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生物与环境高频考点反复练 易错易混纠正练 综合创新热身练 W.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7599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生物与环境高频考点反复练 易错易混纠正练 综合创新热身练 W.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生物与环境高频考点反复练 易错易混纠正练 综合创新热身练 W.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生物与环境高频考点反复练 易错易混纠正练 综合创新热身练 W.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生物与环境高频考点反复练 易错易混纠正练 综合创新热身练 W.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生物与环境高频考点反复练 易错易混纠正练 综合创新热身练 W.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生物与环境高频考点反复练 易错易混纠正练 综合创新热身练 W.docx

《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生物与环境高频考点反复练 易错易混纠正练 综合创新热身练 W.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生物与环境高频考点反复练 易错易混纠正练 综合创新热身练 W.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生物与环境高频考点反复练 易错易混纠正练 综合创新热身练 W.docx

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生物与环境高频考点反复练易错易混纠正练综合创新热身练W

单元过关检测9

(时间:

30分钟)

高频考点——反复练

高频考点一 种群与群落

1.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解析 由图示各环节关系可推测,甲为出生率、迁入率,乙为死亡率、迁出率,丁为年龄组成,丙为性别比例,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为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

年龄组成是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老年、成年、幼年)个体数所占的比例。

答案 B

2.如图是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此可以判断

(  )。

A.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

B.B点时种群数量最大

C.影响A点和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

D.B点对应的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解析 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现增长趋势,因此D点时种群数量最大。

B点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答案 C

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

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只有乙2和丙2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解析 由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和丙是消费者,戊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群落包含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戊是分解者,有些动物如蚯蚓也是分解者;图中乙2和丙2有共同的食物资源丙1,存在竞争关系,乙1和丙1均以甲为食,它们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由图知丁的主要气体成分是二氧化碳,而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是含氟的气体。

答案 B

4.(2013·全国重点中学冲刺卷)在鱼塘中混合放养多种鱼可以提高产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垂直方向上,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原因是食物的不同

C.甲、乙、丙、戊四种鱼间不存在任何竞争关系

D.去除丁可增加池塘中鱼的产量

解析 甲、乙、丙、戊四种鱼间没有捕食关系,丁与其他4种鱼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因此去除丁可增加池塘中鱼的产量。

答案 C

[点拨] 任何一个群落的结构都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光照有关(特别是水生植物),动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环境有关。

高频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B.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C.丁的CO2含量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

D.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一个生物群落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有些真核生物也是分解者,如蚯蚓;臭氧层的破坏是由氟氯烃的大量排放所致;一般来说,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大。

答案 B

6.(2013·武汉三调)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解析 白天、黑夜的变化是光的变化,光属于物理信息。

答案 A

7.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1250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解析 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75+200+875=1250kJ,A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5%,B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为光合作用提供了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答案 C

高频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8.(2013·西安五校联考二)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

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只有光能

B.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少

D.要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 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除光能外还有废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氧化塘中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比前部多。

答案 D

9.(2013·广州测试二)两种物种间(如某种灵长类动物和蟒蛇)存在“互动多样性”的现象,即存在多种类型的种间关系。

下列相关描述不合理的是

(  )。

A.“互动多样性”现象是生物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B.蟒蛇可能成为灵长类动物的捕食者、被捕食者和竞争者

C.物种间的“互动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种间关系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解析 “互动多样性”是指多种类型的种间关系,灵长类动物与蟒蛇之间就存在着竞争或捕食关系,B正确。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关系的形成都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物种间“互动多样性”越复杂,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C错误。

答案 C

易错易混——纠正练

10.(2013·长春第四次调研)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

A.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B.在一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大量积累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下降

C.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D.向湖泊中大量排放污染物引起鱼类死亡,鱼类尸体腐烂又加剧了湖中鱼类的死亡

解析 大量排放污染物引起鱼类死亡,鱼类尸体腐烂又加剧了鱼类的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 D

11.假设某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为

(  )。

A.(a+b)×20%B.(c+d)×20%

C.(a-c)×20%D.(b+d)×20%

解析 粪便是初级消费者未能消化吸收的部分,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即同化量为(a-b),其中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掉,其余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以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a-b=c+d。

按能量的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应为(a-b)×20%或(c+d)×20%。

正确答案为B。

答案 B

12.由于“赤潮”,一条4kg的杂食海洋鱼死亡,假如此杂食鱼的食物有

来自植物,

来自草食鱼类,

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杂食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  )。

A.28kgB.280kg

C.16kgD.160kg

解析 依题意构建食物网,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杂食海洋鱼的食物来自3条食物链,分别是①海洋植物→杂食海洋鱼,②海洋植物→草食鱼类→杂食海洋鱼,③海洋植物→草食鱼类→小型肉食鱼类→杂食海洋鱼。

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由①得:

4×(1/2)÷20%=10(kg);由②得:

÷20%÷20%=25(kg);由③得:

÷20%÷20%÷20%=125(kg)。

故共消耗海洋植物的量为10+25+125=160(kg)。

答案 D

综合创新——热身练

13.红树林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带,它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多种鸟类觅食、繁殖的场所,也是潮间带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等生物的栖息、繁衍之地。

某研究小组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得到红树林周围海域食物网简图(图甲)以及该海域中底栖动物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无脊椎肉食动物与上层鱼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各种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2)分析图乙表示的能量流动可知,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潮间带,浜螺能吃很多种藻类,尤其喜食大型绿藻中的浒苔。

如图所示是某一潮间带中浜螺与藻类种数的关系。

请回答:

①调查浒苔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

②当浜螺密度从极小增加到约140个/m2时,潮间带中藻类种数也随之增加。

这种变化可以说明浒苔在该群落中具有________(填“较强”或“较弱”)的竞争力。

③当浜螺密度继续增加时,潮间带藻类种数逐渐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无脊椎肉食动物与上层鱼类都以浮游动物为食,两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上层鱼类又以无脊椎肉食动物为食,两者存在捕食关系。

各种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2)图乙中的A表示底栖动物的同化量,也是流入该营养级的总能量,B表示用于底栖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C表示底栖动物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3)在一定范围内,喜食浒苔的浜螺密度增加,藻类的种数随之增多,说明原来大型绿藻中的浒苔抑制了其他藻类植物的生长,浒苔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当浜螺密度继续增加,浒苔不够浜螺食用时,浜螺就摄食其他藻类植物,进而导致潮间带藻类种数逐渐减少。

答案 

(1)捕食和竞争 分层

(2)用于底栖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底栖动物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3)①样方 ②较强 ③浜螺多,浒苔少,浜螺对其他藻类的摄食增加

14.(2013·潍坊模拟)中华鲟濒临灭绝,利用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是保护这一濒危物种的有力措施。

如图是该生态池中碳元素的部分转化途径,请分析回答:

(1)花鲢和中华鲟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花鲢所处的最高营养级为第________营养级。

若要调查野生中华鲟的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从能量流动角度考虑,引入花鲢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温、盐度等信息能使中华鲟每年都从海洋洄游到长江产卵,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池,属于对珍稀动物保护的________措施,目的是保护________多样性。

解析 

(1)花鲢和中华鲟都可以以浮游动物为食,它们之间为竞争关系。

花鲢以浮游植物为食时处于第二营养级,以浮游动物为食时,处于第三营养级,以中华鲟的粪便为食时,为分解者。

调查中华鲟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2)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

引入花鲢,可以将中华鲟的粪便利用,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3)信息传递可以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池属于易地保护,这样可以有效保护物种多样性。

答案 

(1)竞争 三 标志重捕法 

(2)浮游植物 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易地保护 物种

15.(2013·山东命题专家原创卷)南极地区在研究全球变化中具有突出的地位。

此区中的大气、冰、海洋和生物通过生物地化循环、深层大洋环流、大气环流、能量的输运同地球的其他地方发生着联系,从而影响着整个地球系统。

自1985年2月在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上建立长城站以来,我国科学家对该地区进行了几十年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从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如图是关于菲尔德斯半岛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研究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______开始,次级消费者是______(生物名称);贼鸥与企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工作者每年都需要统计该生态系统中黑背鸥的种群数量,一般使用________法。

(4)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是由冰川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

下列图形表示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含有机物的变化(横坐标表示时间),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5)假设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贼鸥不以尸体为食,且等比例地捕食各种生物,则贼鸥增重3kg至少需要消耗念珠藻________kg。

解析 

(1)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有微生物和贼鸥。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念珠藻固定太阳能开始;次级消费者有企鹅、海豹、黑背鸥、贼鸥;贼鸥可以以企鹅的卵或幼鸟为食,二者构成捕食关系,贼鸥和企鹅都可以以鱼为食,二者构成竞争关系。

(3)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且体型较大的动物个体的种群密度或数量。

(4)在冰川冰盖融化后的裸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但当达到一定值的时候,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因此,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含有机物先是逐渐增多,最后达到最大值。

(5)通过“念珠藻→鱼(磷虾)→企鹅→贼鸥”这条食物链至少需要消耗念珠藻的质量是1÷20%÷20%÷20%=125(kg),通过“念珠藻→鱼→贼鸥”这条食物链至少需要消耗念珠藻的质量是1÷20%÷20%=25(kg),通过“念珠藻→帽贝→贼鸥”这条食物链至少需要消耗念珠藻的质量是1÷20%÷20%=25(kg),因此,按题干要求一共需要消耗的念珠藻的质量为175kg。

答案 

(1)微生物和贼鸥 

(2)念珠藻固定太阳能 企鹅、海豹、黑背鸥、贼鸥 捕食与竞争 (3)标志重捕 (4)初生 A (5)1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