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模块教学整体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6509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模块教学整体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修1模块教学整体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必修1模块教学整体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必修1模块教学整体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必修1模块教学整体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1模块教学整体设计.docx

《必修1模块教学整体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模块教学整体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1模块教学整体设计.docx

必修1模块教学整体设计

必修1:

模块教学整体设计

第一讲

必修一模块教学整体设计的讨论。

必修一模块可能是地理新课程必修三个模块中老师们认为困难最大、问题最多的一个,山东和海南两省作为我国第一批课程改革的试验区,对必修一模块已经进行了很多的研讨,也想了很多办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07版的视频课程中,我们也对必修1进行过专门的讨论,关于必修一模块的整体框架和具体标准,课程标准里还有课程标准解读中都讲得很清楚,今天我再来讲这个问题,想重复一下几点,作为我们后面几讲研讨的基础。

第一点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在实验中,老师们遇到的问题是必修一模块内容多、讲不完,还有是内容比较难,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处理这类问题关键,一个就是要把握住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也就是说,即使将来其中有些学生是要去大学学习地理专业,高中阶段也只是个打基础的阶段,或者可以描述为较高阶段的启蒙教育,而不是直接为大学地理专业培养未来的学生。

这是第一点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

第二点要强调一下,就是高中地理课程人地关系这个主线,人地关系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不只是口号式的东西,这些思想、这些理念在高中地理科学中的体现,也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要渗透这些内容,还表现在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如果遇到比较困难的选择、取舍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类内容学习的需要,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对某些自然地理学科内容挖得过深,或者做些不适当的拓展,这也必修一课程标准制定时采用的一个原则,也是我们许多知识教学的落脚点所在。

我下面举几个例子。

课标中有这么一个要求,是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就这条标准来说,它关注的重点不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本身,而是他们对地球的影响,这个就是从课标制定角度来说,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一种反映。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课标解读里面,也做了一些说明,课标是从对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意义来考虑的,所以舍弃了关于海水自身性质的内容,比如说温度和盐度,而是关注环境意义最为重大的海洋水的运动形式之一—洋流,这个也是一个怎么样在课标制定中,怎么来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或者学习内容的规定突出人地关系主线的一个例子。

我们再举一个,也是必修一里面,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这样的标准在新课程,在我们必修一中也是比较多的,就是以什么为例来讨论,或者怎么样怎么样,在这类知识的教学上,或者对他进行分析的时候,有人也提出过疑问,说每种自然灾害都是有特定的灾害和发生原因的,学习了这种自然灾害,不一定就能自动,或者就能认识另外一种,说是不可能把认识这种自然灾害学到的东西迁移到对其他自然灾害的认识上,这样的说法也是没有错的,比如说学习地震以后,学生并不能自动认识其他的自然灾害,比较旱灾或者其他的自然灾害,这个是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理解的。

但是在课标中,我们注意到,这个要求是属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个范畴,课程标准不是要求系统的学习自然灾害,而是学习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以一种自然灾害为例,是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灾害与人类环境关系的,这是第二点—人地关系主线,在我们备课和思考教学问题的时候,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点。

第三点,注意一下课标对学生活动的安排,课标标准中对学习成果或者说学生学习以后要达到的一些程度,做了一些要求,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这些要求,就有助于我们重新考虑教学上的一些行为,我举个例子,课程标准中有这么一条,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这里面有一个学习活动上或者学生能力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是运用示意图。

这个要求有可能改变我们日常教学中的一些习惯做法,假如说我们以前习惯的教学是把水循环示意图当做一种固有的知识,现有的知识拿到课堂上为学生去讲解,然后让学生记住,如果我们以前这样上课的话,那么新课程中就需要对这些做法做一些改变,示意图在这里成了学生表达对某种地理过程认识的一个工具,也就是说,学生要用这个示意图,要会这个示意图来说明或者来表现他对水循环这个现象或者这个地理事物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就有可能这样来做,先引导许多认识地球上各种水循环带来的现象,再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用示意图来概括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第四点,关于课程标准结构、教科书结构、教学结构和学生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不展开说,我想给大家看一些图,这张图是必修一课程标准的结构图,这也是在课程标准解读里面可以看到的,这张图不完全是把必修一的内容用原话展现出来,而是做一些概括,比如说我们看下面自然环境包含这些内容,左边这张图是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在这里面,下面有几个黑点,这几个黑点是对课程标准的概括,而不是课程标准的原话,比如说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大气受热等等,它是提炼一些关键词,中间这部分,是整体性和差异性,也是提炼出了一些关键词,右边这个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的影响,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影响,自然灾害影响,我们就以右边这个为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标准里是很具体的,比如说以什么什么为例,或者说是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它是个很具体的要求,但是经过概括以后,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以实例来说明的一些具体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它实际上都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这个大范围里面的某一个方面,这样一归纳,我们对这个结构就很清楚了。

这是我们看到的,根据课程标准整体出来的必修一的内容结构,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课程标准的呈现的一个结构。

下面再看这张图,这张图是四套地理教科书的一个结构图,我们可以看一看,四套教科书在必修一的结构还是有不同的,有的是有很大的不同,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教科书的结构和课程标准的结构也是有着很多的不同的,或者有的版本差别大一些,有的版本差别小一些,这个是教科书编写者,他们研究出来的一种教材的结构。

我们在课程标准的最后也可以看到,他对编写教科书提了一些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而这条建议说明什么?

说明教科书不一定完全按照课程标准的结构去编,它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者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建立一个他们认为是合理的教材结构,这是第二张图的内容。

另外还有一个结构是教学结构,教学结构肯定是多种多样的,是老师们在运用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设计自己教学的时候形成的各种教学结构,所以我也不好在这里面具体的展示。

教学结构和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有关,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个课程标准的理解往往有很大的差别,我们看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并不是对整个高中地理课程或者对整个必修一的理解上的一些说法,而是对其中一些内容的看法,但是我们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老师们在理解课程标准的时候,是有着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看法的。

我们先看一段座谈会的录像。

这个是山东淄博老师,他们在讨论戚建涛老师那堂课的时候,拍的一个录像,这个录像的主题我们在下一讲看到,但是我认为这段话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老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所以先放在这儿请大家听一下。

考试大纲、高考大纲或者说明,和咱们有的说是一样的,我看了还是不一样的,你比方说高中戚建涛老师讲的这节课,这个内容从课程标准来讲,绘出气压带、风带的示意图,然后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是这样一个要求,在考试大纲里面或者说明里面,……,这个光说内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几种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这里面绘图的问题,根本没有提要求。

除此之外,如果是说课程标准用绘图说明,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但是这个地方,就不局限于用绘图的一种方式,比方说第一部分的内容,就是大气受热过程,课程标准说绘图说明大气受热的过程,到咱们考试说明里面,就是大气受热的过程。

这是不是就说明除了绘图之外,别的形式也是在考试范围之内的?

这样老师掌握起来的时候,就不能局限于课程标准了。

但是按照我们新课改来讲,我们就得按照课程标准来讲,你那个大纲实际上和这个标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些老师理解一样,我的理解不是一样的。

在这段录像里面,我们可以注意到,他们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课程标准说是绘图说明什么什么,但是可能另外一种理解就把绘图说明略去,把课程要求直接理解为大气受热过程,有的老师认为这是一回事,有的老师认为这不是一回事,这就是对课程标准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这个是一位老师写在教案里的,对课程的一个理解,他认为课程里面的行为动词归纳是属于知道的层次,归纳就是知道,他把关于世界洋流的课程标准理解为通过读世界洋流分布图,能够知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这个也是老师们对课标自己的一个理解,这个理解都影响到实际教学中教学结构的形成。

这是关于教学结构。

最后当然还有一个学生的认知结构,这个当然更为复杂了,我们在这儿没有办法展示一些具体的东西。

通过以上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标准的结构不一定是教科书的结构,也不一定是课堂教学的结构,这是我们理解思考地理教学问题、开展创造性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点。

刚才我就必修一教学中一些比较重要的要点进行一些归纳,有些东西老师们都很熟悉,等于是我们再强调一下,以便我们后面开展研讨。

孙有坚老师介绍海南省对必修一模块整体设计的思考和要求:

山东是用四个版本的教材,我们主要使用人教版和中图版两个教材,对必修一整体的设计,我想有几个必须要求的问题,首先是要明确必修一,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自然地理那一部分,这部分的主题的内容和知识的结构、知识的构成,我们各位老师必须要明确,这里面有两点需要明确的,首先我们教材的重点是要阐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个主要的方向、主题我们要确定这本书主要是讲什么的,那么它从哪些方面构成了必修一的内容呢?

这就要求我们要明确这个知识的构成,也就是说,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他们的形成、发展以及对人类的影响,这个方面我们要从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地质地貌等方面来了解我们这个问题。

当然不同的版本安排是不同的,比如说人教版对这个必修一里面的安排,是分为五个章,16个节,每一个章还设置了五个问题的研究,而中图版是从四个方面、四个章、13个节来展示这些方面的内容,每一个章首都安排四个课题,每一节的结尾都安排一个小的案例研究,所以我们拿到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做一个模块的整体设计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明确他的主体内容是什么,它的知识结构怎么样,这是我的第一个要求。

第二要明确我们必修一的整个教学思想。

整体的思想是通过高中地理课程,实现课程理念的重大转变,我们初中已经搞过几年,必须要明确初中地理的六大理念,高中地理还要实现五大理念,比如说培养公民的素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问题的探讨,要广泛的使用信息技术,还要对课程的评价使用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方式,这个都是新的课程理念的重大转变,不光如此,我们的学生还要培养他们形成一个基本的地理视角、地理观念和地理的方法。

因为必修一主要是讲自然方面的东西,自然地理要求培养学生形成一个看问题的视角,就要学会综合的看问题,要用动态的观点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那么把握分析问题的空间尺度,你学完地理和不学地理完全不同,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要求,要求学生形成一个看问题的视角,这是一个观点。

第二,还要形成一定的地理观念。

比如说要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尤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我们现在就是要探讨这个规律,它是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的,它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还有一个观点,要求我们的学生能够明白人类活动必须要处理好人地关系,还要懂得因地制宜,要懂得自然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道理。

当我们形成了一定的观念以后,我们学生要掌握一套学习方法,比如说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自主学习,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增强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要增强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说,往往一般情况下,一提到就是两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力从哪里来?

很多情况下,都是从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是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培养出来的,所以这是我说的第二个要求。

我们安排必修一的时候,我们还要明确教学任务和时间的分配问题,大家都知道,每一个模块36课时,一个学期20周,最多只能用18周,那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周是两个课时,在这样的前提下来安排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课组长,特别是这个年级备课组,我们心中必须有个时间观念,如何分配这个时间。

还要考虑,我们有一个中考,还有一个期末考,我们不能把全部的时间压在课堂教学上,后来的复习时间、考试时间我们还要考虑到的,我们还有预留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有些学校现在安排每个学期或者说每个年级都有一个综合实验,或者是综合实践周,比如说海南中学安排得是比较好的,常年就形成一个制度,就是特别安排出一个周是作为一个社会活动、社会调查。

当碰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这个时间又要充分的计算在内,我们对时间安排不能按部就班,不能一刀切,要看内容多少或难易来定,比如某一些课估计难度比较大,我可以灵活的使用,就以人教版为例,它有一个课时安排的建议,也就是说,第一章安排七节,第二章安排八节,第三章安排六节,第四章安排六节,第五章安排五节,复习总结安排四节,那么这样一个安排,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这么遵守,这么执行,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学生的具体的情况和实际上课的时间来计算,有些是需要拉宽的,有些是需要压紧的,这个是时间的分配,作为我们一个备课组,一定要把这个时间安排好。

还有几个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也要强调,比如说高中地理是系统地理,我们要求学生学会三个词,一个是“就理(音33:

00),辨因,评价”。

这三个基本功能我们不管是哪一章哪一节,我们都要培养学生形成这么一个能力的问题,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二个原则,我们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能随意。

现在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很多老师上课的随意性很明显,他教过小版本的高中地理,也教过大版本的两本装的高中地理,现在是三本装的了,新的课程反正合起来,过去怎么样讲,现在还怎么样讲,因为我们的课程标准已经变化了,已经跟原先的要求有所出入了,但是他还是用老的方法来讲这个内容。

所以对原理性的知识、理论性的知识,要以课程标准为度,不要任意的拔高和加深,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就有这个问题,就是随意的加深这个错误。

第三个原则,是对教材必须进行重新加工处理,不能照本宣科,我们现在不是提倡要用教材来教,而不是光教教材。

很多老师还没有办法跳出教材这个框框,教材上怎么说,他就怎么教,很多情况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没有办法引进课堂。

当然这个跟我们的条件有关系,有的老师才有一本课本,其他的东西没有了,要想了解别的版本,他没有条件。

另外一个,要注意图文的转换,知识的迁移,都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的技能,凡是能够用图来呈现说明解释的问题,我们不要光光停留在文字上,也不要死记硬背几个文字的结论,凡是有案例,比如说举例、实例,必须在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思路、程序、方法等明确与掌握上,而不能就事论事,特别是在自然地理跟人类活动、人文地理一结合的时候,我们如果不掌握一套思路程序和方法,那就很难解决实际的问题。

高中教学过程中,就碰到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那就是时间分配和难度把握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大家都在探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不少老师觉得,有很多问题还是讲得不深不透,一定要把它们讲得很深、很透,但是讲多了,时间就超过了,一节课讲下来还讲不完,不要说学生活动,就是基本的练习都做不了,这个问题都是引起我们的深思。

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我们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类型,我们要量体裁衣,但是他有一个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我们就要掌握从基本要求做起,如果没有条件的,你完成基本要求,如果有条件的,可以适当的拔高,这就要看你具体学生的情况,我们教育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育教学。

另外一个,我们不要过于提前关注高考的问题,我现在发现很多学校一开学就开始讲天文方面的,特别是把高考题都搬出来了,我觉得这非常没必要,毕竟高一的学习和高三的学习,从学习的方式上,学习的特点上,学习的结果上,它的要求是不同的,我们现在高一的学习主要是知识的生成,你的思路的开拓,到高三的学习,又不是知识的生成的问题,而是知识的归纳和巩固的问题,你不能用高三的要求来要求我们的高一的学生,当你用高三的要求要求我们高一学生的时候,他就缺乏了那种发散的思维,缺乏了探究的趣味和意义。

当你当头来,高三过了三年以后,将来三年后的要求,又不是目前高三要求了,那么这批高中生很可能就会被你教师拖累了。

所以,这个问题,我不建议、也不赞同把高考的问题过早的塞到高一的教学。

时间的安排,确实是一个难题,但是我们要记住,所有的教学都要依照课程标准,另外,还要注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问题,也就是说,某一些问题好似是砍柴,某一些问题,好像是磨刀,这个磨刀和砍柴的关系,我们一定清楚的把它看好。

往往我们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原理就在里面。

所以海南的整体教学的设计,基本上我们要注意上面几个问题。

李岩梅老师介绍北京市对必修一模块整体设计的思考和要求:

北京市今年进入了课改的第三年,从课改的第一年开始,我们就根据课标的要求,制订了北京市的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得学习要求,根据这个要求,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制订了我们全市的普通高中会考考试说明,就全市的高一高二的学生,基本上都要参加全是同一的会考,课标要求指导意见和会考说明可以说是对教学和考试的一个规范,从全市进行高中新课程的培训以及我们进行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的研究,我们依据这几个文件,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对教学和考试进行归纳和指导。

首先是以课标为依据,而不是以教材为依据,北京市全市主要使用两套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东片使用人教版教材,西边使用中图版教学,在教学的培训上,我们原则就是以课标为依据,建议老师,人教版的老师手上也要有中图版的教材,教中图版教材的老师手上有人教版教材,这样,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从资料的选取、案例的选取等方面就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综合其他版本教材中的优点、长处,我们进行教学,而以课标为依据。

在指导意见中,我们对教学中的一些重点的方面进行了规范,比如说对模块一、模块二和模块三,三个模块之间的关系,每个模块主要知识内容的组成,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模块一二三每一部分所体现的知识内容的要求,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我们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另外,对模块一的主要的教学方式有建议,案例有要求,有选择上的要求。

在这个指导意见里面,我们最后有一个模块需要要求,这个是一个表格式的,对应的课标要求具体要求是什么?

它的教学活动建议是什么?

在教学活动建议上,我们分成了课外的活动建议有什么,在课下学生可以开展一些什么样的实践活动,所以我们是通过这个模块学习要求和教学指导意见对全市的教学有一个基本的规范性的要求,北京市可能也就十所示范高中不参加全市的统一会考,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全市的会考,所以我们是通过模块学习要求对教学有一个规范。

通过考试说明,通过我们的会考,我们对全市的整体的教学质量有一个基本的测评,考试说明对考试的要求也是非常具体的,这个地我就不展开说了。

第二点,在教学上,我们提倡对三个模块的教学进行整体的设计,也就是说,我们建议老师,在教必修一的时候,不要仅仅的研究必修一的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我们建议你同时要看必修二、必修三整体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你在教必修一的时候,你就要想到必修一的内容,主要的内容是什么,为必修二和三的教学打下基础。

我们都知道必修一主要是讲学生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容,那么必修二、必修三讲什么?

所以因为讲到模块三的时候,有一些区域地理的内容,那么它有一些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可能在必修一课本上没有要求,但是实际上是研究必修三的基础,这些内容实际上在教学中也要逐渐的渗透。

所以从教学上要整体设计。

这是第二个方面的要求。

第三,就是要突出三个模块由低到高层次上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上的要求,刚才孙老师也说,必修一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必修一重点是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地理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基本的技能,形成初步的地理观念。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想到,根据必修一的知识内容,它主要是一种归纳式的教学方法,因为我们知道,老师在教学中,往往爱用演绎式的方法,上来就讲规律,然后分析为什么是这个规律,在现代的教学中,我们是提倡让老师从图上,从生活上发现规律,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这几年的重点是落在了对教学的课上板书的设计上,过去的板书设计,我们知道它往往是条目式的,现在我们这几年都在的工作,就是要对板书设计有要求。

刚才孙老师说了,知识结构应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提倡老师在教学中对板书进行整体设计、结构设计,前两年,我们每一部分的内容或者每一课时,我们要求老师尽量采用结构式板书,到今年,我们经过这几年的思索,我们想到板书设计应该进一步整合,也就是说,几个课标要求,同一部分的课标要求有可能要求一个结构式设计,可能是你在某一个课时里面,只是这个结构式中的一个部分,这样板书设计我们想到有几个好处。

首先我们这种结构式板书,我们还提倡要尽可能的加进一些关键的图,也就是说,到现在我们提倡图文并茂的结构式板书,这个好处是什么呢?

第一,在结构式板书中,体现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就是说,体现了课标的主要的要求,这是一点,第二点,实际上结构式板书也体现了学习的方法和思路,而不仅仅是学生去背。

刚才我说了,学生要学习培养地理的习惯和思维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就会学会用地理的词汇去表达地理问题,因为我们发现,学生学完地理以后,往往不会用地理词汇表达地理问题,所以我们想到,这样一种结构式板书,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式的思维、方法,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是对关键图的分析,我们想到这个关键图的分析,每一部分都有关键图,尤其是必修一的几幅关键图,这个关键图的讲解,不仅仅是老师的一个讲解,而是在分析关键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地理的规律,然后用这种规律解释一些现象。

再有一个,我们提倡尽可能的在必修一这部分内容,是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那么,每一部分内容都尽可能的联系生活实际,这个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教材中可能没有,但是我们要求,是在每一部分,比如说讲到热力环流,讲到洋流,我们要求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这样我们的地理课应该说才是学习有用的地理。

另外,通过结构式板书,我们认为也可以进行知识的前后联系,必修一是必修二和必修三的基础,可能讲到必修二的时候,这个内容更加突出,也就是在必修二的结构式板书设计中,我们可能就会联系到必修一和必修三的内容。

比如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样一个五角星的图,我们在必修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基础。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是提倡老师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要和学生身边实际的例子相联系,要对关键图进行分析,那么要设计整体的结构式板书的内容,再分析结构式板书的内容,体会地理的科学性,因为我们发现,在一些基本的对地理知识的内容的掌握上,有些老师也不一定很清晰,课堂上或多或少存在着科学性问题,所以从备课上,我们是通过这些方式、通过这些要求对老师具体的进行教学上的要求,这样使得我们的地理课从整体上能够有一个基本的要求,达到一个基本的标准。

第2课

林:

刚才我们听了三个省市关于模块儿一教学整体设立的一些做法或者想法,那实际的教学中呢,可能还有许多具体操作性的问题,或者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我们深一步的研讨。

这里面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怎么样把新课程的基本历年渗透在必修一教学的整体设计里面,在这儿呢我想谈三点,第一点就是必修一自然地理教学的重点是阐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点说明什么呢,说明虽然我们必修一是以讲自然地理为主,但是它的落脚点或者它的主线仍然是人地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