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判断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8282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判断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判断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判断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判断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判断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判断题.docx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判断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判断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判断题.docx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判断题

判断题

1“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

这个“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正确

2《环境保护法》更多倾向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对于环境污染防治规定较少。

P16×错误

31984到1986年主要采取累进税率,以销售收入为税基,以销售利润率为累进依据,后改为从量定额方法征收。

P42√正确

4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研究新能源,在风电、太阳能光伏与光热、生物质能发电、潮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

√P91

5通常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由于它颗粒比较细小,可以直接吸入到肺泡中,所以对人的危害非常的直接。

√正确

6把环境财政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的力度。

7保护生态环境不必依靠制度。

P18×错误

8必须在继续挖掘人口数量红利的同时,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培养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劳动力队伍,不断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判断)√正确

9不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使浪费之风横行,这也直接导致了资源的枯竭,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判断)P137√正确

10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时间超出正常范围,势必对今后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婚姻、家庭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P24√正确

11传统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P96

12传统旅游业是文化性的经济事业,生态旅游业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强调了生态性,是兼有经济性、文化性和生态性的事业。

(判断)P108√正确

13从公平观的角度来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在生态保护者和生态受益者之间寻求一种结果的平衡。

(判断)127√正确

14从水体来看,地下水硬度增高,水位下降已成为大城市具有普遍性的现象。

(√)

15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被破坏的局面越来越严峻。

(判断)√正确

16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终极价值追求。

(判断)√

17大量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大量农田且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判断)P55√正确

18当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出现变化,如由于某个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使生态系统的内部稳定或平衡状态被打破。

√P2正确

19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目标基础上从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5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作出了重大部署。

×错误

20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判断)P90√正确

21对大部分陆地来说,水分(降雨量)是生态系统划分为森林、草原或荒漠等类型的主导因子或限制因子。

(√)正确

22对生态资源的无偿使用与“搭便车”行为经济制约不足,刺激了恶意的“掠夺性”生态资源利用。

(判断)P126√正确

23发展生产给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影响,不能超过某一个限度。

(判断)P46√正确

24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我国一项开创性事业,要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推进。

(判断)P89√正确

25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是从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来展开;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三条技术路径去实现。

(判断)P97√正确

26法治,是通过调节各种社会关系而调节利益冲突,解决矛盾,实现最终和谐的重要手段。

(判断)√

27法治,是通过调节各种社会关系而调节利益冲突,解决矛盾,实现最终和谐的重要手段。

P140√正确

28非政府组织通过与政府平等对话,与其他强势资本对话,使公民各项基本权利包括公民环境权这种特殊的权利得到重视与维护。

(判断)P125√正确

29各种可再生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显着。

(判断)P53√正确

30根据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经济学上将物品划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31工业废弃物堆积量大、成分复杂,性质也是多样的,而且许多都含有有毒成分,对环境污染很大,甚至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判断)P55√正确

32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来自工业部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

(判断)√正确

33公民环境权的存在,要求人们必须对环境资源的价值进行多元考虑,合理分配不同利益团体对环境资源的价值需求。

在行政规划中要确立以预防为主、持续发展的观念,促成政府与公民间的平等交流,构建现代公共治理服务理念。

(判断)√正确

34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是指控制其污染和实行资源化。

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农业废物、城市垃圾、放射性废物和传染性的废物等几大类。

×错误

35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正确

36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是促进国土资源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唯一手段。

×

37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

(判断)√正确

38环保公共服务的普惠性,是指环保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健康安全的基本生存环境,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环境条件。

(判断)√正确

39环境产品提供是政府的职责,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

40环境法应当是我国公民环境权实现的基本法。

?

(判断?

)P124√正确

41环境权应该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人权。

(判断)P122√

42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监管不利的问题,对已经运行的项目没有跟踪监管,最终造成环境破坏的时候,只是罚款了事,单纯的罚款不具备震慑作用,只有法律在项目全过程逐一约束,才是防患于未然的关键。

(判断)P136√正确

43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判断√正确

44既要适度调控人口增长,又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处理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P28√

45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建立流动人口优质服务体制机制,使流动人口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形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格局。

(判断)P29√正确

46价值虽然是由个体生命体现的,但又超越了个体生命,它出现于一种内在性和独立性的相互作用之中。

(判断)√正确

47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判断)√正确

48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见物也要见人”。

(判断)P12√正确

49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自然规律为基础,以环境承载力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判断)√正确

50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正确

5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和生态,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判断√正确

52健全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建立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实现环境行政的统一高效管理,积极解决行政主体权限争议和不作为。

(判断)√正确

53近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才有较明确的公民参与和监督的规定。

(√)P138

54近年来,人口问题开始出现新的转型,已迎来一个自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阶段。

P26√正确

55经常会出现,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小时,形成雾;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上升时,逐渐转化成霾。

P69×错误

56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实现人类社会自身和人对自然控制的根本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核心灵魂。

(判断)√正确

57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

√正确

58可再生能源的工业化导致人与自然失衡。

×错误

59历代思想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不同,但其中的要义就是把人和自然看成一个整体,重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P31√正确

60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

√152

61两型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

√正确

62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判断)×错误

63霾的日变化明显,空气相对湿度也大,空气团较不稳定,其持续时间长。

×P69

64美丽中国”必然是一个文化强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四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65美丽中国”体现着中国人民的生活美和当代中国的艺术美。

√正确

66美丽中国”体现着自然美、生态美、环境美。

(判断)√正确

67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挑战,更加需要倡导和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态文明,从根本上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判断)31√正确

68目前,对新能源及其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仍是其成本太高,投入太大。

(判断)√P93正确

69目前我国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现状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民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

(判断)P123√正确

70目前我国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地带性规律、生态演替及生态位原理选择适宜的植物,构造种群和生态系统,实行土壤、植被与生物同步分级恢复,以逐步使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的功能水平。

P51√正确

71目前我国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如生态税、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等亟待加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排污权收费等运用广泛。

(判断)P17√正确

72农业一体化就是把农业部分生产经营活动纳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

(判断)×

73企业、生产基地等经济实体是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是经济活动的最小细胞。

74气候变化是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最佳途径。

√正确

75气体废弃物从组成形式上看,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判断)P58√

76清洁生产实质上就是在工业中进行生态化生产。

(判断)√正确

77全球变化尤其气候变暖是典型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它关系到全球经济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与平衡稳定的全局。

√正确

78群众路线是“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公众参与则强调公众的权利及政府对此权利的保护。

P21√

79人口、资源、环境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三者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的主要标志。

P26√正确

80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离开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资源环境的压力和矛盾就会更加突出。

P26√正确

81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要考虑有利于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要考虑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其他物种的繁荣。

(判断)P31√正确

82人类中心主义是近代以来在科技发展、人道主义思想勃兴、启蒙思想振起的背景下形成的,将人视为自然界的主人,自然界被看成是可以任意政府改造的对象。

√正确

83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

√正确

8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判断)√正确

85儒家生态观念中的天人合一,一般是指人与自然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6森林具有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供应资源、平衡生态等多方面的作用。

(判断)√正确

87生态安全,不像其他安全那样,一旦被侵犯会马上看到后果,生态的破坏往往是个长期的结果。

(判断)P136√正确

88生态工业的发展理念,是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是一种既满足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要求,又最大限度地发展工业生产的最优化模式。

√正确

89生态工业的指标,是工业生产过程并不是孤立的经济发展过程,而是和自然界发展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

(判断)√正确

90生态关怀与人文关怀具有内在一致性,共同代表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关怀人和社会;生态关怀的核心则是关怀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也就是关怀人、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正确

91生态和谐社会就是成熟非暴力发展状态,就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一体化,追求发展过程的程序化完美的最优化发展形态,就是过程与未来目标有机统一的社会。

(判断)P155√正确

92生态理性观认为,有机体是否有理性或其作出的判断和决策是否合理,应该用现实的外在标准来判断,只有当与环境的现实要求结合起来考察,才能找到评判理性的合理标准。

(判断)√正确

93生态立法应以保证人类社会的永续生存和发展,保持生物圈的完善和健康为最高准则。

(判断)P144√正确

94生态旅游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干扰和破坏。

(判断)×错误

95生态旅游业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为生态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行业。

P107√正确

96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

它是一种动态平衡,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

(判断)P3√正确

97生态文化价值取向在于始终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处于一种全面、和谐、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判断)√正确

98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在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法治新秩序,用法律的武器保障生态文明的实现,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

(判断)P143√正确

99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正是基于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产生的法律制度体系,体现为具体的生态权利和生态义务,并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来实现。

(判断)√正确

100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通过调整物质利益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生态和谐社会。

(判断)P139√正确

101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

?

(判断?

)P8√正确

102生态文明是基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积极成果的总和。

P6√正确

103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内涵就是生态文化理念。

×

104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取决于思想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正确

105生态文明要求抛弃一切科技形式,采取与自然和谐的科技形式,开辟更丰裕、更和谐的时代。

?

(判断?

)P6错误

106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制度支持,它的实施将带来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判断)√正确

107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群落与环境,可以看做是处在相互作用中的因素,而在成熟的生态系统中,这些因素接近于平衡状态,整个系统通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维持。

P1√108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判断)√正确

109生态系统演化是生态系统各项因素变化的综合结果。

√正确

110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更高的战略层面,这意味着把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把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标准,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过去主要是解决好和坏的问题,现在解决的是有和无的问题。

(判断)×错误

111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正确

112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四位一体”,使生态文明建设提审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和高度,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入了一个社会主义神态文明的新时代。

×

113十七大报告在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来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P150√正确

114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提出:

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与和谐发展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判断)√正确

115适宜人类发展的地区应加快发展,集聚更多的产业和人口;不适宜人类发展的地区应加强保护,逐步减少产业和人口,维护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功能。

(判断)P41√正确

116适宜人类发展的地区应加强保护,逐步减少产业和人口,以保护环境。

(×)

117虽然雾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但形成雾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在此条件下大气中颗粒物等污染物能够迅速得以累积,进而造成空气污染。

P70√正确

118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生态化,人类文明不断向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化必将不可抗拒地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主流文化。

(判断)√正确

119所有的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判断)√正确

120天人合一是道家生态思想的核心。

(判断)√错误

121添加剂已经成为我们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风险因素。

√正确

122土壤是进行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活动的地壳表层。

(判断)×错误

123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

(判断)P15√正确

124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并不平衡,长期以来轻污染防治、重资源保护的理念使得我国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立法和研究相对薄弱,对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

(判断)P16√正确

125我国的生态立法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将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体来加以考虑,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各类灾害,进而构建一个标本兼治的大环境立法体系。

P121√正确

126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沿海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支撑了全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判断)P40√正确

127我国公民环境知情权的规定上缺乏强制性和具体性,对公民环境决策参与权的规定不够完善,以及现行法律对环境请求权规定存在缺陷。

(判断)P123√正确

128我国尚未建立环境损害行政赔偿制度。

应当建立专门的补偿基金。

同时采取有限度的补偿制度,可以兼顾公民的环境权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129我国生态保护的立法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却达不到相应的效果。

130我国生态脆弱区域面积广大,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国土空间的一半以上。

P40√正确

131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一直以行政起主导作用,这是由执法活动的优势、生态环境的特点、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决定的。

(判断)√正确

132我国是拥有九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大计。

?

(判断?

)?

P87√正确

133我国于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改革开放后,环境保护被确立为基本国策。

(判断)P9√正确

134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中的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更加自觉地统筹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P27√正确

135我们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用立法的方式,严格规范我国引进外资项目的关口,细化条例,让每一种项目的引进都有法可依,以切实维护国家的利益。

136雾和霾都是悬浮在大气中的粒子,都会使能见度下降,两者的组成和形成过程相同。

(判断)P69×

137狭义的生态文明,是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社会文明形态,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强调共生共存、全面的和谐。

(判断)√

138狭义生态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即生态文化是以人为主体,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文化。

×错误

139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差严重制约了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良性发展。

(√)P136

140新能源革命是以不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

×错误

141新能源行业十分倚重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其自身竞争力往往难以承受市场考验,而经济压力又让政府补贴不可能长久进行下去。

(判断)√正确

142形成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可达到或者接近100%,且雾随空气湿度日常变化而出现早晚有或轻,白天无或重的现象。

(判断)P69×错误

143循环经济就是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获取社会经济的最大产出。

×错误

144循环型社会的“循环”概念中,包含着自然的物质循环和循环经济这两层意思。

×

145沿江沿海地区的一些小的化工厂的排放,不容易引起一些环境污染事件×错误

146研究表明:

相对湿度在40-70%间有利于雾霾天气出现,尤以50-60%时出现概率最高。

(判断)√

147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P42

148要坚持从源头预防,把环境保护贯穿于规划、建设、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P49√正确

149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判断)

150要实现生态文明转向,就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变革,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改变人们对自然存在的认识;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工业文明时期资源浪费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判断)P6√正确

151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指出,系统是“处于相互作用中的要素的复合体”。

152一些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其韧性机制较差,一旦瓦解以后就很难恢复。

P2√

153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着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P135√

154阴阳五行说”以整体观、联系观和动态观来观察和解释世界。

√正确

155由于人类的滥采乱捕和掠夺式的利用,造成了许多物种的单一化和一些生物的灭绝。

(判断)P32√

156由于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因而,应当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一种根本的和长远的价值取向。

?

(判断?

)?

P32√

157由于生态补偿法律和政策的不到位,我国生态建设中出现了现有法律无法解决的新的问题,发生了一种利益失衡、不公平状(判断)√正确

158由于土壤中的污染物超标,从而引发了粮食中污染物超标。

√正确

1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