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精刷卷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docx
《高考语文考前精刷卷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考前精刷卷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考前精刷卷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一、(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烛光相射飞纵横”指的是烛光与墨色相互映射,诗人下笔纵横飞舞,气势磅礴,并非墨汁“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酒”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第一个“酒”表现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势挥洒的心境;第二个“酒”表现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情态。
白话诗歌
胸中有宏伟的作战韬略,却报国无门,空有不凡之志。
举起酒杯如同举起战旗鼓槌,拿起笔好似拿起刀槊,笔势奔放急骤,如银河倾泻从天而落。
端溪石砚中磨出浓浓墨汁,烛光与墨色相互映射,下笔纵横飞舞,气势磅礴。
顷刻收卷再端起酒杯畅饮,就像看见万里战场上,烽烟尘土终于平静。
二、(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答案 BE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
此处形容人人肃静。
本句重在表现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考的情形,“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不恰切。
E.“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理解错误。
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拜托同人,此处应是诗人自谦之语,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答:
答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句子的能力。
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
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这样就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反衬考场的寂静、庄严,这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尽情挥洒自己的才思,为朝廷得添新人而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
白话诗歌
贡院里摆放着紫案,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广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奋笔疾书,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分等授官叙爵,依赖着执政大臣。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弱多病心神已耗尽,超群的英才全靠诸公来识别辨明。
三、(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 ①曹将军霸:
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
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
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
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
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答案 第一问:
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
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第一问,“一洗万古凡马空”可翻译为“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
写出了曹霸所画玉花骢的神奇雄俊,与众不同。
第二问,可结合“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两句理解,这两句可翻译为“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由此可见曹霸画马时首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一气呵成。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 ①画工如山貌不同:
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②迥立阊阖生长风:
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通读诗作,可从其他画工画马不成功及真马的神采不易捕捉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开头两句写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已被众多画师都描摹过,但各个不同,没有一个画得逼真。
可见此马不是一般画工能画出来的,突出画此马的难度。
接着两句写玉花骢牵至阊阖宫的赤色台阶前,昂首卓立,神气轩昂。
可见此马神采非凡,要画出来的确不易。
白话诗歌
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
那天玉花骢被牵到殿前红色台阶下,昂首站立宫门给人万里生风之感。
皇上命令你展开白绢作画,你匠心独运、苦心构思。
片刻间九天真龙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
专题
内容
①唐宋诗词为考查重点。
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内容主题,评价思想感情,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查
形式
客观题(四选一题型)、主观简答题,分值分别为3分、6分。
独立命题或与表达技巧综合命题。
趋势
分析
2020年,全国卷①题型仍是主观简答题和客观题(四选一)。
②作品相对浅易,理解难度适中。
③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是考查重点,而且命题越来越综合、灵活、开放。
题组1整体理解
1.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后面小题。
沉醉东风·渔父
[元]白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父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B.小令中的渔父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
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父,因为渔父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
D.诗人通过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情怀。
答案 C
解析 C.“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错,对“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的准确理解应是:
渔父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让人间的万户侯羡慕。
白话诗歌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鲜艳的红蓼渲染着滩头。
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他们就是那些点缀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
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古风(其十)
李白
[注] ①鲁连:
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典故,鲁仲连助赵退秦,赵国重臣平原君赵胜以千金相赠,鲁仲连笑拒,辞别而去,终生不复见。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答案 B
解析 B.“末照”指余辉,“后世仰末照”指的是后世的人们依旧敬仰他的功绩。
白话诗歌
齐国有个倜傥洒脱的士人名叫鲁仲连,他的才气十分高明美妙。
他就像一颗夜明珠从海底升起,散发的光芒一下子照亮了天地。
他用雄辩游说赵、魏联合拒秦,逼退秦军英名传遍天下;他的光辉照耀后世,让后人无限景仰。
他看轻那些功名富贵,回头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
我也是和他一样的放达之人啊,事了拂衣去、功成便身退是我们共同的志趣。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注] ①俞紫芝:
字秀老,金华人。
官场失意后,蛰居水村,寄情于山水。
②赊:
语气词。
③绷:
布幅。
下列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再写隔岸烟雾迷蒙中的野草,远近明暗搭配和谐。
B.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上,跳跃变化大,给人以目不暇接的感受。
C.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酒旗飘飘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
D.尾联“无人写得寄京华”一句,写诗人不禁想画一幅《水村闲望》画,表明他官场失意后的愤懑之情。
答案 D
解析 D.尾联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的情怀,并没有官场失意的愤懑。
白话诗歌
画船三三两两静泊沙滩,隔岸烟雾笼罩,衰草迷蒙。
翡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
溪云淡淡,渔屋笼罩在烟雾之中;酒旗招展,酒家依稀可见。
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
题组2鉴赏诗歌的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 ①蜩甲:
《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
②湘东一目:
《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
此处喻指弈者处于不利之局。
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碧落”指天空,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与“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答案 C
解析 C.“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错,“尚可持”即尚且可以与之对峙,并没有明显扭转不利形势的意思。
(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答案 弈棋者的形象:
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定。
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用梁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的情形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的意志坚定。
解析 解答本题,需先搞清颔联、颈联的大致意思。
通读全诗不难看出,颔联写弈棋者心细如发、一动不动关注着棋局,颈联写弈棋者处境不利,但仍在坚持,据此即可总结人物形象。
分析时注意结合写作手法。
白话诗歌
偶尔闲暇没有公事去做,就与休息的宾客在席上铺开棋谱,摆开阵势,下棋搏杀。
对弈者冥思潜想,心思就好像天空之中随风飘荡的蛛丝那样细微;他专心致志,就像那佝偻丈人承蜩一样,意志集中,达到了忘我的境地。
看那下棋的人已经处于不利的局势了,但他仍然精心运筹,仍不服输,希望能够通过努力而下出一个和局。
谁说我们很是爱惜光阴?
你看我们下棋都下到了连夜阑更尽、星沉月堕都不曾知道的境地。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卜算子①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
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 ①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本词作于此时。
②矰缴:
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以物喻人”,借旅雁来写自己,是这首词的最大特色。
B.次句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借指如风雨骤来的战争。
C.下片第一句,承接上句“寒汀立”,写旅雁下到寒汀后,未获同类的同情,有鸥鹭难亲之苦。
D.失群的孤雁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如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
答案 D
解析 D.李清照该词句中的“雁”并非“孤雁”。
(2)本词中的“旅雁”有怎样的特点?
结合创作背景,试分析词人通过“旅雁”的形象,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答案 旅雁的形象:
①失群孤独;②饥寒交迫;③心忧迷惘;④凄苦哀鸣。
(答出三点即可)
画面:
①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②人们饥寒交迫,衣食无着;③前途渺茫,无所寄托;④亲人失散,哭声不断。
(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题干中“旅雁”的特点其实就是其形象,可从词中“群相失”“饥渴辛勤”“苦难亲”“忧相逼”“无处归”“谁听哀鸣急”等概括。
至于画面,可先在理解本词以物喻人手法的基础上,结合句意进行合理想象,然后组织即可。
白话诗歌
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
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鸥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
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
(2)题。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诗的三、四句,写山色苍翠、空明的特点,人行在山中,置身于一片翠绿的山色中,似乎感觉到细雾湿衣的凉意。
B.王维的诗描绘了白石粼粼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鲜明,富于诗情画意,营造了萧索孤寂的氛围。
C.王勃诗的一、二句写自己羁旅他乡,悲愁至极,眼前的长江似是因自己的悲苦而停滞不前。
诗人把悲情注入长江,使长江人格化。
D.王勃诗的第一句,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悲已滞”,化动为静,衬托诗人内心始终难解难平的悲伤。
答案 B
解析 B.“营造了萧索孤寂的氛围”错误,整个景色欢快明丽,没有萧索孤寂的氛围。
(2)两首诗都写到了“叶”这一意象,二者有何不同?
答:
答案 王维《山中》的“红叶”是静态的,王勃《山中》的“黄叶”是动态的;王维《山中》的“红叶”体现的是一种闲适之情,王勃《山中》的“黄叶”体现的是悲伤之情。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题目是要求答出不同之处。
分析诗歌内容,比较二者可知,王维的诗中,“红叶”是静态的,诗句意境优美,诗人是悠闲自得的。
王勃的诗中,“黄叶”是动态的,意境凄凉,诗人是伤感的。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白话诗歌
王维
《山中》
荆溪潺湲流过,水中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稀稀落落。
弯曲的山路上原本没有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就要润湿了人的衣裳一样。
王勃
《山中》
我悲叹久留异地,眼前长江似因我的悲愁而迟滞不前;远隔万里,内心盼望把家还。
况且正赶上秋风晚间吹起,山山岭岭都只见黄叶飘零。
题组3鉴赏诗歌的语言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东马塍①
朱淑真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
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图,第一句从视觉上用虚笔勾画了东马塍碧草如茵、沟塍纵横的迷人风光。
B.“芊芊”“穿”等的使用,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软红的春光照耀下芳草竞绿、繁花争俏、溪水轻唱的美丽景色。
C.诗歌第三句通过写蚕事的“忙”、农事的“急”,巧妙地烘托出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D.诗歌把农事安置于芳香浓郁的水彩画里,使诗不局限于咏景抒情,更为突出地表现了“以食为天”的农民们的勤劳。
答案 A
解析 A.“虚笔”错误,第一句是实写。
(2)第二句中的“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 “暗”字意为“默默地”“悄悄地”,用拟人手法将“活水”人格化,描绘了渠中之水静静地穿过碧绿芳草和满目繁花流入田间,默默地润泽农作物的景象,极富画面感,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解析 解答本题,先指出“暗”字的含义及其手法,再描绘所呈现的画面,最后指出诗句蕴含的情感。
白话诗歌
东马塍绿草茂盛,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
人们从早到晚忙着蚕事和农事,也不知道春色为谁而如此美丽。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已是霜凝更雨湿”表明是在降霜、下雨时分,交代了时令、环境,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婉的基调。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紧承首联,具体展示了早春景象,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复苏的梅花已悄然开放。
C.“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穷日日”与“遍村村”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寻春的执着和发现新春之难。
D.“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两句呼应题目,写诗人振作起来,等待朋友斯远新诗寄到,让自己一洗昏沉之态。
答案 D
解析 A.“凄婉的基调”错,诗歌中体现着生机和希望。
B.“复苏的梅花已悄然开放”错,由原诗“定有”可知,梅花悄然开放只是作者的猜测。
C.“从空间角度,写出了……”错,应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写出了……”。
(2)有人评价“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诗情:
虽然还看不到一点点痕迹,但春天正在悄悄来临,让人在寒霜冷雨中感到暖意。
哲理:
①磨难中有希望,寂灭中有新生。
②新事物萌生之初,需要人们细心观察。
③兴衰荣枯,生机永恒。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根据题目“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可知,要依次分析“诗情”和“哲理”。
“诗情”指句中蕴含的情致,春天在一天天来临,只是悄无声息,让人在寒霜冷雨中感觉到暖意。
“哲理”可升华到普遍道理,“春天”是新事物的象征。
新生事物的初生阶段,特征不明显,需要人们细心观察。
但新事物总是会出现并成长的,即使环境艰难,在困难中总可以看到希望。
白话诗歌
正是春寒料峭、霜华凝结、寒雨交加的时候,春天虽然慢慢来临,但却悄无声息,无处可见。
不要伤感草色仍黄,没有生机,一定还有一些梅花正在悄然绽放。
只要天天到各个村落去细细寻访,定会在梅树梢头发现新春的消息。
从今天开始我要擦亮自己患病的双眼,等待着朋友你的诗作来一洗我昏昏沉沉的颓态。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种柳戏题①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
[注] ①该诗是诗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
②思人树:
《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载,召公有惠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所栽的甘棠树,还作诗以表达对他的怀念。
在后世的诗词中,常用“思人树”赞美官员有惠政。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题”即以题诗为消遣。
本诗诗人借种柳为题,寄托心志。
B.前两联诗人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展开描写,使诗题中的“戏”字落到了实处。
C.颈联诗人以坚定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他坚信今天的举动将利国利民。
D.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和对功业不能久传的遗憾。
答案 D
解析 D.“对功业不能久传的遗憾”错,尾联是诗人因自己任地方官未能为百姓更好地谋福利而惭愧。
(2)本诗首联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风格。
答:
答案 本诗首联“别具一格”,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首联两句十个字,连用四个“柳”字,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②诙谐有趣,富有节奏感,能使读者感到非常新颖、别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诗句风格应从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方向入手。
首联用了四个“柳”,照应诗题,此为结构上的妙处。
语言方面自然诙谐风趣,节奏上富有韵律美,令读者产生阅读兴趣。
白话诗歌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
想象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当地的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到那时,人们见到树也许会引起对我的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题组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