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校本校课程的开发思路.docx
《浅谈小学校本校课程的开发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校本校课程的开发思路.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小学校本校课程的开发思路
浅谈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
近年来,我校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围绕我校“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人为本促发展,以校为本创特色”的校本研究策略,培养“兴趣+能力”的特长型学生,塑造“特长发展”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和谐、高质、特色”的校园文化,促使我校课改再上新台阶,发展得到新定位。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开展,“校本课程”,这一全新的课程进入校园。
我们知道每一所学校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资源状况和文化品位,不可能模仿和照搬,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加以开拓和创新,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我们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入手,强化理论学习,领导亲自挂帅,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关材料、文件、刊物,如《走进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示例与指导》等等,使广大教师初步明确了校本开发的意义,增强他们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我校采取“校本通识培训”、“校本话题讨论会”、“教师兴趣、爱好小调查”等形式,来增强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理解。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以地方性、校园性、趣味性、实践性为开发目标,经历艰苦漫长的探索,逐渐由初期的朦胧走向现在的成熟。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教育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
它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
为此,我们充分的调动教师,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模式。
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使学生和教师的闲置空间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再一次优化配置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在我校校本课程编制过程中,广大教师的课改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专业自主意识与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并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广泛实践注入了直接动力,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一我校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思路的主要依据
1.社会、学生的发展需求。
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求,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考虑的因素。
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教育就应主动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条基本规律,那就是全心全意地为社会发展、学生发展服务。
2.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
学校发展的生命是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富有特点的办学思想的支撑下逐步形成的。
办学要有特色,就要在办学目标特色化、课程设置特色化、教学体系特色化、教学管理特色化、教师队伍建设特色化、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等方面下功夫。
我们认为:
课程设置特色化,一要靠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要按照有特色的思路进行各种课程的特色组合。
3.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特长。
教师教有专长,学生才能学有特色。
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在全面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专业化。
长期以来,我校教师队伍建设都特别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每位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就充分考虑了教师业务专长问题,发挥出教师的专业优势。
三、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我校拟定了“明确目标、突出特色,全员参与、骨干带头,规范程序、动态发展”的管理策略。
1.明确目标、突出特色。
每一门校本课程都要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结合学校条件,提出明确的开发目标,说明该课程能满足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需求,能发挥教师的哪些特长,能利用哪些优势教育资源。
2.全员参与、骨干带头。
我们学校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开发校本课程,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积极参加校本课程开发,骨干教师要起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地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每项课程的开发都成立了由4~6人组成的合作开发小组,提高了课程开发的质量与价值。
学校鼓励课程意识强的骨干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先走一步,开发出具有探路意义的校本课程。
学校对骨干教师开展校本课程给予政策上的扶持,条件上的保证,让他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打头阵。
3.规范程序、动态发展。
在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中,我们明确了开发校本课程的领导机构、课程结构、开发程序、制度措施,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如我们规定,规划一门课程从五个方面进行,即课程目标、课程的环境条件分析、预设课程的主要内容、组织实施课程策略、课程评价建议。
四、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程序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我们首先组建了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
2.严格论证,突出因地制宜。
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真正成为适合地情、校情、师情、生情的课程,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之前都要经过前期论证。
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课程开发组,经组委会讨论认定;二是要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及学生家长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3.确定平台,突出针对性。
为了突出校本课程的针对性,把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区分开来,我校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情、校情、师情、生情,着力开发社区校本课程与学科校本课程,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4.培训师资,提高素质。
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有的放矢,我校加强了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和教与学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教与学等基本理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加深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掌握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知识。
5.确定题目,搜集资料。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
为此,主题的确立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学生的内在需要。
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
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相应的资料、信息做支撑。
课题确定后,我们对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使开设的课程植根于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中。
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可能性的保障。
开发的课程主题确定后,大量搜集资料。
努力拓宽资料搜集渠道,既利用图书馆、书店收集文本资料,又充分利用网络,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
在资料的收集和应用过程中我们还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资料的科学性要经得起推敲;二是信息具有前沿性,把与课程有关的最新信息、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课程介绍给学生。
6.撰写《纲要》,搜集资料。
开设校本课程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审批。
《课程纲要》一般要包括下述内容:
一般项目:
包括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等内容。
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的陈述;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等;(4)课程评价——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7.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一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三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
(2)对学生的评价。
我们在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等级制。
等级的给定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再转换成等级;二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五、我校校本课程项目的设置
1.初级课程。
初级课程的设置针对的对象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少年儿童文明素养,努力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方法是我们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
科学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使广大的少年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公德意识和个性品质,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和意识,是我们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多年来,我校始终把习惯、礼仪、公德养成教育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和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学科教育为载体,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从师生的一言一行抓起,引导少年儿童做文明小公民,做现代小公民,养成文明习惯、掌握现代礼仪,形成公德意识。
如今,这一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关注和赞誉。
为了使这一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形成体系,校本课程研究开发领导小组在广泛研究、整理、挖掘、搜集教育案例和经验的基础上,将这一特色教育活动上升为学校校本课程,并编写了《习惯礼仪公德》校本教材,具体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寓趣味性、活动性、实践性、知识性为一体,通过轻松的话题形式,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演一演、读一读、评一评,将课内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习惯、礼仪、公德常识,形成良好的习惯、礼仪、公德意识。
通过“故事明理篇”、“行为规范篇”、“实施体验篇”行为规范养成资料通过体验性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与思想品德。
这些课程资料有知识性载体又有体验性活动,还有操作性指导,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了重要内容。
2.中级课程。
中级课程针对的对象是三、四年级的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诵读古诗词,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背诵古诗词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内容。
自2003年以来,我校就将优秀诗文吟诵作为学校的特色活动来抓,并以此为契机,拉开了书香校园的创建活动。
在一、二年级开展优秀童话、儿童文学阅读活动,并积极创建小安徒生、小格林、小博士特色班级;在三、四年级开展优秀诗文吟诵活动;在高年级开展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在教师中积极开展优秀教育教学论著阅读交流活动。
将课堂活动与课外学科实践活动相结合,寓乐于学,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开始诗文吟诵。
3.高级课程。
高级课程的针对对象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
在这一阶段,学生进入了面对第一次升学压力的时期。
因而在这一阶段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
2003年以来,我校一直坚持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研究和实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有效的树立教师的现代教育观,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发了校本课程《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在内容上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在内容的表达上力求具体生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六、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形成的几个主要理念
1.充分理解“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校本课程”的认识。
校本课程不仅仅是区域性或本校独特的资源,校本课程还应包括能体现本校办学理念、根据本校自身条件自主开发的课程。
我认为,凡是能够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养尤其是个性特长的课程,又属本校老师自主开发,均为校本课程。
2.校本课程不是简单的编写、出版教材,这是目前许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
校本课程不是一个供师生阅读的案头“读本”,而是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并最后仍然要通过课堂实践来具体实施的教案。
因此,我校的校本课程教材以课时为单元,以学年为阶段进行分类编写。
3.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我们打破了由一位教师独立开设一门选修课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思维定势,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采用分工合作、分类组合的方式。
.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的形式,使校本课程从一开始就贴近学生,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初步形成了以“激趣引入——明确问题——合作探究——总结点拨——联想拓展”的校本课教学模式,使过去被学生看成抽象、深奥,甚至有些枯燥的知识变得具体、通俗和兴趣盎然起来。
1.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1)主动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校本课程要求教师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必须主动转变角色意识,从教材的使用者转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2)主动转变教学方式。
校本课程要求教师在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必须主动面向课程改革,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
提高对课程功能的认识,由给出结论向引出活动转变;提高对课程资源的探讨,教师们已主动告别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学的历史,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3)主动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通过开发实施,教师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到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使教师主动提高职业道德水准,以强烈的责任心爱生、敬业、为人师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建有利条件。
(4)主动发展专业能力。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恰当地选择和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设计恰当的尽量真实的教学情景和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5)主动形成研究意识。
校本课程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钻研教育理论,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努力学会并运用教科研方法。
(6)提高了课程开发意识。
课程是在有计划地安排儿童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参与到其中,而教师们要想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他们必须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因此,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不少老师对课程有了进一步认识,有的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后,才意识到什么叫真正的校本课程。
(7)提高了广大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机会,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权力,它把课程开发的权力直接交赋予老师们的手中,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要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而且必须是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的能力,教师们通过与专家的交流,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学生的共同探究,正在不断累积经验,有的老师编写的教材已有一定水平。
(8)形成了各种教学风格及特色。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累积经验,研究教学过程,从而发现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最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特色。
3.培养了广大教师团结协作精神。
课程开发是一件集体配合完成的事,它要求教师、学生、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的共同参与。
因为教师作为开发课程的主体,他必须与各方面进行合作,与专家交流,与家长合作,与教师研究,与学生的学习等等。
4.促进学校管理更上新台阶
(1)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促进我校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对学校的硬件设备、学生文化、教师文化以及学校行政文化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校本课程实施后,不但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人际互动的氛围,而且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还为学生带来更多元的价值与文化的融合,使学生在贴近自己、乐于参与的校本课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与成功,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校本课程对教师的文化也有影响。
过去学校的教师很少去挖掘、谈论教育问题。
然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本身以及实施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而巳校本课程让教师充分展现自身的价值,使教师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关心教育,关心学校的发展,关心学生的发展。
(2)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促进学校管理更加完善。
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从时空上打破了“围墙”内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此要求学校管理应着力从提高教师责任心,发展教师素质上下功夫,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管理格局。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
教学内容上的衔接性,时间上的周期性,知识上的系统性等,有待于我们加以审视、修正,这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