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主观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7114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主观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典型主观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典型主观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典型主观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典型主观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典型主观题.docx

《典型主观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主观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典型主观题.docx

典型主观题

典型主观题:

(一) 简答题

1. 在社会生活中,人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

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道为清”,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言诚信的重要。

请你谈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讲究诚信的意义和加强诚信建设的措施。

参考答案: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诚实信用有利于维护经营者的合法利益,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 国家应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重视和推动诚实信用体系建设;生产经营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依法经营;消费者应增强自己的维权意识和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2.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材料二:

我国目前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标准。

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最不稳定期。

结合材料分析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

(1) 十六届四中全会针对我国目前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这一深刻变化的实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道理。

(2) 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等道理。

(3) 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和谐社会要求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是矛盾的统一性体现;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处于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有“有利”与“不利”两种前途。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的道理。

(4)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的道理。

3. 据统计,我国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去年我国消耗的原油约34%依靠进口;同时,GDP每新增一元钱所消耗的资源是日本的13倍;此外,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率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例如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 运用哲学常识有关知识,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 反映我国资源储量相对不足,资源利用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均较低,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2) ①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② 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

③ 坚持发展、创新的观点,运用新技术,开发新资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化,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

⑤ 内外因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4. 在城市化浪潮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办“开发区”、建设“工业园”,强制性征地、拆迁。

因征地、拆迁纠纷带来的群众投诉、上访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问题:

说明各级政府怎样才能做到执政为民?

参考答案:

(1) 对人民负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2)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依法行政,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自觉规范政府的行为,杜绝滥用权力的行为。

(二) 辨析题

5.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持续增长,2000年突破了6万亿元,2004年又突破了11万亿元。

辨题: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越多越好。

参考答案:

(1)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资金,有利于支援现代化建设;但不能据此认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越多越好”。

(2) 储蓄存款余额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居民投资方式的单一化,不利于调节市场货币流通,不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

(3) 储户在银行保留适当储蓄资金的同时,可以将部分储蓄资金用于消费,提高生活质量;可以将部分储蓄资金用于投资,如购买股票、债券以期带来更多的收益,购买商业保险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

6. 在中国共产党诞辰83周年前夕,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就学习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评价了任长霞同志无私奉献的模范行为。

任长霞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添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辨题:

只有你的行动才决定你的价值。

参考答案:

(1)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当我们讲人生价值时,最主要的是看个人实实在在的行动,任长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果我们对社会贡献的行动越大、越多,人生的价值就越大。

(2) 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过分夸大个人需要、意志的行动不仅很难实现人生价值,甚至会走入歧途。

(3) 实现人生价值,不仅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而且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不仅需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付之行动,还需要提高个人素质。

7.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

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辨题:

现阶段,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是要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

参考答案:

(1) 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包括党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3)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还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因此题述观点是不全面的。

(三) 论述题

8. 前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在低谷徘徊,城乡差距呈不断扩大的势头。

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

2004年初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随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了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

实践证明,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是非常正确和卓有成效的,农民收入增幅创8年来新高。

“三农”问题是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要解决这些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解决,为此2005年1月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1) 结合材料分析增加农民收入的经济学意义。

(2) 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是如何实施国家职能保护农民的利益和农村发展的?

(3)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

(1) ① 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② 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③ 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繁荣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2) ① 政府切实履行国家职能,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保护耕地,保证粮食生产;② 通过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3) ① 根据前几年粮食生产、农民增收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的现实情况,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② 农民收入2004年增幅创新高,证明了中央政策的正确性,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的哲学道理;③ “三农”问题是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要解决这些矛盾需要逐步进行,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的哲学道理。

9. 材料一:

2004年11月7日,为期两天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上海闭幕,会议指出,要坚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摈弃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粗放经济增长和消费方式。

材料二: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规划,到2010年,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

中国将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

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1) 结合材料,说明“循环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 “循环经济”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怎样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 结合材料,说明党和各级政府如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1) 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有利于从源头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有利于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2) 承认自然的客观性,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

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既要利用自然,更要保护自然,坚持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为人类造福。

(3) 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加强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

政府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依法行政;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忠实履行国家职能。

10. 材料一:

2004年3月20日以来,陈水扁接二连三地提出“公投”、“制宪”、“一边一国”等论调,举办“公投制宪”大游行……所有这些都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坚决反对。

材料二:

布什政府上台以来,一方面不断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台独;另一方面又不断提升美台官方与军事关系,对台出售先进武器,支持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等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

材料三: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这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坚强意志。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 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基本方针是什么?

(2) 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如何正确认识美国的对台政策?

(3)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有何重大意义?

(4) 作为中国公民,应如何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参考答案:

(1) 原则立场是坚持一个中国;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2) 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

美国的两面政策,① 反映了美国的国家性质及其一贯奉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对外政策;② 干涉了中国内政,违反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③ 鼓励和纵容了岛内“台独”势力,严重影响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3)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完善了我国法律体系,为反对台独分裂势力提供了法理依据,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反分裂国家法》对“台独”势力和企图插手台湾事务的外国反华势力是一个强有力的威慑,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的统一。

(4) 作为中国公民,必须捍卫国家主权不被侵犯,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必须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一切侵略、占领和割让、出卖国家领土的行为;必须捍卫国家政权及其统一,与颠覆和分裂国家政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必须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民族分裂的行为。

11. 材料一:

江苏省沿江区域包括:

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苏南5市,扬州、泰州、南通等苏北3市。

2003年,江苏省提出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开放战略,旨在依靠长江沿岸资源优势和较强的制造业优势,构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新平台,实现开放型经济新突破,使苏中加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并由此辐射和带动苏北经济腹地的起飞。

材料二:

江苏省沿江开发的主要内容是:

加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积极引导外资投向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等;加强计算机、通信、电子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研制能力,将引进技术、促进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作为利用外资的主要目的,发展出自己独立自主的研究与开发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能力。

材料三:

在《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中,将环境保护作为沿江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要“建立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层面共同参与和推进的环境监管体系,以及南北两岸联动的环境保护体系。

(1) 在沿江开发问题上,江苏省政府行使了哪些职能?

(2) 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有何经济意义?

(3)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的?

参考答案:

(1) 在沿江开发问题上,江苏省政府行使了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 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实现苏南、苏中、苏北的共同富裕,加快推进“两个率先”;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发展自己;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江苏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3)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一,必须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同时又要善于运用事物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为人类造福。

沿江开发加强了苏南和苏中、苏北的联系,有利于整个江苏经济的发展;在沿江开发中还应看到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必须看到事物整体与局部的联系,既要有大局观念,又要重视局部对整体的影响。

沿江开发既致力于整个江苏经济的发展,又关注苏中、苏北与苏南各个地方的发展。

第三,还必须看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在沿江开发中,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外资流向、注重科技开发、加强环境保护等都是原因,其结果是要促进江苏乃至全国的和谐发展。

12.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文明上网,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倡议书

青少年朋友们:

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已走进我们的生活,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开发了我们的潜能,但也使一些青少年沉溺于虚拟世界,荒废了学业,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

国家和政府制定了有关法律和法规。

为此,我们特向全国青少年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1) 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争做网络道德的典范。

(2) 上文明网,文明上网,争做网络文明的使者。

××市××中学

2005年3月

这份“倡议书”提出了当今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青少年上网问题。

请参照范例,运用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各议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说明其依据。

范例(经济常识):

课题:

从互联网看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依据:

作为生产要素技术,在生产中发挥着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简析:

互联网技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当前生产力中人和物的因素都同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在生产中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

(1) 哲学常识:

① 课题: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依据: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简析:

互联网一方面拓宽了青少年视野,另一方面也会给青少年身心发展带来危害。

② 课题: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依据: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简析:

整体是由局部组成。

健康的网络环境是整体,每个青少年是局部,处理好局部的关系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2) 政治常识:

课题:

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必须强化国家机关的职能。

依据:

国家机关遵循依法治国的原则,行使文化职能。

简析:

面对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国家机关要建立有关法律和法规,防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现象。

要加强互联网建设,加强管理,提倡文明上网,上文明网。

经济常识的十四个“越......越.......”辨析

1.物价越低越好

辨析:

(1)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2)一般来说,如果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使价值降低,进而使价格也降低,这是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表现,自然是好事;如果是由于商品供过于求,使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这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好事。

但从长期看,物价如果长期走低,会影响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导致经济增长缓慢,妨碍扩大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

因此,并不是物价越低越好。

2.货币投放越少越好

辨析:

(1)货币发行量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不能违背经济规律而任意投放。

货币发行量与价格总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货币发行量要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相适应。

若货币投放过多,会引发通货膨胀,造成经济生活的不稳定;反之,若货币投放过少,则会导致商品流通不能顺利进行,企业生产不能正常运行。

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适当减少货币投放量,会使经济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状态;但当通货膨胀已经抑制后,继续过少地投放货币;就不利于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了。

3.企业的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

辨析:

(1)经济效益影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同劳动消耗的对比关系。

企业规模越大,表明其生产能力越强,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的条件越充分,但其效益不一定就好。

(2)一般来说,大企业或企业集团随着生产批量的扩大,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必然下降。

假如这样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产品又是适销对路的“有用劳动成果”,那么其经济效益就高。

反之,如果大企业或企业集团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产品没有市场,又不注意利用其规模优势节约成本,那么企业规模越大,其亏损也就越大。

4.企业主产的产品越多经济效益也越好

辨析:

(1)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用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衡量的。

(2)企业的产品只有质量好、资源消耗少、成本低、适销对路(符合市场需要)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

在此情况下,产品越多,经济效益也会越汗。

如果企业的产品不符合上述条件,其产品越多,则经济效益会越差。

5.物价越低消费水平越高

辨析:

(1)消费水平受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制约。

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物价降低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

(2)物价持续下跌,会影响生产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并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

(3)消费水平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而不完全取决于物价水平这一制约因素。

6.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

辨析:

(1)社会保障水平高,有利于实现社会安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造成政府的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则会损害劳动者的积极性。

因此,社会保障的基点要从国情出发,要考虑生产力水平,考虑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本着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施行。

因此,社会保障水平并非越高越好。

7.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辨析:

(1)财政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在社会生活中,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财政收入的多少,归根到底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2)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则收入的增加。

所以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8.公民存款储蓄越多越好

辨析:

(1)公民的个人存款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的经济生活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如为国家积累资金,调节货币流通,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但也不是储蓄越多越好。

(2)当出现经济增长过热、通货膨胀时,储蓄的增长会抑制通货膨胀、抑制经济的过快过热增长,此时储蓄的增多是件好事。

(3)当出现经济增长放慢、通货紧缩时,老百姓用于储蓄的钱多了,用于投资和消费的钱相应就会减少,不利于拉动经济的增长。

在此情况下储蓄的增加过多就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4)储蓄增多既有好处,也有负面效应。

在我国目前物价持续走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国家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如降息、开征利息税等),使居民分流一部分储蓄,增加消费,扩大个人投资,形成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

9.利率越降存款者的收益越少

辨析:

(1)一般来说,利率降低会使存款者的利息减少。

(2)存款利率下调不一定会使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减少。

如果利率下调后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受益可以不减少,甚至还可以增加;只有当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者才没有实际收益,甚至遭受损失。

10.积累越多越好

辨析:

(1)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

积累多,意味着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就强。

(2)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两部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如果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会造成消费萎缩,或消费的增长赶不上生产的增长,不仅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而且会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受阻。

因此,积累并非越多越好,积累多少应有一定的限度:

积累的最底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最高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11.家庭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

辨析:

(1)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加收入。

(2)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家庭人口数量,也是影响家庭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倘若物价持续走高,家庭供养人口增多,即使家庭收入增多,家庭消费水平也不一定会提高。

(3)从根本上说,家庭消费水平受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

要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12.进口关税越高越有利

辨析:

(1)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不能认为关税越高就越有利。

关税征高是否有利,主要看进口什么样的产品。

(2)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边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一种税。

关税是调节一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项措施。

关税的高低往往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对本国国内能大量生产或暂时不能大量生产,但将来有可能发展的产品征收较多关税,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和发展,对消费者的长远利益也有好处。

对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不足的原料、半制成品、生活必需品或生产上的急需品,则不能采取高税率的办法,而应制定较低的税率,以满足国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13、出口越多越有利,进口越多越没利

辨析:

(1)对外贸易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因为出口贸易是外汇的主要来源,出口创汇的规模制约着我们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规模。

进口是对外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进口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满足国内需要。

两者缺一不可。

(2)出口越多越有利的观点是不对的。

出口可以为国家赚取外汇,增强其经济实力,但如果在生产不能扩大的情况下增加出口,必然会造成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不足,影响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如果过多地出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会影响到国内工业的发展,失去国内深加工的机会,不利于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进口越多越没利的观点也是不对的。

进口的目的是满足国内需要,如果进口的商品多属于消费品,特别是高档的奢侈品,那么不仅消耗了大量外汇,而且助长了国内不正常的消费欲望。

但如果是进口先进技术和与之配套的机器设备,那么不仅产品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能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出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产品质量的优质商品。

总之,对外贸易不能只讲数量,还要分析外贸结构,全面地看待进口出口,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4、贸易顺差越大越好

辨析:

(1)贸易顺差通常反映出—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它表明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该国商品处于优势地位。

(2)在一定时期内,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