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学设计教育局规定表格式教案4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809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学设计教育局规定表格式教案4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学设计教育局规定表格式教案4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学设计教育局规定表格式教案4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学设计教育局规定表格式教案4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学设计教育局规定表格式教案4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学设计教育局规定表格式教案41.docx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学设计教育局规定表格式教案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学设计教育局规定表格式教案4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学设计教育局规定表格式教案41.docx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教学设计教育局规定表格式教案41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课时数

2

第1课时

总课时数

1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

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口算卡片、投影等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

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求“一共住了多少户”算式怎么列?

板书:

144×15=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讲述:

144×15等于多少呢?

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请学生板演。

同桌交流:

请同桌同学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来说说计算的过程。

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

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注意重点提示:

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还要为什么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积要与十位对齐?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1-4”

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

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第2题。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把有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全班交流:

(1)对还是错?

(2)错在哪啦,你能分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

吗?

第3题。

重点组织学生讨论:

25×112怎样列竖式简便。

一般把两位数写在下面。

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明确:

总价=数量×单价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新年期第一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课时数

2

第2课时

总课时数

2

1、通过练习的训练,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

2、加强计算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

难点

计算正确性的提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课件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口算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口答。

统计准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订正。

二、笔算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2题让学生说说笔算的过程。

统计正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帮助订正。

三、解决问题

完成"想想做做"7-10

第7题学生读题后试着独立解决。

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

速度×时间=路程

完成第8题

读题后教师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略作解释。

引导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完成第9题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完成第10题

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

"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四、思考题

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解不对所有的学生作要求。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课题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课时数

2

第1课时

总课时数

3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经验,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重、

难点

简便竖式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课件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

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算式怎么列?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

850×15=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

,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指名学生板演(两种不同写法)

提问:

这两种方法都对吗?

那么哪一种简便?

我们通常都用这种简便方法表示。

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小组交流:

像这样两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样写比较简便。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

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第1题。

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进一步强调积末尾的个数的确定。

第3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每组题的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

几十几乘几百,几百几十乘几十都可转化成几十几乘几十来计算。

第4题。

让学生读题,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5题

学生填完后引导比较:

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作业

今天同时学习了乘法,那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四、课堂作业

课题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课时数

2

第2课时

总课时数

4

1、学生经历探索接近整百或整十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2、学生充分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

难点

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课件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强加口算训练。

完成P6的第7题

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题目将P5的第4题更改。

出示挂图,提问:

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一幢楼一年的保洁费用”算式怎么列?

学生回答,板书:

48×112=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

48×112大约等于多少呢,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

学生思考后,讲述:

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估算的方法和结果跟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

这里的估算,可以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数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提问:

估计的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它的结果,看看自己估计的怎样?

师小结:

估算时,我们一般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三、巩固提高

完成第6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

比较:

比比每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完成第8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

完成第9题

读图后,独立完成,看谁提得问题多?

并进行环保教育。

完成思考题。

答案不唯一,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数末尾0的个数和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课时数

1

第1课时

总课时数

5

1、学生经历探索接近整百或整十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2、学生充分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

难点

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挂图,提问:

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一幢楼一年的保洁费用”算式怎么列?

学生回答,板书:

48×112=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

48×112大约等于多少呢,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

学生思考后,讲述:

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估算的方法和结果跟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

这里的估算,可以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数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提问:

估计的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它的结果,看看自己估计的怎样?

师小结:

估算时,我们一般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比较:

比比每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第2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

第3题

先让学生连线,再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4—6题

这3题都要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第7题

先让学生估计哪一个的面积大一些,再通过笔算得出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练习

第4—7题。

课题

练习一中关于计算部分的练习

课时数

2

第1课时

总课时数

6

1、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乘法计算的相应规律,以促进学生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律的基础。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既体现了知识的运用,又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体会学习计算的价值。

教学重、

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课件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上课准备:

和同学一起浏览整个练习一的内容,指出:

这么多的内容我们将分两课进行练习,怎么分比较合适?

相信学生会很自然地分为:

计算一课和解决实际问题一课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计算

一、口算:

(完成书上的第1题)

老师看好时间,学生统一完成。

再校对。

(这里一共有12题,一般的学生应该能在1分钟内完成。

二、简便计算:

上学期我们认识了25×4=100,利用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一起来找一找,125×()=1000

指出:

125×8=1000,25×4=100,这两个算式对我们的乘法简便计算帮助是非常大的。

观察第6题,以125×16位例:

谁能直接算出这题的积?

这题可以怎么算?

板书完整的过程:

=(125×8)×2

=1000×2

=2000

也就是说,上面的题经过拆分,可以变成下面的题,计算就比较容易。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学生继续完成另外两组题。

501×20为什么可以变成500×20+20呢?

(可请学生从乘法意义的角度来说一说,为乘法分配律做准备。

三、思考题:

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应该是哪两个数?

要使乘积最小呢?

换五个数字再试一试。

集体商量积最大问题:

你有什么大致的思路呢?

(要使积最大,最高位上肯定分别应该是最大的两个数字4和5,低位上的数字应尽可能小。

学生尝试找一找,老师依次把找到的算式板书,要求学生看板书继续找积更大的,一直到大家一直认可为止。

最后答案是431×52

找一找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类似的方法找到积最小的算式:

245×13

四、介绍“铺地锦”,先大家一起看书上的解答,交流是否能看懂?

具体怎么算?

再完成书上留下的计算。

补充:

如果你敢兴趣这种方法,可以

(1)继续出题再算;

(2)想想这又是为什么?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计算,计算包括了口算、简便计算、笔算等。

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2题和第7题

 

课题

练习一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课时数

2

第1课时

总课时数

7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的运算中,选择合适的算法,培养学生灵活解答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

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卡片、投影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大约”问题:

1、学生读第3题。

读完后问:

这里的“140名”是一个怎么样的数?

为什么?

(近似数,这个数据只是一个大致情况,没必要也不可能每一分钟都正好是140名。

相反的,我们全班人数50人,这“50”就是一个精确数。

指出:

正是因为信息给的数据本身是一个近似数,所以算出的结果也是一个近似数,问题就说成了“每小时大约有多少名婴儿出生?

”这题在解答的时候要不要用“≈”?

学生列式解答,观察算式,你觉得这题在计算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

(口算)

学生完成完整的解答。

2、学生读第5题:

指出:

这题的问题是“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

这种问法是因为去年的教材中有估算的教学,本册书中已删去了这部分知识。

那该如何理解这里的“大约”呢?

(142千米本身是一个大约的数,27倍也是,所以算出来的数就是一个大约数;只是这个大约数没必要再转换成“几千几百”,直接写就是了。

学生列式,观察算式,说说这题该采用什么方法计算。

(笔算)

二、购物问题:

学生找出本练习中的购物问题,说说购物问题中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1、第5题:

读题后,学生列式,观察算式,说说你准备选用的计算方法。

(可以简便计算,指名说说具体的简便算法。

2、第10题:

读题后,把该题与上一题比较,单价、数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单价可以看成是整套的单价,那就要先算出一套的;也可以分别算出课桌和椅子的总价,再把两部分加起来。

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完整解答。

3、第12题:

读题后问:

这题与前面两题又有什么不同?

(发现单价会随着人数的多少而变化。

分别算一算三个班各需要的钱数。

比较三个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三班的人数是最多的,但需要的钱是最少的。

为什么?

那三个班如何买票是最合算的呢?

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比较:

如果把前面三个班分别需要的钱数加起来是否会等于这次算出来的钱数呢?

为什么?

指出:

在具体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灵活的情况,需要大家去选择更合适的方法。

小结:

这三题算的时候我们都想到了最基本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但在具体运算的时候又各有不同,希望大家要多注意。

三、其他问题:

1、第8题:

读题后,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答

观察算式,同桌互相说说适合它的计算方法。

(简便计算)

指名板演,结合板演规范学生的书写。

(比如括号的运用等)

2、第9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再交流校对。

3、第11题:

读题后,指名分别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么算?

板书这两个面积公式。

学生列式计算,并比出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