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2章第2讲大气环流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6209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2章第2讲大气环流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2章第2讲大气环流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2章第2讲大气环流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2章第2讲大气环流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2章第2讲大气环流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2章第2讲大气环流Word版含答案.docx

《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2章第2讲大气环流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2章第2讲大气环流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2章第2讲大气环流Word版含答案.docx

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2章第2讲大气环流Word版含答案

第2讲 大气环流

本讲复习脉络: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大气环流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三圈环流的形成

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

(1)分布:

(2)季节移动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及季节移动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

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

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考向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

(2017·辽宁实验中学模拟)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

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

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

D.Q地位于信风带

2.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

B.Q地盛行东北风

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

1.A 2.C [第1题,b处气流上升,应是赤道低气压带,结合指向标判断,图示为南半球的低纬环流,A错误,选A。

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B正确。

a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C正确。

Q地位于东南信风带,D正确。

第2题,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结合图中指向标,b气压带是上升气流,只能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b影响下气候湿润,A、D错误。

Q地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盛行西南风,B错误。

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正确,选C。

]

●考向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影响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3~4题。

3.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4.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3.C 4.D [第3题,降水少、气温高和光照强都不利于雾的形成和持续。

第4题,图示地区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被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

考点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月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7月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2.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

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

利亚(亚欧

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

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

等灾害

旱涝灾害

●考向1 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及其影响

(2017·黄冈模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6.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5.A 6.C [第5题,M处为北半球低压中心,则甲处气压梯度力指向偏西,再加上右偏的地转偏向力,此时风向是东南风。

第6题,图示时期,亚欧大陆为低压,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为高压,即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

●考向2 季风环流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7~8题。

7.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

8.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思维流程】 

7.D 8.D [第7题,图中显示A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东亚季风的影响范围,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第8题,图中显示B地位于南亚地区,属于南亚季风影响范围,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时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西南季风,为南亚地区带来丰沛降水。

]

9.(2014·安徽高考)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2)。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1)的影响,图2所示地区(  )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A

考点三|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典型分布区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地区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大陆西岸和内部地区

图文助记

1.低压带和高压带对天气的影响

2.风对降水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分析如下: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5)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季节差异大。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特征

地中海

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

气候

干季(冬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夏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

热带季

风气候

旱季(冬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夏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考向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

读图,回答10~12题。

10.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11.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12.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

A.甲站—乙站—丙站

B.甲站—丙站—乙站

C.乙站—甲站—丙站

D.乙站—丙站—甲站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10.D 11.A 12.B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

读图,完成下题。

13.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D [由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半岛为阿拉伯半岛。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影响该半岛。

因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半岛夏季干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