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827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docx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docx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摘要]通过分析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在护士身上的发生率。

笔者分析了医院各个科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总结常见的职业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防护对策。

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并会正确的采用各种防护措施,遭受职业危害的机率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提高。

临床护士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并正确合理的采用各种防护措施。

[关键词]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616(2011)22-36-04

nurses’occupationalharmanditsprotection

guanyanhuazhaomingyao

basicmedicalcollegeof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52,china

[abstract]accordingtotheanalysisofvariousoccupationalharmwhichthenursesfacedintheclinicalwork,weputforwardsomecorrespondingpreventivemeasures,toimprovetheclinicalnurses’selfprotectionawareness,andtoreducetheoccurrencefrequenciesofoccupationalharm.weinvestigatedandanalyzedtheoccupationalharmthenursesfacedwhoworkingindifferentdepartmentsofthehospitals.then,wesummarizethecommonoccupationharm,andproposedthepertinentprotectivemeasures.thenursesimprovetheirself-protectiveawareness,andproperlyusedavarietyofprotectivemeasures.theoccurrencefrequenciesofoccupationalharmhasbeendeeplyreduced,andtheworkefficiencywasimproved,either.fortheclinicalnurses,theyshouldimprovetheirself-protectiveawareness,andproperlyandreasonablytakeavarietyofprotectivemeasures.

[keywords]nurse;occupationalharm;protection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职业危害的认识,医务人员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充分认识医院职业危害的存在,掌握医院职业危害的特点和致病规律,有助于实施有效和必要的防护措施。

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不仅为了自身不遭受医院职业危害所致的损害,而且还关系到所有其他接触人员的利益。

1医院职业危害范围和种类

由于医院职业工作的特殊性,涉及面很广,医院职业危害种类很多。

护士的职业危害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和心理社会性危害。

1.1物理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可分为运动功能性损伤和物理刺激。

有些物理性危害如医用仪器漏电、高压氧舱燃爆等易被医护人员所警觉;有些物理性危害如运动功能性损伤、电磁辐射和低噪声等在平时易被医护人员所忽略,等到出现严重损伤时才有所意识。

1.1.1运动功能性损伤运动功能性损伤最为典型的是腰背痛,是一种较常见的职业相关性疾病。

发生原因主要是护士常期处于一种超体力和持续弯腰状态,如弯腰为患者进行护理,搬运患者、为患者翻身等。

这种职业状态可导致护士的腰肌和韧带的损伤。

1.1.2物理刺激

1.1.2.1电离辐射现在医院里,除了人们熟知的x光机、医用同位素源外,尚有大量功率强弱不等的电子仪器,它们可产生射线和电磁场,激发空气中气体电离,产生氮化物、臭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少量多次接触就可致突变、致畸和致癌。

1.1.2.2针刺伤护士工作量的2/3是注射,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伤害之一。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90.3%[1]。

其最大的危害不是对皮肤和其他组织的损伤,而是生物性感染的传播。

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触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2]。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ontroldiseasecenter,cdc)监测统计,每年因感染血液传播疾病而死亡的医护人员超过数百人,其中护士占63%[3]。

1.1.2.3噪声病房的噪声来源于患者的呻吟,工作人员、探视陪护人员对话,电铃、电话、电视、物品、推车及仪器的移动声,机器、空调、监护仪及其它机械性声音等。

据测各类报警噪音在53~73db,呼吸机在65db[4]。

环境噪声超过50db将影响睡眠和休息,70db时干扰谈话,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意乱、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护士容易出差错,同时也使胃分泌下降、内分泌失调、性功能紊乱[5]。

1.1.2.4微小气候指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气象条件,如:

空气的温度、通风情况、热辐射、热量的消耗、衣服的热阻等。

不适宜的微小气候可造成健康的损害。

供应室、手术室等场地长期使用热力灭菌方法,干热和压力蒸汽灭菌器在使用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使室内温度明显升高,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长期处于一个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和自然环境温度的变化交替中。

洗涤工作是供应室工作程序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供应室的护士亦不可避免的接触冷水。

急剧的冷热交替,会使机体组织器官出现血管的收缩和再舒张,产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从而激活氧自由基、钙超载和中性粒细胞,造成机体的损伤。

由此可见,寒冷和潮湿也是危害供应室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1.2化学性危害

1.2.1消毒剂和防腐剂医院长期使用的含氯消毒剂、甲醛、甲苯、戊二醛、乙醇等都是挥发性化学制剂,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对机体的生殖、发育、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多方面有害性影响。

消毒剂还可致支气管哮喘、诱导机体突变和致癌等[6]。

1.2.2麻醉剂机体内安氟醚、异氟醚等吸入麻醉剂,大部分以原形从肺排除,少量经手术创面、皮肤、尿排出体外[7]。

手术患者中大部分接受静脉复合麻醉,拔管后均直接送入病房监护。

患者所处环境相对密闭,排出的带有麻醉剂气体并不能很快流通出去及医护人员近距离处置患者,都会较多的吸入此类气体。

长期吸入被安氟醚污染的空气可造成肝脏损害、免疫功能下降等[8]。

护士接触麻醉性气体,有引发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的可能[9]。

1.2.3化疗药物化疗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下降、生殖系统损伤、皮肤过敏、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已被公认。

在许多医院,无特殊配制化疗药物设备,配药时挥发至空气中的药物微粒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使护士被动吸收。

孕妇接触抗癌药物可导致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增加[10]。

1.2.4患者体液患者的胃液、血液、尿液、胆液、粪便等都对护士产生不良刺激,同时也增加感染机会。

在icu病房,尿液、血液、痰液的溅落率分别为38%、26%、13%,平均每月溅落40次/床[11]。

1.3生物性危害

在未经诊断和病因不明的情况下,患者无意识地把病原体带入了医院,导致在医院流动人群之间的传播。

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尿便、胸腔积液等分泌物,手术切下的标本,被污染的器械、敷料、针头等,若不注意防护,不仅可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染媒介[12]。

同时,医院人群密集,人群流动性大,护士在与患者面对面近距离和频繁的接触中,容易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受到如:

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特别是sars,在流行早期,由于对其认识不清,未加严密防护,较多医护人员被感染,是呼吸道传播的典型病例。

2003年5月6日,北京首次发布sars疫情分析,截至到5月6日,北京确诊sars患者1897例中,其中医护人员感染有335人,约占18%,居感染人数类别的首位,并持续一定时间。

对于妊娠期护士来说,受污染后的补救措施受到诸多限制,被感染的概率也因此而显著增加。

一些病原体可在胎盘上形成病灶,破坏绒毛结构,从而感染胎儿[13]。

1.3.1传染性肝炎病毒生物性危害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疾病类型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14]。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篇综合性报道指出,医院工作人员(包括护士)中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比一般居民高3~6倍。

1.3.2hiv病毒据报道,美国1981~1993年发现的30万aids患者中,已有20万死亡,其中6.0%是卫生工作者,在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中,护士占63.0%[15]。

1.4心理社会性危害

1.4.1医院生物性危害后的心理打击当护士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时,尤其是暴露于hbv、hcv和hiv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多数人心理会受到严重损伤,表现为悲伤、恐惧、消极无奈等,甚至影响工作、生活、家庭等。

1.4.2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心理压力从事护理工作的几乎都是女性,她们平常工作繁杂,在家庭要承担更多一些的家务劳动和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加上住房条件、晋升等相对处于劣势,增加了护士的后顾之忧,身心疲惫。

1.4.3医院暴力侵犯形成的心理压力酗酒就医人员、病故后家属冲动、患者医疗意外后、精神病患者等常将护士作为直接暴力的对象。

国际护士会(icn)指出和其他行业相比,护士可能受到暴力比其他行业多3倍。

暴力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士气、直接威胁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健康。

1.4.4怀孕期护士职业压力形成的心理风险占据临床一线的多为年轻护士,其中一些面临成家生育的问题。

在怀孕到生育时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需保持工作状态。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高负荷、高责任、高风险性使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变得不稳定。

而稳定的个性有助于怀孕的护士身心发展,能保证她们平稳地度过孕期,同时也将对胎儿的身心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2医院职业危害的发生原因分析

2.1护士自身保护意识淡薄

在一些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护士本身的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关知识宣教和培训。

蔡志翔等调查241名护士发现,高达51.1%的护士在输液、注射等操作中从不戴手套。

而护士不戴手套的原因是“操作不方便”占84.6%,是医院没有要求的占15.4%,这反映了护士的防护意识淡薄和管理人员缺乏全面性防护的管理理念[16]。

2.2医院对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不够全面

医院对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不够全面,在传染科和有医源性辐射源的地方,给予重视和防范,在其他地方和对其他人员就比较疏忽,要求和管理不严格。

表现为缺少对全院范围内各科室部门职业危害的分布状态掌握和防范应对措施;缺少相关知识培训;缺少必要制度和人员督察落实;缺少定期总结和预警提示,从而使得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少必要的警觉,大大增加了遭受各种医院职业危害的机率和严重程度。

有调查显示,只有7.3%的护士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远远低于国内报道的护理人员对正确洗手方法的知晓率(44.2%)[17]。

相关知识的缺乏,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遭受医院职业危害的机率。

3医院职业危害的防护和补救措施

3.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职业危害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则是安全意识的培养。

一是护理学院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从职业生涯开始,就注意培养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方法;二是加强临床护士的防护培训,发现和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强化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防护行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