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案docx.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7875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美术教案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美术教案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美术教案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美术教案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美术教案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教案docx.docx

《高中美术教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教案docx.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美术教案docx.docx

高中美术教案docx

  篇一:

高中美术教案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

教学内容: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2、方法与过程: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教学中以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感悟意义---树立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去深入感觉人类生活中美术的作用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

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学好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与决心。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

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

教具准备:

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

  五:

教材分析

  (A)本课的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

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

这里没有涉及什么是美术或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而是直接谈什么是美术鉴赏,这是因为美术或艺术的概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将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困难的,也将影响本课的主题。

更由于当代艺术已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什么是艺术”在学术界也是一个正处于争论之中的问题,对于那些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只好在教学中暂时悬置起来。

  第三部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本分类方法,这里只列出了一个简略的艺术分类,学生了解这些就可以了。

但教师还应明白,在美术的六大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中,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内容等作更细致的划分。

以下列出的分类并不完整,仅供参考:

  1.绘画

  按材料和功能:

油画、中国画(其中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版画(按材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蚀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素描(其中也包括速写,按工具分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碳笔素描、毛笔素描等;按题材分人物素描、风景素描、静物素描)、水彩

  画、水粉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或招贴画、插图或装饰画等。

  按内容和题材:

人物画(包括人体画、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军事画、历史画等)、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或山水画等。

  按形式语言:

具象绘画、意象绘画、抽象绘画。

  2.雕塑

  按题材和功能:

人体雕塑、肖像雕塑、动物雕塑、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环境雕塑或公共雕塑、实用装饰雕塑等。

  按空间:

圆雕、浮雕。

  按放置地点:

室内雕塑、户外雕塑。

  按工具材料:

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包括钢铁雕塑、铜雕、不锈钢雕塑等)、根雕、冰雕、沙雕、雪雕、软雕塑等。

  按形式语言:

具象雕塑、意象雕塑、抽象雕塑、观念雕塑。

  3.建筑

  按功能:

园林建筑、纪念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4.设计

  按功能:

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种工艺美术。

  按内容和材料:

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

  按形式语言:

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5.书法

  按形式语言:

楷书、隶书、草书、篆书。

  6.摄影

  按内容:

人物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静物摄影。

  按形式语言:

具象摄影、意象摄影、抽象摄影、观念摄影。

  第四部分“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以美术的三大功能为基础,说明美术鉴赏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作品分析

  天安门广场、黄山日出(摄影)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人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专门的技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更需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美好的人生。

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完满和有意义的。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培养审美的眼睛。

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

一是欣赏大自然;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

我们许多同学可能都喜欢旅游,希望到北京去看看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到黄山去观赏烟波浩淼的云海和壮观美丽的日出。

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

当我们置身自然景观中的时候,我们似乎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当我们置身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禁在内心升起一种崇高、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空间和周围的建筑,更来自我们对天安门的认知、回忆和想象。

表面上看,天安门只是一座古建筑,但从审美角度说,它已成为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审美符号。

它经历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和近代中国的屈辱和奋起,更见证了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可以说,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越深入,从中获得的审美想象就越丰富。

这个过程其实已经蕴涵了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

  捣练图(中国画,宋代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张萱

  (唐)

  张萱(生卒年月不详),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入禁做宫廷画师。

他特别擅长画女性和婴儿,所作人物雍容华贵,形成“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成为唐代名重一时的人物画大师。

尤其是他突破了汉魏以来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列女”、“孝子”的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萱一生只留下了《虢国夫人游春图》和这幅由宋人临摹的《捣练图》两件作品。

《捣练图》描绘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

“练”又称“缣”,是一种古代的丝织品,织成时质地较硬,须煮熟后加漂粉用杵轻捣使之柔软,并经熨平后才能使用。

全画共分三个部分:

右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中间一组描绘的是两个正在理线的女工;左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在熨练,其中两个拉平白练,另两个在熨练,在白练下面还有一个来回穿梭玩耍的小孩。

画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捣练过程,具有连环画的性质。

这里既让我们看到了唐代人的衣饰、生活等,其人物造型和工细劲健的线条、富丽华贵的用色也明确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1857年,巴黎卢浮宫藏)米勒(法国)

  米勒(Jean-FrancoisMillet,1814—1875)从35岁起就定居巴比松,之后他一住就是27年,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那里。

他在那里生活、劳动、创作,画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

他与巴比松许多画家来往,和他们交流创作思想。

他的作品反映了巴比松农民的生活和那里的自然世界。

但是从米勒作品的意义来看,他又超越了巴比松派,他把人性中质朴、善良、高贵、永恒的一面呈现出来,从而感染了全世界的人。

  米勒出生在法国诺曼底半岛距瑟堡和格雷维尔城不远的一个叫格律希的村子里。

他的父亲是一个从事音乐并有较好艺术素养的人。

他不仅指挥着一个乡村合唱队而且还搞些小雕塑什么的。

米勒的母亲出身在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里,其亲属都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

米勒从小就是在农田里长大的,直到20岁他才正式去学画,所以家庭的教养和劳动的经历培养了米勒朴实勤劳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

不过米勒并不是一开始就发现自己真正的方向的。

米勒17岁那年曾无师自通地画了一幅大画《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画面虽幼稚,却体现了米勒对周围熟悉生活的观察和对艺术的热爱。

以后他进入瑟堡画家朗格鲁画室学画。

1837年在朗格鲁的推荐下,米勒获瑟堡市政府600法郎奖金而进入巴黎一所美术学校深造。

同年又成为当时巴黎著名画家德拉罗什的学生。

他最初的老师无论是米歇尔?

朗格鲁,还是德拉罗什,传授他的都是学院派的那一套。

由于米勒是一个质朴而腼腆的人,所以尽管他内心里并不喜欢这些装腔作态的东西但还是接受了。

他听从了德拉罗什的劝告去参加罗马大奖赛,但没有成功。

从德拉罗什的画室出来后,米勒常出入卢浮宫博物馆,向古代大师,尤其是米开朗基罗和普桑学习。

他一面学习,一面和一个朋友租房以卖画为生。

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去画那些受欢迎的布歇风格的作品,甚至这种风格的《卖牛奶的女人》和《骑术课》还在1848年的沙龙上展出了。

这时的米勒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厌恶他目前的状态,另一方面又不知自己今后的道路该怎么走。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终于清醒了。

1849年的一天,他到一个画商家里办事,画商不在,正巧另两个陌生人也在等画商,只听他们指着墙上米勒的一幅布歇式的女人体说:

“这就是米勒的画,他只会画这种低俗的画。

”米勒羞愧难当,他决定离开巴黎,到巴比松去,即使生活再艰苦,也要走自己的路。

  米勒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过,他讨厌“夸张、装腔作势和虚情假意”,他指责那些为了职责而忘记自己品格的人(即那种被社会扭曲和异化的人),因为他们已失去了他们的本性和真实性,而这些正是艺术家所必备的。

因此他要求自己一定要真实地生活、真实地创作。

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明确看到,他努力将自己所见真实地表现出来的意图。

无论是《簸谷者》、《扶锄者》、《播种者》、《晚钟》、《拾穗》等著名作品,还是《牧羊女》、《喂食》、《折枯

  枝的人》、《砍柴者》、《在休息的葡萄工人》等这些不太有名的作品,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气息和艺术家对生活观察之深入。

播种者和簸谷者之艰辛、扶锄者和休息者之劳累、拾穗者和喂食者之贫穷,都以其深刻的真实性给观众以震撼,这与以往富丽堂皇的罗可可艺术,甚至与当时巴比松画家那阳光明媚、美丽轻松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不同。

当来自官方和保守势力的批评家对他大加指责时,米勒给予了坚决的反击。

他说:

“我将坚强地站着,即使他们称我是表现丑的画家,是妨碍我们民族进步的东西,但我决不做把农民加以美化的蠢事。

如果只能无力地表现我自己,我宁愿不表现。

”他又说:

“表现大地的呐喊这不是我的发明,古已有之。

我想诸位评论家们是有学识有教养的人,可我不能人云亦云,因为我生来只知道土地,我只能忠实描绘我对劳动时的观察和感受。

”米勒从生活中发现的是悲壮、内在、深沉的美,他使人们看到了生活中惨烈的一面。

这其中既有同情又有控诉,从这一面说,他与杜米埃一样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画家。

也正因此,米勒的画使资产阶级以及他们的评论家大为惊恐,他们把他看作是社会主义者,说他企图骟起爆动,比库尔贝更危险。

他们从《播种者》中看到了起义者的步伐,从《拾穗》中看到了“在这三个拾穗者背后的地平线上,隐现出造反派的长矛和1793年的断头台”。

因此他们叫嚣“要把这位无政府主义的画家从画坛上清除”。

  在19世纪欧洲美术史上,作为农民画家的米勒是无与伦比的。

他塑造的大量感人的农民形象艺术地展示了当时法国农村的真实状况,因此不少肯定者亦把他说成是革命者,是一个无产阶级的艺术家。

其实,米勒是个不问政治的人,他曾说过,“一个搞艺术的人干预政治是不明智的”。

所以当库尔贝邀请他做巴黎公社委员时他拒绝了。

他的作品只是由于它们的极度真实性而被不自觉地赋予了社会的意义。

不过他的真实性与库尔贝也是不同的,他借助的是印象和气氛,他在自然中寻找的是那些特征性的东西,因此他反对用准确无误地描摹自然和具体的细节来说话(这与勒南兄弟亦大有区别),因为这些细节会破坏他常说到的那种“思想”和感觉。

他认为那些具有独特造型的动作和特定的环境就足以表达他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看到他只画一个人,或把人物变成环境一部分的原因。

另一方面,他从不像库尔贝那样使人物突现在画的表面上,也不以强烈的肌理来造成直接的真实性,他将这一切都融入画面之中,所以他在保持人物结实的造型的同时,又赋予画面以诗意。

在《拾穗》中,农民的贫穷与地主的丰收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这种对比不是利用脸部的表情而是略去细节的人物动作与环境,他使人物具有了雕塑的力量,从而歌颂了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

而《播种者》则更确却地只通过一个人的动作就把米勒的思想表达出来了。

难怪有人通过他的画看到了起义者的脚步。

米勒作品的象征意味是十分明显的,因此象征派画家雷东也给他的画以高度评价。

但是米勒艺术的根本特性还在于它的质朴与真诚,它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种质朴与真诚也将是开创20世纪艺术的起点,我们将在十分崇拜米勒艺术的凡高那里看到这一点。

  萧景墓石辟邪(石雕,南朝?

梁)

  在南京和丹阳一带,已发现有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帝王贵族的陵墓石雕31处,其中29处的石雕保存较好。

这些石雕,包括神道两侧的石柱、石兽和石碑等。

石兽相对而立,头上长双角的称“天禄”,长独角的叫“麒麟”,均是传说中的灵异瑞兽,只能用于帝王陵墓。

王公贵族墓前的石兽无角,称“辟邪”。

这些象征权势的镇守、护卫陵墓驱邪的石兽,形象在狮虎之间,更似以狮子为基础的夸张变形,肩有羽翼,多作昂扬张口、挺胸迈步状,形体硕大,粗壮厚重。

其雄强威武的气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南朝时期雕刻的代表。

  萧景墓石辟邪,是上述石兽之一。

其形态为挺胸昂首、张口吐舌,似正在发出震天吼声。

它是用整块方形石雕刻而成,在平原之上硕大的体量具有很强的艺术辐射力,仿佛在控制着这一地域。

从各种角度观看,它都给人以气势宏大、雄浑稳定的感觉。

艺术家为了突出给人

  这一感觉,在造型上强调前挺的胸脯,夸张胸部的圆弧线,缩短腹部,夸大后腿上部肌肉和臀部的圆弧线,加粗四肢,弱化关节,夸张巨爪和大口巨舌,强调壮实和硕大的体量感,突出凶猛有力,又能使四肢非常协调地支撑身躯。

它头部稍小且向后,既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昂首动态,体现灵巧性,又能造成金字塔般的稳定感。

该辟邪厚重而不笨拙,稳定中又有动感,雄浑威猛,似内蕴无穷的力量。

它头颈不分,全身处处运用弧线、圆形,除肢腹之间镂空外,全身无繁琐细节,连尾部也紧贴臀部扎地,羽翼仅用线刻而成,加之变形加粗的四肢和夸大的巨爪与底座紧紧连在一起,都使其不易破损,所以历经千余年至今仍较完好,不能不说与其造型有关。

石辟邪的单纯、完整和矫健的外轮廓,富有很强的表现力,至今仍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印象和美的感受。

  奔马(中国画,1951年)徐悲鸿

  作者简介请参照第14课相关内容。

  这幅《奔马》在表现方法上,将西洋画中的解剖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显示出徐悲鸿以中西融合的方法改造传统中国画以使之具有面对现实的能力的思想。

在主题上,他以昂首飞奔的骏马来表达对民族前途的关怀和希望。

徐悲鸿给这幅作品起名《山河百战归民主》,表达了他对新中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与情感寄托。

根扎南国(纸本彩墨,1998年)吴冠中

  吴冠中(1919—)江苏宜兴人。

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留学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

1950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并曾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

吴冠中在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读书期间受到他的老师林风眠和吴大羽的深刻影响,一生从事中西融合和油画民族化的实践,逐步形成了清新、明快,注重美术的本体语言——点、线、面、色相结合的韵律美和形式美的独特风格,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时代气息。

在《根扎南国》中,吴冠中以他特有的手法,以点、线、面、色的结合,塑造出南方特有的郁郁葱葱、繁茂似锦的大榕树形象,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享受。

吴冠中还十分注意理论上的总结和著述,他对美术的形式美的论述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出版有《绘画的形式美》和《风筝不断线》等文集,以及各种个人画集。

1991年吴冠中获法国国家文化部授予的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太白行吟图(中国画,局部,纸本水墨,81.2厘米×30.4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梁楷(宋)

  梁楷(生卒年不详),是南宋著名的人物画家。

性情豪放,不拘礼法,自号“梁疯子”。

梁楷早期的人物画细密工致,后变为简练粗放、纵笔挥洒,寥寥数笔便能画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后人称他的这种画风为“简笔画”,这是梁楷对我国古代人物画的突出贡献。

现存的《太白行吟图》描写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豪放性格,全画只用寥寥几笔,即把那种桀骜不驯、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活灵活现。

这既得力于画家对李白的性格特征的正确把握,也和他熟练地掌握了中国画的笔法密切相关。

这是我国绘画史上最早具有代表性的“减笔画”之一,可谓之极品。

  中国奥运中心垒球场设计方案

  这是为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设计的一个垒球场场馆方案。

作为建筑设计,既要从审美的角度实现其造型上的美观,又要考虑其功能上的适应性,同时还要兼及其周围的环境(其中包括色彩、造型和高低等方面)。

从造型上看,该设计极为简化,只在一面形成一个敞开的盖顶,这种极少主义式的设计显然是来自现代主义的设计观,就像里特维特的《红蓝椅》一样;在功能上,该设计以三角形来适应垒球比赛的需要,在其周围建起层级式的观看台,并在周围建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在环境上,我们虽然无法看到周围的情况,但从其视图上就可以看出其高度、造型和明亮的盖瓦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篇二:

高中美术教案

  教案

  2014—2015学年度2学期

  第2卷

  年级:

高中一年级

  科目:

美术鉴赏

  授课人:

陈宝龙

  铁岭市清河高级中学

  ()

  课题: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年级班次:

高中一年级

  教科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情分析:

经过半年多,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

同学们能够按

  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完成学习任务。

我通过对班

  级同学进行编组排座,进一步使同学们增加了学习美术

  课程的热情。

并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了,学生自导

  自演的情景剧、游戏等课堂活动环节。

从而使学生以个

  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中来。

调动了

  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并让学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从美

  术与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的角度,分析评价美

  术作品。

通过这一环节锻炼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课型:

单一课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人文主义思想。

  从而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评价、赏析、感受,文艺复

  兴时期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施,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情

  况。

设立课堂学习游戏小环节。

对14世纪—16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同学们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知道人文

  主义思想对当时文学艺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神上得到升华,知道了人民群众才是是历史的

  创造者,知道了人类力量的伟大!

  教学重点:

理解欧洲14世纪—16世纪,是思想文化发展重要

  时期。

欧洲各大国日益强大,宗教思想和行为也都发生

  了变化。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这一时期的艺术也体现了

  人的重要性。

出现了以“美术三杰”为代表的文艺复兴

  时期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结合当时历史文化背景,实现美术课与历史课的连

  接,使同学们理解人文主义内涵。

知道其变化思想基础

  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即思想情感,

  智慧都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强调了人的作用。

  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黑板、教科书、粉笔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欣赏

  教学过程:

  1.导语,组织教学

  老师:

上课

  学生:

起立

  老师:

同学们好

  学生:

老师好

  老师:

请坐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

在上一讲中我们学习了,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知道了,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而当时的人们还对许多自然现象恐惧未知相信神拳无上。

于是,便产生了种种幻想,渴望有一个能使他们摆脱痛苦的“救世主”。

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却与其恰恰相反,提出了人权与神拳的对抗。

强调了人文主义思想,突出了人的力量与可贵。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物质精神财富。

这些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芒的宝石,可谓是灿若星河。

而在这些宝贵的财富中,美术是其精神财富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其中,14世纪—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无疑是画在这一历史长卷中的最生动的笔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欧洲16世纪,“巨人”辈出——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板书: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行楷书体)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小组讨论。

  老师:

在学习文艺复兴美术之前,我们先请历史学家。

A组同

  学代表,为我们介绍一下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

(A组同学代表走上讲台)

  A组同学:

同学们!

在世界历史中,文艺复兴时期有着重要的意

  义。

他彪炳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开始。

文艺复兴时期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

许多方面发生着变化。

“文艺复兴”原义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

  下。

艺术和文学的复兴。

其变化思想基础是,关怀人,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束缚于奴役,古典文化引起人们的重视,社会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动摇了中世纪的社会基础,而且确立了人的价值。

  老师:

A组同学的回答很精彩,其他组同学有不同见解吗?

噢,

  好B组同学说一下。

  B组同学:

我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体现是人。

强调了人的重要

  性。

  老师:

恩,好!

你们组是这么认为的。

下面老师来补充一下。

  人文主义肯定了现实意义,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并形成了与宗教神权相对立的立场。

肯定了人是生活中的创造者和主人。

他们要求文学的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情感、智慧。

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

把思想、情感、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板书:

总结三条。

  1.由于人思想从长期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发扬探索进取精神。

  2.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美术中汲取营养,重视古典文化。

  3.透视法的发明与油画颜料技术上的改进。

  篇三:

高中美术教案__人教版_(样本参考)

  教案样本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

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

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