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062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docx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docx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学生姓名年级授课时间教师姓名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2、蜡烛燃烧实验;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4、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重点难点

重点:

蜡烛燃烧实验;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难点:

蜡烛燃烧实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要点1】关于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分为             和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______发生,在_______变化过程中通常通常包含________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变化过程中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可以帮助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但不能说明化学变化一定发生。

“生成了新物质”是判断属于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写编号)

⑴人的呼吸 ⑵打碎玻璃 ⑶铁变成“铁水”⑷木材燃烧 ⑸水结冰

 ⑹镁带燃烧 ⑺钢铁生锈 (8)气体受热体积膨胀  (9)汽油挥发

(10)灯丝通电发光 (11)铝箔燃烧 (12)食物腐烂 (13)冰雪融化 

(14)磨制石器  (15)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为淡蓝色液体(16)用麻织布

(17)牛奶变酸(18)植物的光合作用(19)湿衣服经风吹后变干

(20)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21)将煤末制成蜂窝煤

2.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是()

A.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只有化学变化

C.只是形态的变化D.只有物理变化

3.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看物质发生变化时是否()

 ①产生强光;②放出热量;③改变颜色;④逸散气体;

⑤改变形状;⑥产生沉淀;⑦产生新物质。

【知识要点2】关于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分为_________性质和_________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

(课本第8页)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判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关键是看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1.指出下列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___,是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______(写编号)

⑴水的密度为1g/cm3⑵酒精具有挥发性⑶水在0℃以下就会结冰

⑷食盐易溶于水⑸镁带具有可燃性⑹氧气是无色气体

⑺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具有不稳定性

2.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

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①硬度         ;②熔点          ;  

③密度         ;④颜色         。

3.请试一试,以身边的物质:

二氧化碳为例,根据你的了解,

描述一下它的性质:

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根据哪些物理性质来区分下列各组物质:

(1)硫黄粉和熟石灰_______________。

(2)水和白酒____________。

(3)蔗糖和食盐____________。

(4)碱面和食盐____________。

5.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沸点 C.硬度 D.可燃性

写出下列元素符号或名称:

Si

C

Ca

Cu

F

Ne

Na

Cl

Ag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

观察实验的重点为:

①物质的反应前后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②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如发光、发热、生成气体、沉淀等),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知识要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活动与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活动名称及目的:

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活动过程记录:

观察记录

结论或说明

点燃前

观察外观

蜡烛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

蜡烛的中心有一根_______,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______cm露出顶部,是由多股_______拧合而成。

(普通)蜡烛外观为________形,________体,颜色为_______,直径约________,有________气味

通常情况下,石蜡是______色______体,

有________气味。

分别用小刀和

指甲割

质地___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划出刻痕。

硬度:

________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

石蜡________(能否)溶于水,在水中________(浮或沉)

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____,_____溶于水的固体。

将蜡烛放在

火上加热

蜡烛________________

石蜡的熔点______

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_____s(秒)可点燃蜡烛。

已点燃的蜡烛______(能否)持续燃烧,燃烧时_____(有否)声音。

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______。

石蜡可以被_______

燃烧期间

观察火焰

 

将一根火柴梗平放人蜡烛火焰中约2s后取出时

蜡烛火焰________(有没有)闪烁摇晃,并________(有没有)黑烟产生。

蜡烛火焰分为____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___色.第二层的火焰是______的,这一区域略呈_____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________色,三层火焰____(有没有)明显的边缘,____(有没有)确定的顶部。

火焰是否明亮耀眼?

________,________层较明亮处在火焰________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_______层次之,_______层变黑最慢

有没有闪烁摇晃是由于________的影响(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

________层火焰温度最高,第________层次之,________层温度最低。

因此,应用________层火焰进行加热。

燃烧期间观察在距离蜡烛火焰以下约2cm的石蜡并用手捏塑

蜡烛________(是否)发热的,________(是否)柔软,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_______的。

原因:

燃烧着的蜡烛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

顶部形成一个________,熔化后的____色____体贮于此,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

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______。

在此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_______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

原因:

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小心烫手)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过一会儿,烧杯壁上有________生成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

说明蜡烛燃烧后有________和_______

生成。

刚熄灭的蜡烛立即用燃着火柴点燃这白烟

烛芯上方有一缕________飘出,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________

请猜一猜:

白烟是_______

想一想,白烟的成份:

白烟是细小的石蜡颗粒,有可燃性。

观察熄灭后

的蜡烛

熔化的石蜡逐渐________,白色棉线烛心变________,易碎。

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

 

1.蜡烛是由石蜡制成的。

从一支燃着的蜡烛可以观察到很多现象,

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项目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并填空:

(l)蜡烛的顶端熔化成______态;

(2)熔化的______沿着蜡烛周围淌下;(3)熔化的______在下淌过程中又______起来。

(4)烛芯上吸有熔化的______;(5)原来白色的烛芯在火焰中变成_______色;(6)烛焰从内往外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三部分焰的颜色是______的(相同、不同),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烛芯附近的火焰中,ls~2s后取出,发现处在外焰的部分______(最先、最后)炭化,说明外焰温度______(最高、最低)。

2.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

蜡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

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3.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⑴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⑵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

实验⑶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要点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报告

信息:

二氧化碳______供呼吸,_________(能或否)支持燃烧,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可以使_________变浑浊,二氧化碳越多,__________________越多。

氧气可以供给人体_________,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氧气越多,木条燃烧越_________。

活动过程记录:

观察记录

结论或说明

1.将两集气瓶分别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2.盛满水的集气瓶倒立水槽中

3.将饮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中缓缓吹气

4.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瓶口,取出集气瓶

5.用同样方法多收集一瓶

瓶子里_______(有没有)气泡

瓶子里水面___________

若有气泡怎么办?

瓶内不能有气泡,若有气泡需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体已收集满。

此气体收集方法称为____________集气法。

空气

呼出的气体

结论

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______

澄清石灰水_______

呼出气体中_________的含量比空气中_____(多或少)

分别插入燃着木条

小木条_________

小木条_________

空气体中_________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_____(多或少)

想一想,找找看:

1.从冰箱中取出一瓶汽水,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发现瓶外壁有很多___________.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