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753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docx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docx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4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5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6

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11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13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16

第二节节约与保护水资源18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9

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22

第三节合理发展交通运输27

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30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了解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识记我们的海上和陆上邻国。

3、了解我国所临海洋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教学重点】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的陆上邻国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用具】

中国疆域示意图,地球仪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

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学习了世界各地的地理状况,今天开始学习我国的情况。

2、(拿出地球仪)请同学们参考地球仪和以前所学内容,分析我国的位置,从海陆和纬度两个方面。

对比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蒙古、日本,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板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5)纬度位置

(6)海陆位置

(7)优越性

讲解:

我们的国家海陆兼备,纬度适中,是一个位置优越的国家。

读4页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分析其南北和东西的距离。

板书:

二、辽阔的国土

1、四至点

讲述:

我国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三,东西距离5000千米,南北5500千米,各地景观相差很大。

下面我们沿着我国的陆上疆界,找出所临国家。

总结:

东:

朝鲜

北:

蒙古、俄罗斯

西北:

哈、吉、塔

西:

阿富汗

西南: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

缅甸、老挝、越南

(强调)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注意位置和名称的记忆。

再找出我国的临海和内海,还有隔海相望的国家。

讲述:

我们海洋广阔,领海宽度为12海里,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同6个国家隔海相望,便于海上对外交往。

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重点是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领土四至点。

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分析海陆位置,找出我国临的大洋河所在的大洲。

另外一个分析纬度位置,找出中国所在的半球,所处了温度带。

海陆小组分析蒙古和日本,纬度小组分析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从农业生产、对外交往、海洋事业方面分析优越性。

 

在图上找出我国领土四至点,知道分别位于什么省份,派代表上黑板给同学们指出。

 

模拟陆上旅游,逐个找出12个陆上邻国,回忆亚洲的6个分区,看分别属于那个地区

 

分成两个小组,一个找海洋,包括临海和内海。

另外一个找国家,说明分别位于东面还是东南。

上黑板给同学们指出并说明。

【作业设计】

描画中国疆域示意图,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的领土四至点和临海。

【教学反思】

 

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2、知道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

3、识记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

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用具】

中国行政区划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

上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今天认识一下行政区划的划分。

2、观察7页上面的信封,分析我国可能分几级行政区划。

板书:

一、行政区划的划分

1、三级行政区划:

省,县,乡

讲解:

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分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大家观察一下,统一级别的行政区划有几个。

(转承)下面我们重点学习省级行政单位。

观察中国行政区划图,结合歌谣,记忆34个省级单位的名称

两广两湖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

西四二宁青甘陕

琼渝内台北上天

港澳回归具开颜

板书:

二、省级行政区域

找出特色省份:

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纬度最广,邻国最多,邻省最多。

找出一下几个省份,分析其轮廓的特殊性:

云南、黑龙江,陕西、广东。

提示:

可以把他们想象成一个动物或者有形的东西,这样容易记忆。

讲解:

很好,这几个省份是考察的重点,我们可以依据这种方法,把其他省份逐一分析,这样就能够加强记忆,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平时多观察,想象。

下面参考9页表格,记忆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注意分析其简称的来历。

讲解:

简称一般有3种情况:

1、全称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子。

2、古地名。

3、内部的名山大河的简称。

还要注意有两个简称的省份,供有5个。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性质区划的划分和省级行政区域,由于内容较多,不可能一下子都记住,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用心记忆。

分析信封的安徽省、舒城县、桃溪镇。

结合自己所在的地区。

得出一般分三级行政区划。

 

阅读课本7页回答,省级的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级有县、自治县、自治州、市;乡级有乡、民族乡、镇。

 

结合课本和歌谣,分析每句包含的省级行政单位,记忆名称,找出位置。

 

在图上找,讨论得出答案,最大的是新疆,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纬度最广的是海南,邻国最多是新疆,邻省最多是内蒙古和陕西

 

据图讨论,展开想象,云南——孔雀、黑龙江——天鹅、陕西——兵马俑、广东——大象的鼻子。

 

根据前面的歌谣,把名称和简称对照记忆,

取同桌相互提问的方法。

一句一句的记忆。

 

齐答:

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

【作业设计】

描画我国行政区划图,标出重点的省份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反思】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3、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理解其原因。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分政策的内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教学用具】

我国人口分布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

前面学习了我国的行政区划,今天学习我国人口的情况,(提问)关于我国的人口情况,你了解多少、

2、阅读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图,找出属于亚洲的国家。

阅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规律。

板书:

一、人口最多的国家

讲解: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增长不平均,建国前速度慢,建国后速度快。

结合课本14页插图,讲述自己的体会

板书:

二、计划生育

阅读课本,找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和人口政策的内容。

(强调)这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特别注意不能混淆概念,要准确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

(转承)那么,我国人口分布是否均匀呢?

可以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

讲解:

沿黑河——腾冲一线,可以把我给分成两部分,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大家考虑一下这样分布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来考虑。

总结:

我国人口众多,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必须实行计划生育。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西部地区需要大力开发。

结合自己的情况发言,世界人口最多,东多西少。

亚洲: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欧洲:

俄罗斯,北美洲:

美国,南美洲:

巴西。

非洲:

尼日利亚

 

结合课本垃圾成堆、开垦坡地、住宅占地,讲述人口多了造成的危害。

 

读课本,知道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人口政策包括三个方面:

1、基本内容: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

3、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观察中国人口密度图,找出黑河到腾冲一线。

看两测人口密度的区别。

回忆世界人口分布原因,干旱、寒冷等。

结合课本提示,给出答案

【作业设计】

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教学反思】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总体教学设计】

本课的内容涉及到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

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

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

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成两个部分:

(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

(2)课堂教学部分。

【课堂教学设计】

【众多的民族】

1.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第18页的景观图片。

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

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

接着,教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

我国有56个民族。

2.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提出一个问题:

你可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了解到有些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字。

老师在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3.完成了以上几项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

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理解了民族的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4.讲解少数民族的概念。

首先列出汉族的人口数和全国人口总数,其次让学生计算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最后教师总结:

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

1.读课本图1.12“我国民族的分布”。

学习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

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4.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

相对来说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

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民族政策】

1.先思考有关问题,例如:

(1)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

(2)因汉族的人口多,是否可以要求其他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而遵从汉族?

2.教师最后总结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并针对上述问题讲解相关的民族政策。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的安定统一,尊重人权,各民族一律平等)

(2)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教学反思】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

【教学目标】

A.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B.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的特征,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教学用具】

我国地势剖面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上一单元学习了我国的人口,今天学习我国自然环境,先学一下地势和地形的特征。

2、看中国地形图,完成22页活动内容。

板书:

一、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总结:

我国地形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读23页表格,完成扇形图,说明我国地形的构成。

讲述:

我国地形类型齐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狭小。

有利于发展旅游,开矿等,不利于发展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