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经济计算题教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7335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3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经济计算题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中经济计算题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中经济计算题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中经济计算题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中经济计算题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经济计算题教师版.docx

《高中经济计算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经济计算题教师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经济计算题教师版.docx

高中经济计算题教师版

高中经济常识(生活)计算题解题技巧(教师版)

计算型选择题一般涉及经济常识的内容,从整体上可以归为两类:

一是显性计算题,即要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关经济学理论和计算公式并能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交换价值  3、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  

4、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  5、货币的需求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  

6、分配方式(个人消费品、国民收入的分配)  7、股票价格  

8、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  9、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增殖税  

10、存款利息、银行的利润和投资理财  11、恩格尔系数  

12、贸易差额  13、外汇汇率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考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理解上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在当时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

其次,“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同样生产条件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这里,前一个决定因素是客观条件,物的因素;后一个决定因素是主观条件,人的因素。

“两个决定因素”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二者共同参与平均的结果。

例1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经营的商品生产者,他们都生产布匹,当时绝大部分布匹都用织布机生产。

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耗费10小时,乙耗费12小时,丙耗费8小时,丁耗费20小时。

试问:

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

解:

(10+12+8)÷3=10小时

分析:

试题已明确指出当时绝大部分布匹都是使用织布机生产,这是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而丁用手工织布,这不是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平均消耗的劳动时间。

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能用甲、乙、丙的生产时间来计算。

需要说明的是,“社会平均”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抽象,并非由某个计算中心计算出来的,而是在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例2、(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  

解析:

在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要注意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2008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1+20%)=5小时;2008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商品数量为10万件×(1+20%)=12万件;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12万件+10小时×8万件)÷(12万件+8万件)=7小时。

答案为B。

  

【启示】:

解答本题要紧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二、计算商品的价值量

  

  

(一)涉及的基本知识

  1 价值量与价值总量。

商品的价值量即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只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对于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来说,价值量只能有一个。

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2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 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4 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二)分类例析

  1 计算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例1 (2010·全国卷I·24)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A 5元,6元 B 10元,12元

  C 20元,24元 D 8元,16元

  解析:

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的价值是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甲产品的单位价值量为原来的一半。

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为5元;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物价上涨20%,则甲商品的单位价格为5元+5元×20%=6元。

故答案为A。

  例2(2010·全国卷Ⅱ·24)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

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A 4元、4元、60万元 B 6元、8元、90万元

  C 4元、6元、90万元D 8元、6元、120万元

  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商品的个别价值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故“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企业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为:

6元÷(1+50%)=4元。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故“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甲种商品的价值量即社会价值不变,仍为6元。

③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因为“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故2009年该企业生产的甲种产品的数量也增加50%,为10万件×(1+50%)=15万件,故价值总量为15万件×6元/件=90万元。

故正确答案为C。

  例3(2008·全国卷I·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 12元 B 12.5元C 10元 D 18.75元

  解析:

解答该题要准确理解“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这一条件。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为:

15÷(1+50%)=10(元)。

答案为C。

  倒4 (2007·全国卷I·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 4克 B 8克C 16克 D 32克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解答时,第一步,先求出5件A商品所对应的白银的交换比例。

根据题意可知:

1克黄金=8克白银,故5件A商品=2克黄金=16克白银。

第二步,计算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l倍后5件A商品所对应的白银的交换比例。

当全社会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白银和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均不变时,5件A商品=16克白银的交换比例也不发生变化,故答案为C。

  注意:

在该题中“全社会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是一个陷阱,起到干扰作用。

  2 计算不同商品的等量关系

  例5(2009·江苏卷·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______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A 2 B 4 C 8 D 16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弄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关系。

“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数量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即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手机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故选B项。

  3 计算货币贬值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例6(2008·全国卷I·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 12元 B 12.5元C 18元 D 18.75元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计算出“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为15元÷(1+50%)=10元;在此基础上,计算“该国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时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为10元÷(1—20%)=12.5元。

  注意:

本题与例1相比,增加了货币贬值的因素。

答题时一定要清楚:

货币贬值后,其购买力在下降,故单位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的量要大于贬值之前的,即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的量要大于2007年的,这样才合乎情理。

  4 计算货币贬值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例7(模拟题)假设2009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X元。

如果2010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贬值2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0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5元,那么X应为

  A 31.25 B 30C 46.875 D 45

  解析:

首先,根据“2010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2010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5元”这两个条件计算2009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

“2010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意味着2010年生产(1+50%)件M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2009年生产一件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即2010年1.5件商品的价值=2009年一件商品的价值,则2009年一件M商品的价值=25×1.5=37.5(元)。

  其次,根据2010年“该国的货币贬值20%”,计算贬值前2009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

2010年“该国的货币贬值20%”,则2010年1元货币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9年0.8元货币的购买力。

故2010年该商品的价值37.5元相当于2009年的37.5×0.8=30(元)。

故2009年该商品的价值应该是30元。

故选B。

  注意:

例6是要计算货币贬值之后单位商品的价值,而本题是要计算货币贬值之前单位商品的价值,因此,需要将贬值后的价值转换成贬值前的价值。

  5 计算商品的价值总量、价格总额

  例8(2009·安徽卷·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l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 364元 B 400元C 520元 D 776元

  解析:

①“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指社会劳动生产率。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今年1件该商品的价值量为:

260÷(1+30%)=200(元)。

  ②“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因此,其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200元×2=400元。

本题选B。

  注意: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弄清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及商品的价值量与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

  例9(2009·全国卷Ⅱ·24题)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 720万元,6元B 720万元,5元

  C 600万元,5元 D 600万元,6元

  解析:

①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故2009年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仍然为100万件×6元/件=600万元。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_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则2009年一件甲种商品的价值应该为6÷(1+20%)=5(元)。

故选C项。

  例10(2008·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 100亿元和110亿元B 110亿元和110亿元

C 110亿元和121亿元D 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

①“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则2008年该国生产的M商品的数量应该是:

10亿件×(1+10%)=11亿件;因为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故2008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后,M商品的价值总额是:

11亿件×10元/件=110亿元。

②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

“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这导致2008年M商品的数量增加10%;同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商品数量又增加10%,因此2008年M商品的总数量为10亿件×(1+10%)×(1+10%)=12.1亿件。

已知价格未发生变化,故2008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

12.1亿件×10元/件=121亿元。

故本题答案为C。

  6 计算企业的销售收入

  例11(2009·全国卷I·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 增加8万元 B 增加6万元C 减少14万元 D 不变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这两个概念。

必须明白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是指该小企业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该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售,2008年的销售收入为10万件×6元/件-=60万元。

因为“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则其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为10万件×(1+10%)=11万件,在“其他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的情况下,2009年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件=66万元。

所以,2009年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增加6万元。

故本题选B。

  7 计算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

  例12(2007-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 28040 B 24020C 48020 D 416040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A在4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4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4;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单位甲商品的价值量为40元;A在4小时内生产的价值总量应该为4件×40元/件=160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A在4小时内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应该是160元。

故答案为D。

  

  三、计算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一)涉及的基本知识

  1 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

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到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还要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互为替代品。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第二,互补商品。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二)分类例析

  1 计算价格变化对可替代产品需求量的影响

  例1(2010·北京卷·34)某商品的价格p变化△p会引起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x变化△x,这种变化可表现为两种关系:

①△x/△p<0,②△x/△p>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B 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C 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D 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楚选项中的产品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还是互补产品;其次要明确价格变动影响相关商品需求量,当△p与△)(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时△x/△p<0,当△p与△x同为正数或同为负数时△x/△p>0。

选项A中的汽油和柴油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是同方向变化,关系符合②,排除A;选项B中的汽油和原油是互补产品,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是反方向变化,符合①,排除B;选项C中的煤炭和原油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是同方向变化,关系符合②,排除C。

本题答案为D。

  2 计算价格变化对互补产品、可替代产品需求量的影响

  例2(2007·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A商品的需求数量

  A 增加50单位 B 减少50单位C 增加10单位 D 减少10单位

  解析:

本题利用互补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供求变化,考查需求的交叉弹性。

  首先,计算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在有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同时造成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所以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20单位。

  其次,计算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造成对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所以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寸,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30单位。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A商品的需求量应该是减少50(20十30)单位。

所以答案是B。

 (2010山东卷)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民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民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选B。

曲线图体现的是商品随甲商品价格的上升,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②与图所示不相符;③与曲线图反映内容不符,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减少,排除;

用排除法即可明确应选B。

  (2010福建卷)28.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普通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图10曲线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

  A.X轴为税率Y轴为财政收入

  B.X轴为居民收入Y轴为商品房价格

  C.X轴为商品价格总额Y轴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D.X轴由经济增长率Y轴为失业率

(2010广东文综)24.图5、6【答案】D。

【解析】图表呈现的是一种反比例关系,只有D项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上升社会失业率相对减少准确地体现这一关系。

其中AB二项都是不确定,不能一概而论,C项体现的是一种正比例关系。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多个考点:

财政收入、税收、影响价格的因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旨在通过图表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调动与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表题一直是高考中的热点题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这种题型必须予以专题复习,给予足够重视。

K^S*5U.C#O%

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普通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1山东卷】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

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A①→③→④B②→①→③C①→②→④D②→④→③

解析: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价格随之降低,需求量增大。

①显示的是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求量增大,二者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②图的意思显示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价值量随之降低,正确。

③显示的是商品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大,正确;④显示的是随价值量的减小商品价格降低,正确。

(2011·安徽)图1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走势。

同期,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②该种商品的互补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解析A。

根据函数图显示的内容,是价格不断降低,需求量不断增长。

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下降。

这样就排除了选项中的②和④,本题答案选A。

33.某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如图9所示,由此可以推断出

A.两种商品之间相互替代B.商品1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C.商品2的生产企业利润上升D.商品2的市场供给量高于商品1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考查学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仅从图表中无法得出两种商品是相互替代关系,因为图表并没有体现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其他商品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