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简答论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6126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简答论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药简答论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药简答论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药简答论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药简答论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简答论述.docx

《中药简答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简答论述.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简答论述.docx

中药简答论述

三、简答题:

1.何谓中药的性能?

答:

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

2.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

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3.简述中药防治疾病的基本作用。

答:

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4.何谓“四气”?

四气主要说明药物的什么性质?

 

答:

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5.何谓平性药?

答:

平性药是指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

6.药性理论中五味的含义是什么?

答:

五味是指药物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有些药还具有淡味或涩味。

7.简述辛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

辛味药“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

8.简述甘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

甘味药“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

9.简述酸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

酸味药“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

10.简述苦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

苦味药“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

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11.简述咸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

咸味药“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证。

12.简述淡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

淡味药“能渗、能利”,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

淡味药多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之证。

13.简述涩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

涩味药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

14.何谓升降浮沉?

答: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即向上、向下、向内、向外四种不同作用趋向,是药物作用的定向概念,是药性理论基本内容之一。

15.何谓归经?

答: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它包含了药物定性定位的概念,是药性理论基本内容之一。

16.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基础和确定依据是什么?

答: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17.试述中药归经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答:

①归经理论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了方便,即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通过辨证审因,诊断出病变所在脏腑经络部位,按照归经来选择适当药物进行治疗。

②归经理论对相似药物的鉴别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8.何谓毒药、剧毒药?

答:

所谓毒药一般系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剧毒药系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的范围,因此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或毒性对机体组织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可逆的后果的药物。

19.简述中药副作用和毒性的区别。

答:

中药副作用有别于毒性作用。

现代药物毒性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副作用则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20.简述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答:

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为:

①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②误服伪品;③炮制不当;④制剂服法不当,或服后受寒、进食生冷;⑤配伍不当。

此外,还有药不对证、自行服药、乳母用药及个体差多是引起中毒的原因。

四、论述题:

1.举例说明中药的四气是怎样确定的?

答: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它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

如病人表现为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脉洪数,这属于阳热证,用石膏、知母、栀子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寒凉的;反之,如病人表现为四肢厥冷、面色白、脘腹冷痛、脉微欲绝,这属于阴寒证,用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温热的。

2.简述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的关系。

答:

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3.试述中药四气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答: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为药物四气理论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具体而言,温热药多用治中寒腹痛、寒疝作痛、阳痿不举、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证、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虚脱等一系列阴寒证;而寒凉药则主要用于实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热喘咳、高热神昏、热极生风等一系列阳热证。

总之,寒凉药用治阳热证,温热药用治阴寒证,这是临床必须遵循的用药原则。

反之,如果阴寒证用寒凉药,阳热证用温热药,必然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引起死亡。

4.试述认识药物为什么要性味合参?

答:

由于每种药物都同时具有性和味,一般来讲,气味相同的药物作用相近,气味不同的药物作用有别,而气同味异、味同气异的药物作用则各有不同。

药物的气味所表示的药物作用以及气味配合的规律是比较复杂的,因此既要熟悉四气、五味的一般规律,又要掌握每一药物气味的特殊治疗作用以及气味配合的规律,性味合参,才能很好地掌握药性,准确地辨别药物的作用,指导临床用药。

5.试述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

①性味:

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多是升浮药;凡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

②质地:

凡花、叶、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大多为沉降药。

③炮制:

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④配伍:

升浮药在大队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反之,沉降药在大队升浮药中能随之上升。

总之,药物的升降浮沉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6.试述中药升降浮沉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答:

掌握升降浮沉的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调整脏腑气机的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因势利导,驱邪外出,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具体而言,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宜升不宜降。

总之,必须针对疾病发生部位上、下、表、里的区别,病势上逆、下陷的区别,根据药物升降浮沉的不同特性,恰当选用药物,这也是指导临床用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7.试述如何判断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

答:

一般具有疏散解表、宣毒透疹、解毒消疮、宣肺止咳、温里散寒、暖肝散结、温通经脉、通痹散结、行气开郁、活血消癜、开窍醒神、升阳举陷、涌吐等作用的药物多为升浮药;而具有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利水渗湿、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息风止痉、降逆平喘、止呕、止呃、消积导滞、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崩止带、涩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等作用的药物多为沉降药。

8.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答: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同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气、五味说明药物具有不同的寒热属性和治疗作用,升降浮沉说明药物的作用趋向,归经则明确了药物定位概念,故在应用时必须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指导临床用药。

9.如何理解毒性的含义?

答:

古代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既认为毒药是药物的总称,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

现代药物毒性的含义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包括有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10.试述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答:

①要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

目前中药品种已多达12800多种,而见中毒报告的才100余种,其中许多的毒药是临床很少使用的剧毒药。

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安全低毒的优势。

②要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

历代本草对药物毒性多有记载,这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值得借鉴,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出现了不少缺漏和错误的地方。

因此,应相信文献,不能尽信文献,实事求是。

③要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

既尊重文献记载,更重视临床经验,相互借鉴。

④要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

此处所称的有毒中药,系指列入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的中药品种。

如砒石、砒霜、水银等。

总之,应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掌握中药的毒性,对保证安全用药十分必要。

11.试述掌握中药毒性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答:

①在应用毒药时要针对体质的强弱、疾病部位的深浅,恰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防止过量和蓄积中毒。

②根据中医“以毒攻毒”的原则,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某些毒药治疗某些疾病,让有毒中药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③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便于诊断中毒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手段,对于搞好中药中毒抢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简答题:

1.何谓配伍?

答:

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2.何谓中药的“七情”?

答:

前人把单行及其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六种配伍关系,合称中药的七情。

3.举例说明单行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

答:

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对于病情比较单纯的病证,往往选择一种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如古方独参汤,即单用一味人参,治疗大失血所引起元气虚脱的危重病证。

4.何谓相须?

试举例说明。

答:

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它构成了复方用药的配伍核心,是中药配伍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

5.何谓相使?

试举例说明。

答:

相使就是两药合用,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黄芪为健脾益气、利尿消肿的主药,茯苓淡渗利湿,可增强黄芪益气利尿的作用。

6.何谓相畏?

试举例说明。

答:

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如生半夏畏生姜,即生姜可以抑制生半夏的毒副作用。

7.何谓相杀?

试举例说明。

答:

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金钱草杀雷公藤毒等。

8.何谓相恶?

试举例说明。

答:

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9.何谓相反?

试举例说明。

答:

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如甘草反甘遂、贝母反乌头等。

四、论述题:

1.试述中药配伍关系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答:

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是临床常用的配伍方法。

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以保证安全用药,是使用毒副作用较强药物的配伍方法,也可用于有毒中药的炮制及中毒解救。

相恶则是因为药物的拮抗作用,抵消或削弱其中一种药物的功效;相反则是药物相互作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故相恶、相反则是配伍用药的禁忌。

2.试述相畏与相杀的联系和区别。

答:

相畏和相杀均为减毒性配伍,是从自身的毒副作用受到对方的抑制,和自身能消除对方毒副作用的不同角度提出来的配伍方法,两者之间没有质的区别,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提法。

三、简答题:

1.何谓配伍禁忌?

答:

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应用,即《本经》所谓:

“勿用相恶、相反者。

2.简述“十八反”的主要内容。

答:

“十八反”的主要内容是: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芍。

3.简述“十九畏”的主要内容。

答:

“十九畏”的主要内容是: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京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

4.“十九畏”是指十九种具有“相畏”配伍关系的药物吗?

为什么?

答:

不是。

因为“十九畏”的药物属于配伍禁忌的范畴,两药不能配伍同用,否则产生毒副作用。

“相畏”是使用毒副作用较强药物的配伍方法,两药配伍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以保证安全用药。

5.举例说明何谓证候禁忌?

答:

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

如麻黄性味辛温,功能发汗解表、散风寒,又能宣肺平喘利尿,故只适宜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或肺气不宣的喘咳,而对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肺肾虚喘则应禁止使用。

6.何谓妊娠用药禁忌?

答:

妊娠用药禁忌是指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

四、论述题:

1.如何正确对待“十八反”、“十九畏”?

答:

反药能否同用,历代医家众说纷纭。

一些医家认为反药同用会增强毒性、损害机体,因而强调反药不可同用,现代临床、实验研究也有不少文献报道反药同用引起中毒的例证。

但一些医家则持反药可以同用的观点,认为反药同用可起到相反相成的效能,对此古代和现代均有不少反药同用的文献记载。

由此可见,无论文献资料、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目前均无统一的结论,说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科学研究还要做长期艰苦、深入、细致的工作,去伪存真,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目前在尚未搞清反药是否能同用的情况下,临床用药应采取慎重从事的态度,对于其中一些反药若无充分把握,最好不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2.试述妊娠用药禁忌的一般原则。

答:

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妊娠用药禁忌一般可分为慎用与禁用两大类。

慎用的药物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而禁用的药物是指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雄黄、砒霜等。

3.试述饮食禁忌的主要内容。

答:

服药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

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在服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

②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

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

③古代文献记载的一些禁忌。

如鳖甲忌苋莱,常山忌葱等,也应作为服药禁忌的参考。

三、简答题:

1..简述中药的用量应当怎样“因人制宜”?

答:

①一般老年、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的病人用量宜轻,成人及平素体质壮实的患者用量宜重。

②一般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宜小;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用量宜大。

2.简述中药的用量应当怎样“因时制宜”?

答:

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不宜多用,苦寒降火药用量宜重;冬季发汗解表药及辛热大热药可以多用,但苦寒降火药则用量宜轻。

3.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先煎?

答:

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代赭石等。

此外,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他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

4.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后下?

答:

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等。

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等亦属后下之列。

5.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包煎?

答:

包煎主要指那些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

如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及灶心土等。

6.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另煎?

答:

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即另炖2-3小时。

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

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麝香、鹿茸等。

7.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溶化?

答:

某些胶类药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熔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

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等。

8.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泡服?

答:

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

如番泻叶、胖大海等。

四、论述题:

1.试述用药剂量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答:

用药剂量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和临床效果的好坏。

如药量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而贻误病情;药量过大,损伤正气,也可引起不良后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中药多是复方应用,其中主要药物的剂量变化,可以影响整个处方的功效和主治病证的改变。

因此,准确掌握用药剂量,对提高疗效、安全用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试述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答:

①剧毒药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开始时用量宜轻,逐渐加量,一旦病情好转后,应当立即减量或停服,中病即止,防止过量或蓄积中毒。

②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及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药物用量宜小;矿物、介壳质重沉坠,及性味淡薄、作用温和的药物用量宜大。

②鲜品药材含水分较多用量宜大;干品药材用量当小。

③过于苦寒的药物也不要久服过量,免伤脾胃。

3.煎煮汤剂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

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在汤剂的煎煮过程中应注意①煎药用具:

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

②煎药用水:

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现在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

③煎药火候和时间:

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

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

④特殊煎法:

根据某些药物的性能,有目的地选用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特殊煎煮方法。

4.举例说明为什么有的药物入汤剂应当冲服?

答:

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他药物煎液冲服。

如麝香、牛黄等。

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成散剂冲服。

如用于止血的三七、白及等,息风止痉的蜈蚣、全蝎等,和制酸止痛的乌贼骨、海蛤壳等。

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

如雷丸、鹤草芽等。

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汁、姜汁等也须冲服。

三、简答题

1.简述解表药的含义、药性、功效。

答案:

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本类药物大多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

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

2.解表药的适应范围是什么?

答案:

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

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3.发散风寒药的功效、适应范围是什么?

答案:

发散风寒药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

主治风寒表证。

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4.发散风热药的功效、适应范围是什么?

答案:

发散风热药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

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部分发散风热药分别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的作用,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以及风热咳嗽等证。

5.比较麻黄与桂枝的功效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

麻黄与桂枝皆能发汗解表。

但麻黄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又善于宣肺而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又善于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6.简述麻黄的功效、主治病证。

答案:

麻黄的功效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7.简述桂枝的功效、主治病证。

答案:

桂枝的功效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

8.分别简述麻黄、桂枝的使用注意事项。

答案:

麻黄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桂枝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9.麻黄治疗咳喘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常见配伍是什么?

答案:

麻黄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

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常配伍杏仁、甘草;治疗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若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每与生石膏、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

10.简述紫苏与生姜的功效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

紫苏与生姜皆能发汗解表散寒,解鱼蟹毒。

不同之处在于,紫苏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并能理气安胎。

生姜则善于温中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并能温肺止咳,解半夏、天南星毒。

11.生姜的功效是什么?

答案:

生姜的功效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12.比较麻黄与香薷功效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

麻黄与香薷均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不同之处在于,麻黄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其发汗之力较强、散寒之力较大,又能宣肺而平喘、利水消肿。

香薷发汗、散寒之力不如麻黄,善于化湿和中而祛暑。

13.白芷的功效是什么?

答案:

白芷的功效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此外,兼能祛风止痒。

14.比较苍耳子与辛夷的功效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

苍耳子与辛夷均能发散风寒,通鼻窍。

不同之处在于,苍耳子又能祛风湿、止痛。

辛夷药势上行于头面,善通鼻窍,尤为治鼻渊、鼻塞之要药。

15.简述薄荷的功效。

答案:

薄荷的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此外,本品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

16.简述薄荷的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答案:

薄荷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使用时应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17.简述蝉蜕的功效、主治病证。

答案:

蝉蜕的功效是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主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等证。

18.简述蔓荆子的功效、主治病证。

答案:

蔓荆子的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主治风热感冒,头昏头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