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二级消防岗位资格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6903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7 大小:16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选题二级消防岗位资格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单选题二级消防岗位资格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单选题二级消防岗位资格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单选题二级消防岗位资格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单选题二级消防岗位资格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选题二级消防岗位资格考试.docx

《单选题二级消防岗位资格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选题二级消防岗位资格考试.docx(1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选题二级消防岗位资格考试.docx

单选题二级消防岗位资格考试

单项选择题题库(二级)

消防业务基础知识

1、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A)。

A、化学反应B、物理反应C、光电反应D、分解反应

2、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有(B),有分解反应。

A、复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聚合反应D、分解反应

3、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D)四种。

A、闪燃B、自燃C、着火D、阴燃

4、(A)、磷、钾等单质固体物质着火原先熔融,后燃烧。

A、硫B、沥青C、石蜡D、松香

5、有些固体可燃物的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发生热分解,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火焰燃烧,称为(B)。

A、内部燃烧B、表面燃烧C、放射燃烧D、阴燃

6、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称为(A)。

A、完全燃烧B、不完全燃烧C、充分、燃烧D、猛烈燃烧

7、有机可燃物火焰的明亮程度和颜色主要由火焰中的碳粒子来确定。

一些无机物质的微粒也能决定火焰的显光特性和颜色。

下面(B)无机物燃烧火焰的颜色为紫色。

A、钠B、钾C、钙D、钡

8、闪点小于或等于(B)称为易燃液体。

A、35℃B、45℃C、55℃D、40℃

9、根据闪点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

闪点越低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就越(A)。

A、大B、小C、高D、低

10、可燃物质与空气氧化剂、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烧,将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直至可燃物燃尽为止,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做(C)。

A、自燃B、闪燃C、着火D、爆炸

11、蜡烛的燃点是(C)℃。

A、70B、100C、190D、500

12、(A)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A、爆炸B、闪燃C、自燃D、着火

13、按爆炸物质在(B)中的变化,可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和核爆炸。

A、爆炸条件B、爆炸产物C、爆炸后果D、爆炸过程

15、按照爆炸的(C),化学爆炸可分为爆燃、爆炸、爆震。

A、过程B、产物C、条件D、变化传播速度

14、氢气的爆炸浓度下限为(A)。

A、3.5%B、9.0%C、11.5%D、15.0%

15、(A)起火属于A类火灾。

A、棉花B、汽油C、氢气D、钾

16、B类火灾是指(B)引起的火灾。

A、可燃固体B、可燃液体C、可燃气体D、核物质

17、一次死亡(C)人以上(含本数)的火灾为特大火灾。

A、15B、5C、30D、50

18、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即传导、对流和(D)。

A、照射B、加热C、烘烤D、辐射

19、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A)。

A、对流B、传导C、辐射D、照射

20、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则热对流的速度(A)。

A、愈快B、愈慢C、不变化D、停止

21、在很多燃烧现象中,燃烧速度是由物质的扩散(A)决定的。

A、速度B、密度C、强度D、浓度

22、危险品系指有爆炸、(B)、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A、易损B、易燃C、易分解D、易反应

23、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D)过程。

A、热辐射B、热对流C、热传导D、热传播

24、热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现象,叫做(A)。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热传播

25、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C)。

A、热传导B、热辐射C、热对流D、热传播

26、不管何种形式的点火能量必须达到一定的(C)才能引起燃烧反应。

A、浓度B、密度C、强度D、速度

27、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态下进行,并出现(B)。

A、火花B、火焰C、烟雾D、高温

28、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C)的不同,燃烧可分为两大类。

A、混合时间B、混合浓度C、混合状况D、混合方式

29、(B)是指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像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燃烧。

A、预混燃烧B、蒸发燃烧C、分解燃烧D、扩散燃烧

30、(A)、石蜡、松香等物质先熔融,后蒸发成蒸气,分解、氧化燃烧。

A、沥青B、金属钾C、电石D、黄磷

31、易燃和可燃液体的燃烧称为(A)。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完全燃烧D、扩散燃烧

32、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出其组成成份及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B)。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完全燃烧D、预混燃烧

33、某些固体可燃物的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发生热分解,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火焰燃烧,即(A)。

A、表面燃烧B、放射燃烧C、蒸发燃烧D、扩散燃烧

34、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木材、棉、麻等物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热固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的燃烧,均属(C)。

A、蒸发燃烧B、预混燃烧C、分解燃烧D、均相燃烧

35、阴燃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改变通风条件,增加供氧量或可燃物中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也可能转变为(A)。

A、有焰燃烧B、无焰烧烧C、自燃D、闪燃

36、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发生(C)。

A、燃烧B、自燃C、阴燃D、闪燃

37、在固体可物中,燃点较低、燃烧剧烈的称为(A)固体。

A、易燃B、难燃C、可燃D、自燃

38、汽油、煤油等液体可燃物,其分子中都含有(B)原子。

A、碳B、碳、氢C、氢D、氮、碳

39、木材在(D)燃烧产物中的产生少量水汽及一氧化碳。

A、90~180℃B、1200~2200℃C、200~500℃D、200~280℃

40、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则称为(A)。

A、完全燃烧B、不完全燃烧C、蒸发燃烧D、表面燃烧

41、可燃气体(蒸气)只有达到一定(A),遇着火原才会发生燃烧(爆炸)。

A、浓度B、温度C、湿度D、程度

42、以下(D)不是可燃气体。

A、液化石油气B、甲烷C、乙炔D、氯气

43、搬离可燃物的灭火方法是(C)。

A、窒息法B、冷却法C、隔离法D、抑制法

44、当燃烧区的水蒸气浓度达到(C)以上时,燃烧就会停止。

A、5%B、15%C、35%D、55%

45、以下物质燃烧时火焰不显光的是(A)。

A、乙酸B、乙醇C、乙炔D、丙酮

46、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的物质为(B)。

A、铝B、磷C、铜D、钾

47、火焰的颜色与(A)有关。

A、温度B、空气C、环境D、湿度

48、含氧量在(C)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发出不显光的火焰。

A、15%B、17%C、50%D、70%

49、含碳量在(D)以上的可燃物,燃烧时产生显光,并带有大量黑烟的火焰。

A、10%B、30%C、40%D、60%

50、正在燃烧的可燃气体(蒸气)所占据的发光、放热的空间范围称为(D)。

A、焰心B、内焰C、外苗D、火焰

51、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燃烧时由分解或蒸发出的气体形成火焰,一般为(A)。

A、扩散火焰B、预混火焰C、分解火焰D、蒸发火焰

52、火焰中由二次空气供氧所形成的火焰峰面称为(D)。

A、火焰B、焰心C、内焰D、外焰

53、木材主要是由(C)组成的化合物。

A、碳、氢、硫B、碳、硫、氧C、碳、氢、氧D、硫、氢、氧

54、燃烧产物不属于对灭火工作不利的方面是(A)。

A、在一定条件下有阻燃作用B、引起人员中毒、窒息

C、影响视线D、成为火势发展、蔓延的因素

55、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C)时,绝大多数的燃烧都会熄灭。

A、10%-20%B、20%-25%C、30%-35%D、45%-50%

56、下面属于二级可燃性气体的是(D)。

A、氢气B、甲烷C、乙炔D、氨气

57、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还可再燃烧,则称为(B)。

A、完全燃烧B、不完全燃烧C、分解燃烧D、扩散燃烧

58、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燃烧速度(C)。

A、不变B、加快C、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

59、燃烧完全与否不仅与空气供给量有关,而且还与(A)有关。

A、其它可燃物扩散混合的均匀程度B、燃烧温度C、燃烧产物D、燃烧阶段

60、下列不是固体物质的燃烧方式是(D)。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自燃

61、下列单质固体物质不是先熔融后燃烧的是(D)。

A、硫B、磷C、钾D、铜

62、不属分解燃烧的物质是(C)。

A、热固塑料B、合成橡胶C、沥青D、纤维

63、木炭、焦碳以及铁、铜、钨的燃烧均属(A)。

A、表面燃烧B、蒸发燃烧C、分解燃烧D、阴燃

64、不是阴燃的条件是(D)。

A、空气不流通B、加热温度较低C、可燃物含水分较多D、与氧化剂接触

65、有机可燃物火焰的明亮程度和颜色主要由火焰中的(B)来确定。

A、含氧量B、碳粒子C、含氢量D、烟浓度

66、钠的火焰颜色为(C)。

A、紫色B、砖红色C、黄色D、红色

67、热值愈高的物质燃烧时,辐射出的热量也愈(C)。

A、低B、少C、多D、高

68、实际燃烧温度都(B)理论燃烧温度。

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能比较

69、汽油的理论燃烧温度为(D)℃。

A、300B、500C、800D、1200

70、甲醇的理论燃烧温度为(B)℃。

A、500B、1100、C、1500、D、3000、

71、下列物质燃烧火焰显光并伴有黑烟的是(D)。

A、一氧化碳B、糖C、木材D、苯

72、通过烟的(D)等特征,消防人员可以大致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火灾阶段、火势蔓延方向等。

A、气味、颜色、浓度B、气味、颜色、流动方向

C、颜色、浓度、流动方向D、气味、颜色、浓度、流动方向

73、完全燃烧的燃烧产物都是(D)气体。

A、可燃、惰性B、不燃C、惰性D、不燃、惰性

74、室内火灾,随着惰性物质的增加,就可相对(B)空气中的氧浓度。

A、增加B、减少C、先减少后增加D、先增加后减少

75、下列不属于有毒或有刺激性的气体是(D)。

A、氯化氢B、光气C、氰化氢D、二氧化碳

76、以下(A)火灾属于D类火灾。

A、钠B、铜C、磷D、棉

77、(D)爆炸不属于化学爆炸。

A炸药B、可燃气体C、粉尘D、液化气钢瓶

78、(C)不属于B类火灾。

A、煤油B、苯C、黄磷D、乙醚

79、适用于扑救A、B、C类火灾的是(B)。

A、碳酸氢钠干粉B、磷酸铵盐干粉C、钾盐干粉D、氨基干粉

78、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上产生的蒸气,当与空气混合后,一遇着火源,就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现象叫做(A)。

A、闪燃B、瞬燃C、闪点D、爆闪

79、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依据是(B)。

A、着火点B、闪点C、燃点D、自燃点

80、易燃与可燃液体表面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B)。

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爆炸点

81、根据闪点可将燃烧液体分为两类,闪点小于或等于(B)℃的称为易燃液体。

A、30B、45C、55D、60

82、易燃可燃液体的。

闪点(B)其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A、越高B、越低C、在45℃以上D、在45℃以下

83、根据(C)可确定液体生产、加工、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A、燃点B、着火点C、闪点D、自燃点

84、可燃物质与(D)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烧。

A、空气B、氧化剂C、助燃剂D、空气或氧化剂

85、可燃物质,在远低于自燃点的温度下自然发热,并且这种热量经长时间的积蓄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称为(C)。

A、阴燃B、受热自燃C、本身自燃D、闪燃

86、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C)。

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着火点

87、可燃液体的压力越高,自燃点(B)。

A、越高B、越低C、不变D、不确定

88、能降低气体混合物爆炸危险性的气体是(A)。

A、氮气B、氧气C、氢气D、乙炔气

89、粉尘的颗粒度越小,相对面积越大,燃烧速度越快,爆炸下限(D)。

A、越快B、不变C、越高D、越低

90、粉尘中的水分决定着爆炸的性能,水分越多,爆炸危害性(B)。

A、越高B、越低C、不变D、不确定

91、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导致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称为(C)。

A、腐蚀品B、易燃固体C、爆炸品D、放射性物品

92、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是(A)。

A、腐蚀性物品B、放射性物品C、爆炸性物品D、毒害性物品

9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按其危险特性可分为(B)、不燃气体和有毒气体。

A、腐蚀性气体B、易燃气体C、惰性气体D、助燃气体

94、布匹的燃点为(A)℃。

A、200B、550C、700D、900

95、木材的燃点为(C)℃。

A、50~100B、100~150C、250~300D、300~350

96、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其(B)。

A、爆燃点B、闪点C、自燃点D、着火点

97、易燃液体的燃点比其闪点高出(D)℃。

A、1~2B、1~3C、1~4D、1~5

98、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把液体的(B)和着火区别开。

A、瞬燃B、闪燃C、爆燃D、爆闪

99、可燃物质在空气中连续均匀地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能够发生自动燃烧的现象称为(B)。

A、自燃B、受热自燃C、本身自燃D、着火

100、可燃物质,在远低于自燃点的温度下自然发热,并且这种热量经长时间的积蓄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称为(C)。

A、着火B、受热自燃C、本身自燃D、自燃

101、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C)。

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着火点

102、汽油的闪燃点为(C)℃。

A、-10B、-30C、-50D、-70

103、(C)燃烧引起的火灾不属于B类火灾。

A、煤油B、苯C、黄磷D、乙醚

104、可燃液体的压力越高,自燃点(B)。

A、越高B、越低C、不变D、不能确定

105、混合物中可燃物质的浓度越低,自燃点(A)。

A、越高B、越低C、不变D、不能确定

106、助燃气体中氧浓度越高,自燃点(C)。

A、不变B、越高C、越低D、不能确定

107、活性催化剂能降低物质的自燃点,是活性催化剂是(C)。

A、四乙基铅B、苯C、镍D、聚苯乙烯

108、钝性催化剂能提高物质的自燃点,属于钝性催化剂是(C)。

A、铁B、钒C、四乙基铅D、钴

109、为防止内燃机爆震,在将汽油中加入(C)。

A、活性催化剂B、钝性催化剂C、抗震剂D、防爆剂

110、凡是受热时能熔融的固体,其自然点的影响因素与液体和其他的相同,下列不属于这一类的物质是(C)。

A、磷B、松香C、赛璐珞D、硫

111、复杂成分的物质受热时,不融化而发生分解,并析出气体产物。

下列不属于这一类的物质是(D)。

A、木材B、褐煤C、棉花D、铝

112、下列不属于受热自燃的是(D)。

A、接触灼热物体B、摩擦生热C、热辐射作用D、物质氧化生热

113、下列(C)的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A、粉尘B、炸药C、钢瓶D、炸弹

114、下列(B)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A、汽油桶B、可燃气体C、蒸汽锅炉D、气体钢瓶

115、按照爆炸的变化传播速度,(A)不属于化学爆炸。

A、爆闪B、爆燃C、爆炸D、爆震

116、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做(A)。

A、爆炸下限B、爆炸上限C、爆炸极限D、爆炸底线

117、室内火灾燃烧产物中有水汽、二氧化碳和少量的一氧化碳等其它气体,有热量散发,火焰温度一般在500℃以上,这一阶段是(A)。

A、火灾初起阶段B、火灾发展阶段C、火灾下降阶段D、火灾熄灭阶段

118、自由燃烧阶段,辐射热急剧增加,辐射面积增大,燃烧扩大到整个室内,并有可能出现轰燃,这一阶段是(B)。

A、火灾初起阶段B、火灾发展阶段C、火灾下降阶段D、火灾熄灭阶段

119、随着燃烧的进行,可燃物减少,或因通风不良,有限空间内氧气被消耗,燃烧不再产生火焰,已燃烧的可燃物呈阴燃状态,室内温度降至500℃左右,这一阶段是(C)。

A、火灾初起阶段B、火灾发展阶段C、火灾下降阶段D、火灾熄灭阶段

120、在很多燃烧现象中,燃烧速度是由(B)决定的。

A、物质的变化速度B、物质的扩散速度C、物质的类型D、物质的数量

121、在列入管理的335种腐蚀品中,约有(D)的腐蚀品具有火灾危险性。

A、13% B、33% C、53% D、83%

122、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称为(B)。

A、热传导B、热辐射C、热对流D、热照射

123、点火能量必须达到一定的(C)才能引起燃烧反应。

A、浓度B、密度C、强度D、速度

124、(B)是指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像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燃烧。

A、预混燃烧B、蒸发燃烧C、分解燃烧D、扩散燃烧

125、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出其组成成份及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B)。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完全燃烧D、预混燃烧

126、阴燃在改变通风条件,增加供氧量或可燃物中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可转变为(A)。

A、有焰燃烧B、无焰燃烧C、自燃D、闪燃

127、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这种燃烧称为(A)。

A、完全燃烧B、不完全燃烧C、蒸发燃烧D、表面燃烧

12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可燃气体的是(D)。

A、液化石油气B、甲烷C、乙炔D、氯气

129、搬离可燃物的灭火方法是(C)。

A、窒息法B、冷却法C、隔离法D、抑制法

130、封闭空间燃烧区域的水蒸气浓度达到(D)以上时,燃烧就会停止。

A、20%B、25%C、30%D、35%

131、(A)燃烧的火焰不显光。

A、乙酸B、乙醇C、乙炔D、丙酮

132、(B)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A、铝B、磷C、铜D、钾

133、液化石油气的蒸发过程属于(B)。

A、质变B、相变C、量变D、裂变

134、闪点(B)℃的液体称为易燃液体。

A、≤60B、≤45C、≥60D、>60

135、苯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B)火灾。

A、A类B、B类C、C类D、D类

136、下列物质燃烧,火焰特征不显光的是(C)。

A、木材B、乙醇C、乙酸D、苯

137、木材的燃烧形式属于(B)。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

138、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依据是(B)。

A、着火点B、闪点C、燃点D、自燃点

139、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形式属于(D)。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扩散燃烧

140、常见的且用途较广的危险物品有(B)余种。

A、1000B、2000C、3000D、4000

141、根据灭火救援工作的实际,将危险化学品分为(C)大类。

A、7B、8C、9D、10

142、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导致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C)。

A、重要物品B、易燃品C、爆炸品D、危险品

143、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是(B)。

A、礼花弹B、梯思梯C、速燃导火索D、手持信号弹

144、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如(B)。

A、烟花爆竹B、硝化棉C、硝铵炸药D、点火引信

145、具有着火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是(C)。

A、雷汞B、铵油炸药C、导火索D、闪光粉

146、在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在,导致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而引起爆炸现象称为(A)。

A、爆炸性B、敏感度C、殉爆D、毒害性

147、除由于本身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决定它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外,如果没有必要的外界作用,爆炸是不会发生的,这种现象称为爆炸物品的(B)。

A、爆炸性B、敏感度C、殉爆D、毒害性

148、主爆药爆炸后,能够引起与其相距一定距离的从爆药爆炸,这种现象称为(C)。

A、爆炸性B、敏感度C、殉爆D、毒害性

149、大多数炸药爆炸时能产生有毒或窒息性气体,这一特性是爆炸物品的(D)。

A、爆炸性B、敏感度C、殉爆D、毒害性

150、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按其危险特性可分为三类,不属于的是(D)。

(易)

A、易燃气体B、不燃气体C、有毒气体D、助燃气体

151、进入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使体液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指(A)。

A、毒害品B、易燃品C、爆炸品D、危险品

152、毒害品是按其口服、(B)和吸入粉尘或烟雾三种施毒方式所显示的毒性进行分类分级的。

A、动物注射B、皮肤接触C、身体接触D、动物实验

153、根据毒害的化学组成,毒害品还可分为(C)两大类。

(中)

A、易燃和不燃B、液态和固态C、无机和有机D、高毒和低毒

154、无机毒害品可分为四种类型,不属于的是(D)。

(难)

A、氰及其化合物类B、砷及其化合物类C、硒及其化合物类D、卤代烃及其卤代物

155、毒害品引起人体中毒的非主要途径是(D)。

(中)

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D、眼睛

156、不影响毒害品毒害性的因素是(D)。

(中)

A、溶解性B、颗粒细度C、挥发性D、存储

157、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B104Bg/kg的物质或物品是(B)。

(易)

A、毒害品B、放射性物品C、爆炸品D、危险品

158、不能用化学方法中和使其不放出射线,而只能设法清除或者用适当的材料予以吸收屏蔽。

这一特性是指放射性物品的(A)。

(中)

A、不可抑制性B、毒害性C、放射性D、易燃性

159、发光剂是(B)放射性物品。

(难)

A、固体B、液体C、粉末状D、晶粒状

160、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是(A)。

(易)

A、腐蚀性物品B、放射性物品C、爆炸性物品D、毒害性物品

161、下列属酸性腐蚀品的是(A)。

(难)

A、五氯化磷B、环已胺C、木馏油D、烷基醇钠

162、不属于腐蚀品特点的伤害性的是(D)。

(中)

A、对人体组织B、对有机物质的破坏C、对金属物品造成损坏D、对有机物的毒害

163、二级酸性腐蚀品危险性较小,它能使动物皮肤在(D)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难)

A、1B、2C、3D、4

164、下列属于碱性腐蚀品的是(C)。

(中)

A、葱B、乙酰氯C、二环乙胺D、木馏油

165、固体燃烧物质的燃点高于(A)为可燃固体。

(难)

A、300℃B、400℃C、500℃D、600℃

166、固体燃烧物质的燃点低于(B)为易燃固体。

(难)

A、200℃B、300℃C、350℃D、400℃

167、易燃固体按其燃点的高低、燃烧速度的快慢、放出气体的毒害性的大小可分(C)级。

(易)

A、二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