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8426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docx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docx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知识点论述题

很详尽的资料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

一、选择题

1、教育学:

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露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

指人类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

(1)社会教育:

旨在存心识地培育人,有利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4、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余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因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定的联系或关系。

5、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中的一般问题。

6、教育科学:

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

科整体。

教育科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二者关系)。

7、反应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着作是《论语》;它是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着作。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迪教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联合;

“学而时习之”—学习联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行联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身教。

9、中国战国后期乐正克《学记》,是中国以致世界上最早特意论述教育、教课识题的论着,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10、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课法的书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1、1623年,英国培根初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区分出来。

12、捷克夸美纽斯依据年纪分期确定了班级上课制,初次对班级讲课制赐予系统的理论描绘和归纳;教育理论的

独立阶段,《大教课论》标记着教育学成一门独立学科。

13、西方着名的教育家和论着有:

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裴斯

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等。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解,最早始于德国康德。

15、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后,最早系统讲解教育学这门学科的,于1806年第一版的《一般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

形成的标记,将其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课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

16、适用主义杜威主张“小孩中心论”,所倡议的主要教育看法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

学”。

17、前苏联后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其论着有: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教育诗》;凯洛

夫《教育学》。

18、中国近代史上着名的教育家有:

(1)蔡元培:

毛泽东称“学界泰斗,人间模范”,倡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着《对教育目标的建议》;

(2)陶行知:

主张“生活教育”,基本看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课做合一”,

1927年创

办晓庄师范,实践其生活教育理论;周恩来称“一个无保存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着《中国教育改造》;

(3)杨贤江:

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看法写成的教育着作《新教育纲领》;

(4)徐特立。

1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着名教育家及其论着有:

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前苏联赞科夫《教课与发展》;

德国瓦·根舍因1951年倡议“典范教课”理论;保罗·朗格朗《终生教育引论》;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教育理

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20、布卢姆以为完好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含的主要部分:

认知领域、感情领域、动作技术领域。

21、前苏联凯洛夫1951年第一版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教育学》的第一版标记着社会主义教课

理论的出生。

22、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的基本方法:

察见解、实验法、检查法、文件法、行动研究法。

(1)实验法:

最早倡议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是德国梅伊曼。

基本特色:

有理论假说、

有控制、有改革、可重复操作。

(2)文件法:

是人类用文字、图形、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人类的认识成就。

(3)行动研究法: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特意训练的科学研究者亲密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

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己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最早提出“行

动研究”这一看法的是勒温(1944年)。

23、行动研究的进行步骤:

发现问题、计划、实行、察看、反省。

24、终生教育:

是一系列很详细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好意义上的教育,它包含了教育的各个方面、

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向来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中断的发展,包含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

的有机联系。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P22)

(1)用“理性尺度”评论现实;

(2)对未来教育进行展望、设计和规划;

(3)依靠理论创建的舆论力量呼喊社会。

2、行动研究法有别于其余研究方法的基本特色是什么

(1)行动研究以提高行为质量,解决本质问题为首要目标。

(2)重申科学研究者与本质工作者的合作,行动与研究的联合。

(3)重视实时反应,特别是正反应。

(4)可变性。

行动研究同意在总目标的指导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

3、简述学习教育原理的功能及意义。

(P22)

功能:

解说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

意义:

(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观。

(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停提高教育质量。

(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停总结经验,探究规律。

(4)教育原理可为连续学习教课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等学科供给坚固的理论基础,拥有深入和奠定的

作用。

三、论述题

1、论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

(P15)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全面和睦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踊跃参加者”。

他以为“全面”与“和睦”是小孩个性发展不行缺乏的两个方面。

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应使“智育、体育、德育、苏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浸透和相互交叉,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表现为一个一致的完好的过程”。

所谓和睦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二者获取均衡:

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内在本质的表现”。

(1)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德育,以为道德是和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苏霍姆林斯基以为,智育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教授,它包含学生获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还包含培育学生的性格、信念、自尊心及爱劳动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苏霍姆林斯基对体育的见解是:

体育第一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

(4)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称作感情教育。

他以为,美育经过其独有的手段和门路,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的作

用;

(5)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

(6)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他以为家庭与学校教育拥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优异的学校教育是成立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选择题

1、生物发源论:

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种动物的生计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沛西·能。

法国社会学

家利托尔诺撰写的着作《动物界的教育》。

2、心剪发源论:

以为教育发源于小孩对成人无心识的模拟。

代表人物:

孟禄。

3、生物发源论和心剪发源论的共同缺点是:

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发源论:

以为教育发源于劳动,发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一致。

5、学校的产生,是在奴隶社会;同时,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

6、中国出现了官学、私学、书院三种种类;在欧洲中世纪出现了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12-13世纪出现了行会学

校和商人学校。

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离开。

8、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的“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四书”、“五经”。

9、严格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教育的显着特色。

10、世界上最早公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德国(魏玛

1619年)。

11、教育立法:

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记,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涉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12、邓小平于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3、终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特色。

14、欧洲的新教育思潮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出此刻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二、简答题

1、现代教育的一般特色有哪些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色。

(2)教育的宽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渐延伸。

(3)教育形式多样化。

(4)终生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色。

(5)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看法、教师素质的现代化,也是现代教育的又一特色。

(6)现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面教育,反应在培育目标上则是人材的通才性和全面性。

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P54)

(1)培育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联手并进。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终生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裕生命力和感化力的教育理念。

(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3、教育民主化详细表现有哪些方面

(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2)“教育时机均等”口号的提出。

(3)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停提高。

4、现代社会中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色

(1)社会主义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

(2)社会主义教育以人类的先进思想、健康向上的教育内容、科学的文化知识和优异的精神文明教育年青一代,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社会主义教育比资主义教育更好地实现了教育同样。

(4)社会主义除去了民族和种族歧视,国家特别重视少量民族的教育的发展。

(5)教育与宗教分别,不受宗教影响。

5、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P44)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供给了必需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别,为学校的产生供给了特意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录与整理达到了必定程度,令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达。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特意的教育机构来培育官吏和知识分子。

6、简述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的差异。

(P38)

(1)人类劳动的根本标记是制造工具;

(2)人类劳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

(3)人类劳动从一开始就是在必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4)人类劳动不是对自然界的悲观被动的适应,而是对自然界的踊跃改造;

(5)劳动把人从动物界中提高出来,促进从猿到人转变的最后达成。

7、简述古代社会的教育及特色。

(P43)

古代社会教育包含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的教育,这两个社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状况虽各不同样,但同样的盘剥阶级社会性质,近似的落伍生产工具,手工操作的劳动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使两个社会的教育存在着一些共同特色。

(名词解说)

(1)特意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2)鲜亮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别和对峙,歧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小看生产知识的教授。

(4)文字的发展和文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

(5)教育方法崇尚书籍、呆读死记、逼迫体罚、棍棒纪律。

(6)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系统。

(7)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课组织形式。

8、简述原始社会的教育特色。

(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2)原始社会的教育主假如为生产劳动服务的。

(3)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4)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简单的。

(5)原始社会末期的教育目的更为明确了、教育内容更为丰富了。

9、简述资本主义教育的特色。

(1)从法律上取销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扩大和普及了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系统逐渐完美。

(3)创办了新的教课组织形式—班级讲课制。

(4)教课内容日趋丰富。

(5)教课设施和手段不停更新和发展。

(6)教育的阶级性依旧存在。

(7)宽泛的宗教教育在学校中还据有必定的地位。

(8)民族和种族歧视在移民人口许多的国家里变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三、论述题

1、论述教育发源问题的认识。

(1)教育的生物发源论以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教育家沛西·能为代表,他们以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种动物的生计本能活动。

教育的生物发源论者把教育的发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本来拥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好否定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异,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所以,这类看法是不正确的。

(2)教育的心剪发源论以美国教育家孟禄为代表,他们以为教育发源于小孩对成人无心识的模拟。

教育的心剪发源论者防止了生物发源论的错误所在,提出模拟是教育发源的新看法,有其合理的一面。

模拟作

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多种门路之一。

但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所有教育都归之于无心识状态下产生的模拟行为,不懂得人的工切活动都是在乎识的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同生物发源论的看法同样,教育的心剪发源论也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否定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存心识的活动。

因此这类看法仍旧是错误的。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对于教育发源问题上,以为教育发源于劳动,发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一致。

A、劳动创建了人自己,为教育的产生供给了前提条件。

B、教育发源于人的自己发展的需要。

C、教育发源于生产劳动的本质需要。

2、为何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合是现代教育规律。

(P5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合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自己发展的必定趋势、必定规律。

(1)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合。

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

现代大工业生产的特色决定了生产力的提高已不再取决于劳动时间的延伸和劳动数目的增添,而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程度,取决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能否适合生产过程的需要。

(2)社会政治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合。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合是改造旧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在资本主义时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合不仅好够抗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消灭旧分工以及旧的传统思想意识。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合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改造知识分子世界观的需要。

使全体公民既有必定的文化水平,又有相应的劳动技术、劳动习惯和劳感人民的思想感情,就需要经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合的形式去培育。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合。

马克思、恩格斯还以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合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独一方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的全面发展包含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和睦一致发展。

要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合依旧是一条重要门路。

特别在今世,国际上和安稳固的

第三章教育的本质

一、选择题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教育的特征。

2、人类社会累积经验的有效方式是教育。

3、夸美纽斯“人只有受过一种适合的教育以后,人材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孟子;“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把“教

育”作此解说是许慎《说文解字》。

5、教育:

是存心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这是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

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6、教育因素:

是指构成教育活动必不行少的最基本的因素。

7、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包含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2)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3)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

8、教育者:

包含全部对别人施加存心识的教育影响的人,在有明确目的且独立进行的自学活动中,教育者就是

受教育者自己,他自己肩负着教育自己的责任。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教育者主要赐教师。

9、教育内容是构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

二、简答题

1、教育的质的特征表此刻哪些方面(P71)

(1)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存心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存心识地传达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育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特质)

2、在教与学构成的一对矛盾中,为何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P88)

(1)从教育活动产生来看,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发展或连续的需假如教育活动的前提,而在教与学之矛盾双方面中,教的一面先行地理解和表现着这一需要。

(2)从对教育规律的理解、掌握和利用来看,教的一面更有自觉性、主动性和创建性。

(3)从主体的构造关系来看,教的主体对学的主体的活动拥有决定性的影响,不论是在教育内容的办理上,还

 

是在教育方法的选择、运用上都是这样。

3、为何说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P71)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现象,而不是什么动物界的一种广泛的活动;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人作为动物所具的生计活动。

(1)动物对后辈的爱惜、照料和抚养的活动是出于一种本能的需要,所以是一种本能的活动,而人类的教育之生发基础不是本能的需要,而是人主体性所意识到的社会需要,只管人也有自然的生物本能,可是教育活动的产生动力不是个体在自然中生计的需要,而是个体在社会中生计的需要以及社会连续、发展的需要。

(2)因为没有语言也不具备明确的意识,动物不可以够将自己的经验累积起来向同类教授,也不可以将个体经验

类化,变为共享的经验财产。

(3)所谓动物的“教育”,其最好结果可是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独立生计并保持生命。

而人类的教育却不同样。

因为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成立在人的意识基础上,所以从一开始就不仅有适应环境的价值指向。

(4)社会性和意识性也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差异。

三、论述题

1、论述教育活动中各基本因素之间的关系。

(P85)

作为教育的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三者间有着亲密而复杂的联系,归纳起来说,这类联系集中表现于教育过程中主体和客体间的关系。

(1)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间的联系。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共同存在于一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二者间又联络成复杂的双向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A、教育是由“教”与“学”复合构成的双边交互活动,而不是纯真的“教”。

B、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包含在教育者的“教”的过程中,他不是悲观被动、任教育者摆布的木偶,他有

自己的意志、感情和需要,拥有认识能力和能动精神,对外界环境能够能动地掌握。

C、从教育的价值取素来说,我们的教育无疑应当发展人的主动精神,培育社会实践的主体,而不是培育唯唯

诺诺、低眉顺眼、被动悲观的奴隶。

D、教育实践也证明,跟着受教育者发展水平的提高,他的能动性不单愈益显然地表此刻接受教育的学习活动

中,并且表此刻对“教”的活动的踊跃参加和能动影响中。

(2)教育活动之主客体间的联系。

在教育者是主体的“教”的活动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构成复合客体;在受教育者是主体的“学”的活动中,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构成复合客体。

(3)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教与学的矛盾是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其余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教与学构成的一对矛盾中,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社会环境和都市化生活更需要经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合,培育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上)

一、选择题

1、社会:

以人和人群共同体为活动主体,以生产方式为物质基础的各样因素按必定方式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2、社会的构成因素:

人口、自然环境、生产方式。

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

4、自然环境与教育:

拥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1)直接影响的表现:

教育的价值取向上(主要价值取向是适应自然);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育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的选择上。

5、复式教课多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方使用,这说明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组织形式。

6、人口与教育的关系:

人口数目、质量和构造。

(1)人口数目:

人口的数目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

(2)人口质量:

是指人口整体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口质量的量化指标一般是以受教育程度来表示的;社会的人口质量限制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

(3)人口的构造:

有自然构造和社会构造。

影响各级各种学校在教育构造中所占比率的因素是人口的年纪构造。

7、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此中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为活跃和革命的因素。

8、决定教育目的性质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9、文化发展与教育:

文化对教育拥有价值定向作用;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

10、西方社会学家对社会的理解:

(1)法国塔德:

社会是拥有共齐心理的人们的会合;

(2)美国派克:

社会是一种包含人类行为习惯、情操、风俗等在内的遗产;

(3)法国迪尔凯姆:

社会是一种成立在个人意识上的独立实体。

11、表现教育价值与功能的标准是受教育者个体质量的形成。

12、致使近代学校增设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主要原由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简答题

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限制作用。

(P102)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供给了基础性条件。

(2)生产力的发展限制着教育目的。

(3)生产力的发展限制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教课方法、教课手段和教课组织形式的改革。

(5)生产力的发展还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科技进步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此刻哪些方面(P110)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技进步改变了教育技术。

3、现代社会的特色。

(P95)

(1)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的社会。

(2)现代社会是科学化的社会。

(3)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化、法制化的社会。

(4)现代社会是革命性社会。

4、简述现代社会对教育系统影响的双向性。

96

(1)现代社会的整体特色预制教育的状态和走向;

(2)现代教育的发展不停增强或复制着现代社会的特色。

5、为何不一样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不一样性质(P94)

(1)物质资料的花费是人类赖以生计的保障,故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计的保障;

(2)生产方式决定着一个社会的相貌,社会的基本制度、阶级构成以及政治、法律、价值规范等都是由生产方式最后决定的;

(3)生产方式的改革决定着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当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代替的时候,依赖于本来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制度也必定跟着改变。

三、论述题

1、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限制作用有哪些(P105)

(1)社会政治经济限制着教育目的。

教育要培育什么样的人,使受教育者拥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和政治方向,这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

教育最明确地反应着统治阶级的需要,教育是政治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

(2)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掌握了政权,谁就支配了精神生产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对教育领导权的掌握主要表此刻:

A、经过国家权益机构对教育推行控制或管理。

统治阶级老是利用政治力量来公布教育目标、政策,拟订教育

目的和制度,规定教育内容、差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等,并以此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B、利用经济力量的控制来达到对教育的领导。

国家和统治阶级能够用拨款、捐赠教育经费等方法,有效地控

制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