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活动我的朋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6045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主题活动我的朋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的朋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的朋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的朋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班主题活动我的朋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主题活动我的朋友.docx

《中班主题活动我的朋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主题活动我的朋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主题活动我的朋友.docx

中班主题活动我的朋友

中班主题活动——我的朋友

目标:

一、主题说明

二、主题教育目标预设

三、主题思考网络预设

四、主题活动网络预设

五、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周活动计划

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七、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八、主题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九、主题完成网络十、主题探究活动的资料超市

一、主题说明

对孩子而言,交朋友是件令人激动的事。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交朋友也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

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提出了群体社会化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当儿童长到一定年龄时,周围群体的力量会慢慢超过家庭的影响力,而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尝试利用一些随机的、创设的情景,来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

让他们在各种交流、交往活动中体验交朋友的乐趣。

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们预设到幼儿的想象力会特别丰富,在他们的小脑瓜中会有好多的奇思妙想,他们可能把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物品等都当作自己的朋友,因此我们把《会说话的标志》这一主题活动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班幼儿开始进一步关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

由于中班幼儿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对危险的预测能力,因此要时时刻刻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二、主题教育目标预设

1、情感目标:

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的美好情感。

2、态度目标:

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技能目标:

培养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意愿及想象的技能。

4、能力目标:

锻炼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发展口语表达的能力。

5、知识目标:

让幼儿了解并体验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谐相处的快乐感觉,知道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标志及用途。

三、主题思考网络预设

社会

幼儿园

[与人类关系]

特征]

动物)

四、主题活动网络预设

K引导幼儿午睡后互相帮助穿脱衣服,并为他人整理衣领。

2\尊习关心别人并尝试主动帮助别人“

3.持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会使用标畚

'健康]

f*

语言

IL

—日常生活

社会

好朋友写像

2、霜希希想麻法

3>小熊让路

h好朋玄大聚会z脸和:

笑笑脸

3>交通标志

作用大長认标志讲安全

5、防火知务勰鏗环

操作区:

投放做爱心是、容片'扌示忘维盘和面具的各寿林材札

1■■口耳区:

扌殳放《外老虎希■布第及蓉种标志的图民美工区.好崩兹的11像。

妊东西要分享。

我的朋艮

区域活动

家园合作

K谎毬引导幼JLTMJWSZra的盘相矢爱,社验人与动植物的稲鎂I-观察生渚中常见的标志。

2>请家长协肋孩子搜集各种名片和标志的圈片。

K换名片Z交朋友弘交通妄全4、标志在哪里5、冰小设计师氐滑清梯

34內影天羡后基数誚川明天前分序习i、昨分区罂成1S天、区放、形

 

五、主题探究计划预设、周活动计划

1、整体计划:

主题探究进程的预设

说话活动:

目己有删些朋友?

主题探究进程预谡

收集有去名片及各种标志的图片。

话嘉松建行育关»人与人、人与周

圉环境如何押处血的话題。

颉戦教学:

1.社会活动

2.谱言活动

工艺朮活动

4.科学活动

乐健康活动

勸儿美术作品手工作品展览

 

2、周计划预设

第一周教育活动计划

主题

我的朋友

本周重点

家长工作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晨间活动

孩子用自己独特的表征方式表示我来了

早读活动

第三单元:

彩虹荡秋千小蘑菇蒲公英大山

学习活动

户外活动

餐前准备

生活活动

午餐、午休

学习活动

户外活动

离园活动

收拾好衣物,组织室内外游戏,准备离园

第二周教育活动计划

主题

我的朋友

本周重点

家长工作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晨间活动

孩子用自己独特的表征方式表示我来了

早读活动

第三单元:

从小爱祖国天上云星丑小鸭美人鱼

学习活动

户外活动

餐前准备

生活活动

午餐、午休

学习活动

户外活动

离园活动

收拾好衣物,组织室内外游戏,准备离园

第三周教育活动计划

主题

我的朋友

本周重点

家长工作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晨间活动

孩子用自己独特的表征方式表示我来了

早读活动

第三单元整体欣赏、朗读

学习活动

户外活动

餐前准备

生活活动

午餐、午休

学习活动

户外活动

离园活动

收拾好衣物,组织室内外游戏,准备离园

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一)环境创设

1、室内

(1)用幼儿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名片,由老师整合成一副完整的画面,“我和朋友的名片”

(2)建立“好朋友画像”画板,对幼儿作品随时进行张贴。

(3)用幼儿设计制作的各种标志,布置成“会说话的标志”。

2、室外家园联系窗:

张贴活动网络图,周计划及请家长协助合作的内容。

3、活动区:

操作区:

投放有关做爱心果、名片、标志、纸盘面具的各种材料。

语言区:

投放《小老虎布布》的图片。

阅览区:

投放有关适合中班幼儿阅读的图书。

体育区:

投放户外活动器械。

(二)家长参与

1、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朋友之间互相关爱之情,体验人与整个环境的和谐相处。

2、请家长协助收集名片及各种常见标志的图片。

(三)可利用的社区资源有条件的可参观社区老年之家俱乐部及请交警来园介绍交通标志。

七、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活动一:

好朋友画像实施者: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情感,体验猜谜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依据主要特征进行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能用简短句描述人物主要特征并进行判断。

活动准备:

幼儿事先了解好朋友的着装。

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谈话:

请幼儿互相交谈,说说自己有没有朋友,有朋友的感觉。

2、教师提出为好朋友画像的方法:

用语言描述,请其他幼儿来猜是谁。

3、和幼儿一起讨论画像的方法和要求:

用简短的话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最明显的特征,如穿什么衣服喜欢做的事等,请其他幼儿猜出是谁等。

(如果是本班的幼儿可以说出姓名,如果是班外的其他人,可以猜出住址或称呼。

4、请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活动。

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来不断加深活动的难度,如:

可引导幼儿关注朋友的细节特征,进行描述和判断,以此来发展幼儿的细微观察能力。

5、请幼儿在语言活动后,利用区域活动时间,进行好朋友画像绘画活动。

教师可将幼儿作品展示张贴。

活动延伸或生成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记录方式:

参加人数:

记录人:

活动二:

换名片实施者: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及大方的态度。

2、锻炼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名片的组成部分及功用,尝试创作代表自己的图案,学习用响亮的声音清楚的向别人介绍自己。

活动准备:

1、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带名片,并解答幼儿提出的有关名片的疑问。

2、活动区布置“我和朋友的名片”展区,背景音乐《好朋友》。

3、幼儿制作材料:

各种画笔(如水彩笔、签字笔等),卡纸作成的名片纸,各色彩纸,剪

刀,胶棒或胶水。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名片展区,并说说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怎样通过名片让别人了解自己等。

2、请幼儿说说名片上有什么,讨论自己名片上的内容,讲出这些方法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3、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制作自己的名片。

包括:

代表自己的图案、电话号码、住址、班级、

幼儿园名称等。

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造出新颖、别致、内容明确的名片。

4、播放背景音乐,请幼儿在活动中练习交往的技能:

能清楚大方的介绍自己并交换名片,语言亲切,行为礼貌,如:

双手递送名片,微笑邀请“欢迎你到我家去玩”等。

5、请幼儿说说活动中的感觉。

活动延伸或生成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记录方式:

参加人数:

记录人: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初步尝试两声部节奏练习。

2、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和表现节奏的能力。

活动准备:

节奏卡。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节奏卡和幼儿一起观察后打节奏,并将儿歌内容嵌入节奏中。

2、将幼儿自然分成两组。

在教师的帮助下,一组拍打节拍,一组拍打节奏,初步尝试两声部节奏练习,教师可和能力强的幼儿分别担任两组的指挥。

活动延伸或生成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记录方式:

参加人数:

记录人:

活动目标:

1、能准确区分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加深对自然数概念的认识。

2、培养幼儿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数量分别是1~5的各种实物卡片;纽扣、玉米粒等粒状物品若干;幼儿用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操作卡片。

每人一套卡片共5张,先点数每张卡片上实物的数量,说出总数;然后,再按照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老师巡回检查后提问个别幼儿,女口:

XX小朋友,你有几张卡片?

在第三的卡片上有什么?

2、操作实物。

幼儿每5人一组,每组一盒粒状实物,引导幼儿自由拿取1~5个实物,并根

据所拿数量多少进行排序游戏。

如:

甲,我拿了1粒石子排在第一;乙,我拿了2颗杏核排在第二……也可以从多到少进行排序。

如:

甲,我拿了5粒玉米,排在第一;乙,我拿了4粒花

生,排在第二……每位幼儿可多次变换数量,反复练习游戏。

3、运用操作材料进行巩固练习。

4、以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活动。

活动延伸或生成:

带领幼儿排好队伍到户外滑滑梯。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记录方式:

参加人数:

记录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并从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2、能根据同伴的动作做出相应的镜面动作。

3、感受和同伴相互模仿动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照镜子的感性经验。

2、落地镜。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小鸟飞》进场,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在镜子前翩翩起舞。

2、幼儿自由对着镜子做各种动作,摆出各种姿势,观察并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3、鼓励幼儿摆出与他人不一样的动作,让同伴模仿。

游戏:

我是你的镜子

1、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

一人做照镜子,摆出一个姿势,另一人做镜子,边说:

“看

我学的像不像”,边迅速模仿:

“照镜子”的动作,摆出相应的镜面动作。

“照镜子”根据“镜子”模仿的姿势做出反馈,“像,像,像,你真像!

2、幼儿两人交换角色,反复进行游戏。

3、组织幼儿互相观看同伴是怎样结伴游戏的,做了些什么动作。

“镜子”模仿的像不像。

4、幼儿交换伙伴继续进行游戏,鼓励“照镜子”做出更多的动作来。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记录方式:

参加人数:

记录人: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快乐的美好情感。

2、发展观察力和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3、了解人的五官及其功用,学习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小镜子人手一面,画纸,记录图表。

2、哭脸、笑脸图各一副,如图: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互相看一看,说说对方脸上长着什么,初步了解人的面部长有五官。

2、拿着小镜子看着自己进行绘画“镜中的我”,记录自己的五官,能力较强者可尝试表现自己五官的变化。

幼儿互相交流,明确说出人的五官的名称,知道五官各自的功用。

3、出示笑笑脸和哭哭脸,引导幼儿看一看五官的变化,如:

笑的时候眼睛弯弯的,嘴巴往上翘等。

说一说这两种表情代表了什么心情,自己喜欢哪种表情。

4、师幼共同讨论:

和朋友相处最好用什么表情?

希望朋友永远是什么表情?

为什么?

引导幼儿明白让朋友快乐的方法:

用笑笑脸去面对朋友,说甜甜话让朋友快乐。

5、幼儿自由结伴,练习笑笑脸,互相说甜甜话,把快乐带给别人,教师把幼儿的甜甜话记录张贴,以便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练习和运用。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记录方式:

参加人数:

记录人:

活动七:

帮布布想办法

实施者: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与人交往时要相互谦让,遇事会与人商量,礼貌待人。

2、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

3、引导幼儿熟悉故事的主要角色及情节,尝试根据故事情节及生活经验进行简单的续编。

活动准备:

1、活动区事先提供故事《小老虎布布》图画书及有关玩偶。

2、我是布布作业纸、笔。

活动过程:

1、给幼儿讲故事《小老虎布布》。

讲完后请幼儿说说:

故事中小老虎布布为什么会哭?

它为什么没有朋友?

谁能帮它出出主意?

它怎样才能交到朋友?

结合经验理解词汇:

霸道。

2、师幼讨论后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发幼儿思考和讨论:

和小朋友在一起时应该怎么做、怎样说呢?

引导幼儿得出结论,知道有事情要与人商量,请求他人的帮助与合作。

3、请幼儿讨论:

如果布布这样对待你,你会怎样说呢?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请幼儿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

说话和气,礼貌待人。

4、教师引导幼儿将将上述想法根据故事的有关情节进行续编,如可以续编布布改变自己的

做法后的故事结尾,也可以将故事中其他角色的做法加以改变进行续编。

5、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做法,运用“我是布布”作业纸进行记录,如:

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等。

教师将幼儿作业张贴在活动室。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记录方式:

参加人数:

记录人:

活动八:

交朋友实施者: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与朋友一起随音乐游戏的兴趣。

2、培养幼儿感受音乐旋律并用动作进行表现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用愉快情绪演唱歌曲,初步学会跟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各种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音乐《交朋友》,熟悉音乐旋律。

幼儿自由表现音乐节奏:

手、拍肩、跺脚等。

2、幼儿学唱歌曲《交朋友》,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娃娃”可以变换为动物或植物的名称。

3、带领幼儿玩音乐游戏《交朋友》,(游戏玩法附后),音乐循环演奏,结成好朋友的幼儿结伴去找下一名幼儿,游戏结束,看看每队都交到了哪些朋友。

4、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相互交流和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记录方式:

参加人数:

记录人:

活动九:

小木匠

实施者: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在集体中相互学习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帮助幼儿通过音乐、游戏等活动,学习6的形成,并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物体,理解

6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数量是6的物体。

2、数字6的卡片,幼儿事先掌握歌曲《小木匠》音乐伴奏下去“抢”需要修理的5把椅子。

游戏进行2――3遍后组织幼儿讨论:

为什么总有1位幼儿没有椅子?

怎样让他们都有椅子?

导幼儿发现规律:

5比6小1,6比5多1,5添1是6。

3、请全体幼儿当“小木匠”,从纸上撕下“小锤子”后,6人一组自由结伴找朋友,点数并

说出每组朋友及“小锤子”的数量,讨论:

并互相学习:

5比6少几?

6比5多?

5添几是6等。

4、请幼儿跟音乐《小木匠》进行模仿动作后,说出活动的感受,评评自己与同伴的表现。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记录方式:

参加人数:

记录人:

活动十:

好朋友大聚会实施者: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美好情感。

2、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与人关系和谐的各种事物,知道它们也可以做我们的朋友。

活动准备:

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及周围环境。

活动过程;

1、教师请幼儿观察活动室内关于朋友的环境布置,说说有了这些朋友,你有什么感觉?

2、和幼儿一起讨论:

人们的朋友很多,你认为还有哪些可以做朋友?

为什么?

让幼儿说出可以当朋友的事物的名称、特征、用途等,明白与人和谐相处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人类的朋友括动物、植物、物品,如图书、玩具等)。

3、幼儿分组进行好朋友大搜索,并进行记录。

教师参与幼儿讨论,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环境中可以作为朋友的事物。

4、教师将幼儿的记录结果进行整理、记录并进行张贴。

5、请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好朋友,讨论;怎样才能和它们成为和谐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记录方式:

参加人数:

记录人: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努力遵守,争做文明小公民。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能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

3、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知道它们所代表得意仪并能画出一些简单的标志。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可带幼儿到马路、十字路口处寻找和观察各种交通标志。

2、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有关交通知识的资料。

3、准备常见的交通标志卡片。

活动过程:

1、故事《神气的小警服》引出课题,使幼儿知道斑马线是行人横过马路的交通标志。

2、用互动谈话的形式请幼儿说说自己都见过哪些交通标志,它们都告诉我们什么?

3、引导幼儿说说见过哪些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事故。

4、请幼儿画一画自己感兴趣的交通标志,并互相交流它们的作用和应怎样遵守交通规则。

5、将教师准备的标志图,幼儿画的及家长协助收集的交通标志,组成专栏贴与墙上,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赏,加深对交通标志的认识。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记录方式:

参加人数:

记录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参加音乐的兴趣。

2、引导幼儿安静的倾听,能根据歌词内容配上相应的动作,增强节奏感。

3、学唱歌曲,加深对交通安全的认识。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交通标志、玩具汽车,自制的人行横道线、红绿灯。

活动过程;

1、出事红绿灯标志,引出谈话内容。

人们为什么遵守交通规则?

怎样做才能保证交通安全。

2、欣赏歌曲《交通安全》,组织幼儿讨论歌曲内容:

歌里唱了什么?

有哪些交通规则?

3、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编配动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4、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

5、组织幼儿玩游戏《红绿灯》,根据信号走、跑交替。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记录方式:

参加人数:

记录人: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标志,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孩子在生活中观察常见的安全标志。

2、各种常用标志、图片若干。

3、布置好的“安全标志图片展览”。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参观布置好的“安全标志图片展览”。

2、请幼儿讲讲知道的安全标志有哪些?

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表示什么?

3、引导幼儿认识几种主要标志。

(1)防毒标志提问:

这是什么标志?

表示什么?

提醒我们注意什么?

告诉幼儿贴有这个标志的物品是有剧毒的,千万别乱动用。

(2)防触电标志提问:

这是什么标志?

哪些地方有这个标志?

表示什么?

最后告诉幼儿,贴有这个标志的地方我们不要用手摸,更不能进去玩,要远离这个地方。

(3)防火标志提问:

这是什么标志?

小朋友应该怎样防火?

万一发生火灾,怎么办?

4、识标志竞赛。

(1)出示不同的场所图,让幼儿为其贴上相应的标志。

(2)哪些地方可以贴上“禁止吸烟”、“当心火灾”等标志。

幼儿可以抢答,答对者奖星星一颗。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记录方式:

参加人数:

记录人:

活动十四:

防火知多少实施者: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活动准备:

有关着火、救火的影象资料图片若干、电话一部、湿毛巾每人一条。

活动过程:

1、观看vcd,探讨片中火灾发生的原因。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片子里说了一件什么事?

火灾是怎么引起的?

怎么预防?

2、引导幼儿分析、讨论引起火灾的几种常见原因。

进一步讨论:

除了使用蚊香不当会引起火灾外,还有哪些原因会引起火灾(乱仍烟头、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用电不当)?

3、接着观看vcd。

先分组讨论,着火后应该怎么做?

有几种自救办法?

(拨打119火警电话,

大声呼救,用湿毛巾掩住口鼻逃生,如果衣服着火了,在地上打滚灭火等),再集体讨论。

4、现场模拟练习:

着火了怎么办?

将以上方法一一演习,重点演习用湿毛巾掩住口鼻,爬出火场后顺着安全出口的指示往外跑,不要拥挤。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记录方式:

参加人数:

记录人:

活动十五:

标志在哪里实施者: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加集体游戏的兴趣及认真做事的态度。

2、初步发展幼儿空间知觉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3、能迅速、准确的说出物体所处的上下前后方位。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搜集的和自制的生活标志若干。

2、游戏用欢快、活泼的音乐两段、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捉迷藏”的游戏。

音乐开始,幼儿自由做动作,音乐停止,幼儿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

如我藏在椅子底前,我藏在椅子后等。

2、听音乐做“标志在哪里”的游戏,练习识别上下方位。

3、组织幼儿分组将不同标志,贴到相应的位置并说出上下、前后方位。

活动反思:

活动观察记录: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记录方式:

参加人数:

记录人:

活动十六:

做个环保小卫士实施者: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把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为。

2、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环保标志,知道它们所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