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真好》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7146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真好》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树真好》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树真好》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树真好》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树真好》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树真好》教学反思.docx

《《树真好》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真好》教学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树真好》教学反思.docx

《树真好》教学反思

《树真好》教学反思

《树真好》教学反思

春天生机盎然,树是幼儿熟悉的事物,且幼儿对树很感兴趣。

《树真好》是一篇较为简短的散文,散文中的小鸟、小猫等都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对象,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富有生活情趣。

这是我备的一节公共课,由于幼儿园活动接连不断,老师们都没空来听课,但是我觉得这个教学活动还是很有趣的,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活动方式,也乐于去学习散文诗。

本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树的用途,并能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尝试进行仿编,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根据目标,活动分为欣赏、朗诵、仿编几个环节,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抓住了语言活动的重点,节奏较为紧凑。

在课前我精心设计问题,对四个画面的提问都是都是不同的,如:

“小鸟为什么喜欢树?

还有谁喜欢树?

为什么?

小猫友为什么喜欢树呢?

”等等。

在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回答后让幼儿一起来学一学,自然流畅的让幼儿学说散文。

在活动中,我对幼儿的回答及时作出回应。

在提问“你喜欢树吗?

为什么?

”时,一个幼儿说:

“树可以做桌子。

”其他幼儿就跟着说“树可以做椅子”等等,回答都局限在“树可以做什么”上,我马上回应:

“都是树可以做成什么东西,那在树上、树下能做什么呢?

”帮助幼儿回到活动的目标上。

有幼儿说到:

“树可以做碗。

”我马上进行追问:

“做什么样的碗?

”帮助幼儿将话讲清楚。

在幼儿说“树可以做鸟巢。

”时,我马上问到:

“鸟巢是什么做的?

”让幼儿得到了正确的经验。

在幼儿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我请其他幼儿帮助他,让幼儿在同伴互助中学会倾听他人、评价他人。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做一个细心的倾听者、敏锐的观察者、积极的促进者,适时地对幼儿的提问回以有效回应,引发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之间的多向互动。

从活动效果来说,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兴犹未尽,观察、欣赏、记忆、想像、创编等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基本达到了活动目标。

但是活动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

作为散文欣赏活动,活动目标中要求幼儿欣赏散文,但按照活动设计,只是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散文一遍显然是不够的,幼儿的整体感受太少。

因此可在第一次欣赏时配上轻柔的音乐,让幼儿很快的投入情境,欣赏后提问“你在散文里听到了什么?

”让幼儿说说,不要求标准答案,然后“再来听听到底讲了什么?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让幼儿来为树做点事,是为了让幼儿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目标,但在活动的组织上有些拖沓,而且整个活动的容量显得较大,所以可将最后一个环节放到延伸活动中,并将活动落实到实处,认课班级树,给它浇水、照顾它等,而第三个目标可渗透在前面的环节中。

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充分挖掘活动中蕴含的价值,在理解的过程中渗透情感的引导。

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生态环境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树是人类的好伙伴。

在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中就选取了《树真好》这篇散文来引导孩子们更具体、更清晰、更充满感情地认识树的作用。

整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很容易引起共鸣,也很容易理解。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兴趣高涨,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丰富着语言文字。

他们读得津津有味,读得饶有趣味。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感受颇多。

一、创设条件,个性阅读。

学生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不同,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点也不尽一致。

因此,教学中,教师学习目标的确定需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具体表现。

初读时,我引导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遇到不会的字词和读不通的句子寻求解决办法,然后自查交流,互动学习。

再读理解、体验情感时,我尊重孩子们的个性选择、让其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法、学习伙伴及表达方式,扬其长,避其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等,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我选择中张扬个性,增强自信,展现智能优势,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依据文本,训练语言。

《树真好》这篇散文,文字优美。

在备课时,我就想除了指导学生把文章读好,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这篇课文的文字比较有特点,每一节的结构相似,而且极具韵律美,是很好的语言训练材料。

因而,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我要学生想一想,树还有什么作用,能不能用这种形式写一写:

“树真好。

,。

”学

生写出来的作品,极有情趣,“树真好。

下雨时,它张开手臂,为小鸟撑起雨伞,不让小鸟淋湿。

”“树真好。

它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更清新。

”……学生的语言中的想像和情趣,让人觉得惊喜。

三、注重朗读,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我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选读文章中自己想喜欢的部分,指导学生体会文章描写的情景,用不同方式读出自己的体会,以达到了感情朗读的效果。

最后,配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时,学生能把自己融入其中,有感情地背诵。

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生的个性思维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我常常问学生这一处你的看法是什么?

我还将学生的独特想法写在黑板上,称这是他的专利。

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凤阳花鼓教学反思唱起来跳起来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课拓印版画技法学习课,但是,感觉本课学习需要任课教师最好能歌善舞,作为男教师,这一点是天上的缺陷。

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采取扬长避短的方法,没有从肢体语言和动作方面多家强调,而是从情感态度角度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从课堂导入就开始给学生设下“陷阱”,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幸福生活联系到去年汶川地震孩子们的心理辅导问题,引导学生表达同情心和爱心,认识到本课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引起学生对作业质量的重视,从而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新课改环境下的美术学习不仅仅重视学生的美术技能技巧训练,更重视的是一种思想学习,情感体验,小学美术教育也不再是单纯的技法学习,而成为一种文化学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感知能力、想象力、表现力等,课堂上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

在关注整体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

新课改強调注重培养学生艺术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个体之间的合作学习成为新的教学目标之一。

教学中,強调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习过程,力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范畴,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拓印版画技法的课,但是它的课题是《唱起来,跳起来》,所以我个人认为本课学习需要任课老师最好能歌善舞,我对我的歌声是没有信心的,但舞蹈还凑合,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采取扬长避短的方法,没有从肢体语言和动作方面多家强调,而是从情感态度角度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再借助媒体,配合自己简单的舞蹈姿势来引导学生理解。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今后更好的把握课堂和深入教学研究,我归总了一下几点反思:

1.课堂导入比较新颖。

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帮助学生酝酿情感,积蓄创作热情。

2.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创造性思维。

情感交流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新课改环境下小学美术教育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让学生敞开心扉,用体会和美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大胆交流,大胆创造最美的、独具个性的形象,画出自己最最想表现、最能体现人民兴高采烈场面。

1、课堂导入比较新颖。

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帮助学生酝酿情感,积蓄创作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用爱心、善心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

2、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把更多的时间、空间和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在律动环节中,让学生演一演,做动作,表现动作的美感,老师帮助学生进行修改与添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表现欲、创造欲更趋强烈,达到了预设的课堂效果。

3、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创造性思维。

情感交流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新课改环境下小学美术教育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让学生敞开心扉,用爱和美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大胆交流,大胆着笔,创造最美的、独具个性的形象,画出自己最想画、最想表现、最有意义的内容。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教学失误,因为时间很紧,备课时间短,对于学生作业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周,部分学生画的内容简单、空洞,人物形象过于简略问题没有仔细研究对策,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致使一部分学生的课堂作业不够完整,缺乏表现力,影响了最后环节的呈现。

如何引导孩子表现真,善,美,还需要在今后课中注意。

教学反思得不够及时,对完善本课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对今后的教学改进不利。

看了“唱起来跳起来教学反思”的人还看了:

1.《我想》课文教学反思

2.画课文反思

3.一分钟课文反思

4.《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反思

5.《假如》课文反思小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精选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精选教学设计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小数比较大小,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比较郑强和李明两个同学“谁的得分高”。

在比较9.87和9.90哪个数大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

有的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可以得到9.90分比9.87分高,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数位来思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9.87<9.90。

第二个问题是比较三人的得分情况,张华的得分是9.96分,要比较郑强、李明、张华的成绩,就需将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首先要让学生看清楚是按从大到小排列还是小到大排列,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比的。

使学生体会到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十分位上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第3个问题“王平可能是多少分呢?

”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确定其范围。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只有极少数学生来自于乡镇企事业单位。

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是第四个年头,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相互质疑,大胆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灵活,敢说敢做,既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淳朴与耿直,又有着良好的合作和创新意识。

只要是贴近孩子生活的实际的学习材料和内容,他们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你们看过歌手大奖赛吗?

生:

看过。

师:

一场比赛结束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1:

我最想知道谁得了第一。

生2:

我一般最想知道我喜欢的那个选手得了第几名。

生3:

我最想知道他们的名次情况。

……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

我调查到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中,郑强和李明两名选手的最后成绩是这样的,请大家看!

(出示图片)

郑强:

9.87分;李明:

9.90分。

1.提出问题。

师: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

郑强和李明谁得了冠军?

生2:

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一些?

生3:

他俩相差多少分?

……

2.大胆猜测。

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

他俩相差多少分这个问题,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再来解决,而我们这一节课主要来解决像同学们提出的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谁的得分低这样的问题。

那么他们谁的分高一些呢?

生1:

李明的分高。

生2:

我也认为李明的分高一些。

生3:

对!

和我的看法一样。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在谈论)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

你们都认为李明的分高一些,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请大家自己先判断一下,然后再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汇报交流。

生1:

我们小组的同学都认为是9.90大一些,我们可以先看9.87和9.90的整数部分,都是“9”,没法比,我们又比下一位“9”和“8”9比8大,所以我们就认为9.90比9.87大一些。

生2:

我们小组同意他们的想法,我们能说的更明白,在以前我们学习整数比较大小时,都是从位比起,所以我们认为小数也是从位比起,假如位同样大,那么我们就再比下一位,就这样依次往下比。

生3:

我们小组认为在比较小数大小的时候,应该先比较整数部分,假如整数部分同样大就再比较小数部分……

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就像大家所说的,通常我们在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师:

那你们认为小数与整数比较大小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请大家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生1:

我们认为都是从位比起。

生2:

整数要先数一数位数的多少,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而小数有小数部分,不能比位数的多少。

……

师:

大家说得棒极了!

在比较小数大小时是从位比起,按照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这一点与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相同的,比到能分出大小就不再往下比了;小数比较大小与整数比较大小还有不同的地方,整数比较大小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而小数比较大小与位数的多少无关,是要按照数位顺序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

师:

张华的得分是9.96分,同学们能将郑强、李明、张华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吗?

()>()>()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全班反馈。

1组:

我们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两个是9,一个是8,是8的最小,再比较9.90和9.96的百分位,9.90的百分位是0,9.96的百分位是6,所以9.96,也就是(9.96)>(9.90)>(9.87)

(三)应用拓展。

1.排顺序。

师:

在这次比赛中王平的表现要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请大家猜一猜,评委会给王平多少分呢?

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

生1:

我猜可能是9.95分,因为9.95比9.90大,比9.96小。

学生投影展示:

9.96>9.95>9.90。

生2:

我猜可能是9.93分,9.93也比9.90大,同时也比9.96分小。

学生投影展示:

9.96>9.93>9.00。

生3:

我猜也可能是9.905分。

学生投影展示:

9.96>9.905>9.90。

师:

大家的想法都很好,王平的分数还可以是多少分呢?

生4:

老师,我有个不一样的答案!

我认为比李明高一些,而比比张华低一些的小数有无数个。

(此时大部分学生有点疑惑)

师:

为什么?

说说你的看法。

生4:

我认为只要个位和十分位上都保证是“9”,然后小数十分位上的数大于0而小于6,千分位和后边的可以任意的添数,就都比9.90多,比9.96小,这样的数可以有无数个。

(众生鼓掌,同意他的想法。

师:

你的这个发现真了不起!

老师也为你的出色表现感到自豪!

2.找朋友。

教师举起写有“13.21”的卡片。

师:

请大家在卡片上任意写一个小数,找比我大的朋友在哪里?

(学生写好后,部分学生举起手中的卡片对照。

生:

比您大的朋友在这里是……

师:

大家可以在组内玩这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小组的同学先自己写好一个小数,然后比一比谁写的大,谁写的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活动)

3.猜一猜。

师:

同学们,我买了一本书是7元左右,请大家猜一猜是多少?

生1:

比7.20元少吗?

师:

对!

生2:

比7.10元少吗?

师:

不对!

生3:

是7.15元吗?

师:

对了!

师:

你还想玩这个游戏吗?

生(齐):

想!

师:

请大家在小组内玩一玩,小组的同学可以轮流当裁判。

……

(四)总结、评价。

师: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生1:

我学会了正确的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和三个小数的大小,还能给他们排顺序。

生2:

我学会了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我感觉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还可以,我很高兴。

生3:

我又学到了一些关于小数的知识,我感觉很快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精选教学设计范文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大小

(二)

授课人

所在单位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在涂一涂,比一比中培养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结合具体的活动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难点:

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但小数的意义不同。

课前准备

教师

视频投影仪、图例

学生

两张同样大的方格纸、彩笔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我们已经和小数成为了好朋友,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了。

1、大家来看这样两个小数0.3和0.30谁大呢?

2、你想通过什么方法证明0.3=0.30呢?

学生可能回答03.=0.30学生汇报

课伊始激发学生学习的的热情,只有与小数成为好朋友,学生才能高兴地去发现它的奥妙和神奇。

二、动手操作,体验探究。

(一)引导第一次发现

3.和老师一起动手试一试,好吗?

4.快拿两张方格纸用彩笔涂一涂,表示0.3和0.30教师巡视5.在黑板粘贴的图例上随着学生的汇报涂色。

6.在小组内一起数一数涂色的方格数。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7.指名汇报(板书:

0.3=0.30)

1.学生动手操作,用彩笔。

2.互相欣赏。

3.指名汇报涂色的过程。

4.学生小组合作。

5.学生汇报。

得出结论0.3=0.30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通过操作使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分数的意义进行回顾。

涂色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通过数一数方格使学生亲身经历涂色部分面积是相等的过程。

(二)引导第二次发现

1.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P10T1.0.2和0.20谁大?

2.指名一边涂色一边汇报

1.学生在教材上完成涂色、比较。

2.同桌交流得出结论:

0.2*0.20

再次实际操作使学生感受到这两个小数也是一样大的。

(三)引导第三次发现

1、投影仪出示教材的第2题,2个同样大的方格。

2、提问:

你想怎样涂色,使两部分相等?

3、快动手试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结果4、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汇报。

6、教师板书0.5=0.500.7=0.700.9=0.900.1=0.10……

1、学生自由回答。

2、学生自由涂色、写数。

3、小组合作交流。

4、小组代表汇报,说明理由。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思维从几个数拓展到许多组数的比较。

(四)引导学生总结概括。

1、提问: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在小组内交流。

3、师板书结论:

强调小数大小相等,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1、小组合作交流。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得出结论: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就可以)

由具体实例归纳一般规律,使学生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感性上理解小数的意义。

三、联系生活,趣味拓展。

1.指板书提问:

你还可以运用生活实际来说明两个小数是相等的吗?

2.师: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应用,请看投影仪,你会填吗?

0.4=()元0.60米=()米1.500千克=()千克8元=()元3.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小数吗?

板书:

()=()=()4.教师巡视5.指导汇报师板书:

0.4=0.40=0.400

学生可能汇报:

0.5元表示5角;0.50元表示5角0分;所以0.5=0.501.学生独立解答2.集体交流3.学生自由选择小数独立完成4.同桌之间交流5.学生汇报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蕴含着生活。

通过这一开放性问题,使学生灵活运用小数这一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加深对这一规理解与应用,激发学生感受小数的神奇。

四、总结升华,回归生活。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想对小数朋友说什么呢?

2.到生活中去寻找两个小数相等的例子,好吗?

看谁细心,找的最多

学生自由谈体会。

通过这一简短的提问,使学生更加喜欢小数,为进一步探索小数点的规律以及小数加减法作了铺垫。

让数学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精选教学设计范文三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前几天,学开展了一场“少年演讲比赛”出示主题图

问:

谁的得分高一些呢?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比大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1)组织讨论:

说一说自己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2)交流汇报

3)探索比较方法

①先让学生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

②引导探索

举例说明,比较9.9和9.1

9.9和9.15

9.1和9.09

通过比较,观察数位特征,逐步将学生引导到从数位来考虑问题,使学生明白:

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相同,就看百分位上的数……

4)练一练

比大小

0.8○0.60.25○0.261.30○1.5

12.6○12.624.54○4.495.45○4.55

2.把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1)再次呈现主题图,问:

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一点但不是10分,你给张华多少分?

试一试:

把三人的得分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①学生各自给张华打分

②按大小顺序排列

2)探索比较方法

在0.82、0.80、0.79中哪个数?

哪个数最小?

(先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分组讨论,探索比较合理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3)练一练

把3.24、3.30、3.28按大小顺序排列

()>()>()

三、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1--4题

四、课后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两个小数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P10第5题

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

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

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

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其实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

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

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

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