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出版社四下品社教案已整理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8274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教育出版社四下品社教案已整理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四下品社教案已整理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四下品社教案已整理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四下品社教案已整理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四下品社教案已整理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教育出版社四下品社教案已整理好.docx

《山东教育出版社四下品社教案已整理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教育出版社四下品社教案已整理好.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教育出版社四下品社教案已整理好.docx

山东教育出版社四下品社教案已整理好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计划

1、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送走了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学期。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成功与失败并存,感悟与困惑共在,辛酸与快乐同享。

面对教育改革的热潮,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需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新教育观,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

为使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更有成效,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将以邓小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

同时,我将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效果为目标,全面贯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任务,通过外出请教、自主钻研、集体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能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本身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也影响了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了影响。

在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我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生活中讲规则、健康地生活、交通连着你我他等三个单元构成。

单元主题下设节次主题,每个节次主题都产生一个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话题,节次主题又生成多个小话题,也就是课时活动主题。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有机结合,突出了生活中的规则、健康与生活、交通与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1、从多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在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本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规则、健康、交通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本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

如第二单元《健康地生活》,以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自我与激发学生学会坚强的情感蕴含其中。

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有利于实现品德教育的无痕性。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本册教材中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

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3、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因此,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

本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交通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

 1、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健康地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知识,理解人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2、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正公平、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四)、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将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

 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

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我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

 

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

同时,在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我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我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我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我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 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周

 1-1生活中的规则

2周

1-2我与规则交朋友

3周

1-3我们一起定规则

4周

2-1给福利院送去笑声

5周

2-2同行蓝天下

6周

2-3我是绿色小天使

7周

期中复习

8周

3-1有你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9周

3-2他们是我们的骄傲

10周

3-3向人民解放军敬礼

11周

4-1现代交通真方便

12周

4-2现代交通的烦恼

13周

4-3方便快捷的现代通信

14周

4-4生活哦中的传媒

15周

4-5懂礼守法传信息

13周

期末检测

单元教学计划第1单元

单元备课

一、我们的约定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2、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生活中有哪些规则。

 2、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3、学会遵守规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

 

(1)组织全班学生做一个“传电话”的游戏,即老师对每组第一个学生耳语一句话,要求向后传,比一比哪组最先传到最后一个学生,这组即为优胜。

做游戏时,注意不要强调任何游戏规矩。

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谈一谈刚才做游戏的体会。

 

(2)引导学生共同制定“传电话”的游戏规矩。

游戏中的规矩就是一种规则,参加游戏的人必须遵守这种规则,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3)学生做游戏。

 

学生按照共同的制定“传电话”的游戏规矩进行比赛,注意这次比赛和之前的比赛有什么不同,并说一说这些不同。

 

(4)学生发言。

 

阅读教材第44页的内容,说一说游戏有哪些规则,并填写在书上的表格里。

 2、研讨分析。

 

(1)阅读教材第45页的内容,说一说学校生活有哪些规则。

 

(2)老师提出问题:

“规则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无处不在,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规则的?

”以不计名投票的形式,统计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统计情况,提出大胆的假设,创造一个没有规则的世界。

 

(3)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生活情境编成“无规则”小品,现场展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辑小品,进行展示。

根据活动谈自己的想法。

3、探究活动。

 

(1)老师:

学校里面也有各样的规则,比如小学生守则,它们是由谁制定的?

如果让你们来制定,准备一节课上多长时间?

准备上些什么课?

每个班打算安排多少学生?

 

(2)老师:

社会生活中还有其他的规则,这些规则又是怎么来的呢?

大家来说一说。

 (3)体验活动。

 

教师引导全班体验制定规则的过程。

今天,请同学们为咱们班制定班级规则。

先请学生讨论他们认为需要哪些方面的班级规则,然后大学提出具体的条目。

 

4、总结。

 

(1)请学生阅读课本第48页的表格。

判断自己是否守规则。

 

(2)教师总结。

 

老师: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合理而有秩序,我们需要遵守这些规则,做一个守规则的人。

 

课时教案

课题

生活中的规则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案序

1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1、引入:

老师提问规则是什么?

 

学生正确回答:

规矩,是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规则,是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在我们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规定、规范、制度、纪律、法律,这些都是规则。

法律史最高形式的规则。

 

活动一:

案例讨论,引出规则 

教师谈话,游戏是同学最喜欢玩的。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同学们玩游戏的镜头。

请大家欣赏。

 

2、播放课件。

 课件内容:

 

(1)几个男同学在一起玩游戏,如果玩着玩着吵了起来;

(2)几个女同学在一起玩游戏,如果玩着玩着吵了起来,后来不欢而散。

 

3、组织评析。

 

(1)画面中的同学们游戏玩得开心吗?

为什么?

 

(2)假如像参加游戏的其中的一员你的心情会怎样?

 (3)怎样做才能使游戏进行得顺利,大家又开心呢?

 4、提示课题。

生活中的规则。

 活动二:

讨论交流,发现规则 

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有的规则是专门制订的,有的是约定俗成的。

 

(1)分小组在一起交流。

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规则?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3)说一说。

这些规则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了什么作用。

 

 

课题

生活中的规则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案序

2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活动一:

反向体验,认识规则 

(1)引导学生想象:

假如我们的生活一旦失去了规则,结果将会怎样?

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

 

(2)从大家的想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活动二:

快乐游戏,体验规则 

(1)师生商议游戏口号。

 

(2)学生齐呼口号,遵守规则。

 

(3)集体做游戏——运鸡蛋。

(以小组为单位) 

(4)组织学生畅谈游戏后的感受:

为什么开心?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5)学习名人名言。

 活动三:

课后实践,强化规则 

实践活动:

布置学生发现、观察、收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守规则的现象和事例,并作简要的分析。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规则 生活处处有规则

生活离不开规则 

 

 

课题

我与规则交朋友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案序

1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知道知觉遵守规则是一种文明行为,纪律也是规则。

 2、感受遵守规则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1、知道自觉遵守规则是一种文明行为,纪律也是规则。

 2、主动做到时时刻刻心中有规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关于遵守纪律的故事,做一定的准备,如能读熟或能绘声绘色地讲;如有困难可求助于家长,教师亦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搜索途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故事揭题 

1、谈话。

一个文明的人总是能时时刻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规则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心中有规则的人有许许多多。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周总理补票》的故事。

 

2、讲述《周总理补票》的故事。

 3、说说听了故事的感受。

 

4、请学生讲讲课前收集或发生在身边遵守规则的故事。

 活动二:

问题辨析 

1、引导学生弄清“纪律”与“规则”的联系。

 2、学生在学校为什么要遵守纪律?

 

3、组织学生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说说谁没有遵守规则。

 活动三:

新闻采访 

1、(分小组)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班上自觉遵守规则的人和事。

2、被采访的学生在班上交流介绍自己为什么能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课题

我与规则交朋友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案序

2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活动一:

游戏体验 

1、第一次集合站队。

站队前,听清老师讲要求,然后听哨声在教室门口站队。

(老师计时) 

2、第二次集合站队,站队前,教师创设一个非常危险紧急的氛围,让学生迅速离开,在教室门口站队。

(老师再次计时) 

3、组织学生分析。

前后两次集合站队的时间哪次快?

哪次慢?

原因在哪儿?

 4、你从两次集合站队中,明白了什么?

 活动二:

自我评价 

1、真实地填写“我的自评表”。

 

2、让学生找出自己在遵守规则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写在小纸片上。

 活动三:

告别仪式 

1、让学生将自己找出的不足,连同小纸片投到老师准备的纸盒里。

 2、举出一个告别仪式,向不守规则的行为告别。

 3、下课后,老师将纸盒带走。

 活动四:

策划“名言” 

1、分小组策划遵守规则的“名言”内容。

 2、各小组代表交流、评价。

 

3、每人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写在小卡片上,放在自己认为最醒目,最能提醒自己的地方。

 

活动五:

限时作业 

1、收集自觉遵守规则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2、看图片,说一说他们做得怎么样?

请展开讨论。

 

3、在学校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纪律。

你做得怎么样?

自我评价一下吧。

 

板书设计 

我与规则交朋友 心中有规则 做个守纪律的人

 

教学反思

单元教学计划第2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第八册的第二单元。

是课程标准中“我的家乡(社区)”教学要求在高一年级的螺旋上升。

本单元所依据的标准是:

“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了解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对若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今力帮助他们。

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提到: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观察本地区的公益设施和福利机构。

了解社会和人们对老人和残障人群关怀的事例。

通过模拟活动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他们为困难所付出 的努力。

进行实地调查,说明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

通过板报标语广播等形式进行环保宣传,并在校内开展诸如节水节能活动。

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

”本单元共有三个活动主题,它们分别是:

4、给福利院送去笑声 5、同行蓝天下 6、我是绿色小天使。

“给福利院送去笑声”主要是通过真实、生动、直观的图片向学生展现福利院——这一常见的社会福利机构。

高大的楼房,整洁的房间,幽雅的环境... ...无一不向学生展示着,在政府和社会的关怀下,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弱势人群也有了他们自己温馨的家,也有和平常人一样的娱乐、学习与生活,从尔突出“爱心之家”这一主题。

这些特殊人群虽然在生活上无忧无虑,但是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关爱。

“把欢乐送给他们”通过陪老人聊天,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表演节目,为福利院的小朋友送去新书,与福利院的小朋友促膝谈心等图片,既向学生展示了“他们怎样做”,又启发学生思考“我该怎样做”。

而学生日记的出现,更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之余进行思考,从而开展实践活动。

     “同行蓝天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同一片蓝天下的残疾人朋友。

这里以三个层面帮助学生去“关注残疾人”。

其一,了解残疾人的不便,知道对生活中许多平常的事残疾人要付出常人几倍的努力才能办到,从而产生同情之心;其二,通过了解自食其力的残疾人、为国争光的残疾人、走在科技尖端的残疾人、传播美的残疾人,感受“自强不息”的含意,产生尊重之心;其三,贝多芬与张海迪的资料呈现,让学生走进残疾人中的楷模,产生敬仰之情。

“特别的关爱”从设施、机构、法律、科技、人文等层面帮助学生了解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

“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

”歌谣似的语言引导学生在看过之后想一想,想过之后做一做,从而达到“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的目的。

                 

“ 我是绿色小天使”首先去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了解这些环境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绿色呼唤文明”则从生活小事出发,把环保作为一种很平常的生活方式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拥有环保的心,时时展现一种绿色的情调。

 

课时教案

课题

给福利院送去笑声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案序

1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活动环节:

                                       

第一课时 

一、 活动内容:

内容板块一:

爱心之家 二、 活动过程:

 

(一) 活动一:

音乐中识标识,激发情感 

1、播放音乐《爱的 奉献》,营造爱情那浓浓的氛围。

 2、出示“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识 提问:

 

(1) 认识这个标志吗?

你曾经在哪里见过?

知道它是所表达的

意思吗?

 

(2) 看到“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你会想到社会上有哪

些人最需要人们伸出支援的手,奉献爱心?

 

(二) 活动二:

让我们走进福利院 

1、 弄清福利院的性质。

 

(1) 在你生活的地方,有福利院(或者福利机构吗?

你去

过吗?

是老人福利院,还是儿童福利院?

 

(2) 汇报交流课前调查了解的情况。

(福利院的性质) (3) 福利院里的人为什么需要大家奉献爱心?

 (4) 假如福利院里有你的亲人,你的心情会是怎样  2、说说福利院里人们的生活情况。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题

给福利院送去笑声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案序

2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一、活动内容:

活动板块二:

把欢乐送给他们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

制订“送笑声,献爱心”计划方案 

     1、播放课件。

(少先队员到福利院慰问老人,帮助老人打少卫生、陪老人聊天、与福利院的小朋友谈心,为他们送去新书等内容)说说看了课件的感受,想说点什么?

 

     2、讨论:

想想我们能为福利院的老人、小朋友做些什么?

      3、分小组制订“送笑声,献爱心”计划方案。

      4、各组长汇报制订的计划具体内容。

    

(二)活动二:

小志愿者在行动 

      1、利用班队会和双休日,组织学生到当地福利院去参观。

       2、以班级为单位或小组为单位到福利院去开展计划好活动,为福利院的老人、小朋友送欢笑、献爱心。

 

      3、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课外实践活动:

经常考察社区的福利机构 ,到敬老院去送温暖。

 

 

课题

给福利院送去笑声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案序

3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第三课时 

一、活动内容:

练习、作业。

 二、活动过程:

 

(一)《基础训练》的指导 

1、根据《基础训练》的内容进行详尽的指导。

 2、让学生进行切实的训练。

 

(二)进行作业 

1、布置作业: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课题

同行蓝天下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案序

1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了解残疾人的不幸,感受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

主动、热情、地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

激发对残疾人关爱、尊重的情感。

 

  活 动 准 备 

预习安排及要求 

了解残疾人的不幸,感受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

主动、热情、地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

激发对残疾人关爱、尊重的情感。

 

教师准备 

相关资料、图片、人民币 

学生准备

收集残疾人的先进事迹。

  实践性作业设计 

到社区去,到街道去,“时时怀爱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反思

课题

同行蓝天下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1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活动内容:

   二、活动过程;   一)无声的音乐会 

   1、播放课件。

(开音乐会的画面,但没有声音。

) 2、师生共同欣赏无声的音乐会。

 3提问:

 

(1大家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