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8519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1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农业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农业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农业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农业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地理.docx

《农业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地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地理.docx

农业地理

"农业地理"高考探究及教学建议

主要内容

一:

考纲解读

二:

农业部分主要知识体系

三:

近年有关农业考题类型

四:

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

对地理教学的启示和复习的建议

★对考纲的分析和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程三个领域的分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基础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课程的关键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的终极目标

(一)课程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及其与认知水平的对应关系

 

行为动词

认知水平

知识目标

了解、说出、举例、描述等

了解水平

理解、解释、说明、阐述、比较、对比、简述、概括、概述、判断、调查等

理解水平

运用、设计、撰写等

应用水平

技能目标

尝试、模拟、演示等

模仿水平

观测、制定、绘制、尝试、制作、实验、收集等

独立操作水平

分析、学会、探究、探讨等

迁移水平

情感目标

交流、参与、讨论、观察等

经历(感受)水平

关心、关注等

反应(认同)水平

形成、养成等

领悟(内化)水平

关于认知水平几个层次的解释

•了解水平

1.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

2.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

3.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

4.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水平

1.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2.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3.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

4.提供证据;

5.收集、整理信息等

迁移应用水平

1.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

2.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3.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

独立操作水平——

1.独立完成操作;

2.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

3.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并经历一项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感性认识。

反应(认同)水平

1.在经历基础上获得并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2.做出相应的反应等。

领悟(内化)水平

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等。

农业部分的课标要求

1.基本要求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2)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

(3)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

(4)掌握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特点和区位因素。

(5)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畜牧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布。

(6)了解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理念。

2.发展要求

(7)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8)运用材料、图表,分析、评价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畜牧业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点展示

考点

具体要求

 

农业

1.农业区位因素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情预测

 

试题类型

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以选择题居多

考查内容

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和新型农业的考查

考查能力

侧重于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地域类型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分析论证能力

命题方式

多以材料、图表形式呈现,注重因果式组合,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考查,常见区域间区位条件和类型对比分析

 

热点

预测

以区域或文字资料方式提供信息,考查某地发展某种农作物生长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评价其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及与工业交通、城市的关联

继续关注我国农业生产的现实问题,如“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问题,考查重点依然是农业区位选择、农业的分布及生态农业的发展。

还要注意“立体农业”、城郊农业”、“转基因食品”等问题

以中国或世界某一地区为背景,以综合题形式考查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异同点;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农业要素的因果关系;以文字材料考查我国及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农业部分主要知识体系

对教材的理解: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虽相互独立,但都是按照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统一设计的。

地理1——主要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地”对“人”的影响);

地理2——主要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人”对“地”的影响);

地理3——主要说明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即人地关系的综合表现),此外,还包括地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专题主干整合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考点解析

1.对一个区域的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要把握三大特性:

综合性、主导性和变化性,从而灵活理解。

2.在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中,重点关注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注意热量和光照条件的区别和联系。

3.辩证地对待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同一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不同的区域,其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特点都有所不同,因此解题时注意把所学的一般规律与题目所给信息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4.注意典型区域农业生产的特征,如我国的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河谷农业及坝子农业等产生的地理背景及生产特征,并能够合理迁移,进而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5.掌握常见农作物的生活习性及其分布的典型区域,理解影响其分布的自然因素,并能够结合具体区域地理背景进行农业生产分析。

高频考点突破

1.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区位因素(静态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分析

市场

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郊型农业

交通

运输

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政策

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

农业政策可以促进农业区域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

2.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选择,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

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尤其要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

举例如下:

农业类型

或作物

主要分布区

农业类型

或作物

主要分布区

种植业

湿润、半湿

润的盆地和

平原地区

林业

山地或丘陵

畜牧业

干旱、半干旱

地区

渔业

湖泊或水库

农业类型

或作物

主要分布区

农业类型

或作物

主要分布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

夏季高温的

平原地区

水稻

热量、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地区

苹果

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2)从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

不同农业类型对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的要求不同。

(3)从土地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不同农业的单位产值和农产品的特性等因素考虑

①地价的高低和单位面积产值大小。

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乳牛等;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棉粮等。

②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

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③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

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④占用土地的多少

占地多的农业类型宜布局在离城区较远的地域,反之宜布局在离城区较近的地域。

例如,奶牛场与养鸡场相比,奶牛场宜远离城镇。

⑤环境条件

畜禽养殖不宜靠近飞机场等噪声大的地区,噪声影响畜禽的正常发育。

方法归纳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模板

1.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对比分析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典型地区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区位优势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

气候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先进的科技

【特别提醒】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三大问题:

①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

②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③科技水平低。

(2)对策:

①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业综合发展;

②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

③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2.世界主要国家农业地域类型对比

国家

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农产品及分布

区位条件

印度

水稻种植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水稻(沿海平原、恒河平原),茶叶(东北部迎风坡),黄麻(东北部),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同亚洲水稻种植业)多雨的气候,排水较好的坡地;低湿的土地;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埃及

灌溉农业

长绒棉(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全年高温,热量充足,光照时间长;尼罗河河水灌溉

国家

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农产品及分布

区位条件

中亚

国家

灌溉农业

棉花(绿洲地带)

夏季高温,气温日较差大;距海远,晴天多,光照充足;高山冰川融水提供灌溉水源

巴西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亚马孙平原)

热带气候,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

英国

乳畜业(英国种植业不占重要地位)

牛奶及其制品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日照较少,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市场需求大

知识点三:

我国主要农业区和农作物分布

热点综合探究--------聚焦三农问题

2011年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8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1.农业是指农业发展;

2.农民是指增加农民收入;

3.农村是指新农村建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人们的吃、穿、用,是人们真正的“衣食父母”。

这是我国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针对“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也是近年来高考频繁考查“三农”问题的直接原因。

命题视角

1.农业生产区位条件评价。

2.粮食安全问题。

3.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影响及应对措施,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建设。

【高考链接】★与高考“零距离”接触

近三年高考试题分布与分值

高考试卷分析----以2011年、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为例分析

农业问题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问题,其中根据农业区域环境、空间分布、生产情况等方面推断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是高考命题的常见形式。

考点梳理考点

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①.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②农业区位因素思维模式图

2.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4.农业投入的四大要素中,自然条件是基本条件,劳动力是必要条件,生产资料是决定条件,科技是制胜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

①课本中的模式是一般模式,并不代表任何农业地域类型都能使用,应在分析的过程中抓住每一种类型的异同,灵活运用。

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四大类投入要素都要发生变化,且随着投入的变化,产出也要变化,因此农业投入的变化是今后研究农业发展的方向。

以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为例分析

【地理部分试卷总评】

该套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和2011年一样都没有命题,难度适宜,符合新课标地理高考特点和要求,是一套命题质量较高的试题。

客观选择题,命题紧抓地理学科本身特点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图表数考查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能力。

11道选择题中,1——3和8——9考查人文地理,剩余6道选择题考查自然地理;综合题以以区域地理位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选择题部分,难度相对较低,重点考查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知识迁移的能力。

•从地理科看,试题不偏、不怪、不难,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地理。

试题集中考查了工业、农业、气候、河流、等高线、自然灾害、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水源等问题。

中等难度题较多,没有特别难的题,试题整体难度比2011年的试卷有所下降,但试题依然需要学生利用储备知识进行思维判断,虽然有的内容多年考,但依然有新意,也有较好的区分度。

地理试题分四组设11个选择题共44分;分两组各设3个问答题共46分;选做题10分,从“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选做其一。

选择题虽然试题不难,但试题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试题摒去了死记硬背能得分的局面,倡导所学知识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卷的变化及评价

•今年的地理试题,题型稳定,题量适当,试题结构较好,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合理,没有大的变化,不求章节覆盖度、内容效度,不回避重点内容,整张试卷没有偏题、怪题出现,突出了对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等主干知识的考查,但又不乏创新,体现了稳重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想。

•总的看来,今年高考试题体现了以四个下特点:

•1、注重学科内容的整体把握,重点考查主干知识

•主干知识是高考的常考点,甚至是必考点,这已成为高考永恒的主旋律。

试题把着眼点定位在高考的大方向上,把着力点放在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上,依据考纲,紧扣教材,重点突出,难点不回避。

•2、重视对地理思维形成过程和地理素养的考查

•地理虽是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科,但它更偏重于理科思维,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综合判断、论证以及空间思维能力,因此在考试能力测试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地理考查既有识记的“死”知识考查,但更主要表现为灵活的思维能力考查。

3、延续图像重区域图、重统计图型的趋势,全面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地理图表是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重视地图和地理图表的阅读和分析。

试题从地图或地理图表切入,涉及到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景观图等,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地图或运用地理图表、数据来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并作出准确的判断或阐述,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

 4、选择题继续以“组题”形式呈现,非选择题以区域承载考点,自然流畅、区分度高

选择题全部以组题的形式出现,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

今年高考仍然延续了过去的特色,全卷选择题分成3个一组,或2个一组,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形成梯度,保证了考生思维的连贯性,便于考生答题。

 

【高考链接2011】与高考“零距离”接触

•(2011年新课标全国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

(1)~(3)题。

(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须(  )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点评:

(1)题,巴西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条件逊于美国;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丰富,大豆增产潜力大。

(2)题,和美国比较,巴西的科技水平、劳动生产率和专业化水平较低,巴西大豆价格低的主要原因应是劳动力成本低。

第(3)题,依据材料可知,我国大豆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豆的品质下降,因此解决措施是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

答案:

(1)C 

(2)D (3)A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愿因(10分)

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考点定位】

该题考查世界气候的分布和成因,农作物的用水来源。

【解析】

(1)根据经纬网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南美洲,是位于南太平洋沿岸的低纬度地区,安第斯山西侧,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同时沿岸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强,因而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蒸发旺盛,气候干旱。

(2)此题注意材料提示:

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因而沿岸地区芦笋种植水的来源肯定不是雨水,再结合图中提供的等高线和河流信息,可以推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有地下水、冰雪融水和河水等。

•(3)此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根据自己选择观点回答相应的理由。

•【答案】

•⑴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⑵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⑶观点一:

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理由:

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

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理由:

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四: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审题能力欠缺。

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审题能力差是许多考生的通病。

具体原因在于:

第一,知识体系不够完整、牢固,表现在分析回答规律性问题时,项目不全,分析的不透。

审题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题目没看完就开始作答。

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导致答非所问。

36题和37题是主观题,以区域图为载体,检测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还考查了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考生感觉难度不大,也都有话可说。

但这些问题专业性很强,能力要求高,如果不能综合地分析,答案要点很可能不全面,得不到高分、满分。

第二,知识面不够宽,表现在地理知识不够扎实。

如由于缺少必要的区域知识,不能对区域进行有效识别,不能准确认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

第三,地理思维不够敏捷、深刻、全面。

第四,缺少必要的耐心和细心。

因此,教师在组织复习中进行知识巩固和能力训练就显得尤为必要。

•2、图文、图图转换能力差

•      地理图像是高考地理命题的重要载体,也是考生获取解题信息的主要来源。

•历年的高考都暴露出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较差的弊端:

•一是读图能力弱,读图和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

地理统计图是常考的地图类型,而考生对这一类型图的判度能力普遍较弱。

如选择题等高线图的判读,区域图及气温降水资料图的判读等。

二是对地理问题的分析、概括、描述能力弱,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往往缺乏针对性,泛泛作答;对地理成因、特征的归纳常常挂一漏万。

•3、考生答题能力和技巧欠缺:

•    今年高考文综卷地理试题整体难度较低,而地理平均分却低于去年。

题目其实不难,但为什么考生的得分不高呢?

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考生审题不严、答题不规范、不到位,答题的有效性、规范性欠佳成为许多文科考生的通病。

•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原因:

1.考生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不熟练,印象模糊,不能准确答题;

2.缺乏系统的答题思路,答题随意性强,有效答题率不高;

3.不善于联系所学原理、规律进行科学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答案缺乏针对性,重点不突出,条理和层次不明确;

4.缺乏全面、辩证分析,缺乏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

5.文字表达能力差,文字不精练简洁,用词不严谨、不规范、不科学、关键词错别字多。

如有的考生在对选择题在排除法、直选法、图解法、优选法的运用上,特别是对排除法的运用技巧不高,在对选项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不会采用“蒙”的办法补救。

对问答题无从下手的时候,也不会采用“蒙”的技巧。

五:

对地理教学的启示和复习的要求

(一)在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①惯性作祟

旧教材的影响、灌输教学影响、旧的知识体系等影响。

②对新教材把握不准

课标与教材的结合,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认定,教学内容的详略处理,“阅读”和“活动”的处理,怀疑无知识体系等

③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不适应

④没有給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

⑤所谓主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冲击地理课程……

(二)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的7个方面问题

•1.是否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2.是否注意对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行展示与剖析;

•3.是否注意地理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与渗透;

•4.是否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积极学习的热情;

•5.是否注意学生地理学习思维与方法的养成;

•6.是否注意组织、协调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

•7.是否注意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启发、点拨等。

(三)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迎接挑战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给我们提供了迎接挑战的机遇与平台

•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促使我们不断成长

•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一定会使您有所收获(通识培训、专题讲座、静心读书、校本教研、撰写论文、经验交流、听课评课……)

学习他人先进经验,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认真反思扬长避短,刻苦磨练迎接挑战!

(四)、2013年高考复习建议

1、浓缩“精华”,淡化“边缘”,重抓主干知识,做好地理知识的深化与提高

     高考地理复习内容大体分成三块: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不同类型,复习侧重点也不同。

地理知识千头万绪,复习时是“全面开花、滴水不漏”?

还是“大胆取舍、有张有弛”?

相信这是很多高三老师的艰难选择。

因此复习时一定要重抓主干知识,把握好复习的重点,对非主干的边缘知识少花时间,少投入精力。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