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苯蒸馏岗位技术安全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8132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苯蒸馏岗位技术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精苯蒸馏岗位技术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精苯蒸馏岗位技术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精苯蒸馏岗位技术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精苯蒸馏岗位技术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苯蒸馏岗位技术安全操作规程.docx

《精苯蒸馏岗位技术安全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苯蒸馏岗位技术安全操作规程.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苯蒸馏岗位技术安全操作规程.docx

精苯蒸馏岗位技术安全操作规程

精苯蒸馏岗位技术安全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精苯蒸馏岗位的操作标准,现场卫生及工作环境、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记录要求等。

1.2适用范围:

精苯蒸馏岗位的操作与检查

2.引用文件

3.术语

3.1蒸馏:

根据溶液中各组分挥发度不同,采用液体多次部分汽化,蒸汽多次部分冷凝等气液相间的传质过程,使气液相间的浓度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分离的过程。

4.职责

4.1负责把原料粗苯中的纯苯、甲苯、二甲苯组分逐步进行分离、提纯。

4.2负责工序间不合格品的处置。

4.3负责原料及产品的接收和输送。

5.操作标准

5.1工艺流程

5.1.1精馏基本原理

经硫酸净化后的混合物仍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为获得苯族烃纯产品,可用精馏方法使其分离。

精馏原理就是根据液体混合物中各组份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即在相同的温度下,液体混合物中各组份蒸汽压不同。

显然,在相同温度下,挥发度愈大的组份愈容易从液体中蒸发出来,同理,若使混合物部分冷凝,挥发度愈大的组份愈难冷凝下来。

如混合物中苯族烃的挥发度:

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中苯的含量高,如果将此蒸汽部分冷凝,则从蒸汽中冷凝最多是二甲苯,其次是甲苯,因而使蒸汽中苯含量更高。

如果用含有与蒸汽组成相同的液体来冷却此蒸汽,那么受热的同时,挥发度大的组份苯就要挥发,蒸汽被冷却的同时,挥发度较小的组份二甲如此部分汽化,部分冷凝下去则可得到几乎纯净的组份。

蒸馏过程实质就是传质、传热同时进行的物理过程。

各精馏塔的每层塔板就起着这种部分汽化、部分冷凝的传质、传热作用。

比蒸汽温度低的液流自上往下流动,汽液流相遇时,在每层塔板上都发生蒸汽中难挥发组份的冷凝和液体中易挥发组份借冷凝热而蒸发。

连续蒸馏且操作稳定的蒸馏塔,每层塔板将保持一个恒定的温度,以适于平衡状态的蒸汽与液体的组成。

上升的气流不断富集挥发度大的组份,下降的液流不断富集挥发度小的组份,为了获得高纯度的产品,在塔顶用合格的产品打回流,以加强部分汽化,部分冷凝过程的进行。

精馏过程中传质传热是同时进行的,所以一个稳定生产的精馏塔是一个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的问题,若有一个平衡被破坏,势必就影响精馏塔的稳定生产。

 

5.1.2工艺流程图及工艺流程

 

5.1.2.1两苯塔:

切除重苯得轻苯

精苯原料槽

(1)中原料由原料泵

(2)打入粗苯原料换热器(3),换热后进入两苯塔(4),塔底加有重沸器(9)用导热油进行加热。

两苯塔温度保持在145-165℃左右。

重苯进入重苯槽(11),从两苯塔顶出来的蒸汽经冷凝冷却器(5)冷凝冷却到25-45℃进入油水分离器(6),控制塔顶温度90±10℃,另一部分满流到轻苯储槽(8)后作为初馏塔的原料。

5.1.2.2初馏塔:

切除初馏份,得到未洗混合物。

轻苯由原料槽(8)经初馏原料泵(12)打入初馏塔(13),塔底外部附有重沸器(18),用导热油加热到90-94℃左右,从初馏塔顶蒸出的初馏份蒸汽经冷却冷凝器(14)冷凝冷却到25-30℃进入油水分离器(15),分离出来的初馏份进入初馏塔回流柱(16),再用回流泵(17)一部分吧作为回流打入塔中,控制30盘温度在65-80℃,塔顶温度小于70℃,流入初馏份储槽。

初馏塔底部采出的混合份经冷却器(19)送入未洗混合份储槽作为洗涤系统的原料。

5.1.2.3吹苯塔:

切除已洗混合份中的高沸点油及残留聚合物。

经洗涤后的已洗混合份进入已洗储槽(20),用吹苯原料泵(21)送入吹苯原料加热器(22),加热到90-105℃左右进入吹苯塔(23),底部有加热器加热,并用直接蒸汽吹蒸,从吹苯塔顶部出来的吹出苯到冷凝冷却器(25)冷却到≤45℃,然后进入吹出苯油水分离器,吹出苯满流到吹出苯槽(27)。

从吹苯塔底部排除的吹苯残渣到吹残槽(31)。

5.1.2.4纯苯塔:

连续提取纯苯

吹出苯由纯苯塔开停工槽(27)经纯苯进料泵(32)连续打入纯苯塔(33)塔底外部有重沸器(37)用间接蒸汽加热到125-135℃,塔顶出来的纯苯蒸汽经纯苯塔顶冷凝冷却器(34)冷却后进入油水分离器(35),一部分纯苯由回流泵(40)作为回流液打入塔顶,控制塔顶温度78-82℃,另一部分满流至纯苯槽(36)作为产品外卖。

塔底排出纯残经纯残冷却器(38)冷却至≤45℃进入纯残储槽(39),作为甲苯塔原料。

5.1.2.5甲苯塔:

连续提取甲苯

原料槽(39)的纯残由甲苯原料泵(41)连续打入甲苯塔(42),塔底外部有重沸器用间接蒸汽加热到145-155℃,从塔顶部出来的甲苯蒸汽经冷凝冷却器(43)冷却后进入甲苯油水分离器(44),分离出的甲苯一部分作为回流由回流泵(45)打回塔顶,控制塔顶温度112±2℃,另一部分作为产品满流至甲苯槽(47),塔底排出的残油入甲苯槽(48),作为二甲苯的原料。

5.1.2.6二甲苯塔、提取二甲苯

甲残由其储槽(48)经过原料泵(49)连续打入二甲苯塔(50),塔底附有重沸器(56),用间接蒸汽加热。

控制塔底温度在140-150℃,从塔顶出来的二甲苯混合蒸汽经冷凝冷却器(51)冷却后满流至二甲苯储槽(54)作为产品外运。

控制塔顶温度90-100℃。

二甲苯塔底排出的二甲苯残油至二甲苯残油槽(57),作为一种副产品外运。

5.2操作步骤

5.2.1两苯塔操作步骤

5.2.1.1准备工作

a检查粗苯槽是否存水,并将水排干净。

b预先通知仪表工检查仪表,检查各设备是否良好,符合开工条件。

c打开两苯塔冷凝冷却用水阀门。

d油水分离器水压在液面计1/3高度。

e关闭油水分离器放空阀门和塔底加热器放空阀门。

f蒸汽管道排放冷凝水。

5.2.1.2开工

a启动两苯塔原料泵,打开两苯塔原料加热器蒸汽阀门,粗苯加热后进入两苯塔。

b塔底积料1/3时,打开导热油阀门慢慢加热吹蒸。

c开始进料量要小,并控制塔底温度达到规定指标(145-165℃)。

d在保证塔底温度的前提下(靠原料预热器),逐步将进料量调整到正常值。

e根据轻苯质量,确定塔顶温度(90±10℃)。

f根据塔底液位及塔压间歇采出重苯。

5.2.1.3停车

a正常停车时,先提前半小时关闭原料加热阀门,然后关闭粗苯槽出口阀门,停两塔原料泵。

b延时20-30分钟关闭重沸器导热油阀门。

c打开重苯采出阀门进行采出,最后打开设备放空阀将设备放空。

d关闭两苯塔系统冷却水阀门。

e因故不能继续生产时,停车时间又不长,做临时停车处理,按停车要求,全系统停止运转,但油水分离器不压水,设备不放空。

5.2.2初馏塔操作步骤

5.2.2.1开工前准备工作

a轻苯贮槽精致放水;

b预先通知仪表工,检查各设备是否良好、符合开工条件;

c关闭设备放空阀门,关闭混合份入槽阀门,开初馏份、混合份去轻苯入槽阀门。

(注:

即当未洗、初馏份不合格时,循环不采出)

d打开初馏系统冷却水阀门。

e初馏份油水分离器预先压水(液面计1/3即可);

f蒸汽管道排放冷凝水。

5.2.2.2开车

a启动初馏塔原料苯,调节进料量;

b塔底积料1/3时,开加热器蒸汽阀门,逐步加热到93℃左右。

c当回流柱来油到一定高度(在油出口400mm以上)时开回流泵,回流液打入塔中,稳定回流量。

控制蒸汽压力。

以上过程为循环,4-6小时后全塔稳定,塔底温度达到88-94℃,取混合份分析,混合物初点≥82.0℃。

初馏份80℃前馏出量>90%(保证塔顶温度<70℃)即可停止循环。

d打开混合份去未洗槽阀门,关闭去轻苯槽阀门,(开初馏份去初馏份贮槽的阀门),关闭轻苯槽阀门。

(一般开工初期初馏份不需采出)

e初馏份采出由塔顶温度确定,塔顶温度小于70℃时,应适量强制采出,适量满流回轻苯槽或满流入初馏份贮槽,塔顶温度高于70℃时,不准采出,应暂时满流进行调整。

5.2.2.3停车

a打开混合份去轻苯槽阀门,关闭去未洗槽阀门。

打开初馏份去轻苯槽阀门,关闭去初馏份槽阀门。

b关闭去轻苯槽出口阀门,停止初馏原料泵,关重沸器导热油阀门。

c停止回流入塔,油水分离器回流柱压水将初馏份全部采入轻苯槽后停回流泵。

d打开设备放空阀门,将设备全部放空。

e关闭初馏系统冷却水阀门。

f记录停塔时间,放空情况。

5.2.2.4中间循环和临时停车。

(因故不能继续出料时,可以循环或临时停车。

a循环:

适用较短时间不能出料即按开车时打循环的工艺流程。

b临时停车:

如果排除时间较长,不宜用循环过滤,应按停车要求全系统停止运转,但设备不放空,油水分离器、回流柱不压水。

5.2.3吹苯塔操作步骤

5.2.3.1开工前准备工作

a将已洗混合份槽水排放干净

b预先通知仪表工检查仪表,检查各设备是否良好,符合开工条件

c打开吹苯系统冷却水阀门。

d关闭油水分离器、塔底排残渣阀门。

e蒸汽管道排冷凝水。

5.2.3.2开车

a启动吹苯塔原料泵,已洗混合份经原料换热器后,然后进吹苯塔。

b塔底有积料时,开直接蒸汽加热吹蒸,同时开塔釜加热器用导热油加热。

c刚开始投料时流量要小,保证塔底温度和残渣不含油,然后逐步调整加热蒸汽阀门。

d根据塔底液位和塔压来间歇采出吹苯残油。

5.2.3.3临时停车

吹苯塔因故不能继续生产,但停车时间不长,可采用临时停车。

即停止进料,停止蒸发器加热和塔釜加热。

塔底开少量直接蒸汽,塔底放空,其它设备不需放空。

5.2.3.4停车

5.2.3.4.1正常停车时提前半小时关闭原料加热器蒸汽阀门,然后关闭已洗槽出口阀门,停原料泵。

5.2.3.4.2延时20~30分钟关闭塔底加热器蒸汽阀门,再关闭塔底直接汽阀门。

5.2.3.4.3打开吹残采出阀门进行采出,再打开设备放空阀将设备放空。

5.2.3.4.4关闭吹苯塔冷却水系统阀门。

5.2.4纯苯塔、甲苯塔、二甲苯塔的操作步骤

5.2.4.1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a检查开工系统设备是否完好,是否符合开工要求。

(包括管道、阀门、仪表)塔底残油、塔顶产品采出阀门是否回本开工槽。

b吹出苯槽、纯苯残油槽、甲苯残油槽是否有水,有水须将水排净。

c设备放空阀门关闭,打开系统水阀门,油水分离器压水1/3处。

d蒸汽管道排放冷凝水。

5.2.4.2开工

a启动原料泵送料入塔,调节好流量。

b塔底存料1/3时,开重沸器导热油阀门逐步加热。

c油水分离器液面达到一定高度,启动回流泵,回流液打入塔中稳定塔顶温度。

d调节好进料量、回流量等参数,稳定塔的运转。

塔顶产品冷却后,由油水分离器流至本开停工槽,塔底残油也回本开停工槽。

以上循环过程,经4-8小时,塔的运转即可稳定。

当塔顶、塔底温度达到操作指标,可取现流样分析产品合格,同时塔底残油也达到排放标准,即循环结束。

e调产品入产品槽,排放残油至下次(下塔)开停工槽,二甲苯残油排至二甲苯残油槽,关闭残油及产品回本开停工槽阀门。

5.2.4.3停车

a塔底调回本开工停工槽。

b关闭导热油阀门停原料泵。

c停回流泵

d油水分离器压水,将油全部顶入产品槽(如果停车时间不太长,可以不压水)

e打开塔底,油水分离器等设备放空阀门,将设备剩油全部放空。

f关闭系统冷却水阀门

如本系统因故不能继续生产,可按开车时循环状态运转。

5.2.5操作注意事项

5.2.5.1为了使整个蒸馏系统稳定生产,初馏塔在保证塔顶温度不超标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未洗初馏点。

5.2.5.2苯、甲苯、二甲苯质量调整,三个产品初馏点偏低,原因在上一个塔,三产品干点不合格原因在该塔。

5.2.5.3吹苯塔有直接蒸汽,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产品质量合理使用直接蒸汽,如:

塔压处理等均影响直接蒸汽用量和反映直接蒸汽用量。

5.2.5.4冬季生产、重苯、吹残、二甲残管道易于堵塞,使用前后用蒸汽或氮气吹扫。

5.2.5.5冬季生产。

纯苯系统管道易结晶堵塞,应保证蒸汽伴热管道连续用汽。

5.2.5.6冬季生产纯苯塔停车前,可在循环状态下将塔顶温度升到100℃,以防停车后管道结晶堵塞。

5.2.5.7冬季生产停车顺序,应先停纯苯塔,待油水分离器流出10分钟后,再停纯苯塔。

5.2.5.8冬季生产开车,(或临时停车后开车)纯苯合格采出后,应随即开吹出苯塔,以免纯苯循环管道结晶堵塞。

5.2.5.9原料组成变化,将影响各塔底温度和五盘温度,并影响塔底产品初馏点,每次开工,应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判断和调整。

5.2.6设备维护与检修

5.2.6.1正确使用维护保养设备、运转泵不准出现无润滑油或润滑油不到位、润滑油乳化等现象。

5.2.6.2发现跑、冒、滴、漏现象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并现场挂牌标识。

5.2.6.3发现设备有异常情况的应及时上报和处理,并做好记录。

5.2.6.4设备卫生俺是打扫并保持整洁。

5.2.7初馏份装车

5.2.7.1装车准备工作

5.2.7.1.1接分厂装车指令后准备装车工作,严禁无指令擅自进行装车作业。

5.2.7.1.2检查车辆安全警示标志及安全附件是否齐全,罐体应无棉麻、化纤及塑料等易燃物,罐内严禁残留水或其它油品,并如实填写《车辆登记记录》

5.2.7.1.3车辆对位后,刹车要牢靠,装车作业必须熄火之后进行,在装车过程中,严禁启动车辆。

5.2.7.1.4打开罐车顶盖,并对位装车鹤管至罐车底部。

5.2.7.1.5固定装车鹤管,在装车过程中,鹤管禁止振动。

5.2.7.1.6有效搭接静电接地报警器准备装车工作。

5.2.7.2装车步骤及安全规程

5.2.7.2.1作业人员必须严格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并站在上风口进行监护。

5.2.7.2.2开启蒸汽往复泵,调节蒸汽量使蒸汽往复泵的往复次数控制在20-30次/分钟。

5.2.7.2.3检查放料管道是否有泄漏现象,放料管道是否通畅。

5.2.7.2.4装车过程司机、押运员必须在场,严禁无人监管装车。

5.2.7.2.5按照发货通知单数量对比槽体吨位进行装车,严禁超单发货。

5.2.7.2.6装车结束后,控下鹤管内的物料,并使鹤管恢复备用状态。

5.2.7.2.7装车结束后,罐车司机或押运员及时关闭罐车顶盖,并进行紧固。

5.2.7.2.8雷雨等恶劣天气停止装车作业。

5.6复核与检查

5.6.1岗位重点操作的检查内容

5.6.1.1各塔进料量、回流量是否稳定

5.6.1.2各塔塔底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

5.6.1.35盘、30盘温度是否正常

5.6.1.4冷凝冷却器出口水温、油温,及循环水温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

5.6.1.5重沸器、疏水器进出口阀门是否正确使用。

5.6.1.6各泵运转、使用情况

5.6.1.7油水分离器的使用情况

5.6.1.8地下槽控制分离器使用情况

5.6.1.9各个储槽液位。

(不准超过警戒线,中间槽上线400cm,下线不低于50cm)。

5.6.1.10各槽采出循环阀门是否正常。

5.6.1.11各槽是否排水。

5.6.1.12各槽氮封及水封。

5.6.2交接班检查内容

5.6.2.1各泵运转是否正常

5.6.2.2各塔进料回流压力表是否波动

5.6.2.3各重沸器进出口阀及疏水器是否正常

5.6.2.4各塔压力、温度是否正常

5.6.2.5冷凝冷却器出口水温、油温是否正常

5.6.2.6油水分离器满流是否正常

5.6.2.7凉水架循环水泵及水温是否正常

5.6.2.8上班生产出现的问题交接并核实

5.6.2.9工具是否齐全、完好

6现场卫生及工作环境

6.1现场无杂物、油污,检修后及时清理检修场地。

6.2现场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清洁无灰尘、油污。

6.3操作室物品摆放定置定位,并保持清洁卫生。

6.4所辖绿化带整洁无杂物、杂草。

6.5通道、安全门、安全梯处应有足够照明

7.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7.1安全生产技术规定及防火防爆要求。

7.1.1凡新工人入厂,必须经过公司、分厂、车间(或班组)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后,才准许进入生产岗位。

7.1.2外来实习参观人员,必须经公司有关部门批准并进行安全教育后,方可进入现场。

7.1.3进入生产区内的所有人员,禁止穿钉子鞋、携带引火物(如打火机、火柴等引火物)。

7.1.4进入生产区内的所有人员必须关闭手机、传呼机等通讯工具。

7.1.5本车间的工作人员,要牢记火警电话号码和报警手续。

7.1.6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一切劳保用具,方可进入现场。

7.1.7禁止将带油抹布、纸类及易燃物放在蒸汽管道、暖气片、及被加热的设备上烘烤。

7.1.8禁止用轻油类物质擦拭设备及地面。

7.1.9机动进入现场、库区时,必须加带阻火器,并经有关部门批准。

7.1.10设备、管线应有接地和避雷装置,以防雷击和经典放电现象。

7.1.11避雷装置保持良好,并定期检查。

7.1.12储槽放散,要保持完好。

7.1.13储槽禁止用铁制量尺测量储存量,只允许使用有色金属或木质量尺。

7.1.14车间各条通道,禁止放任何东西,应保持道路通畅。

7.1.15车间内运转设备,必须使用防爆电机,照明采用防爆灯具,禁止使用临时灯。

7.1.16消防蒸汽及泡沫消火器等装置,保持良好,每季度要试一次,要求每个人员均能熟练使用灭火器材。

7.1.17禁止装有苯类物质的取样瓶,在阳光下暴晒。

7.1.18禁止使用铁器敲打设备,为避免火花的产生,本工段所有工具都应是有色金属或铁质工具用黄油、甘油涂上。

7.1.19若被酸碱灼伤时,禁止用中和方法处理,须用大量水冲洗。

7.1.20配酸配碱和进料时,不得离开现场,以防满槽发生事故。

7.1.21现场悬挂警告牌的安全标志不许随意移动。

7.1.22易燃品、危险品及各种油类物品,必须存放在制定地点,并设专人负责保管。

7.1.23生产厂区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使厂房内可燃性气体低于爆炸范围。

7.1.24设备的接地线及管线的静电装置,应定期检查,并记录。

7.1.25车间消防栓,应做好定期检查及防冻工作。

7.1.26岗位消防设备应有专人负责,保持处于良好的状态。

如有损坏丢失及时报告补修,要做到定期检查,消防设备不得做他用。

7.1.27泡沫消防系统所属设备应畅通无阻,并固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7.1.28工作前必须穿戴好与工作性质相连适应的劳动用品。

7.1.29没有通风设备的生产厂房,应在作业前10-15分钟开动通风,要先排风后开送风机。

附:

1.灭火步骤

1.1发生火灾时,电话通告保卫处。

调度室、卫生院等单位。

1.2立即停车组织人力进行扑灭火灾。

1.3火灾扑灭后,要有专人检查现场,彻底消除火源。

1.4火灭消除后,清理好消火工具,并放回原处。

2.动火制度

2.1凡在指定动火区进行明火工作,必须办理“动火证”。

2.2动火证批准后,不准涂改,动火证必须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7.2常见异常现象用处理方法

7.2.1停电:

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加热、临时停车、设备不需放空,同时注意冷凝冷却器不要窜油,如果窜油可打开地下水冷却。

7.2.2停水:

处理方法:

如果循环水位不是太低,水温不高可维持生产,但要注意对循环水池补用外来水或地下水,保证液位和水温,一旦液位和水温不能满足生产时,应做临时停车处理。

7.2.3停导热油

处理方法:

如果导热油压力下降不能正常生产,应转入开工循环或临时停车,如果停导热油应做临时停车处理。

7.2.4停压缩空气

处理方法:

立即改用手操阀门,停止使用仪表,如正常生产已打乱,可转入开车循环状态,然后再进行调节。

严重时可做临时停车处理。

7.2.5冷凝冷却器放散管窜油。

7.2.5.1原因:

a、停水或水量过小。

b、回流或进料量过大。

c、冷凝器以后管道堵塞。

d、有直接蒸汽加热的吹苯塔。

冬季停车以后,应注意冷凝器以后管道的防冻工作。

7.2.5.2处理方法:

检查冷却水量,进料及回流是否正常,检查冷凝冷却器至油水分离器管道是否畅通。

7.2.6原料或回流泵突然停止运转。

处理方法:

a、更换备用泵、调节正常

b、手动调节导热油进量

c、塔温升高时,应调至循环状态

d、严重时应临时停车

7.2.7纯苯初馏点底

处理方法:

提高未洗初馏点

7.2.8甲苯初馏点低

处理方法:

提高纯残初馏点

7.2.9二甲苯初馏点低

处理方法:

提高甲残初馏点

7.2.10纯苯、甲苯、二甲苯干点高

7.2.10.1原因:

回流量小。

处理方法:

增加回流量。

7.2.10.2原因:

回流量过大的情况下使塔压偏高。

处理方法:

减少回流量。

7.2.10.3原因:

进料量过大造成油水分离器流量偏大。

处理方法:

减少进料量。

7.2.10.4原因:

纯苯塔、甲苯塔的原料、回流带水。

处理方法:

储槽放水及加强油水分离器的操作。

7.2.11蒸汽泄漏事故预案

7.2.11.1控制危险

a、发现管道、阀门蒸汽泄漏及时与调度联系,同时做好防护标识或挂牌。

b、根据生产情况安排停汽检修。

7.2.11.2现场急救

a、遇生产急救情况:

可做临时处理,关小蒸汽阀门,管道打夹子或更换泄漏部位。

b、在处理蒸汽漏点时,如能关闭蒸汽,进可能避免带压处理。

7.2.11.3防护措施

a、在生产中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b、职工注意穿戴防护用品,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7.2.12苯类物质泄漏事故预案

7.2.12.1预测储槽、管道、阀门、泵、塔及附件泄漏

7.2.12.2控制措施

a、及时关闭进出口阀门,切断泄漏点,同时组织人员控制地沟等,外漏途径,防止油类外溢,防止事故面积扩散。

b、迅速放空该设备,并处理漏点。

c、汇报车间及公司调度室做停工处理,及时安排人员到位待命。

d、准备灭火器、消防蒸汽、消防沙、消防泵待用。

e、及时报警,消防电话:

119.

f、槽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施。

7.2.12.3防护措施:

a、佩戴防苯面具、塑胶手套、胶鞋、工作服、防护镜和相应防护用品。

b、处理苯时应防止静电、火花的产生,事故现场禁止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应使用防爆型设备及工具。

c、处理人员站在上风口,事故现场周围加强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杜绝二次事故的发生。

d、消防设施处于警备状态:

消防泵备用。

7.2.12.4处理措施:

a、紧急疏散:

因苯蒸汽有毒,大量吸入会造成人员窒息,无防护用具人员应尽量远离现场。

b、现场急救:

出现人员晕倒、受伤应迅速使其车里现场,送到空气清新处,及时进行救治或送往医院治疗。

c、火灾扑救使用泡沫、蒸汽、消防沙等设施。

d、禁止使用水等大量液体,扑救苯类火灾,应防止事故面积的扩散,可用雾状水枪对相邻设备,降温、防爆、隔离。

7.3危险源特性描述:

7.3.1焦化苯:

7.3.1.1理化特性:

外观与特性:

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

相对密度(水=1):

0.88(空气=1):

2.77

熔点(℃):

5.5

沸点(℃)80.1闪点(℃):

-11

饱和蒸汽压(Kpa):

13.33(26.1℃)

燃烧热(KJ/mol):

3264.4

爆炸下限[%(V/V)]1.2爆炸上限[%(V/V)]:

8.0

最小点火能(MJ):

0.20最大爆炸压力(Kpa):

0.880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7.3.1.2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毁燃。

7.3.2焦化甲苯:

7.3.2.1理化特性:

外观与特性:

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