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805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docx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docx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

一、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教学难点:

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教学过程:

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你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先;各种新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辩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技术。

(2)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

主动探究信息抗美援朝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新技术(如:

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主动探究信息扶持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教学过程:

1、复习信息处理的过程。

2、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

3、强调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说明信息技术包含的3个技术。

4、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

5、请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老师来总结归纳。

6、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

7、举例说明多媒体技术、机器人技术、蓝牙技术在生活中的实例,请学生讨论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三、信息时代的文化、道德和法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2)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

(3)了解黑客、网络沉迷、网络陷阱及其危害。

(4)知道网络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特点的了解,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2)通过了解与技术有关的伦理、文化、社会问题,正确认识新技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并认识到规范自己行为,负责任参与信息实践的重要性。

(2)树立网络安全防洪,遵守网上公告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

(2)了解黑客、网络沉迷、网络陷阱及其危害。

(3)知道网络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教学难点:

(1)防范计算机病毒。

(2)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并认识到规范自己行为,负责任参与信息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生过病,人为什么么会生病,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感染了病毒。

不但人体会感染病毒,电脑也会感染病毒。

计算机病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各类媒体对计算机病毒的报道越来越多。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很多危害,下面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听说过的病毒以及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一些什么危害。

(请同学交流)

二.新授:

(一)信息安全

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其实啊,电脑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就像“写字板”“画图”一样,不过“写字板”“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做事情,而电脑病毒只会给我们的电脑搞破坏。

刚刚同学们讲了很多病毒以及它们的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电脑病毒的特征:

(1)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依附在别的程序上,这样就不易被察觉和发现.当病毒事先设定的条件得到满足时,计算机病毒便发作,对计算机系统发起攻击。

(2)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都有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这也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它可以随着带有病毒的软盘、光盘、电子邮件等,通过交替使用和网络,迅速传染到别的计算机系统。

(3)破坏性

刚才也有同学讲了很多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可能删除数据、修改文件、抢占存储空间。

计算机病毒甚至可以使一个大型计算机中心的正常工作中断,或使一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危害到国家经济和安全。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同学们现在知道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有多么大,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和害怕.只要加强预防,就可以减少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

(学生交流发言)好,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

(1)软盘和光盘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不要随便与别人通过软盘光盘交换数据.如果必须使用他人的软盘和光盘,可以先用杀毒软件检查处理以后再用.

(2)网络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一个主要桥梁

只要计算机连在网络上,就有被病毒传染的可能,因此在网络上浏览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轻意去打开来历不明的文件或电子邮件.

(3)定期用杀毒软件查毒

养成隔一定时间用杀毒软件检查系统的习惯.但是必须认识到,没有万能的杀毒软件.同时,要注意经常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

(4)安装病毒监视软件

现在有不少杀毒软件都提供了这种功能,它能够在系统中安装一个监视器,时刻监视系统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即会自动报警并运行查毒软件.

(二)网络上的道德规范

刚才我所讲的四点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只是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注意的,而且也是同学们比较容易做到的.做到了这四点,同学们以后在使用因特网时就会减少由计算机病毒带来的许多麻烦和苦恼,但是,就像一切事物都有着两面性一样,我们都知道因特网在为人们打开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使用因特网时要注意做到:

1.上网要有节制,不应终日沉湎于网络,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选择能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的有益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信息.

3.培养高尚的情趣,不发表低级趣味的或不负责任的言论.

4.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

这四点要求就需要同学们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做了,只有自己加强自身修养,遵守道德规范,相信同学们会在网络的世界里找到一片新天地,享受到网上冲浪的感觉.

(三)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与方法

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上网,上网就要与计算机打交道,目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它极大地提高了科研、生产、学习和管理效率,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因此学习信息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掌握信息技术,就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从而很难立足社会,更谈不上发展,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信息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就来给同学们讲一些建议:

1、多实践2、勤动脑3、善应用

(四)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三.课堂总结:

1.电脑病毒的特征有哪些?

2.使用电脑要注意那几点防病毒?

3.上网时我们要注意做到哪几点?

4.学习信息技术有什么意义?

怎样学习?

5.我们使用计算机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

四、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一般工作原理。

(2)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

(3)掌握存储器容量的单位换算。

(4)知道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

(5)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计算机的机构,辨别计算机的不同组成部分。

(2)进行不同存储容量的单位换算。

(3)通过对计算机发展历史的了解,把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畅想未来的计算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计算机的每个部分是智慧的结晶,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并能从中发现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组成。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

(3)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4)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难点:

(1)辨别计算机的不同组成部分。

(2)不同存储容量单位的相互换算。

(3)把握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畅想未来的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

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2、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

1、计算机的分类:

按工作用途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

2、计算机文化所谓计算机文化就是因为计算机的产生与使用使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三、学习硬件的主要组成。

结合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计算机可以将哪些类型的信息输入计算机?

2、计算机是如何处理数据的?

3、计算机怎么存储数据?

4、计算机产生哪些类型的输出?

5、计算机各部件之间怎样交换数据?

四、学习软件及其分类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常用的软件并分类。

老师总结归纳,强调系统软件是帮助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软件;应用软件是帮助人完成任务的软件,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

五、活动:

“畅想未来电脑”

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网络等)查找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分类和历史,并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归纳出几点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完成未来电脑的畅想。

五、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0和1是怎样表示不同信息的。

2、理解什么是二进制,十进制是如何转换成二进制的。

3、学生了解字符编码的简要知识。

(二)教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举一反三。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及会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计算机为什么能用二进制来表示信息。

教学难点:

计算机怎样用0和1表示各种信息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本节课题

上一章节我们知道了计算机运行只有硬件是不行的,它还需要一定的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一台完整的计算机,没有硬件系统或软件系统计算机无法进行任何工作,因此两者是缺一不可,那么,计算机是怎样进行工作的呢?

它又是怎样表示不同的数字、文字、声音、图像等的呢?

教师展示不同的几组信息:

声音信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

设疑?

这些信息计算机是怎样表示的呢?

二、进入新课

(一)由上面的一些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我们可以相信计算机很聪明,但我们也应该相信计算机再怎么聪明,它只认识0和1两个阿拉伯数字,不是吗?

1、教师出示下面的图片

分析:

假如我们用0和1分别表示灯泡的暗和亮,那么这10盏灯可以表示分别为,这样我们可以同时用10盏灯泡输出一组数据,这组数据表示的是一个二进制数值。

2、原来我们用计算机表示任何信息时,计算机就会把所有信息转换成了二进制。

什么是二进制?

(二)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

分析:

将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我们可以用“除2取余”法,将最后的商1和每次除2得到的余数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排列起来,请同学们注意的是:

一直除到商为1为止。

学生练习:

将35转换成二进制数。

(教师巡视,检查个别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

(三)字符信息在计算机中的显示

计算机各种信息是怎样在显示器上呈现的呢?

通过一个实际例子让学生从中悟出道理。

出示幻灯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