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第3部分 22中国的地形和气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6443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第3部分 22中国的地形和气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第3部分 22中国的地形和气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第3部分 22中国的地形和气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第3部分 22中国的地形和气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第3部分 22中国的地形和气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第3部分 22中国的地形和气候.docx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第3部分 22中国的地形和气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第3部分 22中国的地形和气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第3部分 22中国的地形和气候.docx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地理考点专项复习第3部分22中国的地形和气候

 

名称

位置

海拔

特点

成因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之间

平均4000米以上

世界最高、中国最大、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起伏平缓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抬升,地势高、气温低

内蒙古高原

位于我国北部,西起甘肃省边界和祁连山麓,东到大兴安岭

1000米左右

地面广阔平坦,我国第二大高原

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流水侵蚀作用微弱,风蚀地貌显著

 

名称

位置

海拔

特点

成因

四大高原

黄土高原

北起古长城,南到秦岭,西起祁连山脉东端,东到太行山麓

1000米

深覆黄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风力沉积作用,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

云贵高原

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

1000~2000米

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温暖浅海沉积形成石灰岩,流水溶蚀、侵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名称

位置

海拔

特点

成因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新疆南部,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

 

面积最大,多沙漠、戈壁,边缘多绿洲

地处内陆,高山阻挡,地形封闭,气候干旱;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滋润形成绿洲

准噶尔盆地

位于新疆北部,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

 

我国第二大盆地,位置最北,沙漠、戈壁广布,边缘有绿洲

深居大陆内部,地形半封闭,降水少,山麓处高山冰雪融水滋润形成绿洲

 

名称

位置

海拔

特点

成因

四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阿尔金山与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

 

内陆高原盆地,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深处内陆腹地,高山阻挡,气候干旱

四川盆地

位于四川东部,在巫山、大巴山、横断山、大娄山之间

500米左右

四周群山、高原环抱,内部低山丘陵起伏,“紫色盆地”

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形成丘陵性盆地

 

名称

位置

海拔

特点

成因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

大多在200米以下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沃野千里,黑土肥沃

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泥沙冲积而成

华北平原

西起太行山,东到海滨,北依燕山,南抵淮河附近

多在50米以下

我国第二大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海河、黄河、淮河泥沙冲积而成

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起巫山,东抵海滨,北接华北平原

长江三角洲在10米以下

地势更为低平,呈串珠状,河湖密布,水乡景观

长江干流冲积而成

环境要素

主要影响

气候

(1)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3)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4)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5)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水文

(1)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

(2)河流的落差及流速;(3)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区河流短小

土壤

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部分冲积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

环境要素

主要影响

农业

平原、盆地及山间谷地等平坦地形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便于机械化操作,而山区适宜发展牧业或林业,便于保持水土,涵蓄水源

工业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应布局在开阔的地形中,封闭的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污染

交通

(1)海港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受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等条件影响;

(2)影响交通运输线的方向,对铁路影响最为明显;(3)影响交通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平坦地形一般交通网密度大

城市

地形平坦、地势稍高,面积大的区域,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减少投资,是建城的理想地形

特别提醒

(1)中国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

第一,西高东低,面向海洋的地形大势,有利于来自海洋上夏季风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并使我国东部季风区面积扩大。

第二,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增大了同一气候带内的气候差异,加强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第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而且阻碍印度洋暖湿气流伸入西北内陆,并且影响大气环流,对东亚气候和世界气候都有重要影响。

②对河流的影响:

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从西向东流,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海陆交通;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耕地资源不足,但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林业、牧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2)云贵高原地表崎岖的原因为: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在流水作用下,不断溶解和侵蚀,形成峰岭众多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

季节

等温线

气温分布

极值气温及成因

特点

成因

冬季

(1月)

等温线密集

南北温差大

①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少,获得太阳热量少;②北方邻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加剧了北方的寒冷程度,扩大了南北温差

最低气温处:

漠河。

原因:

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

季节

等温线

气温分布

极值气温及成因

特点

成因

夏季(7月)

等温度稀疏

南北普遍高温,温差小

①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因而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②南方雨季长,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短

最高气温处:

吐鲁番盆地。

原因:

①盆地地形,地面不易散热,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该地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最低气温处:

青藏高原。

原因:

地势高

特别提醒

(1)我国一月气温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原因是为:

①纬度位置:

我国冬季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我国东南地区纬度位置低,白昼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较高,西北地区纬度位置高,白昼时间短,正午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低;②海陆位置:

西北内陆深入内陆,热容量小,冬季降温快,东南地区靠近海岸,冬季降温慢,气温偏高;③冬季风的影响: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降温幅度大,南方距冬季风源地远,且有重重山岭阻挡,降温幅度小;④西北内陆地区,地形为高原、山地,东南地区地形为平原丘陵。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空间分布规律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东南部沿海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内陆愈干燥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异常所造成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

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夏季风进退规律决定的

北方易出现春旱、夏涝;南方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特别提醒

(1)我国贵阳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的原因为:

5-6月份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9-10月份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降水较多。

(2)我国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的原因为:

5-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准静止锋),雨带推移至此,降水较多,9-10月份雨带南移至此,降水较多。

部分地区,如果8月份降水多,应为受台风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份受到高压(反气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降水较少。

(3)我国温州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为:

①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距海洋近,受夏季风影响,多锋面雨;②位于浙闽山地,处于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内流区与外流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例1】   (2009·河南四校5月)读下面我国东部地区气温随纬度变化曲线图,回答

(1)~

(2)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7月、1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  )

①太阳辐射差异      ②大气环流影响

③距海远近不同      ④地形差异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解析】 本题组考查我国东部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难度中等。

(1)题,我国东部总体上气温南高北低,同时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据此可判断代表7月和1月的气温曲线分别是②和④;第

(2)题,冬季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差异大,同时北方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大而气温更低。

【答案】 

(1)C 

(2)A

【例2】 (2009·南京5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

(2)题。

材料一 降水变率就是用以表示降水量变动程度的统计量,一般可分为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

降水绝对变率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

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降水相对变率。

材料二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城市名

4~5月

7~8月

全年

齐齐哈尔

0.43

0.21

0.14

北京

0.54

0.31

0.26

延安

0.44

0.31

0.26

开封

0.47

0.35

0.20

苏州

0.27

0.38

0.16

南昌

0.26

0.43

0.16

汉口

0.27

0.56

0.19

(1)根据材料分析可知(  )

①春季,我国降水相对变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②夏季,我国降水相对变率由长江流域向北递减 ③黄河流域是我国季风区全年降水相对变率最大的地区 ④年降水总量越多的地区,降水的变率越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根据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我国东北地区容易出现春旱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濒发 ③受台风影响小是华北地区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④夏季风不稳定是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变率大的重要原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

(1)题,从表中数据看春季降水相对变率最大的是华北地区,如北京、开封,东北的齐齐哈尔并不是最大,南方普遍较小;夏季,我国降水相对变率较大的是南方,并由南方向北方递减;从全年看,黄河流域的延安、开封最大;总体上看,湿润地区年降水相对变率较小。

(2)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华北地区春旱较严重,夏季风不稳定易导致东部季风区降水变率大。

【答案】 

(1)C 

(2)D

【例3】 (2008·溧阳5月)读下图“两组同纬度地区等降水量线图”,回答

(1)~(3)题。

(1)①图和②图所示地区降水差异大的原因是(  )

A.②图地区受台风影响

B.①图地区深处内陆、②图受到湿润气流影响

C.①图地区处在背风坡、②图处在迎风坡

D.①图地区接受太阳辐射量大

(2)③图所示地区(  )

A.降水沿河谷方向递减,说明湿润气流从上游吹来

B.该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方式为主

C.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小

D.该区局部地点比同纬度地区降水量少

(3)④图所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外向型特色农业   b.东亚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d.乳畜业

A.ab   B.bc   

C.cd   D.ad

【解析】 第

(1)题,图中①是新疆西部地区,由于深处内陆而降水较少,但其西部地区由于大西洋水汽进入而降水较多;②是辽宁省所在地区,离海洋近、受海洋湿润水汽影响大,降水较多;第

(2)题,③是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受西南季风影响,水汽沿河谷进入而降水较多,越往上游水量越小,但比同纬度地区降水要多;第(3)题,④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亚洲水稻种植业,同时由于便利的交通位置,成为我国主要的外向型农业基地之一。

【答案】 

(1)B 

(2)B (3)A

【例1】 (2009·上海)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避寒旅游逐渐流行起来。

据研究,一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0℃到22℃之间的地区,适合于作冬季避寒旅游的目的地。

回答

(1)~

(2)题。

(1)我国冬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偏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受副极地低气压的控制

B.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南下

C.东部沿海受到海流影响

D.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

(2)下列各组城市中,适合于冬季避寒旅游的是

(  )

A.珠海、南昌B.南昌、贵阳

C.贵阳、厦门D.厦门、珠海

【解析】 第

(1)题,我国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与强大亚洲高压使寒冷气流从西伯利亚频繁南下有关。

(2)题,冬季避寒要在冬季气候温暖,阳光充足的地区,厦门、珠海符合这个条件;贵阳冬季多雨,不适宜避寒。

【答案】 

(1)B 

(2)D

【例2】 (2007·江苏)如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D.西南地区

(2)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 第

(1)题,考查对地形剖面图判读知识的掌握及我国各区域地形、地势特点。

由图可知该区域西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且有许多高大山脉,应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甲处海拔降到500米左右,由此可推断甲处为四川盆地。

(2)题,甲地是四川盆地,该地位于秦岭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在该气候条件下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 

(1)D 

(2)B

【例3】 (2006·江苏)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________(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3)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B地区

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自然条件

 

 

限制性自然条件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为山地地区,山地地区(地形因素)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变化小。

(2)题,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也短,得到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加之冬季风频频南下,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这样南部冬季较温和,北部冬季寒冷。

在夏季,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比南方低一些,但北方的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太多。

所以,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综上所述北部气温年较差要比南方大。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B为江淮地区,C为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

江淮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且降水丰富,宜发展水稻种植业,但本区季风气候降水变率较大,再加上地势低平等原因导致水旱灾害频繁。

C地区河流冲积形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但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答案】 

(1)小 地形 

(2)南部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部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低于南部,气温年较差大。

(3)见下表:

 

B地区

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江淮地区

三江平原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优势自然条件

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

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限制性自然条件

水旱灾害频繁

热量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