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总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838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微生物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微生物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微生物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微生物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总复习.docx

《微生物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总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总复习.docx

微生物总复习

1、微生物特点?

这些特点对在生产实际中研究和应用微生物有何意义?

答:

特点:

1)个体小、比表面积大2)分布广、种类繁多3)繁殖快4)吸收多,转化快5)易变异

2.病毒的特征:

①无细胞结构②只有DNA或RNA③缺乏酶系统④在特定的活细胞内寄生

3.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

它有什么特点?

答:

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其特点是:

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4.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

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

还含有脂质和多糖。

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

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

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

核酸内芯有两种:

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5.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

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

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

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

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

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破裂,使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一个宿主细胞可释放10到1000个噬菌体粒子。

6.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细胞(菌)、原噬菌体概念

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

侵入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细胞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

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

7、破坏病毒的物理因素、如何破坏病毒、

 1、温度:

高温使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衣壳受损伤,高温对病毒蛋白质的灭活比病毒核酸的灭活要快。

蛋白质的变性阻碍了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上,削弱了病毒的感染力。

  2、光及其他辐射:

(1)紫外辐射:

其灭活部位使病毒的核酸,使核酸中的嘧啶环收到影响,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尿嘧啶残基的水和作用也会损伤病毒。

(2)可见光:

在氧气和燃料存在的条件下,大多数肠道病毒对可见光很敏感而被杀死,这叫“光灭活作用”;燃料附着在核酸上,催化光催化作用,引起病毒灭活。

(3)离子辐射:

X射线、r射线也有灭活病毒的作用。

 3、干燥:

被灭活的原因是在干燥环境中病毒RNA释放出来而随后裂解。

8、病毒在水体和土壤中的存活时间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病毒在各种环境中由于影响因素的不同,其存活时间也是不同的。

     1、病毒在水体中的存活:

在海水和淡水中,温度是影响病毒存活的主要因素,也与病毒类型也有关。

在水体淤泥中,病毒吸附在固体颗粒上或被有机物包裹在颗粒中间,受到保护其存活时间会较长一些。

     2、病毒在土壤中的存活:

主要受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最大,低温时的存活时间比在高温时长;干燥易使病毒灭活,其灭活的原因是病毒成分的解离和核酸的降解。

   3、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

干燥、相对湿度、太阳光中的紫外辐射、温度和风速等的影响。

相对湿度大,病毒存活时间长;相对湿度小,越是干燥,病毒存活时间短。

9、古菌包括:

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极端嗜热菌无细胞壁的古细菌

古菌的特征:

①古菌的形态细胞很薄,扁平。

有精确的方角和垂直的边构成直角几何形态的细胞。

②古菌的细胞结构大多数古菌的细胞壁不含有二氨基庚二酸和胞壁酸。

组合多为脂蛋白,蛋白质为酸性的,脂类是非皂化性甘油二醚的磷脂和糖脂的衍生物。

有内含子。

③古菌的代谢代谢有多样性。

在代谢过程中有特殊的辅酶,如绝对厌氧的产甲烷菌有辅酶M、F420、F430等。

④古菌的呼吸类型多为严格厌氧、兼性厌氧,少数为好氧。

⑤古菌的繁殖以细胞分裂的方式繁殖,但繁殖速度较慢。

⑥古菌的生活习性大多数生活在极端环境。

如:

高盐分、极热、极酸和绝对厌氧的环境中。

它有特殊的代谢途径。

按照古菌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古菌可分为三大类型:

产甲烷菌、嗜热嗜酸菌、极端嗜盐菌。

产甲烷菌:

产甲烷菌与其他微生物(水解菌、产酸菌)协同作用,能使有机物甲烷化,产生具有经济价值的生物能物质—甲烷。

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菌,现把它分为3目、7科、19属、70种。

10、细菌形态、代表。

答:

1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2杆菌:

芽孢杆菌3螺旋菌:

弧菌4丝状菌:

铁细菌

11、.细菌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生理功能

答: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所有细菌均有:

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

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

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及光合作用片层等。

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体表面最外层的、具有坚韧而带有弹性的薄膜。

可以起到:

①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破裂的作用。

②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

③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间质(格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和细胞质之间的区域)④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指点,使鞭毛运动。

细胞质膜的生理功能有:

①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液的转移。

②细胞质膜上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膈膜组分的酶,故在膜的外表面合成细胞壁③膜内陷形成的中间体含有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

④细胞质膜上有琥珀酸脱氢酶、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电子传递系统、氧化磷酸化酶及腺苷三磷酸酶。

在细胞上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⑤细胞质膜上有鞭毛基粒,鞭毛由此长出,即为鞭毛提供附着点。

荚膜的主要功能有:

①具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毒性强,有助于肺炎链球菌侵入人体。

②荚膜可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

③当缺乏营养时,假膜可被用作碳源和能源,有的荚膜还能做氮源。

④废水生物处理中细菌的荚膜有生物吸附作用,再爆气池中因爆气搅动和水的冲击力容易把细菌粘液冲刷入水中,以增加水中有机物,它可被其他微生物利用。

细菌的染色原理:

细菌菌体无色透明,在显微镜下由于菌体与其背景反差小,不易看清菌体的形态和结构。

用染色液染菌体,以增加菌体与背景的反差,在显微镜下则可清楚看见细菌的形态。

染色方法:

简单染色法:

一种染料染菌体,增强背景与菌体的反差,便于观察

复合染色法:

两种染料染色,区别不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或抗酸性染色反应,或将菌体和某一结构染成不同颜色,以便观察。

12、.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

各有哪些化学组成?

答: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结构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三层:

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是脂蛋白。

内壁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

化学组成:

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肽聚糖,含独磷壁酸,不含脂多糖。

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含独脂多糖,不含磷酸壁。

13.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答:

机制:

①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②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有关

步骤:

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

2用草酸结晶紫染液1分钟,水洗。

3用碘-碘化钾媒染1分钟,水洗。

4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褪色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褪色,呈无色。

5用蕃红染液复染1分钟,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与格兰仕阴性菌及被区别开来

14.蓝细菌是一类什么微生物?

分几纲,其中有哪几属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答:

兰细菌使古老的微生物,只有原始核,没有核膜和核仁,只有染色体,支局叶绿素,没有叶绿体。

吸收二氧化碳,无机盐和水合成有机物作为自身营养,并放出氧气。

分为两纲,分别为:

色球藻纲和藻殖段纲。

其中微囊藻属和腔球藻属可以引起富营养化水体发生升华。

鱼腥藻属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形成升华。

藻类中除了蓝细菌外其他都是真核微生物

15.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各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特征

答: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又类似于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类群,现归属于细菌。

支原体(Mycoplasma)一作枝原体,又称类菌质体,是介于细菌与立克次氏体之间的原核微生物。

属膜体纲,与裂殖菌纲并列。

衣原体(Chlamydia)是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在宿主细胞内发育繁殖具有独特周期。

螺旋体繁殖方式为纵裂,腐生或寄生,可引起梅毒、回归热及钩端螺旋体病

16.何谓原生动物?

它有哪些细胞起和营养方式?

答:

原生动物是动物中最原始、最底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原生动物为单细胞,没有细胞壁,有细胞质膜、细胞质,有分化的细胞器,其细胞和具有核膜。

营养方式有:

全动性营养、植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

17.原生动物分几纲?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有几纲?

答:

原生动物分为四纲:

(1)鞭毛纲;

(2)肉足纲;(3)纤毛纲;(4)孢子纲.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有

(1)鞭毛纲;

(2)肉足纲;(3)纤毛纲三纲。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鞭毛虫大量出现,可作污水处理的指示生物。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有变形虫出现(肉足纲)。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纤毛虫会出现。

18.原生动物中各纲在水体自净和污水生物处理中如何其指示作用?

答:

(1)鞭毛纲:

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鞭毛虫大量出现,可作污水处理的指示生物。

(2)肉足纲:

变形虫喜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的自然水体中生活。

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有出现。

(3)纤毛纲:

纤毛纲中的游泳型纤毛虫多数是在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少数在寡污带中生活。

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纤毛虫会出现。

19、藻类:

蓝藻门:

在污水处理和水体自净中可起到积极作用,用它可有效地去除氮和磷。

在氮和磷丰富的水体中生长旺盛,可做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

裸藻门:

主要生长在有机物丰富的静止水体或缓慢的水流中,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在25摄氏度繁殖最快,大量繁殖时形成绿色,红色或褐色的水华,故裸藻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

绿藻门:

绿藻在水体自净中起净化和指示生物的作用。

轮藻门:

在淡水和半咸水中生长,可熏烟驱蚊,有轮藻生长的水中没有子子生长。

金藻门:

金藻多数为淡水产的,在寒冷季节大量繁殖,是重要的浮游藻类。

黄藻门:

绝大多数黄藻为淡水所产。

硅藻门:

硅藻在全球分布很广,有明显的区域种类,受气候、盐度和酸碱度的制约。

有的种可作土壤和水体盐度、腐殖质含量和酸碱度的指示生物。

浮游和附着的种都是水中动物的食料,硅藻对水体的生产能力起重要作用。

甲藻门:

造成赤潮的因素很多,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和酸碱度促使甲藻过量繁殖是造成海洋“赤潮”的主要因素。

由于它的叶绿体可能来自隐藻、金藻或绿藻,所以发生赤潮时水面可能呈现的颜色有红、橙、黄、绿、蓝、棕等。

因此,赤潮不一定是红色的,但是赤潮通常特指由涡鞭毛藻所造成的水华,其它藻类引起的水华很少被称为赤潮。

褐藻门:

红藻门:

绝大多数红藻为海产,少数为淡水产。

水体富营养化与裸藻和甲藻有关。

20.霉菌有几种菌丝?

如何区别霉菌和放线菌的菌落?

答:

霉菌有:

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霉菌的菌落呈圆形、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比其他微生物的菌落都大。

放线菌的菌落是由一个分生孢子或一段营养菌丝生长繁殖引起许多菌丝互相缠绕而成的,质地紧密,表面呈绒状或密实干燥多皱。

21.酶是什么?

它有哪些组成?

各有什么生理功能?

答:

酶是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物体内合成的,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并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的生物催化剂。

酶的组成有两种:

①单成分酶,只含蛋白质;②全酶,由蛋白质和不含氮的小分子有机物组成,或由蛋白质和不含氮的小分子有机物加上金属离子组成。

每个组分的生理功能为:

酶蛋白起加速生物化学反应的作用;辅基和辅酶起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的作用;金属离子除传递电子外,还起激活剂的作用。

按催化化学反应类型酶可分为:

氧化还原酶:

AH2+B=A+BH2转移酶类:

AR+B=A+BR水解酶类:

AB+H2O=AOH+BH

裂解酶类:

AB=A+B异构酶:

葡萄糖=果糖合成(连接)酶类:

A+B+ATP=AB+ADP+Pi酶的催化特性:

.酶和一般催化剂的比较共性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仅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1)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

酶的专一性:

结构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

(3)酶的催化反应条件温和:

常温、常压、近中性的水溶液中进行催化反应

(4)酶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极为敏感:

酶容易失活

(5)催化效率高:

是无酶催化或普通人造催化剂催化反应速度的103次方至1010次方倍。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酶作用的最适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当底物浓度足够时,酶分子越多,底物转化的速率越快。

底物浓度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由于酶是蛋白质,温度过高会使酶变性失活。

pH对酶促反应速率、激活剂、抑制剂

22、营养:

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

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

合成代谢:

物质合成反应:

将营养物质转变为机体组成的过程吸收能量

异化作用:

分解代谢:

物质分解反应:

将营养物质和细胞物质分解的过程释放能量

23、微生物的化学组成

(1)水分,占微生物机体质量的70%-90%

(2)干物质10%-30%,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有机物占干物质质量的90%-97%,无机物占干物质质量的3%-10%

24、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及类型六类营养要素:

水、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

1.水水是微生物本身组分;溶剂;有利于对营养的吸收;生化反应在溶液中进行。

2.碳源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能为微生物提供碳素来源的物质称为碳源。

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范围称为碳源谱。

3.氮源凡是能够供给微生物氮素营养的物质称为氮源。

氮源的作用是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原料。

4.无机盐作用:

细胞组成部分

构成酶的组分和维持酶的活性

调节渗透压、pH、氧化还原电位

能源

酶的激活剂

5.生长因子:

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小,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的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生长因子主要有:

维生素C、B维生素、氨基酸、碱基对等。

25、微生物的培养基

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物质按照一定比例人工配制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营养基质。

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四种方法:

生态模拟、参阅文献、精心设计、试验比较

四个原则:

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经济节约

供给营养时要注意碳氮磷的比例,因为不同微生物细胞的元素组成比例不同,对各营养元素要求的比例也不同,因此要合适的碳氮磷的比例。

按成分不同划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复合培养基

按物理状态不同划分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按用途不同划分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26、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根据物质运输过程的特点,可将物质的运输方式分为:

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四种运输方式也称为四种跨膜方式

 

四种运输方式比较

比较项目

单纯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

基团移位

特异载体蛋白

运送速度

溶质运送方向

由浓至稀

由浓至稀

由稀至浓

由稀至浓

能量消耗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运送前后溶质分子状态

不变

不变

不变

改变

运送对象举例

水、O2

糖、SO42-

氨基酸、乳糖

糖、嘌呤

27、ATP——能量,三磷酸腺嘌呤核苷(三磷酸腺苷,腺三磷),是生物能量的转移中心。

物质氧化放出能量细胞合成需要能量

ATP是在发酵、好氧呼吸、无氧呼吸中形成的。

具体方式:

1.底物水平磷酸化

厌氧微生物或兼性微生物的底物被氧化,会产生高能中间体,并把高能键交给ADP(腺二磷),从而形成ATP。

2.氧化磷酸化作用从物质氧化获取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光合磷酸化以光能生成ATP的过程。

28、微生物呼吸分为:

发酵、好氧呼吸、无氧呼吸三种

(一)发酵电子受体为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作用。

(二)好氧呼吸(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作用。

(三)无氧呼吸以某些无机氧化物作为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作用。

29、世代时间:

细菌两次分裂之间的时间。

30、分批培养概念:

取纯种的细菌在已灭过菌的培养基中密闭培养,并保持合适的生长条件,微生物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

生长曲线:

以细菌的个数或干重质量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将取样数据描点绘图,定量描述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曲线。

生长曲线:

细菌在新的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

答:

1)停滞期(适应期):

细菌适应新环境,合成所需要的新的酶,细胞体积和重量增加,准备细胞分裂,细菌总数不变甚至减少。

2)对数期(指数期):

细菌生长速度达到最大,数量以几何级数增加,细菌数目增长率倍率的对数与时间成正比。

3)稳定期(静止期):

细菌总数达到最大,新生数与死亡数大致相等,保持动态平衡。

4)衰亡期:

细菌死亡率增加,活菌数减少,最终细菌数将以对数速率急剧下降。

31、生存因子: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如温度、pH、氧气等环境条件

温度:

生长温度三基点:

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可将微生物分为嗜冷菌、嗜中温菌、嗜热菌、嗜超热菌。

pH:

微生物有最适应的pH范围,微生物不同,pH范围不同。

多数细菌:

最佳pH为6.5~7.5,适应范围4~10;一般要求中性或偏碱性。

放线菌:

最佳7.5~8.0;

霉菌和酵母菌:

可在酸性或偏碱性环境生活,最喜欢3~6的环境,生长极限:

1.5~10。

氧化还原电位:

上限+820,下限-400

溶解氧太阳辐射

不利因子对于微生物的影响

辐射、极端温度、极端pH、重金属离子等

 

32、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1.竞争关系不同微生物对于生存环境中的共同物质互相竞争的关系。

例:

污水处理中经常存在着对DO及营养的竞争。

2.互生关系(原始合作关系)两种生物可单独生存,但如果共同生存可以生活得更好。

彼此互相有利。

例:

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

3.共生关系两种微生物必须生存在同一环境中,不能单独生存。

利用自身的独特功能组成共同体,在营养上互利。

例:

真菌与藻类。

4.偏害关系(拮抗关系)两种微生物生存在同一环境中时,甲微生物对于乙微生物有害,但乙对于甲无害。

5.捕食两种微生物生存在同一环境中时,甲微生物吞食乙微生物。

例:

原生动物与细菌、真菌等

6.寄生两种微生物生存在同一环境中时,甲微生物寄生在乙微生物内从而获得营养。

例:

噬菌体与细菌

33、菌种的退化、复制、保藏

菌种退化:

指群体中退化的细菌占到一定数量后表现出的菌种性能下降的现象。

菌种复壮:

为了保持菌种的优良特性能够得到保存,需要进行退化菌种的复壮。

方法有纯种分离、寄生复壮等。

保藏:

对于优良的菌种需要进行保藏,以便更好的进行科研、生产及教学工作。

保藏目的:

使优良菌种不受污染、不退化、不死亡。

保藏原理:

人为的创造一定的环境,使被保藏的菌种处于很低的新陈代谢状态,使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使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

保藏方法:

定期移植、干燥、隔绝空气、冷冻等。

34、杂交、转化、转导

杂交:

通过双亲细胞的融合,使整套染色体的基因重组;或者是通过双亲细胞的沟通,使部分染色体基因重组

转化:

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来自研碎物),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里,从而获得了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转导:

通过温和噬菌体的媒介作用,把供体细胞内特定的基因(DNA片段)携带至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35、什么叫PCR技术?

有几个操作步骤?

答:

PCR技术称DNA多聚酶链式反应。

是DNA体外扩增的技术。

步骤:

(1)加热变性:

将待扩增的DNA置于94~95摄氏度的哥嫂问水浴中加热5分钟,使双键DNA解链为单链DNA,分开的两条单链DNA作为扩增的模板。

(2)退火:

将加热变性的单链DNA溶液的温度缓慢下降至55摄氏度后,在这过程中将引物DNA的碱基与单链模板DNA一端碱基互补配对。

(3)延伸:

在退火过程中,当温度下降至72摄氏度时,在耐热性TaqDNA多聚酶、适应的pH和一定的离子强度下,寡核苷酸引物碱基和模板DNA结合延伸成双链DNA。

经过30~35次循环,扩增倍数达10

,可将长达2kb的DNA由原来的1pg扩增到0.5~1μg。

若经过60次循环,DNA扩增倍数可达10

~10

36、生态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生物种群相对稳定,能量和物质循环与系统的组成、功能相对平土壤生物修复:

利用土壤中的天然微生物或人为加入特定菌株,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加快降解和转化,使土壤恢复其天然功能

37、土壤是微生物最好的天然培养基?

土壤中有哪些微生物?

答:

因为土壤具有微生物所必需的营养和微生物生长繁殖及生命活动所需要额各种条件,所以说土壤是微生物最好的天然培养基。

土壤中的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动物。

38、什么叫土壤自净?

土壤被污染后其微生物群落有什么变化?

答:

土壤对施入其中的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能力,通过各种物理、生化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称为土壤自净。

土壤被污染后,土壤的微生物区系和数量发生改变,并诱导产生分解各种污染物的微生物新品种。

土壤自净:

土壤对进入其中的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能力,通过各种物理、生化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称土壤自净。

土壤自净有一定限度(自净容量),如果超过这个容量,就会造成土壤污染

土壤修复

土壤生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的天然微生物或人为加入特定菌株,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加快降解和转化,使土壤恢复其天然功能

39、水体自净

1.概念

水体接纳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后,在物理、化学和水生物(微生物、

动物和植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

和状态,叫作水体自净。

自净容量是指在水体正常生物循环中能够净化有机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自净过程

水体自净过程大致如下:

1)污染物排入水体后被水体稀释,有机和无机固体物沉降至河底。

2)水体中好氧细菌利用溶解氧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有机物和无机物。

3)水体中的溶解氧逐渐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