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挤压造粒技术及工艺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085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肥挤压造粒技术及工艺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复合肥挤压造粒技术及工艺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复合肥挤压造粒技术及工艺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复合肥挤压造粒技术及工艺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复合肥挤压造粒技术及工艺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合肥挤压造粒技术及工艺doc.docx

《复合肥挤压造粒技术及工艺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肥挤压造粒技术及工艺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合肥挤压造粒技术及工艺doc.docx

复合肥挤压造粒技术及工艺doc

复合肥挤压造粒技术及工艺

王宇航赵玉良崔冬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

阐述了复合肥造粒技术概况、挤压造粒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挤压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及挤压造粒法的基本工艺流程,并指出了造粒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复合肥;挤压造粒;挤压机;工艺流程

Makinggranuletechnologyandprocessofcompoundfertilizer

WANGYu-hangZHAOYu-liangCUIDong

Abstract:

Thispaperelaboratedthegeneralsituationofmakinggranuletechnologyofcompoundfertilizer,theprincipleofpressandmakinggranuleandtheirinfluencefactors.Italsoproposedthemaintechnologyfunctionofextruderandtheprocessflowofpressandmakinggranule.Furthermore,itpointedoutthedirectionofmakingthegranuletechnology.

KeyWords:

compoundfertilizer;pressandgranule;extruder;processflow

 

1前言

现代化农业是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施加各种复合肥。

化肥生产技术在近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低养分的产品越来越不受欢迎,而高浓度、复合养份肥料成为市场的主流。

以前,高浓度养份肥料都是细粉状的,在贮存、运输时原料会分层或结块;另外,粉状肥料施用时,相当多的肥料会被风吹走,或被雨水从植物根部冲走,肥效释放过快,造成很大的浪费。

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使粉状肥变成易于运输和使用、并具有缓释功能的颗粒肥,需要使用造粒技术。

复合肥造粒技术由此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传统的复合肥造粒采用湿法造粒工艺,湿法造粒工艺也称化学造粒法。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化学造粒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最初的向造粒器内物料喷洒水发展到喷硫酸、磷酸或氨溶液,然后再干燥处理。

在干燥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溶解物结晶、粘合剂固化而达到造粒效果。

湿法造粒工艺能耗高,大部分能量都用于干燥系统,而且有大量的腐蚀性污水排放,污染环境。

与传统的湿法造粒不同,挤压造粒工艺则避免了干燥过程,因而降低了能耗和成本,并且没有污染物排放,是一种节能、环保的造粒工艺。

挤压造粒是借助于机械压力而使物料(原则上不起化学反应、并经一定配比的粉料混合物)团聚成型的造粒过程,亦称干法造粒。

干法造粒工艺由于节能、环保,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复合肥的挤压造粒

挤压造粒法在化肥行业上的应用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对氯化钾造粒的研究,直到80年代初,复合肥的挤压造粒法才得以工业化生产并迅速推广。

现在挤压造粒工艺已成为复合肥造粒技术的发展潮流。

2.1挤压造粒的工作原理

经过配比的混合物料被强制送入一对大小相等、转速相等、相向旋转的挤压辊辊缝之间,在强大的挤压力作用下,物料被挤压成密实的片料。

此片料经破碎、筛分后即可得到所需粒度的颗粒肥料。

其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挤压辊一般呈水平布置,一辊固

图1挤压造粒原理示意图

定、一辊浮动(浮动辊即加压辊,由液压缸加载),一般辊面上有规则排列的形状、大小一致的凹槽、穴孔或凸起,经过配比的粉状物料从上方均匀连续地加入两辊之间,到达加压角(α)内即进入挤压角β(β=1/2α),物料被强制喂入,一般β=10~15°。

随着辊子的连续旋转,物料被挤压,当处于两辊半径连线成水平位置时,压力达到最大(Pmax),然后压力迅速降低,此时成型物料在回弹力的作用下脱离与辊面的贴合,顺利落下进入下一工序。

2.2物料的成型机理

挤压过程中物料的成型机理一般为:

物料受到挤压后,其颗粒将进行重排,并排出颗粒间的空气,从而减小物料间的空隙。

其过程为:

a、物料的重排;b、碎裂;c、塑性流动三个阶段。

这几个阶段不一定是顺序进行的,可能穿插发生。

挤压的结果:

物料的压缩比接近2.5:

1,气体的去除率在60%以上。

2.3影响挤压效果的因素

为了得到较好的挤压效果,进料的粒度应是大小不一的,其合适的范围应控制在0.1~1mm。

过细的物料(<0.1mm)含空气太多,影响成品料片的密实度,而且会对挤压过程产生影响(造成挤压机振动加剧);过大的物料又需消耗更多的压碎能量。

所以要很好的控制进料粒度。

物料的硬度或塑性影响挤压过程所采用的压力。

有些物料如氯化钾、磷酸二铵及尿素,塑性较好,挤压成粒的效果较好。

而硫酸钾、硫酸氨、磷矿粉的塑性差,不易挤压成粒。

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可配加适量的粘合剂。

尿素、氯化钾或少量的水份均能起到粘合剂的作用。

物料温度的影响。

在挤压过程中,粒子间的摩擦会加剧并产生热量而使物料的温度升高。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有利于得到较密实的挤压产物—料片,但过高的温度会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含尿素的配料要避免温度过高,否则会发生粘辊现象。

一般温度要控制在70~80℃之间。

这可借助挤压辊内部通循环冷却水来控制。

3挤压造粒法的主要工艺流程

3.1简介

图2是挤压造粒系统的简明工艺流程图

图2挤压造粒简明工艺流程图

该系统共由四个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各自的设备及仪表,分别为:

●贮存、计量、混合

●挤压

●破碎、筛分

●修整

物料在各级间的输送由斗提机、皮带或链式输送机来完成。

3.2贮存、计量、混合

当产品是复合肥时,最好用间歇式混合操作,配方中的各组分原料在称重仓内称重,达到配方要求后,全部加入间歇式混合器中混合。

而单一肥一般是连续计量和混合。

无论是连续还是间歇式混合,混合器的类型必须根据化肥的配方和配方中的组分来决定,为了保障微量元素的颗粒分布均匀,应选用高强度的混合器。

在加入新料时,应将经破碎和筛分后的小颗粒返料在双轴桨式混合器中与新料混合。

一般循环物料与新料比介于1:

1到2:

1之间。

3.3挤压

混合后的化肥混和物要经过挤压机挤压,通过挤压使物料成型。

物料通过一个垂直螺旋加料机加入两个相向旋转的挤压辊之间,在挤压过程中,物料的受压逐渐增大,当辊逢最小时,挤压力达到最大,然后又迅速减小,直到0。

在挤压过程中,混合物料的密度能增大1.5~3倍,挤压后的产物一般是一块厚5~20mm的板料。

3.4破碎、筛分

经过挤压机挤压而形成的板料要经过进一步破碎,并通过多级筛分才能得到需要的颗粒尺寸。

通常在挤压机下安装一台板块破碎机,板块料被破碎成若干小的碎片(薄片),薄片易于运送,而且也易于被后续的破碎机破碎。

破碎后的物料在多级筛上被筛分成超大颗粒、产品颗粒和细小颗粒,在最低筛上的细小颗粒经循环回收到混合机中,再进入挤压机挤压成型;而在多级筛上层被滞留的超大颗粒需进一步破碎(二级破碎),然后再继续筛分;产品颗粒则进入修整工序。

3.5修整

通常情况下,最终成品需经过一到两步的修整。

不规则形状的颗粒有时要经过磨圆滚筒将边角等处磨圆。

在修整过程中产生的细粉应通过筛分(一层筛网)后循环。

进一步修整时,一般还要加入结块剂。

经过修整后的成品是在一定粒度范围内的粒状肥(如2~5mm),它们有一定的强度,每个颗粒的组成与所需

的配方相同。

颗粒的强度可以通过化肥专用的测试方法来确定。

4挤压设备

图3所示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

有限公司研制的φ800×340挤压机外

形简图。

该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架、挤压辊(动辊、定辊)、主轴承及

轴承座、干油润滑系统、液压系统、

4.1挤压机简介

挤压过程对挤压造粒至关重要,挤压是通过辊轴式挤压机来实现的。

挤压机是挤压造粒工艺中最核心的设

电控系统、主传动系统及给料系统。

经过计量、配比的混合物料由给

料系统(螺旋给料机)强制喂入两挤压

辊的辊缝中挤压成型。

其中一辊固定、

备。

图3挤压机外形简图

1、框架2、挤压辊3、轴承座4、液压系统5、主传动6、给料系统

一辊浮动,浮动辊即加压辊,由液压系统实现动态加压并确保辊缝保持在要求的范围内,这对保证挤压成型效果非常重要。

名称

比压值(KN/cm)

尿素基NPK

20~40

氯化钾

20~50

NPK

30~80

硫铵

90~100

硝酸钙

60

碳酸钙

20

如果外界异物或过多物料进入辊缝中,泄压阀降压,浮动辊水平移动,使辊缝增大,避免过载。

液压系统还设有充氮的蓄能器,在进料发生变化时,调节辊缝,使辊轴间压力保持恒定,这样才能使产品的质量保持均匀。

主传动系统由主电机、联轴器、齿轮箱组成,若需调节辊轴的转速也可采用变频调速的交流电机,齿轮箱也可采用行星齿轮传动方式。

给料系统一般采用螺旋给料机,螺旋给料机对物料起着加压填塞的作用,使物料在挤压之前就预挤压了。

螺旋给料机一般配备变频调速的驱动机,这可保持给料能力与挤压机能力相匹配。

4.2挤压机主要性能参数

(1)挤压辊宽度与辊径

如前所述,在挤压过程中,物料是由于受到挤压机所施加的压力而成型。

显然,在一定的总压力下,物料受到的压力与挤压辊的宽度相关。

通常肥料工业上使用的挤压辊宽度为150~1500mm(辊宽超过1000mm时,通常会将工作宽度分成相等的两段)。

物料在进入两挤压辊的咬入区时,通常会与挤压辊表面产生滑移,但达到某一咬入角后,滑移便不再发生。

加大辊径可以改善咬入区的状况,因此加大辊径对挤压效果是有利的。

但辊径的加大也会受到加工设备及成本的限制,通常的辊径范围为:

300~1000mm。

(2)压力

表1常用肥料的比压

压力是影响挤压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物料被挤压时,所受到的压力呈动态变化,因此挤压机的压力通常用比压来描述。

比压定义为单位长度上的压力,即作用在挤压辊上的力除以挤压辊的工作宽度。

比压的常用单位为KN/cm。

表1为几种常用肥的比压。

(3)辊缝

挤压辊的辊间间隙即辊缝,决定了料片的厚度,因而也就决定了挤压机的产量。

对于一特定的挤压机,有最适宜的辊间间隙,通常辊缝范围为5~20mm。

辊缝要动态稳定在要求的范围内,一般通过液压系统及计算机实行动态监控及调整。

有些挤压机还设定辊缝自动纠偏功能,使挤压辊两端的辊缝值稳定在要求的误差范围内(一般左右辊缝偏差在0.5~5mm内)。

(4)挤压辊转速

转速也是影响产量的一个因素。

大量的工业生产实践表明,挤压辊的转速存在一临界值,即圆周线速度不要超过0.6~0.8m/s。

因为挤压辊的圆周速度受到物料脱气作用的限制,在物料挤压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空气排出,空气的溢出速度和溢出量同转速成正比。

如果转速超过临界值,振动、冲击会加剧,进料会不均匀,料片的强度、密度和颗粒的组成会受到影响。

(5)挤压辊的表面状况

如前所述的挤压滑移现象,对光辊表面通常不能取得良好的挤压效果。

而且辊轴表面光滑时,空气溢出问题就会表现得特别尖锐。

因此,在辊轴表面焊有波浪形状的耐磨花纹,这样不但会减少滑移,增加咬入效果,提高挤压效率,还有助于延长辊面的使用寿命及有利于空气的排出。

(6)挤压辊的表面堆焊

挤压机是在高挤压应力下工作,辊轴间的径向力可高达几百吨,因此对辊轴的表面及芯部硬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即表面耐磨、芯部要有良好的韧性。

因此为了提高辊面的耐磨性和抗剥落能力,需要采用硬面堆焊工艺。

通常先在光轴上堆焊打底层焊丝,使其与母材充分融合,再堆焊过渡层。

过渡层要具有良好的韧性及抗冲击能力。

在最外层堆焊耐磨层及所要求的辊面花纹,其硬度一般在HRC60左右。

辊面的耐磨堆焊材料要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