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6417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docx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docx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相互影响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湖南大学颜涵、雷艳、崔衍安

 

摘要

我国主要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与不可持续等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问题。

本文利用VAR模型和1990-2007年的全国样本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和收入分配结构变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收入分配结构的恶化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逐渐减弱的抑制作用;在短期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动会对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产生逐渐减弱的负面影响;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变化的冲击对产业结构变化的波动贡献较小,而产业结构变动的冲击对收入分配结构波动的贡献逐渐增大并稳定。

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简要讨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收入分配结构;居民收入水平;VAR模型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严峻的经济危机背景下,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强调“调结构促消费”的重要方针政策,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经济结构调整主要的内容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而保持需求稳定增长,继续落实、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积极推动最终消费也是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

有学者认为,目前最突出的结构问题是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因此本文针对当前中国亟需解决的结构调整问题,以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为研究对象,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居民收入水平的宏观变化视角,对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发现二者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相关政府部门在协调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收入分配的问题上,提供政策制定的经验依据。

二、文献回顾

关于产业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LawrenceF.Katz(1988)认为由于技术和产品需求的变化以及劳动力流动等因素,造成的生产部门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由此带来的失业增加当然会造成收入上的差距[1]。

苏雪串(2002)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第二三产业的迅猛增长和第一产业产值增幅的下降,导致农村居民收入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各产业面临的市场需求环境、自身的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其生产率及产值增长率的不同,导致各行业的工资水平及其增长率的差异,从而行业收入差距扩大[2]。

林毅夫和刘培林(2003)认为,造成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采取违背地方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建立的企业无自生能力,需要政府的保护和补贴。

最终使得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潜在水平,恶化了收入分配状况,造成了地区之间在收入上的差距[3]。

范剑勇、朱国林(2003)认为,地区间专业化水平和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使得产业结构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产业集聚效应会使地区差距会不断扩大。

我国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第二产业的高产值份额和非农产业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分布[4]。

席文、秦海林(2008)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城乡间收入分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按要素分配的经济体制下和要素产权清晰的情况下,产业结构变动会改变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从而边际报酬,进而影响到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状况。

其实证结果表明,在改革开放前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变动不存在因果关系,改革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则会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5]。

关于收入分配对产业结构的影响,KevinM.Murphy,AndreiShleifer,RobertVishny(1989)认为收入必须足够平等地分配,才能为国内商品提供更大的社会需求,从而促进本国工业化的进程。

收入分配的过度不平等会使工业品的需求规模太小,使报酬递增技术无法使用,从而影响到工业化进程。

但是,收入分配的过度平等也不利于工业化,因为收入分配的过度平等可能会使每个人的收入都比较低,无法实现工业化[6]。

陈嫣妮(2009)就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作者从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两方面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影响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也对产业结构升级会产生不利影响[7]。

张敬德(2009)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分析我国现行收入分配关系的改善,基于我国现行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现状,分析了消费水平与经济结构的关系,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提出协调政府收入与经济结构及增长,协调消费结构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关键在于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化和公平化[8]。

关于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的相互影响关系,J.GregoryBallentine,RonaldSoligo(1978)认为收入与消费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使得由特殊政策改变所形成的初始收入分配发生变化,引起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结构产生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又改变了社会产品的组合,从而改变了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最终决定了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形成了新的收入分配[9]。

冯素洁(2008)将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通过对收入分配、收入流向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定性与实证分析,认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之间存在内在的累积循环效应[10]。

罗军(2008)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化会改变社会对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影响到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从而改变收入分配的状况。

同时,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变也会影响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形成循环[11]。

三、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以上研究成果,对于认识产业结构变动和收入分配结构尤其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之间的影响及其形成的原因,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对后来者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但综观现有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以下不足:

(1)将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两者结合起来,分析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文献较少,现有为数不多的文献主要从单方向来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或者收入分配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2)对于收入分配结构,无论是从单方向研究还是将两者结合的研究,大都是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视角进行;(3)多理论分析,少实证研究,有些只是对实际情况进行描述,没有细致的实证分析。

并且在实证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过于简单粗糙,基本都是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因此,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VAR模型,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居民收入水平变化的角度出发,对产业结构变动和收入分配结构变化的短期和长期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实证分析的基本思路如下,先对我国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从整体上了解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和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趋势。

然后,对产业结构变动与居民收入变化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

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本文的结论和建议。

四、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互动影响实证分析

(一)变量与样本数据

1.变量选取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个产业之间的组织和构成,及它们所占的比重和相互关系。

测度产业结构的变量有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劳动就业结构、资产结构和技术结构等,通常用产值结构来反映产业结构[12]。

为了度量我国产业结构水平及变化情况,本文尝试用第一产业比重与第三产业比重的比率即

来描述,这个比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产业结构水平的变动趋势,HR越小则说明产业结构水平越高,产业结构水平越高。

HR的真实变化情况可以在下面的变量趋势描述图中得到验证。

收入分配结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贫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现有文献大都从收入差距角度采用基尼系数来测度诸如城乡、地区、各社会阶层的收入不平等程度。

二是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中,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及其相互关系会发生变化[13]。

基于此,本文以居民收入水平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宏观变化为视角,选择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来描述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动情况。

综上所述,本文涉及的变量包括:

(1)第一二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代表产业结构,HR=H1/H3作为产业结构水平变动的代理变量;

(2)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

和再分配中居民可支配收入所占比重

代表收入分配结构;样本区间为1990-2007年(2008年-2009年数据不完整),所有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2.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利用1990-2007年的数据,可以描述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H1、H2、H3)、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LR)、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再分配比重(CI)的变化情况。

产业结构的三次产业比重和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如下图1所示,产业结构水平(HR)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其中,图1的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图2的HR数据为处理过的数据。

图1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变化图图2产业结构水平的变化图

关于产业结构,图1的曲线显示近年来我国的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但第三产业比重仍低于第二产业比重。

同时结合产业结构水平的变化曲线图2,HR值的下降趋势,表明我国产业结构水平在提高或者说产业结构是升级变动的,但第三产业发展仍滞后于第二产业。

关于收入分配结构,图1中曲线显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重和再分配中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逐年下降,说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国民收入向着政府、企业部门倾斜的趋势,不利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可以认为我国近年来的收入分配结构正在恶化。

(二)基于VAR模型的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互动影响分析

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来描述变量关系的模型,但经济理论通常并不足以对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提供一个严密的说明,而且内生变量既可以出现在方程的左端又可以出现在方程的右端,使得估计和推断变得更加复杂。

而VAR模型常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相互冲击,从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

因此,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和收入分配结构的相互影响关系。

分析过程为:

构建VAR模型,模型的稳定性检验,基于VAR模型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14]。

1.VAR模型的构建

向量自回归(VAR)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模型,VAR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回归(AR)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VAR模型。

为了研究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的相互影响关系,选取产业结构水平(HR)、收入分配结构变量(LR、CI)构建三元VAR模型。

得到不含外生变量的非限制向量自回归模型为:

其中,

是k维内生变量,

维系数矩阵,

是滞后阶数,

是k维扰动列向量。

这里

2.最佳滞后阶数与稳定性检验

VAR模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滞后阶数的确定,最佳滞后阶数的确定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LR(似然比)检验法;另一种方法是AIC信息准则和SC准则。

根据本文的样本数据,采用AIC和SC准则,它们的值越小越好,经试验比较,选定滞后阶数为2。

对构建的二阶VAR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如下图所示,所有根的模的倒数都在单位圆内,表示VAR

(2)模型稳定,从而保证下文的各项计量检验以及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结果的可靠性。

图3VAR模型稳定性检验图

3.格兰杰因果检验

模型建立后,为了考察产业结构水平的变动和收入分配结构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模型的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基于VAR

(2)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下:

表1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原假设

统计量

自由度

P-值

结论

HR方程

LR不是HR的Granger原因

3.569804

2

0.1678

接受

CI不是HR的Granger原因

4.050720

2

0.1319

接受

LR和CI不是HR的Granger原因

4.508355

4

0.3416

接受

LR方程

HR不是LR的Granger原因

0.640404

2

0.7260

接受

CI不是LR的Granger原因

1.062924

2

0.5877

接受

HR和CR不是LR的Granger原因

3.327672

4

0.5046

接受

CI方程

HR不是CI的Granger原因

16.67471

2

0.0002

拒绝

LR不是CI的Granger原因

8.347642

2

0.0154

拒绝

HR和LR不是CI的Granger原因

19.00506

4

0.0008

拒绝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显示,两个比重的变化即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不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产业结构变动不是劳动报酬比重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但产业结构变动和劳动者报酬比重变化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变化的原因。

可能的解释为,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较大,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增加迅猛,这意味着,大量的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从“衰落”的传统农业部门转移到其他非农业部门,产业结构的变动导致整个社会劳动力要素供给在三次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进而最终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

但是产业结构变动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收入分配结构变化不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可能的原因在于: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的降低,使得收入水平决定的消费能力没有对产业结构变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处于出口导向型发展阶段,而非消费驱动型。

4.变量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

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是为了防止“伪回归”,检验平稳性的标准方法是单位根方法,主要有ADF检验和PP检验(Phillips-Petton)等方法。

本文采用ADF检验法,根据AIC信息准则和SC准则,AIC和SC的值越小越好的判断原则,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类型(CTK)

ADF值

临界值

P-值

结论

HR

CT2

-2.825655

-3.733200*

0.2091

非平稳

LR

CT1

-1.263820

-3.733520*

0.8592

非平稳

CI

CT1

-1.605134

-3.710482*

0.7473

非平稳

DHR

CN2

-3.670234

-3.081002*

0.0171

平稳

DLR

CN1

-1.892343

-1.605603**

0.0577

平稳

DCI

CN2

-4.517556

-3.065585*

0.0032

平稳

注:

检验类型中的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中的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N表示不包括C或者T,D表示一阶差分。

*表示5%置信水平临界值,**表示10%置信水平临界值。

单位根检验的结果显示,变量的原序列是非平稳的,但经过一阶差分后变为平稳,因此VAR模型的变量是一阶单整的,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

为了考察产业结构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也用来判断向量自回归模型是否合理,因此需要对变量HR、LR、CI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

前面的平稳性检验已经说明变量原序列非平稳,且是一阶单整,符合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Johansen协整检验是一种基于回归系数的多变量协整检验方法,会给出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见表3和表4。

表3迹检验结果

零假设:

协整向量个数

特征值

迹检验统计量

5%显著水平临界值

P-值

None

0.917734

59.75244

29.79707

0.0000

Atmost1

0.754168

22.28547

15.49471

0.0041

Atmost2

0.079271

1.238844

3.841466

0.2657

表4最大特征根检验结果

零假设:

协整向量个数

特征值

λ-max统计量

5%显著水平临界值

P-值

None

0.917734

37.46696

21.13162

0.0001

Atmost1

0.754168

21.04663

14.26460

0.0037

Atmost2

0.079271

1.238844

3.841466

0.2657

协整检验的两种结果均显示,系统的变量之间存在2个协整关系,表明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之间互为联动效应,长期来看具有平稳关系,同时也说明VAR模型是合理的。

5.基于VAR

(2)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当前和未来的影响。

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分析出模型受到某个冲击时对系统的相互影响,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观察模型中的各变量对于冲击是如何反应的。

VAR模型的相互分析一般采用“正交”脉冲响应函数来实现,而正交化通常采用Cholesky分解完成,但是Cholesky分解的结果严格的依赖模型中变量的次序,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采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

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结构之间动态的相互影响关系见图4。

图4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图

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图显示了,当分别给各变量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其他变量对这个冲击的反应情况。

脉冲响应函数图的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期间数,这里最大期间数为20,纵轴表示各个变量对冲击的相互响应程度。

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图的曲线都是收敛的,这也印证了构建的三元VAR

(2)模型是稳定的,从而保证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和方差分解的结果具有可靠性。

具体来看,产业结构变动(HR)的响应函数图显示,对于来自自身的一个冲击,产业结构变动在当期就有正面的效应,并在第2期达到最大,然后这种正向反应逐步减弱,收敛直到稳定,说明产业结构内部经济行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

但是,对于收入分配结构变化的冲击,产业结构变动在当期对劳动者报酬的变化作出正面的反应,但是在第3期后变为负面效应,而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的冲击,在整个作用期间表现为负面效应,这表明随着两个比重的下降即收入分配结构的持续恶化,HR将会因之而上升,也就意味着产业结构变动向着低水平变动。

因此,收入分配结构的恶化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抑制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收入分配结构变化(LR和CI)的响应函数图显示,对于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冲击,无论是初次分配中的劳动者报酬还是再分配中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它们都作出了正面效应的反应,并都在第6期达到最大,之后便开始逐渐减弱,趋于平稳。

这表明在短期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动,对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产生逐渐减弱的抑制效应。

而这两个变量对来自自身的冲击的反应,出现一致的趋势,分别表现为劳动者报酬在前10期为正面效应,之后转为负面效应,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前8期为正面效应,之后变为负面效应,并都在第3期达到最大,最终都收敛到0。

可能的解释是,政府对居民的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企业的临时性增加工资,在短期内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但长期中这种居民收入水平的自我促进效应,逐渐消失。

同时可以看到,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和再分配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彼此相互的冲击作出了十分相似的响应。

如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劳动者报酬比重变化的冲击,表现为在前9期先增强后减弱的正面效应,即随着劳动者报酬比重的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也会增加,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之后转为微弱的负效应,直到消失。

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显然会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但是如果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的提高只是暂时性的,这种同向促进作用最终还是会消失。

6.基于VAR

(2)模型的方差分解

VAR模型中的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

因此,方差分解给出对VAR模型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的信息,各变量的方差分解图如下。

图5方差分解图

产业结构变动(HR)的方差分解图显示,产业结构变动的大约75%-100%波动由自身解释,从第1期开始,产业结构变动的冲击对自身的波动贡献度逐渐降低,最后在大约75%的水平稳定下来,而收入分配结构变化的冲击对产业结构变动的波动贡献度最终稳定在25%左右。

这说明我国产业结构内部的自我调整机制对产业结构变化的波动具有约束作用,也反映出经济系统之间的调节作用使经济趋于平稳发展。

收入分配结构变化的冲击对产业结构变化的波动贡献不是很大。

产业结构变动的冲击,对劳动者报酬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的波动的贡献从第1期开始逐渐增大,并分别稳定在60%和70%左右;劳动者报酬的冲击对自身的波动的贡献度逐渐减弱,最终稳定在35%,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波动的解释逐渐减弱稳定在20%左右;同时可以看出,在短期内同收入分配结构自身冲击的波动贡献相比,产业结构变动的冲击对收入分配结构波动的贡献比较小,但之后逐渐增大并收敛在稳定水平。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现阶段以第二三产业比重的逐步增加和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变动,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重和再分配中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持续下降为特征的收入分配结构变化,反映了我国居民部门收入水平的下降,在一定意义上说明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的恶化。

2.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是收入分配结构的原因。

这种单向因果关系,表明收入分配结构变动通过消费来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并不强烈,这是由于我国经济主要是出口导向型经济,而消费不是主导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决定力量,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下降导致居民消费能力退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和收入分配结构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3.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分配结构的恶化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抑制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在短期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动,对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产生逐渐减弱的负面效应。

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的冲击对自身波动的贡献最大,对收入分配结构变化的波动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强,而收入分配结构变化的冲击对产业结构变动的波动影响相对较小。

(二)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给出本文建议:

1.我国第三产业比重较低,这意味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存在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大力度,提高升级效率。

初次分配要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再分配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变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改变国民收入向企业、政府倾斜的势头,转移到居民部门,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

可能的建议有:

企业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政府适度调整个税、增加政府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切实地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并保持稳定;建立和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2.在稳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加强实施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宏观调控措施,着力提高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制定相应的居民收入补偿机制,降低产业结构调整对居民收入水平的负面冲击效应。

参考文献:

[1]LawrenceF.Katz.SomeRecentDevelopmentsinLaborE.eonomiesandTheirImplicati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