛尔协议对综合金融集团提出了并表监管”的要求,并对全能银行在证券化业务中的各类业务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要求。

其次,要积极推动金融控股集团的专门立法,使现有的金融控股集团进入监管视野,并促使其健康发展。

此外还要汲取次贷危机的教训,扩大监管范围,把私募基金、对冲基金、信用评价机构等纳入规范的监管视野,并加强对金融关联企业的并表监管。

四、我国金融监管模式改革方向美国的

次贷危机的影响虽未见底,但美国政府在这次危机中所采取的改革行动带给我-6-

们许多启示和思考,我国在建设金融监管模式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和教训。

(一)目标性监管是可供参考的改革路径蓝皮书提出了三步走的计划,正是考虑到了美国长期的历史传统和利益格局。

与其类似,我国要实现统一监管需要付出较大的改革成本,而且我国的金融市场综合化还处于起步阶段,金融企业的主业特征比较明显,统一监管的必要性并不充分。

因此应着重在协调现有机构的基础上,明确主要监管目标的负责主体。

要尽快明确责任主体,控制全面市场风险,落实市场稳定性监管。

在市场综合化的背景下,市场稳定性监管成为首要监管目标,也是抵御金融风险的主要屏障。

(二)正确认识职能监管机构的利益主体性和竞争性,平衡安全与效率考量在分业经营的情境下,各职能监管机构的治理目标带有明确的部门性,利益难以协调,在市场综合化的情况下,监管竞争还可能诱使一些监管机构纵容本部门的越界行为,从而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因此,在分业监管的现有体制下,要尤其重视对监管政策的组织协调和综合考量。

要汲取次贷危机的教训,推动立法扩大监管范围,把私募基金、对冲基金、信用评级机构等纳入规范的监管视野,并加强对金融关联企业的并表监管。

(三)监管方式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尽管次贷危机的发生不能全部归咎于监管体制的松散,但次贷危机引发美国这次大规模的监管体制改革,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监管方式是必要的。

任何一个国家的监管体制必须与其经济

金融的发展与开放的阶段相适应,不管监管体制如何选择,必须做到风险的全覆盖,不能在整个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创新链条上,有丝毫的空白和真空,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而带来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面对日益复杂化

的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不宜过分依赖具体的规则约束,而应采取更具灵活性的原则导向的监管模式,注重加强同市场主体的沟通,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风险、自由与管制风

险的关系。

(四)应该探索本土模式而放弃对西方模式的盲目追求和复制发达国

家的监管已经走过了四个时期,即金融自由化发展时期(20世纪30年代以前)、广泛的金融监管时期(20世纪30〜70年代)、从管制到自由化的回归时期(20世纪70〜90年代)、安全与效率并重时期(20世纪90年代)。

目前出现的金融监管改革实际上是第五个时期演进的过程。

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说明,即使人

们认为的"成熟"的金融监管体系本身也在一直变动,甚至是剧烈变动。

中国目前尚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找到一个发达国家的范例来照抄,而应根据我国自身的历史背景、政治、文化因素,探索-7-

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管制度是目前监管发展的方向。

(五)加强对金融产品链

的监管金融监管在一些金融衍生品上的缺位是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在发展金融控股公司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监管方式,监管部门都应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监管。

针对那些缺乏实际交易基础、设计复杂、风险无限放大的金融衍生品,监管部门必须严格审查产品的设计机理、风险控制、投资对象,防止风险在

系统内部失去控制。

五、结束语美国金融界曾对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作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金融危机中倒闭的银行有80%是单一银行。

而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也显示了金融控股公司在抵御金融危机中的独特优势,美国五大投行剩下的两家最后也向银行控股公司转型。

由于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分业监管体制运行不

过5年时间,同时考虑到整合机构涉及原有机构的人员安排和新机构的职责定位、监管文化融合、监管专业分工、内部决策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现实困难,这种格局在短期内不宜改变。

但是,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现实挑战,因此必须提前谋划有关问题。

我国监管体制改革要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和

法制建设进展等情况合理匹配,积极稳妥地加以实施。

因此在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选择上,宜采取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模式,即对金融控股公司层面上由牵头监管机构进行监管,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金融子公司则由各监管机构进行功能监管。

牵头监管机构可确立为中国人民银行。

同时将我国金融监管

当局已经建立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化,进一步完善相互沟通的机制、方式和内容。

协调各自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举措,避免监管重复和监管真空。

今后可以在条件成熟时将监管模式由牵头模式过渡到"一体化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1]Financial

StabilityForumRecommends:

ActionsEnhanceMarketandInstitutionalResilieneeFinancialStabilityForum,Pressrelease7/2008E[2]巴曙松.美国次贷危机”的三大悬念[J].人民论坛,2007,(17:

28-30[3]范方志,苏国强.美国次级放贷市场危机及其启示[J].中国国情国力,2007,(12)[4][芬兰]大卫G梅斯等著方文等译.改进银行监管[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⑸付敏.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4):

75-79[6]刘辉杜姝一.美国次贷危机对金融业的影

响[J].新金融,2008,

(2)-8-

[7]祁敬宇.金融监管学[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8]徐孟洲,徐阳光.论金融机构破产之理念更新与制度设计[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6-32[9]于凤芹.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管理科学文摘,2008,(Z1)[10]阳建勋: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25-27[11]易宪容•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市的启示[J].人民论

坛,2007,(17):

32-33[12]张波.我国金融市场综合化转型及其监管回应[J].财经

科学,2008,(6)[13]朱孟楠•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14]赵晓辉,丛峰,崔静.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N].中国信息报,2008[15]赵霜茁.现代金融监管[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致谢本论文是在XXX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关怀下完成的。

XXX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

段老师一丝不苟的作

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她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

在此对段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

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太多的人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

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谢谢曾给予我帮助的你们!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