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6300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docx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docx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应急(yìngjí)物流发展的现状

(一)对应急(yìngjí)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欠完善

我国把构建高效、快捷的应急(yìngjí)物流提上了日程,但相应的行动还显得十分罕见,与之配套的构建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还十分少,各类应急预案体系还不够系统、全面,且各类预案的可操作性与真实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又缺乏足够的经验还没有总结出科学的理论。

(二)缺乏统一的应急(yìngjí)物流组织机构,指挥绩效低并且不能充分利用民间非政府组织的力量

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不能做到统一领导、行动就会给组织救援工作带来难以逾越的阻碍。

无组织或组织混乱致使救援人员等待前序应急物资、装备的到达而错失最佳(zuìjiā)的救援时机,救援延迟。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可是无数的非政府人员奔赴救灾现场,却没有相应的组织或人员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救援工作。

(三)军民结合性不好,专业队伍和救援装备缺乏,派遣程序相对复杂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军、民都急切的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却不能有效地实现两者的结合达到“1+1>2”的效果。

如果能有效地集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的投入到灾害救援工作中来,可以有效的实现救援工作中的应急物流。

但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如资质认证、征用补偿等,难以有效调动物流企业投入应急物流建设的积极性,无法发挥管理运营、资源整合和服务运营网络等方面所具有明显的优势。

另外承担重大自然灾害救灾任务的主要是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等,缺乏专业的救援队伍,在灾害发生是一般只有航空和管道的受破坏度最小,而空中救援力量的申请和派遣程序过于繁琐。

(四)不能有效与新闻媒体进行有效沟通,致使虚假的、引起恐慌的舆论导向

新闻媒体是社会的耳目和喉舌,不断报道公众关心的热点新闻。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应能充分发挥其主导舆论的强大功能,但新闻记者并非专业人士,对危机的发生及处理带有个人的主观判断,化解危机的专家如果不能有效地与媒体沟通,舆论报道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给一些恐怖分子空隙可乘破坏国家的安定,另外一些不法商贩借机制造舆论致使一些商品工供不应求,给人民增加巨大的不安、恐慌,甚至是动乱和暴力。

(五)不能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缺乏应急物流“绿色通道”机制

交通网络欠发达,信息网络化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利用EDI、GPS、GIS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灾害营救工作。

信息网络是救援各部进行信息传递、共享、效协调沟通的平台,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信息传递产生错误,进而致使救援工作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给人员营救、灾害处理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绿色通道”是保证应急物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受灾地区重要保障,然而在2010年的西南抗旱、玉树抗震救灾及舟曲泥石流灾后救援等突发事件中,却相继有多家物流公司致电本报,反映我国仍缺乏救灾绿色通道机制的问题。

(六)忽略能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

大学是培养应急物流人才,进行应急物流研究的地方,可是我们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应急物流人才培养、科研的投资力度不够。

专门对应急物流进行深入研究,培养专业应急物流人才的高校很少,真难以想象国家重点扶植的、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校如何为国家、人民培养急需的应急物流人才。

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应急物流立法,完善应急预案

对现有应急物流法规中的空白、不足之处作进一步的完善,明确自然灾害应对责任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善应急预案并进行各种应急事件(shìjiàn)预演。

对应急物流研究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保证自然灾害发生后,主要责任主体在第一时间内作出最快速反应。

(二)建立统一的应急组织(zǔzhī)、管理机构,充分利用非政府民间力量

针对各种应急救援队伍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的组织各种救援力量。

杜绝出现无人组织或组织不力(bùlì)出现的现象,使各个部门做到有序衔接,各种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特别是非政府民间救援者基本处于散乱、各自为主的局面,需要专门的组织把他们集合起来。

(三)加快军民、政企一体化建设,组建(zǔjiàn)专业救援队伍,配备现代救援装备

加快军民的高效结合,从信息沟通、军民通用物资、应急物流研究入手进行军地物流技术开发、军地资源有效利用、物流运行等方面合作共同完善我国应急物流的高效建设,实现政府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共建应急物流。

组织专业的救援(jiùyuán)队伍,利用现代救援装备进行各种应急预演。

(四)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有效沟通,充分控制舆论导向

对有关的新闻记者进行系统、专门的应急物流知识培训,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使记者能够准确、快速的把有关灾难的最新消息通知给广大人民,以安定人民惶恐与不安的心情。

绝对控制舆论导向,有效杜绝不法分子煽动民心、进行不法活动的恶劣行径。

(五)建立应急“绿色通道”,加快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在重大灾害发生及救灾赈灾时期,遵循特事特办的原则,建立地区间的、国家间的绿色通道机制,及建立并开通一条或者多条应急保障专用通道,在必要时可以给予应急物资优先通过权,有效简化作业周期和提高速度,以方便快捷的方式通过海关、机场、边防检查站、地区间检查站等,让应急物资、人员及时到达受灾地区,从而提高应急物流效率,缩短应急物流的作业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六)重视大学教育,培养专业应急物流人才

加大大学应急物流研究的投资力度,成立专门的应急物流人才培训机构,培养急需的专业应急物流人才,同时应在各大高校增设应急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大量的应急实施、组织人员。

一、我国应急物流建设与发展的现状我国公共应急事件的组织管理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无序到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

应急物流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这一体系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2003年抗击非典、2004年防控禽流感和2008年南方大雪灾、“5・12”汶川大地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我国的应急指挥组织机构自上而下依次由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和专家组组成。

其中,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救灾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救灾指挥机构

(以下简称相关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

的救灾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国务院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救灾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救灾、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救灾管理工作。

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和部门救灾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救灾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中央和各省(市、区)基本建立和规范了应急救灾预案、响应程序和灾情会商机制,初步做到大灾3天内中央资金到位、24小时内救灾物资到位,从而(cóngér)保证了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通过立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二)应急物流的法规体系(tǐxì)建设

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shěnyì)并原

则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救灾预案》。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围绕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救灾预案,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救灾机制、体制和法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救灾预案、105个专项和部门预案以及绝大部分省级救灾预案编制基本完成(wánchéng),全国救灾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建立,加上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

业捐赠法》、《水法》、《防洪法》、《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2006年就开始制定的《紧急状态法》的公布实施(shíshī),这成为我们进行应急物流活动的重要保障。

(三)运输体系建设

运输在应急物流运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全国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按照“交通不断,货流不断,客流不断,病源切断”的要求,处理涉及交通堵塞或中断的事件360件次,紧急运送物资2814万吨。

在2004年防控禽流感、2008年的抗雪灾和“5・12”汶川大地震中更是作用显著。

目前,我国全面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救灾运输领导机构和通讯联络制度,初步形成了拥有318万多辆救灾运力的道路运输救灾保障体系。

路方面,《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已经由国务院

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从2005年~2020年,铁道部将投入两万亿元资金进行铁路建设。

公路方面,根据交通部新公布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从2005年~2030年,国家将斥资两万亿元,新建511万公里高速公路,使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15万公里,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要达到210

万~230万公里,全面建成覆盖全国的国道主干线。

民航方面,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民用运输机场142个,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63311万吨。

此外,水运和其他运输方式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有条不紊地规划建设中,这些必将为应急物流的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四)储备体系建设一方面,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特别是对仓库、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各个部门机构分割的物流体制逐渐演变为社会化的物流体制,社会化的仓储服务设施成为仓储运作的主体。

另一方面,国家不断加强了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建设。

从1998年开始,根据我国区域灾害特征和救灾工作的需要,在沈阳、天津、郑州、武汉、长沙、成都、西安八个城市建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点,分别承担东北、华北、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救灾物资储备任务,储备的物资以单、棉帐篷为主,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建立地方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截至2005年5月,全国省级建成救灾仓库面积137943平方米(含中央级物系初步建立,加上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

业捐赠法》、《水法》、《防洪法》、《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2006年就开始制定的《紧急状态法》的公布实施(shíshī),这成为我们进行应急物流活动的重要保障。

(三)运输体系(tǐxì)建设

运输在应急(yìngjí)物流运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在2003年抗击(kàngjī)非典期间,全国道路运输管理(guǎnlǐ)部门按照“交通不断,货流不断,客流不断,病源切断”的要求,处理涉及交通堵塞或中断的事件360件次,紧急运送物资2814万吨。

在2004年防控禽流感、2008年的抗雪灾和“5・12”汶川大地震中更是作用显著。

目前,我国全面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救灾运输领导机构和通讯联络制度,初步形成了拥有318万多辆救灾运力的道路运输救灾保障体系。

路方面,《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已经由国务院

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从2005年~2020年,铁道部将投入两万亿元资金进行铁路建设。

公路方面,根据交通部新公布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从2005年~2030年,国家将斥资两万亿元,新建511万公里高速公路,使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15万公里,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要达到210

万~230万公里,全面建成覆盖全国的国道主干线。

民航方面,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民用运输机场142个,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63311万吨。

此外,水运和其他运输方式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有条不紊地规划建设中,这些必将为应急物流的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四)储备体系建设一方面,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特别是对仓库、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各个部门机构分割的物流体制逐渐演变为社会化的物流体制,社会化的仓储服务设施成为仓储运作的主体。

另一方面,国家不断加强了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建设。

从1998年开始,根据我国区域灾害特征和救灾工作的需要,在沈阳、天津、郑州、武汉、长沙、成都、西安八个城市建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点,分别承担东北、华北、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救灾物资储备任务,储备的物资以单、棉帐篷为主,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建立地方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截至2005年5月,全国省级建成救灾仓库面积137943平方米(含中央级物资储备库),库容368623立方米,建库地市157个,建库县447个。

(五)信息技术和装备设施建设

信息在应急物流运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物流领域,信息平台整合了政府、海关、交通、货代等相关物流资源,推动了社会的“大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联系,极大地提高了社会闲散物流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在技术装备方面,新式库房、包装工业、托盘货架以及物流周边设备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物流业的运作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二、我国应急物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针对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的理论研究有待加强

应急物流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运动规律,在处置公共突发事件中占有很重的份量,扮演着在灾害事故发生的最初时间及时把受灾地域所需救援人员、装备和生活用品、医药等物资送达指定地点的关键角色。

当前,我们对公共突发事件运动规律的认识不足,对处置方法和手段还缺少深入的研究。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先导,研究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物流的特有规律,把握其本质,是指导应急处置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实现对受灾群众抢救的重要保证。

(二)应急物流一体化程度低,快速响应能力较弱,综合保障能力不强

我国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中,政府自上而下建立了较全的相应组织机构,但分散组织、多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使组织的整体应急处置效率降低。

此外,目前国内对于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条件下交通线路的维护和抢修、抗震救灾活动的组织指挥、相关设备的征用、预案的制定、程序的实施、补偿和抚恤、经费保障以及平时演练等方面进行的法律(fǎlǜ)规范还不完善,导致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在某些方面还无法可依,从而影响了我国应急处置的快速、及时性。

(三)应急救灾物资中央储备工作存在缺陷一是我国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品种单一,数量不足,在食品、药品、衣被、净水设备等物资的储备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是中央储备点的布局不太合理,在储备点的建设上,对新疆、西藏、云南等灾害多发地区考虑不足,造成救灾物流的成本过大,影响了灾民的紧急安置。

三是储备物资在管理使用上缺乏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物资的回收利用存在问题,造成物资的使用效率不高和丢失挪用(nuóyòng)现象时有发生。

(四)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基础设施和装备(zhuāngbèi)水平急需改善

当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使用一些先进的信息系统来处理非常规情况下的各类数据和信息。

美国(měiɡuó)是全球人流、物流最频繁的国家,面对2003年传染性极强的非典疫情,其境内病例却一

直保持(bǎochí)在低数位,这里美国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水平功不可没。

因此加强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提高我国应急物流水平的重点所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仍有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急物流的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为交通运输设施总体规模较小,现代化的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物流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较低。

抗击“5・12”汶川大地震就暴露出我国缺少适应山区等复杂环境和无路行走条件下的运输工具,如航空直升机等。

三、推进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应急物流的理论研究,建立应对公

共突发事件应急物流理论体系

加强应急物流理论研究实际上是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理论准备,为有效开展处置公共突发事件提供理论基础。

既要加强应急物流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基础理论体系,又要加强应急物流的应用理论研究,建立方法论体系。

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从应急物流功能着手,在一般物流理论基础上形成应急物流网络规划、运输、仓储与储备、配送、包装及信息理论;从应对不同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着手,主要研究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物流的保障理论。

(二)建立救灾预案体系,立法保障应急物流运作

从国外物流运作的经验可以看出,及时有效地搞好灾难发生后的物流运作,与灾前自上而下制定的相关预案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分不开的。

美国一贯重视通过立法来界定政府机构在紧急情况下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了以《国家安全法》、《全国紧急状态法》和《灾难和紧急事件援助法案》为核心的危机应对法律体系。

到目前为止,日本共制定有关危机管理(防灾救灾以及紧急状态)的法律法规约227部。

日本在救灾预案体系中的规划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替代运输方案的预备,事前规划陆、海、空运输路径和运作方案;二是赈灾物资的运输、物流设备以及其它需分工合作等事项均由物流专业人士事先规划,并加以手册化;三是预先规划避难所,平时可作他用,一旦发生灾害,立即转成避难所收容灾民,并作为物资发放的据点。

(三)完善应对突发(tūfā)公共事件应急物流组织指挥协调机构,形成一体化应急物流体系

一体化应急物流主要体现在功能上的一体化、机构与职能上的一体化和信息处理的一体化,三者的一体化才能显示应急物流的综合保障能力。

实现功能上的一体化,应从应急物流网络的规划与建设着手,建立运输、仓储、配送一体化网络。

为此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物流企业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模式,广泛吸收社会物流资源参与共同建设。

实现机构和职能上的一体化,应在目前的国家、省市、县地方政府三级组织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建立一体化应急物流指挥协调机构上。

从历年我国发生的大的自然灾害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到,有效的组织指挥机构是应急物流开展的核心,要层层建立领导负责制,全面协调把握应急运作过程。

信息处理的一体化,就是要建立应急物流各级组织能在第一时间共享突发事件各种信息的信息网络,并使每一级都有责任及时反馈相应信息。

应该说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fāzhǎn)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硬件上实现起来并不难。

但在软件上实现起来却有不小的难度,取决于各种标准的建立、各种制度的统一和各个部门的共识。

(四)加强应急物流人才队伍建设(jiànshè),提高应急物流运作的有效性

应急物流运作的环境恶劣、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大,对应急物流保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就更高。

首先应加强(jiāqiáng)高校物流专业建设,提高高等院校物流教育训练的质量,这是基础。

其次,要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物流处置工作人员平时训练,并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物流实战演练,提高物流业务素质和能力。

内容总结

(1)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

(一)对应急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欠完善

我国把构建高效、快捷的应急物流提上了日程,但相应的行动还显得十分罕见,与之配套的构建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还十分少,各类应急预案体系还不够系统、全面,且各类预案的可操作性与真实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又缺乏足够的经验还没有总结出科学的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