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6523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

1.国际分工:

是指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社会分工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分工超出国家界限而行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

 

2.经济全球化:

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行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3.共同农业政策(CAP):

是指欧共体/欧盟组织农产品共同市场和推行农业生产一体化的计划

和政策。

 

4.技术革命:

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手段和方法上的飞跃,也就是由于重大技术突破所引起的在技术发展中的飞跃性变革。

 

5.欧洲货币体系:

是指欧共体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核心,以欧洲货币基金为基础,拥有双重汇率干预机制的货币体系。

 

6.“滞胀”:

是指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伴随高通货膨胀率以及存在大量失业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的出现使风靡资本主义达40年之久的凯恩斯理论陷入困境。

 

7.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8.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又称已发展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   

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

 

9.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或共同出资,在

其他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有效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10.三难选择:

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11.规模经济:

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12.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完全有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

度。

按政府是否干预,可以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按浮动形式,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

13.自由贸易区: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

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14.特里芬难题:

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制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

 

15.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16.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

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

 

17.特别提款权:

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

它是

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

18.牙买加协定:

 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史密森协定相继崩溃之后,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的“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的会议上达成的国际货币制度的新协定。

 

19.国际储备:

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1.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答:

机遇: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 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

 

(1)跨国公司的侵蚀。

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限制。

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受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

              

(3)国际经济组织的替代。

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到挑战。

                            

(4)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

环境问题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2.简述跨国公司的含义及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与经营策略。

 

答:

跨国公司是指:

通过直接投资,设立并支配国外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按“全球战略”在世界范围内从事国际生产、销售或其它经营活动,获取垄断高额利润的国际垄断企业。

 全球战略是指:

其目标在全球范围内构筑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以获得最大利益;其追求的是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实行的是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合理配置资源。

全球经营策略是指:

所有权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研究与开发策略。

 

3.试述80年代中期以来,欧共体/欧盟在推进一体化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答:

欧共体/欧盟在推进一体化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可概括为:

基本建成内部大市场;谈判、签署和实施“马约”;建设“欧洲经济区”;实现第四、五次扩大;谈判、达成和签署“阿姆斯特丹条约”;欧元的流通等。

 

4.试述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主要包括: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对国际金融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对南北关系的影响,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等。

 

5.试述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案:

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

                                                   

     战后科技革命的特点包括:

 

(1)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2)科学转变为技术,技术转变为生产的过程大为缩短。

                                       

(3)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的科技革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4)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工业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5)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总的作用日益突出。

                                                      

  战后科技革命对世影界经济的影响:

战后科技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国际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向的变化;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6.何谓跨国公司?

其理论有哪些发展?

 

答:

跨国公司是指:

通过直接投资,设立并支配国外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按“全球战略”在世界范围内从事国际生产、销售或其它经营活动,获取垄断高额利润的国际垄断企业。

 理论发展:

1.垄断优势论:

是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进行国际化生产经营的主要决定因素。

 

2.寡占反应论:

主张寡占市场结构中的企业行为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3.内部化理论:

从微观角度,利用产业组织理论解释跨国公司形成的内在原因。

 

4.投资的有机构成论:

跨国公司的建立归因于企业提高长期投资收益率、维持竞争地位的动机。

     

5.边际产业扩张论:

利用东道国的潜在比较优势,保证本企业的收益。

         

6.产品生命周期论:

指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地位兴衰变化的过程。

    

7.国际生产折衷论:

包括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1.世界市场:

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2. 横向跨国并购:

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目的是为了扩大世界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寡头垄断力量。

 

3. 自由贸易政策:

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4. 特别提款权:

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1969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

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

 

5. 出口导向型战略:

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为外向型发展战略,其主要特点是一国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或地区经济整体的发展。

 

1.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2. 何谓“特里芬两难”?

 

3.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挑战?

1. 答:

WTO的宗旨是:

①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②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④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

 

2. 答:

特里芬两难指美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一国的经济基础上的,以美元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但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并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

特里芬两难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

 3. 答:

战后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国家主权日益受到挑战。

这种挑战主要来自如下四个方面:

①跨国公司的侵蚀;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限制;③国际经济组织的替代;④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

 

1.试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答:

中国自1978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

GDP以年均9.5%的速度增长,人均收入增长了四倍以上,外国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贸易额从1978年占GDP的9.7%上升为2007年的66.8%(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08),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第四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为本国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①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②中国贸易的扩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蓬勃发展。

③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各国(地区)的投资者提供了创业机遇。

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助于邻国吸引外资。

⑤中国加大对外投资步伐有利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

⑥中国为稳定世界金融秩序做出了贡献。

⑦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经济的良性稳定发展对于全世界来说是个福音。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互惠互利双赢关系。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而是带来机遇,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做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但是从我国经济总量、贸易总量及贸易顺差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相对有限。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多的是在增量上而不是在存量上,还不能从根本上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2. 试述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原因和表现。

答:

总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

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①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②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③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④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地位不对称;决策权不对称;后果不对称。

  战后以来,促使经济加速全球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②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③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④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①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

②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

③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④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⑤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1.经济全球化:

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2.垂直型直接投资:

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

 

3.保护贸易政策:

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 关税同盟:

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

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

 

5. 汇率目标区:

英国学者威廉姆逊等人提出的关于汇率制度的改革方案,指通过协商规定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的目标幅度,幅度可达10%,当汇率波动超越目标区里,就实行干预。

其旨在既扩大汇率的灵活性,又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

 

1.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2. 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3.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 答: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现代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集中趋势的加强与国际竞争的激化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巨大推动力量;③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自由化趋势为直接投资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④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促进国际直接投资和生产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 答:

①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②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③本国的经济状况;④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⑤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

 

3. 答: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开始凸现:

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长之需,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然不断扩大。

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

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

 

1.分别论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和日本)市场经济的模式,并比较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1)美国模式:

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德国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日本模式: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展开分析。

 

(2)举出一种模式认为它更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意义,简单写明原因。

 

2.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答案要点:

 

(1)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2)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3)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4)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5)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6)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1. 跨国公司:

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于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

 

2.保护贸易政策:

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进口替代型战略:

进口替代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内向型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本地区)的制造业,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以达到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减少对外国经济依附性的目的。

 

4.混合跨国并购: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目的在于减少单一行业经营风险,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在世界市场的整体实力。

 

5.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是以经典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的。

因此,在经济运行中一贯强调自由竞争、自由放任,主张经济活动依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自发地运转,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提下,达到充分就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1.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表现。

 

2.国际直接投资有哪些类型?

 

3.中国国际经济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 答:

(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

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2. 答:

(1)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

(2)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方式,也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和非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

(3)按照投资者是否建立新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创建新企业与控制现有国外企业两类。

(4)按照投资主体与其投资企业之间国际分工的方式,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水平型投资、垂直型投资和混合型投资。

 

3. 答: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2)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位不断上升。

(3)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1.关于国际分工的理论主要有哪些?

试选取一种理论加以详细论述。

 

答案要点:

 

(1)古典分工理论:

绝对技术差异论和相对技术差异论,生产要素禀赋论,自然资源禀赋论; 

(2)现代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理论,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分工论,协议分工理论,重叠需求国际分工理论。

(3)任选一种理论加以详细论述。

 

1. 协议国际分工:

由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国际分工理论,是指两国在生产同类产品的生产效率相近的情况下,通过相互达成协议分别专门生产其中的一种产品,以实现规模经济,造成国际分工。

该理论认为,两国不存在比较优势差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国际分工。

 

2. 全球经营策略:

是跨国公司根据全球战略要求,在其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所制订与实施的具体策略和手段。

全球经营策略包括,所有权选择、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内财务链与转移价格、研究与开发等四个方面的策略,是跨国公司实行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3. 结构性通货膨胀:

凯恩斯学派解释“滞胀”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体制内发展不平衡,发展较快的部门便会形成劳动力供应紧张,引起物价的急剧上涨;而发展不快的部门因失业的劳动力不易转移,成为社会上的失业人口,因而使社会出现高物价与高失业并存的停滞膨胀现象。

  

4. 广场协议:

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西德、法5国财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

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5国联合行动,有秩序地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

这项联合声明被称作“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后到1988年,西方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升值幅度最大,达86.1%。

 

5. 长波理论:

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1925年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期波动理论。

该理论认为,发达国家存在着50年左右的长周期,这种长期波动是由发达国家经济运行中某些内生因素(技术创新)引起的。

长波理论所涉及的经济周期一般长达50至60年,能较好地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在进行经济预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 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2. 战后产业结构变化的历史趋势如何?

3. 区域货币合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 答: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四点内容: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2. 答: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基本观点和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今后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将是“软化”。

所谓产业结构软化,从狭义上讲,就是指在各产业的发展中,有形产品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降低,而知识、技术、服务和信息等软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提高,在各产业中的投入量迅速增大;从广义上说,产业结构的软化可以概括为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际化。

 

3. 答:

区域货币合作的基础是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最优货币区应该是由那些彼此间的商品、劳动力以及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也比较协调的国家所组成的独立货币区。

这里所说的“最优”,是指区内国家通过协调各自的货币、财政政策和对区外货币的汇率浮动,达到区内国家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总的来说,最优货币区理论主要包括要素自由流动、汇率统一以及经济政策协调这三方面的内容(。

最优货币区的成员国,必须放弃一定的政策自主性。

 

1. 国际经济一体化: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通过某种协定或条约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一体化所表达的是各国经济在内在体制上的统一,而经济全球化所表达的是世界经济在范围上的扩大。

 2. 国际直接投资:

是指投资者以国际投资为媒介,以取得企业经营权或经营控制权为手段,以获取多种效益为目的,在国外从事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的一种投资行为。

 

3. 特别提款权:

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1969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

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

 4. 广场协议:

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西德、法5国财长在美国纽约的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