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讲 《诗经》两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713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讲 《诗经》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讲 《诗经》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讲 《诗经》两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讲 《诗经》两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讲 《诗经》两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讲 《诗经》两首.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讲 《诗经》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讲 《诗经》两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讲 《诗经》两首.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讲《诗经》两首

《诗经》两首

学习目标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诗篇;

3.理解主人公情感,体会赋、比、兴运用的妙处。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时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成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之一,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雅”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包括《大雅》(74篇)《小雅》(31篇)共105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字词汇总

字音

氓(méng)之蚩蚩愆(qiān)期徂(cú)尔帷裳(cháng)

隰(xí)则有泮靡盬(gǔ)骙骙(kuí)

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古义:

两个词,至,到达,于,介词;今义: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三岁食贫古义:

多年;今义:

指年龄。

3.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古义:

将帅;今义:

人格高尚的人。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古义:

士兵;今义:

人格卑鄙的人。

通假字

1.匪来贸丝“匪”通“非”

2.于嗟鸠兮“于”通“吁”

3.犹可说也“说”通“脱”

4.隰则有泮“泮”通“畔”

5.岁亦莫止“莫”通“暮”

重点语句

判断句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倒装句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宾语前置)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氓》一个勤劳善良的妇女,哀诉她被遗弃的不幸遭遇。

《采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理清结构

《氓》

全诗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相恋(一、二章);

第二部分:

婚变(第三、四、五章);

第三部分:

决绝(第六章)。

《采薇》

【采薇

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

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

第三部分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

把握重点

《氓》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看起来老实忠厚的人,实际上却是满脸笑嘻嘻,好像不是好人。

这反而激发了女子的喜欢,女子一眼就看出来了,“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那个时代,男女之间是很勇敢、很直接的。

女子知道了,内心是认可的,所以送他渡过淇水,一直到顿丘。

一路上,两人一定是情意绵绵的,而且还商量大事。

男子抱怨女子应允了婚事,却故意拖延时间;女子赶紧辩解,错误不在自己,而是没有好的媒人,所以他不要生气,秋天就是他们大婚的日子。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女子具有温婉的性格。

在热恋之中,看什么都是好的,连男子的生气也是好的。

男子性格有点暴躁,不过也未尝不是他的一种策略,这样急切求婚正显示出其热情和爱意。

即使发怒生气,女子也会感受到甜蜜和爱意,这是女子在回忆婚前热恋时情景。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登高望远,恋爱中的女子对恋人的思念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得不到他的消息,就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心绪不宁,眼巴巴地望着,到底没有见着。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真是君心不似我心,约好的地方,并没有男子的身影。

见着了,或者仅仅是一星半点的音讯,立刻云开雨霁,彩彻区明,心里的得意劲儿,甜蜜都从心里渗透出来。

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中有这样的诗句,“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这一“断肠”,是女儿家所有的心事,只在男人身上,所以“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女子一旦陷入情网,很难自拔,于是女子成了“人生自是有情痴”的痴情人。

女子着急了,既然“尔卜尔筮,体无咎言”,那为什么还不“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这时候,着急结婚的是女子了。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热恋中的女人恰如其叶沃若的桑叶,容颜靓丽。

桑葚很甜,但吃多了也是会醉的;爱情很像桑葚,很美妙。

可是,耽溺于其中,也容易失去理智,容易上当受骗。

这是比兴的手法,但同时也写出了“女”与“士”的不同:

不可脱和可脱。

女子一旦坠入爱河,则很难挣脱。

在爱情面前,多么强大自信的女子也会变得脆弱无力。

看张爱玲的文章,觉得这个女子是够强大的,文字那么苍凉。

可是她遇到胡兰成却说:

“当她见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法国著名女作家杜拉斯曾说过“迷恋是一种吞食”,迷恋一个人,就仿佛被一种怪兽所吞食,只感觉一点点地失去,很难自我解救。

从“沃若”到“黄陨”,不仅是人青春容颜的逝去,更写出了爱情在时光推移中所经历的变化。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辛苦地操持家务,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过着贫苦的生活。

在生活的压力下,心力憔悴,未老先衰,容颜不再。

生活一如淇水汤汤,于是不和谐产生了。

自己并无差错,不过那个人变了,男子的行为前后不一致。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为氓之妇,多年一直辛勤劳作,起早睡晚。

因为她的辛苦操持,男子才可以安心在外做事。

“贵易友,富易妻”,有钱的男人大都喜新厌旧。

当年的糟糠之妻看着不顺眼了,脾气就变的暴戾冷酷了。

在夫家得不到温暖,就回娘家获得一些安慰。

可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太无情了。

在当时的社会,女子嫁人,应该是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

《孟子滕文公》: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这个女子在集市上和“氓”私定终身,之后又“乘彼垝垣”相望,于礼不合。

当初父母兄弟一定是警告过她的:

“聘则为妻奔是妾”。

此时回来,所以遭到了兄弟们的嘲笑。

白居易说: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有父母在高堂?

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待。

”女子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离开丈夫,毕竟这是最后的一块遮羞布,毕竟还有人要,这个女子也只好“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邶风·击鼓》中有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可是,老了却让我埋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为什么我的苦楚无边无际呢?

文中有三次写到水: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相恋时候的依依不舍;“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被抛弃后回到娘家;然后就是这次。

望着这水,那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长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想起热恋的时候,那真是美好,“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人处于美好的时候,又怎么能想到之后的不幸呢?

所以“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纳兰性德说“人生若只如初见”,那真是美好。

最重要的第一眼,也就永远定格在那一眼,可是“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你变心了,好吧,这个女子说“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句话很给力,很决绝。

既然你把我抛弃,我就咬一咬牙,把你给忘记!

原来也有这等烈性女子。

可是想一想,这个女子真的能够与男子恩断义绝吗?

她真的不再想起那个曾经为之痴狂的男人吗?

方润玉先生在《诗经原始》中说“虽然口纵言已,心岂能忘?

”一个深情如斯的女子岂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说忘掉就能忘掉的。

白居易说“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一个不堪托付的男人毁掉的不仅是一段婚姻,一个女人的青春年华,同时也是她对于未来生活的信心。

《采薇》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这部分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

“采薇”即采集野生的薇菜,粮草不继,士兵只好以它充饥。

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

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

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

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

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

而且,这样的从春到秋又岂止是一年呢?

在每章的后六句具体描写思归之情时,表达形式也有所变化。

比如,第一章作者仅仅说,到了年底,还回不了家;并抱怨“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是玁狁害得他有家难归。

而第二章则说“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他因思乡而心头烦闷,好像火烧一样,而且感到饥渴难忍,还想到:

“我的驻地没有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

第三章,眼见已到十月小阳春了,回家还是没有指望,戍卒不禁发出痛苦的呻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心情极其痛苦,谁能宽解呢?

显然,随着戍边时间的延长,乡情也日益深重。

作者采用这种反复吟诵,渐次深入的方式,让读者一步步走到戍卒的心灵深处,体会着他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牧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曰戒,玁狁孔棘。

第二部分具体描写戍边生活。

将帅们驾着车马上路了,戍卒也踏上艰难的征途;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卒们则围在车的两旁,打起仗来就靠它来隐蔽。

他们南北转战,一个月要多次打仗,不能安居;他们时刻警戒,不敢松懈,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极其凶狠的敌人。

从字面上看,这一部分没有写思归情愫,但那一股苦涩的情味始终萦绕在诗人的歌声中。

这些可怜的戍卒,当他们拖着疲乏的身子,挣扎着在车马后面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飞矢的时候;当他们枕戈待旦的时候;怎能不加倍思念安宁和平的生活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此诗写得最精彩的是最后一章,尤其是其前四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

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

现在读这四句,仍不禁有所感怀,黯然神伤,因为我们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

“行道迟迟”,还包含戍卒对父母妻小的担忧。

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

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

这首诗的前三章反复抒写盼归而不得归的忧伤。

第四、第五章文笔稍转,从字面上看没有继续写这一层意思,只叙述戍守和战争的紧急与辛苦,而妙处恰在于不动声色地将盼归而不得归的忧思蕴含其中。

最后一章,先追写离家之时杨柳如何如何,可重点显然是在眼下的回归上,尤其是在主人公归途中无人可以理解的悲哀上。

主人公苦苦盼望回家,一次次念叨着要回家、要回家。

从薇菜初生时节一直念叨到岁暮,从彼年一直念叨到此年。

然而,当他真地踏上归途时,却竟然是“我心伤悲”,并深深感慨“莫知我哀”。

主人公此时之所以充满哀伤,是因为在他摆脱玁狁侵逼的压力、从战场上回来之后,另一个根本无法回避的问题又凸现在了眼前:

对家人命运或自身前景极为沉重乃至不祥的预感。

汉代乐府民歌有首《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做饭,采葵持做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当那位从征数十年的老战士回到家中时,家人已掩埋在累累坟墓之中,院落房屋已成为兔子野鸡的乐园,庭中井上的葵菜和谷物是旅生的,舂谷做饭采葵做羹之后竟自无人可送。

这首诗着意倾诉的是主人公不得不接受的家破人亡的惨剧。

不是说《采薇》的主人公一定会面临相同的处境,只是对家人命运或自身前景的沉重担忧,使归途中的他压根儿就乐不起来,充满道不尽的悲伤。

末章之所以精彩,在于写出了那位天天盼望回家的战士,在归途中绵绵不尽的悲伤。

这种悲伤说明:

《采薇》不仅是从战士服役的角度来抒写战争的祸害,而且还蕴含着另外一个角度,就是战争给民生造成了更广泛、更沉重的灾难;不管是开赴前方的战士,还是留守后方的那些战士的亲人们,都别无选择地啜饮着同一杯战争的苦酒。

对《采薇》的主人公来说,回家不是悲哀的结束,而是另一个不得不正视、不得不接受的悲哀的开始。

《采薇》是深刻、卓异的,原因就在于那位终年盼归乃至年年盼归的战士,在回家时没有常人预期的兴高采烈,而是满腹悲伤;《采薇》是蕴藉动人的,它通过启发读者的联想平添了艺术吸引力;《采薇》又是独特的,它没有落入平庸,并且没有把主人公回家后面对的惨况直接展示在我们面前,而是将其留给了我们的想象。

写作特色

《氓》

全篇用赋,两处用兴,四处用比。

赋:

全文铺陈叙述了女子的婚姻悲剧。

兴: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都是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比: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以桑树的枝叶枯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

桑叶的沃若与黄陨的对比,是爱情由盛而衰的象喻。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伤神。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

《采薇》

1.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

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2.情景交融。

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3.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知识迁移

(2019南昌二中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萧萧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①,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②鸨翼,集于苞③棘④。

王事靡盬,不能艺菽稷,父母何食?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萧萧鸨⑤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

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注:

①怙,依靠。

②肃肃:

大雁振动翅膀的声音。

③苞:

丛生。

④栩、棘:

树的名字。

⑤鸨:

鸟名,性不喜欢栖息树上。

1.诗中运用了“赋、比、兴”中的哪种艺术手法?

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试做具体分析。

答案

1.“兴”的手法。

先写不喜栖于木的野雁,飞来聚在树上不得其所,接着感叹徭役繁重,人民离开家乡不得供养父母,也不得其所。

反映奴隶时代农民生活,对徭役繁重,不能耕种以养父母的控诉。

拓展阅读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烛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

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

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

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

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

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些失传的影子,和保留了自由的灵魂?

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

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人间的银河。

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

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英国诗人库伯说: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

”《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

在这部边缘泛黄的籍典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余温尚存。

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

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歌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

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

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

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

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

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

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伴随坠落的星辰,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

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

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

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或许,这是本该继承的宿命?

《诗经》里的雷鸣电闪,使一个失去记忆力的人,蓦然想起如此众多的人类的往事:

这是一座不上锁的往事的仓库。

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模糊了你的玻璃镜片。

《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

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

在《诗经》里的掌纹里游动。

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可河边的植物却是极其著名的,它叫做蒹葭。

这是一种和爱情有关的植物,我们无法忘记它。

  蒹葭,是因为一位美丽的守望者而出名的。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时代的爱情,以蒹葭作为标本。

我们今天的芦苇,前世都曾经是蒹葭——平民化的身份,也无法篡改其贵族的血统。

古老的植物,古老的爱情。

正如若干年以后,汉乐府的时代,民歌里的爱情,是以陌上桑命名的(因为一位叫罗敷的采桑女子)。

  《诗经》还帮助我们认识了更多古朴的植物,譬如:

荇菜、卷耳、苤莒、蘩(白蒿)、薇(野豌豆苗)、栩(柞树)、堇葵……我们通过这些生僻的名字,徒劳地追忆某种遥远的生活和已逝的风景。

月光如水的夜晚,窗外洋溢着往事混杂的莫名的芳香,我们仿佛洞察到那些静若处子、纤尘不染的植物,重重封锁住道路、篱笆、井台和远方的家园——像一幅饱经沧桑的褪色的插图。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先民们的起居安息,也隐约散发出温柔的植物的气息。

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

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

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

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

古人以纠缠的音乐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

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

我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

《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

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

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

这是一种提醒:

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诗经》经典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6.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卫风·木瓜》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9.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

1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1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1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1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诗经·小雅·斯干》

17.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18.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

1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2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2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

1.下边加红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

B.静女其娈(luán)乘彼垝垣(ɡuǐ)与子同泽(zé)

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贻我彤管(yí)

D.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嗜草乘彼垝垣

B.糜室劳矣矛戟彤管踟蹰

C.自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

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晏晏帏裳

3.下列加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问候

C.行道迟迟:

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

高大的样子

4.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