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无土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795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docx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无土栽培技术.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docx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第10章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学习目标:

了解常见蔬菜作物无土栽培的设施组成与建造技术;掌握代表性的果菜类和叶菜类作物的无土栽培管理技术。

●学习提示:

以蔬菜作物土壤栽培技术为对照,把握蔬菜无土栽培与有土栽培在栽培管理上的异同和实质性的区别点,明确蔬菜无土栽培的必要性。

通过对一、二种蔬菜作物生物学特性,无土栽培技术的理解与实际栽培管理实践,举一反三,掌握常见蔬菜作物的无土栽培模式、建造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国内外无土栽培最多的作物是蔬菜,其中以番茄的栽培面积最大,其次是黄瓜、莴苣、甜椒。

此外还有茄子、甜瓜、西瓜、鸭儿芹、甜菜、草莓、西芹等。

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从事蔬菜保护地生产,是从根本上解决蔬菜连作障碍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甚至是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重要手段。

第一节 果菜类无土栽培技术

一、黄瓜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又名胡瓜、王瓜等,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物,原产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热带潮湿森林地区。

古代分南、北两路传入我国华南和北方,分别形成华南系黄瓜和华北系黄瓜。

黄瓜在世界各国普遍栽培,无土栽培的产量仅次于番茄,是无土栽培蔬菜的主要品种之一。

(一)生物学特性

1.植物学特征 浅根性,主要根群分布在15~20cm表土以内,再生能力较差。

茎为蔓性,中空。

叶呈五角形或心脏形,单叶互生,叶色浓绿或浅绿。

花通常为单性,雌雄同株。

雄花较小,多簇生。

雌花较大,多单生。

果为瓠果,棒状或长棒状,嫩瓜大部分为深绿色或浅绿色,亦有少数为淡黄色或白色。

种子扁长椭圆形,黄白色或白色,千粒重30g左右,寿命2~5年不等。

2.生育周期 黄瓜整个生育期分为:

发芽期(从种子萌动至子叶充分展平,需5~6d);幼苗期(子叶展平至第四片真叶充分展开,需30~40d);抽蔓期(从开始抽蔓至第一雌花坐果,需15~20d);开花结瓜期(从第一雌花坐瓜至拉秧,需30~60d)。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黄瓜为喜温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要求略有不同。

发芽期适温为27~29℃,幼苗期白天22~25℃,夜间15~18℃,开花结瓜期白天为25~29℃,夜间18~22℃。

黄瓜生长发育要求的昼夜温差以10℃左右为宜。

(2)光照 黄瓜喜光,也较耐弱光。

光饱和点一般为5.5万~6万lx,光补偿点为2000~1万lx;最适光照为4~5万lx。

黄瓜属短日照植物,8~10h光照和较低夜温,有利于植株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

(3)水分 黄瓜喜湿,怕涝,不耐旱。

要求土壤相对湿度为70~90%,空气湿度为80~90%较为适宜。

(4)土壤营养 黄瓜根群弱,栽培黄瓜宜选用有机质丰富、疏松通气、能灌能排的沙质土壤,最适土壤酸碱度为pH5.5~7.2左右。

黄瓜生长发育中对矿质营养的吸收,以钾最高,氮次之,再次是磷、钙、镁等。

据分析,大约每生产1000kg黄瓜,需吸收氮(N)2.8~3.2kg,磷(P2O5)1.2~1.8kg,钾(K2O)3.6~4.4kg。

(5)气体 黄瓜根系要求土壤含氧量一般以15%~20%为宜。

(二)品种选择

黄瓜无土栽培常用品种有:

中农5号、津优3号和国外引进品种。

在投入较高的无土栽培生产中,一般选用荷兰和日本的水果黄瓜等无限生长型的温室专用品种。

经实践表明,其温室的适应性较强,耐低温弱光,抗多种病害,丰产潜力大、品质好。

(三)育苗和定植

1.基质处理

将所需基质(草炭:

蛭石=1:

1)混拌圴匀,堆高10~15cm,用50倍福尔马林溶液喷透基质,再用干净的塑料布盖在基质堆上。

一般当环境气温为20~35℃时,密闭3天。

当环境气温为10~20℃时,密闭4天。

当环境气温低于10℃时,密闭7天,然后将覆盖的塑料布掀开凉晒,最后将基质装盘。

2.浸种催芽和播种

先用55℃温水浸泡20min,再用38%甲醛100倍液浸泡30min,最后用清水浸泡6h。

将浸过的黄瓜种子冲洗3次,用湿纱布包好,放在25~30℃恒温箱中催芽,每天早晚各用与室温相同的清水投洗1次,24~36h后即可出芽。

将基质先喷透水,待水渗下后打穴播种。

播后轻浇1水。

3.苗期管理

(1)营养液管理 一般用1/2~1个剂量的日本山崎黄瓜配方的营养液或800倍复合肥和1000倍尿素,水肥轮用,每2~3天1次(根据实际天气情况进行调节)。

(2)病虫害防治 小苗出齐后淋1次500倍的多菌灵,隔7天叶面喷施杀菌剂1次,预防病害发生。

根据生产经验,应主要针对猝倒病等土传病害和白粉虱、潜叶蝇进行防治,在长出1片真叶时,可喷蚜虱净和绿菜宝。

对青枯病可采用农用链霉素和氢氧化铜淋根。

除作专项防治外,每隔7~10d还应喷一次百菌清和甲托以防治多种病害。

(3)环境控制 一般情况下,温度白天保持在20~28℃左右,最高不超过32℃,夜温不低于10℃,同时要保持10℃的昼夜温差以利于花芽分化。

一般晴好天气空气湿度保持在80%左右。

最适光照为40000~50000lx。

知识窗

无土栽培生产流程

 

(4)移苗 当黄瓜幼苗第一真叶显露时,移苗。

移栽3天内每天浇灌1~2次营养液,用量为200mL/株,待幼苗缓苗后用滴灌系统进行定时滴灌。

4.定植

以锯木屑为生产用栽培基质。

每亩温室用量为20m3左右,要求80%的木屑直径在3~7mm之间。

并准备1.2m宽,0.12mm厚的乳白色塑料膜,制作栽培袋。

定植时间:

北方地区每年2茬,第一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第二茬在9月下旬。

定植密度:

株行距40cm×100cm。

(四)定植后管理

1.温湿度管理 适宜昼温22℃~27℃,夜温18℃~22℃,地温25℃。

气温低于10℃,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高于35℃光合作用受阻。

空气湿度保持在80%左右,湿度太高不利生长,易染病。

2.营养液管理 定植后3~5d需配合滴灌用人工浇营养液,每天上、下午各浇1次,每次100~250mL/株。

3~5d后再用滴灌管滴液,每天3次,每次3~8min,单株供水量为0.5~1.5L,最多2L,具体量随天气及苗的长势而定。

营养液为结合大连地区水质,以日本山崎黄瓜配方为依据的修改配方,pH值在5.6~6.2之间。

如果锯木屑是新的,则从定植到开花,营养液中应加硝酸铵400mg/L以补充木屑被吸收的N素。

开花后,营养液浓度应提高到1.2~1.5个剂量。

座果后,营养液剂量继续提高,并另加磷酸二氢钾30mg/L,EC值在2.4ms/cm左右。

注意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如果营养生长过旺可降低硝酸钾的用量,加进硫酸钾以补充减少的钾量,加入量不超过100mg/L。

结果盛期,营养液浓度可继续提高到3.0ms/cm。

3.植株调整 采用绳子吊蔓方法,即在温室下弦杆上按种植行位拉两道10号铁丝,每行植株基部用吊绳挂在铁丝上。

小青瓜分枝能力强,生长过程要进行打杈,采用单蔓整枝,其他长出的侧枝应及时抹掉,以免消耗营养。

植株长到7~8叶后,要及时把植株绕在吊绳上,一般2~3d1次。

主茎上的第1~4节位不留果,以促进营养生长,该品种黄瓜结果力强生长过程中要进行疏花疏果,一般每1节位留1~2条果,多余的和不正常的花果、花蕾及时去除,以集中营养供给,保证正品率。

苗生长够健壮的情况下,可在0.8m高以上第一节位的侧枝留2~3片叶,结1~2条瓜再摘心,以增加瓜的条数提高产量。

一般叶子有45d左右便由功能叶转为老龄叶,其叶片失去光泽褪绿,光合作用的产物不够本身消耗,为了减少功能叶的负担,利于通风透光和减少病虫害发生和传播,必须及时打掉老叶病叶。

植株长到2m高以上时,可进行第一次落蔓,但落蔓要以叶片不落靠地面为度,以利于下部通风。

(五)果实采收

一般果长在20cm左右采收,采收时和运输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果实的伤害,并避免阳光直晒,尽快进行包装储藏,以免果实表面失水影响新鲜度。

二、番茄

番茄(LycopersicumesculentumMill.)又名西红柿、洋柿子、番柿,是温室和大棚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

番茄适应性广,栽培容易,产量高且营养丰富,尤以富含维生素C和多种矿质营养而著称。

果实酸甜适口,风味独特,既可作为水果,又是人们喜食的主要蔬菜品种。

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无土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主要蔬菜。

(一)生物学特性

1.植物学特征 番茄为茄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但大多根群分布在30~50cm的土层中。

茎为半直立性或半蔓性,易倒伏,高0.7~1.0m或1.0~1.3m不等。

茎的分枝能力强,茎节上易生不定根,所以番茄扦插繁殖较易成活。

叶为单叶互生,羽状深裂或全裂。

花为两性花,黄色,自花授粉,复总状花序。

果实为浆果。

种子扁平、肾形,灰黄色,千粒重3.0~3.3g,寿命3~4年。

2.生育周期 发芽期:

从播种到第一片真叶出现(破心)。

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这一时期为7~9d;幼苗期是指从第一片真叶出现至第一花序现蕾。

此期适宜昼温为25~28℃,夜温为13~17℃。

此期地温对幼苗生育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地温应保持在22~23℃;始花座果期是指从第一花序现蕾至座果。

这个阶段是番茄从以营养生长为主过渡到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同等发展的转折时期,直接关系到产品器官的形成及产量;结果期:

从第一花序着果到采收结束(拉秧)。

这一时期果、秧同时生长,解决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关键技术。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番茄是喜温性蔬菜,在正常条件下,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20~25℃,根系生长最适土温为20~22℃。

提高土温不仅能促进根系发育,同时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生长发育加速,产量增高。

(2)光照 番茄是喜光作物,光饱和点为70000lx,适宜光照强度为30000~50000lx。

番茄是短日照植物,在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过程中基本要求短日照,但要求并不严格,有些品种在短日照下可提前现蕾开花,多数品种则在11~13h的日照下开花较早,植株生长健壮。

(3)水分 番茄既需要较多的水分,但又不必经常大量的灌溉,一般以土壤湿度60~80%、空气湿度45~50%为宜。

空气湿度大,不仅阻碍正常授粉,而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严重。

(4)土壤及营养 番茄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但为获得丰产,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应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

土壤酸碱度以pH6~7为宜,过酸或过碱的土壤应进行改良。

番茄在生育过程中,需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据艾捷里斯坦报道,每生产5000kg果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氧化钾33kg,氮10kg,磷酸5kg。

(二)品种选择

选用无限生长型的温室专用品种,如樱桃番茄1319和红宝石,中果型番茄189和144,国产品种金田粉冠和L402等。

(三)育苗和苗期管理

1.育苗

(1)基质准备 选用草炭:

蛭石=1:

1的复合基质。

消毒方法同黄瓜。

(2)育苗容器 选用50穴的育苗盘(50cm×25cm)作为育苗容器。

(3)种子处理 先用55~60℃热水浸种20min后,再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30min,最后温水浸种6h,即可杀灭大多数病菌,也有钝化病毒的作用。

浸种后催芽(方法同黄瓜),大多数种子2~3d可以发芽,有的可长达4d。

(4)播种 大连地区一般2月上旬到4月上旬播种较好,有利于种子尽快出苗和出苗整齐。

播前用日本山崎番茄配方1个剂量的营养液将基质浇透。

点播后覆盖1cm厚消毒的基质。

2.苗期管理

(1)温湿度管理 为促进出苗,出苗前应保持较高的温湿度,出苗后白天可降至20~25℃,夜间10~15℃左右。

为防止发病,应降低苗床湿度。

(2)营养液管理 根据苗情、基质含水量及天气情况,用日本山崎番茄配方1/2~1个剂量的营养液进行喷洒,每次以喷透基质为准。

(3)病虫害防治 每7~10d喷1次百菌清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进行预防,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病害。

(四)定植和定植后的管理

1.定植

(1)基质准备 基质可选用锯木屑,每亩温室约需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