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758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docx

《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docx

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

2015年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

长宁区

普陀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①自1975年日本第一次利用海域建设长崎机场并投入运营以来,世界各国已先后建成了十多个海上机场。

②由于世界航空运输业发展迅猛,新机场建设方兴未艾,致使土地匮乏和环境污染等矛盾日益突出,而海上机场则有着独特的优势。

③机场占地面积大,对建设用地要求高,但土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建设机场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很多现有机场已经被城市重重包围,导致机场无法扩建,机场交通受到影响。

利用填海建设机场,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和耕地,既可以解决城市的航运需求,又为城市建设节约空间。

  ④机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主要是噪声污染和废气污染。

我国规定机场周边的居民区、文教区等一类区域的噪声限值标准是70分贝,一般生活区的限值是小于75分贝。

如果超过这个指标,机场就要面临巨额的赔偿,有些机场由于噪音太大不得不减少飞机起落架次。

如果在海上建机场,则远离居民区,就基本不存在噪音扰民、废气污染等问题。

  ⑤现代城市发展迅速,原先建在郊区的机场很快被高楼包围,对飞机的起降造成很大影响。

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而造成的大气污染和空气质量下降,使飞行起降能见度降低;而且城市中的机场被各种电磁信号覆盖,一些特定的无线电通信频率容易干扰飞机起降,成为飞行安全的一大隐患。

建设海上机场则完全没有这些担忧。

  ⑥

⑦海上机场一般工程量相当浩大,需要大量的土石方填海而形成建设用地。

耽地面沉降仍对建设工程形成最大挑战。

如日本关西国际机场填海造地的填土厚度达到33米。

但由于大阪湾海底的地质条件不佳,有很厚的淤泥,机场从建设之日起就一直在不停的沉降之中。

母亲机场躲在的人工岛已经下陷了十多厘米。

从机场营业之初,营运单位就不得不花费27000亿日元(约合25亿美元)用于维护。

⑧另外,填海会改变当地自然的海岸线,造成近岸的海域和浅滩缩小,海洋环境发生改变,容易导致沿岸栖息生物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生态影响。

由于以上种种负面因素制约,各国在规划建设海上机场时还是极其谨慎的。

14、对“方兴未艾”的“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多年生草本植物B.止,绝C.美好D.忧心

15、海上机场具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9分)

⑴□□□□⑵□□□□⑶□□□□

16、请在第⑥段横线上填补恰当的过渡句:

(3分)

17、第⑦段举日本关西机场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说明关西国际机场的造价和维护费用极昂贵。

B.说明建造海上机场工程量极为浩大。

C.说明需要大量的土石方填海才能形成建设用地。

D.说明地面沉降是建设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1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城市建设用地有限,是很多机场无法扩建的主要原因。

B.海上机场不存在噪音扰民、废气污染等问题。

C.机场周围一些特定的无线电通信频率容易干扰飞机起降。

D.海上机场的建设工程易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一)阅读(20分)

14.B(2分)

15.

(1)节约土地

(2)控制污染(3)安全起降(各3分)

16.虽然在海上建设机场优势明显,但建设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3分)

17.D(3分)18.B(3分)

 

杨浦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21分)

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约4000种是候鸟。

在这9775种鸟类中已有1212种灭绝,占所有鸟类的约1/8,此外,还有179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

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残忍和数字!

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

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

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

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灭害虫10000余条。

在欧洲1000只紫翅椋鸟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蝗虫,而1吨蝗虫一天的食物量与2500人一天的食物量相当。

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

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

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

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

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与其伴生的90种昆虫消失,35种植物消失,2至3种鱼类消失。

在鸟类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中有一种特别重要的依存关系,即许多植物的种子是靠鸟类来播散的。

雁鸭类、鸠鸽、啄木鸟、乌鸦等,是植物种子的重要播散者,而且,很多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更容易萌生和成长。

蜂鸟、食蜂鸟、太阳鸟、啄花鸟、锈眼鸟、鹦鹉等鸟类嗜食花蜜,对有花植物的传粉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鸟眼睛的盐腺,能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据此人们就能把地球上占总水量97%的海水进行淡化。

未来飞机的设计可以模仿蜂鸟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及掉头等特性。

还有一些鸟类能飞越几千米的高空而保持脑血管供血畅通,不会缺氧,这也为人类提供了在供氧不足的高原环境中正常生活和延长生命的重要线索。

鸟类每天吸入大量的空气,进食相当于其体重的食物。

在呼吸和进食的同时,鸟类具有较强的富集有害物质的功能,空气和食物如果被污染,通过收集和分析鸟类胃内容物的方法,就可知道环境的污染状况。

鸟类被直接利用那就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医药、役用和观赏等生活之需等,事实上今天的人类几乎已经离不开鸟类。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挥霍以及对生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人类身边的自然世界正在恶化和消失。

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

破坏环境和大量捕杀鸟类,最直接的后果是人类将要忍饥挨饿。

而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也消失,甚至殃及鱼类。

例如,每两种鸟类灭绝,必然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消亡。

失去了这些为数众多的生物资源,人类的生存将变得越来越拮据。

更严重的是,如果大量植物随着鸟儿的消失而灭绝,人类生存就会陷入万劫不复危机。

人类不是不可以利用鸟类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地保护鸟儿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正如人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一样,人与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同样也是一个共生体,如果人类保护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人类也就在为自己铺就永续生存之道。

保护鸟类和其他动植物,也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15、第

段中,“惊心动魄”在文中的意思是

16、第

段中,作者认为“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原因是:

鸟类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17、“渡渡鸟和大颅榄树原本是毛里求斯的两种珍贵特产。

但是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最后彻底消失了。

今天人们才知道,大颅榄树的种子必须靠渡渡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没有了渡渡鸟对大颅榄树种子的首先孕育和催化,大颅榄树就再也不会生儿育女和繁衍后代。

(1)上面一段文字如要放回原文,正确的位置应是()(2分)

A

之间B

之间C

之间D

之间

(2)理由是:

(3分)

18、从全文看,作者围绕“鸟类”,说明了以下内容:

(6分)

(一)说明文阅读(21分)

15.目前鸟类濒危的现状使人极度震惊。

(2分)

16.因为鸟儿能①保护环境和粮食;③在仿生学中发挥重要作用;④在环境监测方面发挥作用;⑤能直接为人类提供生活之需(8分)

17.

(1)B(2分)

(2)因为该段例举大颅榄树因渡渡鸟的灭绝而消失的事例,承接上文具体清楚地说明有些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才更容易萌生和成长,体现了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相互依存的特点。

(3分)

18.①鸟类濒危的现状;②鸟类对人类的作用和意义;③鸟类濒危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6分)

 

黄浦区

(善意提醒:

文体特征不是很明显,稍有争议,建议在给学员讲解时淡化文体,重在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博物馆文创产品带来的启示

图1图2图3

①身着龙袍,霸气外露的“壮壮”与头戴凤冠、仪态雍容的“美美”(见图1),属文创产品。

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90年来首度推出的吉祥物。

“壮”体现龙特有的力量,彰显紫禁城这一皇家建筑群的震撼力;“美”代表“美中之美,结合众美”的凤,象征着故宫博物院所藏180多万件古代艺术珍品的传统美学内涵。

②近年来,博物馆文创产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③201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其社交网站主页上推出了一款“朕知道了”胶带纸(见图2),引来网友疯狂点赞,掀起抢购狂潮。

此款胶带纸是由该博物馆典藏的康熙真迹衍生的文创产品。

康熙在批阅奏折时,最爱在文末朱批“朕安”或“知道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将康熙的字印在实用性很强的胶带纸上,可谓独具匠心。

④南京科举博物馆则结合本土特色进行文创开发。

其曾推出过一款“盐水鸭”造型的实用文具别针(图3),令很多市民、游客拍手叫绝,赞这个创意“太南京”“太实在”。

⑤然而,这样的文创产品为数不多。

文创,是文化创意的简称。

文创产品就是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的商品。

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投身于文创产品的开发中,但相当数量的文创产品却因为没有销路,被束之高阁,“藏在深宫人未知”。

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呢?

⑥要想做好文创产品,不但需要了解传统文化,更要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导向。

从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人,至少应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深谙传统文化,二是把握世态人心。

扎根在文化的土壤里,创意才能从中获得无限的灵感;理解人心所向,创意才能被普通大众接受。

⑦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中,可以借助创意赋予古物新生命,让藏品中蕴含的文化“活”起来,以缩小藏品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与传统纪念品千篇一律的呆板相比,这样的文创产品必然能走出“深宫”,并在更广的范围内,发挥传播文化的作用。

⑧那么,如何在文创产品中更好地体现文化应有的气韵精神,而不是机械地将文物简单复制或叠加在商品上,或许是各家博物馆在文创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4、读第①段,为“壮壮”和“美美”再各加一个姓,从而更好地体现北京故宫吉祥物的特点。

(2分)

壮壮美美

15、读第③~④段,找出“朕知道了”胶带纸和“盐水鸭”别针本身所具有的共性特征。

(4分)

⑴;

⑵。

16、读第⑤~⑧段,概括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现状给我们的启示:

(6分)

⑴;

⑵;

⑶。

17、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

A.北京故宫推出的吉祥物体现了文化与创意的结合。

B.“壮壮”“美美”体现了北京故宫具有的气韵精神。

C.“朕知道了”胶带纸体现了文创产品美观实用的特点。

D.“朕知道了”胶带纸让博物馆的藏品真正“活”了起来。

18、“壮壮”“美美”、“朕知道了”胶带纸和“盐水鸭”别针作为文创产品,哪一个更能体现“文化与创意相结合”?

说明理由。

(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一18题(20分)

14.(2分)龙凤

15.(4分)

(1)实用性强(2分)

(2)文化与创意相结合(都属于文创产品)(2分)(独具匠心/别具一格/有创意,1分)

16.(6分,各2分)

(1)文创产品不但要体现传统文化,更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

(2)文创产品应借助创意缩小与公众的距离,发挥传播文化的作用。

(3)文创产品应在体现文化应有的气韵精神上下功夫。

17.(3分)C

18.(5分)

可任选,要求阐述时明确指出实物的文化特征(2分)和创意之处(2分),答题完整(1分)。

(若有与其他实物的比较,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建议不扣分。

示例一:

博物馆典藏的康熙真迹是书法珍品,文化价值显而易见,(2分)其与普通的胶带纸结合,无疑是一个创新、大胆的构想,颇具创意,(2分)所以“朕知道了”胶带纸更能体现文创产品“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的特点。

(1分)

示例二:

盐水鸭是南京本土文化的代表,(2分)将文具别针做成盐水鸭的造型,新颖别致,充满创意,(2分)所以“盐水鸭”文具别针更能体现文创产品“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的特点。

(1分)

示例三:

“壮壮”“美美”的龙凤造型,代表了传统文化,(2分)“壮”“美”分别象征故宫建筑群的震撼力和藏品的美学内涵,体现了独特的创意,(2分)所以“壮壮”“美美”更能体现文创产品“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的特点。

(1分)

 

浦东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8分)

指纹:

早于四大发明的伟大发明

①唐代法律规定,国家、民间的契约要加盖指纹——“按指为契”。

1000多年后,这种“按指为契”的方式传到西方,引起了英国、德国科技工作者的惊叹。

当时,其他国家都缺少认定人的身份的手段,没想到中国的指纹技术能如此简单、准确地区别人与人的不同。

因此,有人说,这是比四大发明更早的伟大发现。

②提到指纹,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其在破案中的神奇功效。

殊不知,利用指纹破案并非现代技术。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早在2500年前的战国,古人就已经开始利用犯罪现场遗留下来的指纹进行破案。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秦简,即著名的“云梦竹简”。

其中就记录了一起疑犯挖洞入户盗窃的案件,官府根据现场遗留的指纹、掌纹等证据找到了罪犯。

元朝人姚燧在其所著《牧庵集》中,记载了一个用卖身契上的指纹比对来破案的故事。

③就像世上没有两枚完全一样的树叶,指纹也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

据研究,两个不同的人具有相同指纹的概率仅为几百亿分之一。

正是指纹具有的独一性和排他性,使其被公认为“证据之首”。

④古人还把指纹应用在其他方面。

以秦汉时代盛行的封泥制为例,当时的人为了保密,在送出书写在竹筒木牍上的文书时,除用绳捆缚,还要在绳端结合处用泥封闭,泥上加盖印章,或者以指为印,以防有人偷拆。

而到汉唐时,指纹已广泛用于田宅契、婚姻家庭、人口买卖和财物借贷等民事契约的签署。

此后,按手印成了中国人缔结契约的传统。

⑤尽管中国古人很早就通过肉眼观察到了指纹的人际差异,但指纹的独一性得到科学验证和世人公认却经历了一番曲折。

1858年,在英国驻印度殖民地民政机构任职的威廉.赫谢尔,偶然发现来孟加拉的中国商人用涂着墨汁的大拇指在合同上按手印,于是开始进行指纹

的、、。

1877年,他在《手之纹线》一文中提出“指纹是不会重复的”观点,可他向官方提出的指纹识别建议却被看成“精神错乱的产物”。

直到1897年6月,孟加拉警察总监、英国人亨利发明的指纹分析法才被印度的英殖民政府正式采用,之后,英国本土、德国、美国、法国乃至全世界都开始使用此法。

⑥有意思的是,走出国门的指纹技术,在改头换面后,被重新引入中国。

1901年,北京成立第一个巡警学堂,其中一个重要教学科目,就是如何运用指纹侦破案件。

2011年10月29日,我国对居民身份证进行修订,居民身份证加入了指纹信息。

自此,借助新的二代身份证,用证单位就可以通过核验指纹,快捷、准确地进行“人证同一性”认定。

15、依此填入第⑤段横线上的词语应该是()(2分)

A.观察采集验证B.采集观察验证

C.采集验证观察D.观察验证采集

16、阅读①-④段,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⑴第②段画线句可否删掉?

请说明理由。

(4分)

⑵我国古代在、、等方面广泛应用了指纹技术。

(6分)

17、下列对文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指纹具有独一性而活排他性,两个不同的人指纹是绝不可能一模一样的。

B.从2500年前的战国开始,按手印就是中国人缔结契约的传统。

C.中国的指纹技术传到西方得到科学验证和世人公认经历了一番曲折。

D.走出国门的指纹技术,改头换面后重新引入中国,意在说明我国缺乏科学精神。

18、除上文所述,现代指纹技术还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请举一例具体说明。

(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18分)

15.B(2分)

16.

(1)不能删掉。

(1分)作者举这个指纹破案的例子,(1分)意在说明中国古代有用

指纹破案的“文献记载”。

(2分)(4分)

(2)利用指纹破案、文书保密、签署民事契约(6分)

17.C(3分)

18.现代指纹技术还可以用来做指纹密码防盗门锁、手机及电脑指纹密码开机、指纹考勤、护照指纹采集等。

答案示例:

如苹果iPhone5S以上型号的手机,(只举一例,1分)就有指纹密码开机功能,可以防止手机丢失造成信息泄漏。

(具体说明特点功用,2分)

 

徐汇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

-----红山碧玉龙

龙,是中华民族文明和精神的象征。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骄傲地自称为“龙的传人”。

然而,龙的原始状态是什么样子?

神圣而厚重的龙文化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呢?

等待了千百年的岁月后,人们终于揭开了“中华第一龙”的神秘面纱。

它名叫红山碧山龙,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以北的三星塔拉嘎查村(蒙语意为“美丽的草甸”)。

红山碧玉龙,通体呈墨绿色,高26厘米,重1000克,身体里呈英文字母C的形状,因此被命名为C型玉雕龙。

玉龙用一整块玉材雕刻而成,细部运用了浮雕、浅雕等手法。

玉龙整体给人以力度感和动感,让人似乎能感受到神话传说中龙穿行于空间、无所不能的神奇力量。

红山碧玉龙出产距今约5000-6000年,是目前出土的国内年代最早的龙形玉器。

它的出土标志着早在5000多年前西辽河上游便已形成了对龙的图腾崇拜,表现了红山文化深邃悠远的历史内涵。

红山碧玉龙名扬天下,四海皆知。

没想到,这引发了一场“真假玉龙”之争!

自打红山玉龙成名之后,它的发现地赤峰地区就炸开了锅,各种各样的假玉龙层出不穷。

许多“山寨版”的红山碧山龙的外形、光泽都和真玉龙十分相似,一般人几乎分辨不出真假。

许多爱龙心切的收藏者,都上了制假者的当。

想分辨出真正的“中华第一龙”其实方法很简单!

红山碧山龙的背部有一个细小的穿孔,尺寸拿捏得异常精准。

如果把细绳穿过这个小孔,将绳吊起,停止摆动后,你就会惊讶地发现:

玉龙头尾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

无论制假者怎么模仿,都不能测算得如此精密,无法准确地把握穿孔的尺寸。

只要你拿细绳一吊,假玉龙就会失去平衡、原形毕露了。

面对古人的智慧,制假者只有望“龙”兴叹、自愧不如。

5000多年前,在测算工具极不发达的古代,要想手工雕刻出力学尺度把握如此精准的玉龙。

简直比登天还难。

那么这条玉龙是怎样诞生的呢?

至今科学家还没找到答案。

红山碧玉龙与1971年出生后,曾被送往日本、美国、英国等各国展出,获得如潮的好评。

人们称誉它为“中华第一龙”。

如今,它被正式收入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永久收藏的一级文物。

15.回答第①段中提出的问题“神圣而厚重的龙文化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

”(2分)

16.文章第③段划线句依次从颜色、大小、重量、、、等方面介绍了红山碧玉龙。

(6分)

17.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山碧玉龙”成为中国永久收藏的一级文物,因而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B.“红山碧玉龙”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中国年代最早的玉器。

C.“红山碧玉龙”体现了红山文化中人们对龙图腾的崇拜。

D.“红山碧玉龙”的发现不仅揭开了龙的神秘面纱,也让人们知道了它诞生的秘密。

18.文章第⑤⑥段介绍如何辨别真假“红山碧玉龙”的目的是

(3分)

19.文章以“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为正标题的好处是

(4分)

 

虹口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

我国力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为何要让马铃薯成第四大主粮

①马铃薯是菜还是粮?

在1月6日举办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丰富多彩的马铃薯主食制品令人大开眼界。

马铃薯全粉占比40%的馒头、面包,马铃薯花生冰冻曲奇、马铃薯榛子千层酥、马铃薯芝士蛋糕等,都颠覆着人们对马铃薯的认知。

②农业部副部长在会上表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努力推动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据介绍,马铃薯有望成为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将逐步扩大到1.5亿亩,年产鲜薯增加2亿吨,折合粮食约为5000万吨。

③专家表示,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④据介绍,未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趋势,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1000亿斤以上。

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

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

此外,我国马铃薯产量相对较低,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更大。

⑤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主任介绍,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等。

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

⑥专家建议,马铃薯主粮化涉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环节,需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攻关。

强化规划引导和主粮化技术模式攻关。

加快选育一批优质、高产、抗逆、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

同时加强主粮化加工工艺改进和完善。

开展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研究最优的配比,开发最好的产品。

重点攻关马铃薯全粉占50%的面条、馒头、米粉等配方及加工工艺流程,加快研发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的加工机械等。

15、第①段的作用是:

(4分)

(1)

(2)

16、第②段运用了说明方法,作用是

(4分)

17.让马铃薯成为第四大主粮的原因是:

(4分)

(1)

(2)

18、(5分)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中第段后,

尤其从节水角度来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马铃薯生长需水较少,其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

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而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

理由是:

19、对第

段内容理解最恰当的是:

()(3分)

A.强化进行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技术模式的攻关。

B.强化主粮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主粮化有序开展。

C.加快选育优质、高产、综合性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

D.重点攻关加工流程加快研发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的加工机械等。

(一)(20分)

15.

(1)引起阅读兴趣

(2)引出说明对象(内容)

16.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的前景。

(或:

马铃薯有望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17.

(1)解决了粮食需求增长与耕地水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答种植潜力大或提高单产潜力更大,也给分)

(2)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

18.④(2分)说明的内容与第④段相关联;结构上与第④段是概括到具体的逻辑关系(种属关系)(答到一点给2分)(讲出说明内容给1分;只答逻辑关系给1分)

19.B(选A得2分)

 

闵行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9分)

极端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