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8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815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8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8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8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8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8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8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

《新教材8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8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8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

新教材8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背诵、默写诗歌

2、欣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感受诗人的艺术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内涵

2、反复诵读,进入诗人描绘的梦境,品味诗人借以抒发的情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也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二、教学重点

1、研习赏析诗歌内容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三、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中想象、夸张手法的运用及浪漫主义色彩的体现,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5、教学过程

(1)导入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这样评价过一个诗人: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大家知道是谁吗?

(李白,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一生都过得恣意浪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李白极具浪漫风格的代表性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

(2)诗人、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盛唐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称它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

为卿相。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但玄宗沉溺于声色,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在兖州话别,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3)解题

从诗题中我们对这首诗可以了解多少?

1:

诗歌内容:

梦游天姥

2:

诗歌体式:

3:

写作目的: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题意为:

用梦游天姥山的诗向朋友送别。

从诗题看,它把记游览和吟留别结合起

来;从内容看,它既是一首记梦诗,又是一首游仙诗。

因此,它是一首很别致的赠别之作。

在这里,我们又接触了一种古诗体,那么“吟”是怎样的一种诗体呢?

吟,是古体诗的一种,也称“引”。

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较为自由,节奏多变,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4)原文翻译

听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在烟波浩淼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

浙江一带的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霞的明灭之间有时候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姥山极为高峻,就连四万八干丈高的天台山,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之声。

无数山岩重叠,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

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

忽然间,就到了黄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薄薄的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

仙人们排成列,密密麻麻。

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暂目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问名山。

岂能卑躬屈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5)整体感知

请大家自己通读一下这首诗歌,出原句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入梦的原因是:

“海客谈瀛洲,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体现留别目的的诗句是: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整篇诗歌的行文思路就出来了,诗人先介绍入梦缘由,描写梦游幻境,最后梦醒长叹。

(6)品读全文

我们首先来看看诗人所说的如梦缘由。

请大家齐读一下第一段。

请这一组的同学依次翻译一下这短话。

(听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在烟波浩淼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

浙江一带的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霞的明灭之间有时候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姥山极为高峻,就连四万八干丈高的天台山,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老师现在想问一下大家,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用仙山来做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

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

有何作用?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作者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离尽致,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脚下。

连、横、拔、掩、倾五词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山之高。

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境界。

所以在第一段中描绘的景是神奇巍峨的,作者的情是景仰向往的,并且运用了比较、衬托的写作手法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天姥山。

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请大家齐读第二段。

请这一组的同学依次翻译一下第二段的诗句。

(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之声。

无数山岩重叠,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

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

忽然间,就到了黄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薄薄的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

仙人们排成列,密密麻麻。

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以时间或地点为线索,梦游情景共描绘了几幅图景?

每一幅图景都有什么样的特色?

月夜剡溪(1---3)→寂静清幽

白昼山中(4---6)→壮美奇绝

傍晚山中(7---10)→离奇险怪

夜晚仙府(11---13)→壮丽辉煌

①首先我们来看看描写月夜剡溪的这几句话。

品味重点字词:

飞、照、送。

“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飞”可见速度之快,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照”字写出了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月夜剡溪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寂静清幽,可以清楚的听到猿啼

②接下来诗人描写了白日里山间的景色。

思考:

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谢灵运喜遨游山水,是山水诗的鼻祖,才高自恃,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

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见海日”、“闻天鸡”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

高峻。

“千岩万转”、“迷花倚石”又表现了什么?

诗人忘情山水之态可掬。

白昼山中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壮美奇绝,山高且树木花石都非常吸引人。

③再接着看傍晚山间的景色,先看洞外,“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殷”是震响的意思,“栗”和“惊”是使动用法。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句式有什么特点?

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熊咆龙吟之声震天地,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山石、泉水、深林,乃至峰峦都为之发抖,再加上青云欲雨,水雾缭绕。

傍晚山间给人什么感觉?

离奇险怪,令人害怕。

④景物步步变幻,梦境步步延伸,随迷幻的色彩步步加浓,仙府就要出现了。

请大家思考,“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这里为什么变成四字短句的形式呢?

有什么作用吗?

1、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2、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青空寥落,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照耀,金碧辉煌。

神仙乘云而出,身着云霞般华美的衣裳,乘清风,纷纷而来。

虎是百兽之王,在这里鼓瑟,鸾是凤凰,吉祥之鸟,这里拉车,仙乐阵阵,车声辚辚。

众仙列队立在金银台上。

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

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

洞中仙府给人什么感觉?

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壮丽辉煌

正当梦进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境突然消失了。

这几句展现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梦幻破灭后的失意、惆怅。

“长嗟”是长叹的意思,那么诗人在叹息些什么?

叹梦境之不长;叹现实之苦闷;叹人生之变幻,所有的梦都破灭了。

一个“失”字中隐含了诗人许多无奈的叹息。

【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梦醒之后,李白在最后一段感叹,抒发自己的情感,让我们看看在做了如此瑰丽神奇的梦之后,李白有了怎样的思考与感悟。

请这一组的同学依次翻译一下第二段的诗句。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暂目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问名山。

岂能卑躬屈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这句话让人想起“南柯一梦”“一枕黄梁”这两个成语,它包含多少对人生的深沉感触,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李白由被召见时的兴奋到被排挤放还的失望的经历,这一梦游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其心理过程的折射、其人生经历的折射。

流露了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比喻梦幻的事。

出自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相传唐代有个姓淳于名棼[fén]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

一天适逢生日,他在门前大槐树下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

但见洞中晴天丽日,另有世界。

车行数十里,行人不绝于途,景色繁华,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有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国君愿将公主许配,招他为驸马。

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

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

这时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万分得意。

不料檀萝国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敌,屡战屡败;金枝公主又不幸病故。

淳于棼连遭不测,辞去太守职务,扶柩回京,从此失去国君宠信。

他心中闷闷不乐,君王准他回故里探亲,仍由两名紫衣使者送行。

车出洞穴,家乡山川依旧。

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见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吓了一跳,惊醒过来,眼前仆人正在打扫院子,两位友人在一旁洗脚,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而梦中经历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

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

梦中“南柯郡”、“槐安国”,其实原来如此!

【一枕黄粱,黄粱一梦】意思是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后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之事物,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或喻梦寐以求之欲望落空,常用此语。

出自唐·沈既济《枕中记》。

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

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hándān],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将吕翁改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

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

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

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

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

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黄米饭)还在锅里哩!

即黄粱梦(黄粱一梦)的由来也是来于此了。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两句,

诗人表明了自己什么志向?

明确:

绝不与恶势力妥协,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同时也显露出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遁世的思想。

让我们看看这首诗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此句直抒胸臆,意思是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精神态度?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是诗中的思想精华。

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

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李白这样的感叹有着怎样的局限性和进步性?

明确:

李白一生倘佯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

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合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其想象和夸张的才能。

进步性:

反映诗人傲视权贵、渴望自由的精神。

写神仙世界的美丽,反衬出现实世界的丑恶,表明对现实、对权贵的的憎恶。

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立场服务。

局限性:

流露出了人生如梦幻,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

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本诗的诗眼其实就在最后一句话,那么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以及对自由的追求。

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

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从诗歌中可以看出李白是怎样一个人?

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对自由充满向往。

整首诗已经分析完成了,那么大家是否可以总结一下本诗的艺术特色呢?

⑴构思奇特。

这首留别诗,突破了古代这类诗大都写离愁的陈规旧俗,别出心裁地用“梦游”这一奇特的方式来构思全诗。

由瀛洲引出天姥,由“或可睹”引出梦游;再由天姥引出仙洞,由梦醒而生感慨。

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

、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⑵想象丰富。

(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奇景异境,变幻迭出。

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真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看到你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你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大胆的夸张。

(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李白把想像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

如天姥山横空耸立,山势超越了以险峻闻名的五岳,遮掩了高耸的赤城山,甚至连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也拜倒在天姥山的脚下。

诗人以夸张、烘托的手法,极言天姥山之高。

尤其是“横”“拔”“掩”三字,气象博大,生动有力,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大雄奇,描绘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高大形象和磅礴气势。

(4)语言灵活。

全诗以七言为主,杂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兼用楚辞句法,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

灵活多样的句式便于表达诗人奔放的思想感情。

诗歌语言朴实自然,例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对此欲倒东南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些地方跟散文一样流畅,也只用了一些极其平常的字眼,却有很强的表现力。

(7)回顾重点字词

◆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

◆找出文中的多义字

訇然中开(打开,动词)

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

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动词)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2、名词用作状语——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3、使动用法

——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

6、作业布置

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抄记重点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