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111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7730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11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11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11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11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11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1112.docx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11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111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1112.docx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1112

盖特纳称中国若继续抗拒升值压力必将面临高通胀

  

  【首尔消息】据路透社报导,美国财长盖特纳周四表示,若中国继续抵制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市场压力,将面临高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

  盖特纳在首尔接受CNBC电视采访时称,他认为中国在汇率问题上已取得进展,且北京方面认为继续升值进程至关重要。

  “若你抗拒这些市场力量,这种压力将不会消退。

这些力量只是反映了外界对中国将强劲增长的信心”,盖特纳表示。

  “其最终将导致通胀上升或资产价格上涨,这对中国不利。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分别是:

  

  第一段,美国财长盖特纳周四表示,“若中国继续抵制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市场压力,将面临高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

  

  第二,“若你抗拒这些市场力量,这种压力将不会消退。

这些力量只是反映了外界对中国将强劲增长的信心”,盖特纳表示。

   

  ●这是华盛顿对北京发出的、“赤裸裸”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威胁”

  

  对“第一段”,东方经济评论员想强调的是:

这是华盛顿对北京发出的、“赤裸裸”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威胁”。

   

  ●盖特纳从“经济、特别是金融角度”威胁中国的“理论根据”

    

  对“第二段”,我们想说的是,这是盖特纳从“经济、特别是金融角度”对“上述威胁”给出的“理论根据”。

   

  最后,就华盛顿针对北京公开发出这一“赤裸裸”的威胁而言,我们想指出的是,这恰恰是“中国在欧美之前率先加息”之后,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必然承担的一种“副作用”。

   

  ●针对“中国于欧美之前率先加息”,我们曾经给出了这样一组观点

  

  众所周知,对“中国于欧美之前率先加息”,我们曾经给出了这样一组观点:

   

  首先,我们对“中国于欧美之前率先加息”持保留态度,并认为一旦由此而“最终导致(请注意这一点)”中国在欧美之前“不可逆转地”进入加息周期、特别是被迫“率先将人民币利率调升至不能再调升的高度(比如:

8.00%。

后面,我们不妨以此假设为标准展开讨论)”,其结果就是:

为控制通货膨胀而“已经将利率高高在上”的中国经济又将面临这样一种局面:

一旦欧洲、特别是美国“在那之后”才启动加息进程,就会将“全球通货膨胀的市场预期”迅速引导至“全球通货紧缩的市场预期”,显然,那个时候中国资本与货币政策将会突然发现:

原本旨在控制通货膨胀的“货币紧缩政策”不仅没有完全控制住通货膨胀、反又突然落入一种“必须立刻抗击通货紧缩”的窘境。

  

  如此一来,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双面夹击下,届时“已不再有时间(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间的突然转换)与空间(调升与调降利率的空间都将极其有限)进行灵活调整的”中国资本与货币政策,将陷入全面被动的境地。

    ●在全球经济由通胀预期突然转身进入通缩预期之后,中国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加艰难的困境

   

  而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此前已经被“加息周期”极大拉高了经营成本、仍在苦苦挣扎的中国中、小企业,在还没有喘上一口气的情况下,就要立刻面对这样一种困难境地,即:

原本已经被拉高的成本大幅压缩了的利润空间,又将因全球经济由通胀预期“突然转身”进入通缩预期、而不得不在“已经大幅压缩的基础上”继续压缩。

  

  要知道,广大的中、小企业,承载了中国非农就业人口的绝大部分,因此,也承载了中国的社会稳定。

  

  更加应该知道的是,就目前而言,所谓的通货膨胀、特别是恶性通货膨胀预期,恰恰全部发生在中国、印度、巴西等南方经济体(印度、巴西等经济体早就被迫加息了)。

    

  ●“南方经济体”受到的冲击较仍然维持着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北方经济体”要大得多

   

  因此,相对“北方经济体(欧美日)”而言,一旦全球经济由通胀预期“在西方资本、特别是美国资本、及其控制的媒体的精心策划下”突然转身进入通缩预期,许多“已经加息至高位”的“南方经济体”受到的冲击要较仍然维持着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北方经济体”要大得多。

  

  而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一旦如此,在前两波涵盖全球各个区域、各个层面的“核心利益的排列与组合”中,特别是在“格鲁吉亚回合”与“希腊危机回合”中、因中国战略上应对基本无误[特别是坚决拒绝了“美中G2”共管地球模式、并始终坚持“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的原则],也因“南方主要经济体”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的政策大体团结,而最终拿到的“三边撕裂(欧美日之间的矛盾)”在“南北撕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之前激化的大好局面,将因南方主要经济体“集体”陷入困境、而会受到极大的考验。

    

  ●我们曾经多次论述的一个结论

    

  在之前的点评中,东方评论员曾经多次论述了一个结论,即:

华盛顿近一、两年来施展的许多战术与战略手段,一个重要企图,就是想试图让“南北撕裂”在“三边撕裂”之前激化。

   

  ●值得警惕的一个局面

    

  因此,值得警惕的是,届时,由于“中国与欧美之间的利差”已经达到“7.75至8.00%(以中美之间为例,美国是零利率)”,特别是在“全球立刻将进入通货紧缩的市场预期”下的,原本就利润微薄的中国绝大部分企业投资(特别是实业投资)都将变得“更加微薄”,而在这种市场预期下,“市场资金”将因为这“7.75至8.00%”的巨大利差而迅速流出东亚、特别是中国,流向欧洲、特别是美国,以等待“欧美”的“加息周期”。

  

  如此一来,届时“必须抗击通货紧缩”的中国资本与货币政策、还得为争取这部分资金留在中国而感到为难:

   

  其一,选择继续加息?

已经不可能了,因为“通货紧缩”来了,“降息”还来不及呢?

怎么可能有加息的空间?

    

  其二,选择“降息”?

如果那个时候欧洲、特别是美国“准时启动”了加息进程,那么,“降息”将令中国境内的“热钱”跑得更快,国家势必加大资本管制,而出不去的资金,又将因“实体产业投资”在通货紧缩下很难盈利、甚至赔钱,而不得不又转向之前被“不断加息”暂时压住的房地产投机市场,因此,就那种单纯地认为“加息是目前控制房地产最好手段的观点(我们再次强调,就目前国际局势而言,中国控制房地产的最有效手段是严厉、且到位的行政与法律手段)”而言,如果在那个时候被迫“降息”、则无异于前功尽弃。

  

  总之,将令届时的中国的资本与货币政策左右为难!

    ●“最”值得警惕的一个局面

  

  然而,有必要强调的是,届时,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可能不过是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广大南方经济体的一个缩影。

  

  因此,最值得警惕的是,经过前两段排列与组合,目前已经在“南北撕裂”之前激化的“三边撕裂”,在那个时候,也就有了“弱化”自己、并“强化”“南北撕裂”的“前提条件”。

  

  而在“美国次贷危机”最终演化成“欧美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抛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消除“三边撕裂”自我缝合、并转而联手强化“南北撕裂”的“前提条件”。

  

  事实就是,就中国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而言,如果仅从经济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

  

  一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南方经济体”,尽管中国也为此付出了非常大的经济与社会代价,比如一度失控的房地产市场所夹带的、巨大的金融风险与社会风险;

  

  另一方面,就是在“一方面”的基础上,促使“美日之间”、“欧美之间”在“三边撕裂”的框架内,在核心利益的“强烈撕扯”下,最终分别上演了“丰田事件”与“希腊危机”。

   

  ●再谈对中国央行于欧美之前“率先加息”的“保留态度”

   

  正因如上考虑,在我们的讨论中,我们对中国央行于欧美之前“率先加息”持“保留态度”、并提出如下观点:

  

  第一,我们认为,就目前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特别是金融形势而言,不论是抑制通货膨胀、还是调控房地产,中国政府都有比“率先加息”更好、更安全的手段,也就是行政与法律手段。

  

  值得强调的是,在“美元本位制”的“无限发钞功能”仍未被彻底抑制、“制造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主要武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原油价格仍被华尔街操纵的背景下,中国如启用强大的行政系统、辅之以严格的法律条文,将是中国抵御“输入性通货膨胀”也好、更加有效地调控房地产市场也罢的、最可依赖的手段。

  

  ●就结果而言,中国央行“率先加息”的“经济意义”的确值得商榷

    

  第二,我们认为,就目前的国际政治、安全、经济特别是金融形势而言(请注意我们的条件),中国央行“率先加息”,至少也得要求“欧洲、特别是美国也相应调升利率”作为“对等条件”,从而实现“实质性”的“共同加息”局面,以始终维持“中欧美”之间的“即有利差”,全力防止中国资本与货币政策(甚至全球主要南方经济体的资本与货币政策最终悉数)落入“被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双面夹击”的境地。

  

  在我们看来,由于中国央行“率先加息”,美联储“就”立刻执行了此前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二次宽松”,从而迫不及待地向全球发出了“全球性通货膨胀不可避免”的强大信号,并引导“试图避险”的市场资金,令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涨势如潮,从而直接推动了中国国内生活与生产资料价格、资本市场一路上行。

  

  因此,就结果而言,显然,中国的“率先加息”,其在经济层面、特别是金融层面之“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是“值得商榷”的。

    

  ●美国控制下的“哼哈二将”已“先后出头”要求中国“继续加息”、人民币继续升值

  

  另外,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在“美国二次宽松”催动世界通货膨胀预期进一步强化的基础上,就在这段日子里,在G20峰会的前后,美国控制下的“哼哈二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已经“先后出头”了,它们分别以“组织总裁”的名义(卡恩与佐利克)、外加“组织之经济报告”的形式、更或是抛出一些“极具诱惑的新概念(这一点稍后再做展开)”,试图共同引诱、并呼吁中国“继续加息”、继续大幅升值人民币,至于名义嘛,不就是“以此来抑制通货膨胀”吗?

  ●如果不能实现实质性“共同加息”的结果,那么..........

  

  最后,在“其次”的基础上,如果进一步展开,则我们认为,如果不能实现实质性“共同加息”的结果,那么,中国央行“率先加息”则既起不到压通涨的作用(因为中国的通货膨胀是“输入性”的,是欧美,日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政策导致欧美日流动性泛滥、令国际大宗商品“虚涨”的结果,值得警惕的是,这些个“输入性”与“虚涨”很大程度上是带有大国政治动机的),也起不到控制“热钱”注入的作用,因为热钱(源于欧、美、日元零成本流动性的“一系列衍生物”、比如,有些中国公司、特别是房地产公司在境外举债)将因中国境内、外“利差”的进一步扩大,经“有待进一步强化管制”的“资本项”、特别是“很难监控”的“贸易项(这个问题我们曾经讨论过)”加速注入中国,再加上许多“热钱”原本就带有“强烈的政治企图”,根本就不会计较成本与得失,只要能起到“造舆论”的作用、能鼓动“市场资金”不顾一切地推高中国的生活与生产资料价格就行。

  

  ●“上述事实”为“赤裸裸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威胁”给出了最好的注解

   

  讨论进行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美国财长盖特纳周四的那两段讲话,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它“是华盛顿对北京发出的、赤裸裸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威胁”了?

同样不难找出,华盛顿向北京发出这一“经济、特别是金融威胁”的“理论”之所在。

   

  真实的情况是:

在中国“率先加息0.25点”、发出“紧缩”的“经济信号”之后,在国际市场上,石油等大宗商品、欧美股市除了当天反应剧烈、一度大跌之外,立刻就恢复了原态,且在美国“立刻宣布二次宽松6000亿(实际上是9000亿)美元”之后,在欧盟、英国央行宣布维持即有低利率(意在观望中国的后续反应)、而日本央行却扬言“准备进一步宽松”之后、就立刻猛涨,并进一步推动中国生活与生产资料价格的全面上涨。

  

  显然,“上述事实”也是为那一“赤裸裸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威胁”给出了最好的注解。

   

  ●如果实质性“共同加息”不能实现,中国应该立刻着手消除“率先加息”的负面效果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中欧美”之实质性“共同加息”不能实现,那么,基于“首先”的危险性、基于“美国所发出威胁”的现实性,中国应该拿出“强有力的后续手段”,立刻着手、全力消除“中国率先加息”的负面效果。

   

  ●就目前而言,对那种“逼”中国“率先进入加息周期”的企图心还是非常警惕的

   

  但我们也注意到,从中国央行近日并未“如其所期望的”继续上调利率,而是重操“调升银行准备金率”、连续强化资本管制、强化对热钱的制度管制的情况来看,特别是,从中央政府多部委已开始“放风”可能用行政手段(比如限购令等)继续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来看,中国央行对“美国资本”想调动一切资源(比如操纵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原油价格)、与中国境内以各种形式(有直接投资、也有间接投资)存在的“美国资本”相策应,共同“逼”中国“率先不可逆转地进入加息周期”的企图心还是非常警惕的。

●针对中国的“率先加息”,我们还提出过一个观点,即:

这是一次“政治加息”且是一“经济冒险”

   

  前面说了:

就结果而言,显然,中国的“率先加息”,其在经济层面、特别是金融层面之“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是“值得商榷”的。

   

  然而,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中国的“率先加息”,我们还提出过一个观点,即: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中国“率先加息”无疑是一次“政治加息”且是一“经济冒险”,但结合我们之前的讨论,此举应该是为了彰显“一系列决心”,即:

   

  第一,如果日本、韩国、东盟等东亚经济体跟随美国在人民币汇率上“围攻中国”,也就是借天安号事件、钓鱼岛事件、南海问题等,在“更加严厉制裁伊朗与朝鲜的问题”上“围攻中国”,那么,中国将主动“降低经济增速”,从而“主动调降”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日本、韩国、东盟经济的“增速”。

   

  第二,如果欧盟跟随美国在人民币汇率上“围攻中国”,也就是在“更加严厉制裁伊朗与朝鲜”的问题上“围攻中国”,那么,中国将主动“降低经济增速”,从而“主动调降”与中国高度互补的欧盟经济增速。

  

  第三,如果美国朝野在人民币汇率上继续“攻击中国”,并决心最终通过“涉华汇率法案”,对中国所有出口美国产品课以重税、单方面挑起对华贸易战争的话,那么,中国将主动“降低经济增速”,从而“主动调降”与中国高度互补的美国经济增速。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由于中国已经“率先加息”,因此,如果美国“精确计划”的、对中国的“天下围攻”得逞(特别是成功引诱欧盟与之联手),那么,在第一、二、三的基础上,作为可能是唯一有效的、足以立刻消除“中国率先加息”之负面效果的“经济手段”,就只能动用人民币兑美元(或者兑欧元)大幅贬值这一手段了。

  

  以人民币选择兑美元突然大幅贬值100%、甚至更高幅度为例,“美国资本”在撤出中国时,如果必要,再辅之以其它的资本与货币政策、强化的外汇管制政策,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让其“在华赚取的投资、或者投机利润”于“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的!

  

  显然,那些“欧、美、日元”尽管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是低风险、甚至零风险的。

当然了,这是指市场风险而言,并不包括上述这些“政策上的风险”。

  

  第五,在第四的基础上,“第一”就可能演化为人民币带领东亚货币兑美元(或者欧元)大幅贬值,从而决定东亚商品是输美为主、还是输欧为主。

  

  由于“东亚商品”的主要流向,意味着选择谁才是将来的硬通货,这样,就可以一边破功“天下围攻”,一边重置欧美经济运行成本,引导、并分化欧美市场利率,激化欧美经济矛盾;

  

  第六,在第四与第五的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率先加息”,意在宣示:

中国决心以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所有手段,去“反击”美国、或者“欧美”、更或者“欧美日”以及所有“有心跟随美国”的势力、强加在中国身上的贸易、金融战争,或者“天下围攻”。

   

  ●中国“政治加息”在政治层面取得了初步成功

   

  从刚刚结束的G20峰会的过程、是结果来看,显然,在“引导”出美国立刻执行“二次宽松”、全球大宗商品立刻暴涨,国内、外舆论,特别是美国控制的“哼哈二将(卡恩与佐利克)”联诀要求中国“继续加息”,甚至美国财长盖特纳公开进行威胁等“一连串经济上的负面效果”之后,中国“率先加息”在政治层面却取得了成功,这一成功着重表现在将华盛顿原本计划用于“天下围攻人民币汇率”的首尔“G20”峰会,给“鼓捣”成了“天下围攻美国二次宽松”的“G19+1(美国)峰会”。

   

  然而,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说是“鼓捣”,但“鼓捣”的真实含义,正是上述“一系列决心”。

   

  因此,如果仅从“政治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在经济层面值得商榷的“中国率先加息”、却将美国精心为G20峰会设定的靶标--“人民币汇率问题”成功地置换成了“美国的二次宽松”。

●在“成功置换”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北京展示的“第二”个决心

   

  显然,必须指出的是,在“成功置换”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北京展示的“第二”个决心,即:

如果欧盟跟随美国在人民币汇率上“围攻中国”,其“实质”也就是在“更加严厉制裁伊朗与朝鲜”的问题上“围攻中国”,那么,中国将主动“降低经济增速”,从而“主动调降”与中国高度互补的欧盟经济增速。

这一点,欧盟经济的发动机--德国,应该是最有体会的。

   

  ●英国“准备争取成为”人民币走进欧洲的战略平台

   

  事实上,中国与德国经济之间的高度互补,中国与德国都是以实体经济为主的经济体,这些也是我们之前提出、与“中美国(G2)”不同的是,“中德国(G2)”是“可以考虑的”原因之所在。

  

  真实的情况就是,在首尔G20峰会前后,德国总理就公开表示了两个态度:

其一,是“美国二次宽松损害世界经济“,其二,是“不要再攻击人民币汇率”。

  

  另外,在胡锦涛主席访法过程中、在英国首相访问中国的过程中,欧盟另外两个核心国家--法国与英国,也与美国的立场“距离”得远远的,并通过“各自的方式”、分别给出了两个对“美元本位制”极具有挑衅性的观点:

  

  第一,法国财长拉加德公开声称:

“美元不能再作为唯一的储备货币”。

  

  显然,在目前条件下,如果“美元不能再作为唯一的储备货币”,那么,言外之意,自然就是“只有欧元勉为其难了”。

而这,就需要人民币的支持。

    

  第二,率领英国史上最为庞大的访问团访问中国的英国首相,其“内心”中打的“小九九”却是:

英国“准备争取成为”人民币走进欧洲的战略平台。

   

  ●“英美特殊关系”之英国已经为自己准备后路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从这个层面去观察英国首相“抢”在G20峰会之前“北京一游”,我们也就不难看出,英国已经为自己准备后路了,那就是:

如果可能,就准备脱离“美英特殊关系(这一特殊关系正是‘寄生’在美国金融霸权上的)”、且准备以“欧洲金融中心”的“新角色”回归欧洲、并继续保持其全球金融中心的“老角色”。

  

  显然,不论想要拿到这一“新角色”、还是想维持那一“老角色”,在“美元不能再作为唯一的储备货币”的今天,都需要人民币的支持。

  

  而这,正是英国首相宁愿“为拿一张微不足道的订单、也要率领英国史上最豪华的访问团、抢在G20峰会之前‘北京一游’”的真实动机。

    

  非常清楚,这位正操心着“与美国经济虚拟程度并无二致”的英国经济的、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英国首相、的确“志在高远”!

  ●欧盟在“公开盘算”“美元(包括金融霸权在内的所有美国霸权)”的后事

    

  我们认为:

不论是第一(法国人的想法)、还是第二(英国人的打算),更或者德国总理莫克尔公开表示的两个态度,本质上都是“拒绝与美国联手”在经济、特别是金融上攻击中国,不仅如此,还相当于在“公开盘算”“美元(包括金融霸权在内的所有美国霸权)”的后事。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公开盘算”正是建立在人民币的“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的基础上的。

  

   还有,这种“公开盘算”也是“中国近段高调出击中东方向”、并“史无前例地”通过“与土耳其进行联合军事演习”、通过中国军方高层对中东国家(叙利亚、约旦等)一系列军事访问,特别是向欧盟影响力很大的黎巴嫩赠送军事装备等一连串动作,开始在中东方向显示“中国军事存在”的“逻辑发展”。

  

  ●有心发展“高铁”的保加利亚、已经挂牌交易人民币了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中国决心阻击美国旨在“天下围攻中国”的一系列计划中,将阻止成功与否的突破口选在中东方向、选在欧盟身上的策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

  

  更加值得强调的是,在胡锦涛主席访法期间中法双方签下的一系列协议中,特别是,在英国首相访华期间签下的金额上微不足道的订单中,都有着一丝“中欧准备进行实质性高科技合作”的“味道”在里面。

  

  还有,东方评论员注意到,有心发展“高铁”的保加利亚、已经挂牌交易人民币了。

  

  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在之前的讨论中,将其列为欧盟“是否准备”登陆东北亚(朝鲜半岛)、“是否准备”实质性参与中国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信号标”。

   

  ●如果在这一层面去观察欧盟发出的“信号标”,就会很本能地产生一种警惕

    

  站在“欧盟东北亚政策”的角度,这是对“美国科索沃政策”的一次敲打,就如“美国东北亚政策”一度宣称“准备向中国出口C130运输机”、从而使劲敲打“欧盟南亚政策”的手法类似。

因此,这个“信号标”是否也会像“C130”一样、因形势的变化而不了了之,也未可知!

   

  事实上,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还提出一组观点,即:

  

  第一,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只要及时打掉“欧盟企图两面投机的投机心理”,那么,美国调动几乎所有资源来营造“天下围攻中国”的计划将立刻消无无形,不仅如此,与欧盟一样在“中美”两边投机、但其经济前景又极其依靠中国经济的日本与韩国,也将彻底安静下来。

  

  显然,只要欧盟、也就是“北约”不实质性参与其间,那么,不论是美日军事同盟、还是美韩军事同盟,从近日的“钓鱼岛事件”、日前的“天安号事件”的演化过程来看,都不“敷”美国所“用”!

  

  第二,如果是这样的话,如果美国人有胆量,就只有一条路好走了,那就是在美国国会最终通过“涉华汇率法案”、将汇率操纵国的标签正式贴在中国身上,从而独自“率先”与中国打一场贸易战争,以“实际行动”“哭劝”欧盟、日本等势力加入。

   

  因此,如果我们在这一层面去观察欧盟发出的“信号标”,我们也就很本能地产生一种警惕:

   

  首先,就目前而言,尽管中国已“率先调息”、尽管美国“已经正式二次宽松”,尽管索罗思等一大堆“美国投机商”已经携带大量资金公开进驻香港市场,但是,中美之间仍然没有完全撕破脸皮,也就是说,美国仍然未正式对中国进行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

●欧盟企图两面投机的投机心理并没有被打掉、而是很好的隐藏了起来

    

  在这个问题上,最典型的莫过于三件事情:

  

  第一件,是美国决策层还没有让“涉华汇率案”在美国参院通过、并交由美国总统签字生效。

  

  第二件,是美国仍然没有下决心“不惜中美军事冲突、也要实质性干扰中国海上生命线(比如动用亚丁湾海盗、甚至中国南海海盗)”,或者直接、间接地挑起南亚军事冲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