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周年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712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周年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周年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周年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周年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周年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周年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docx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周年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周年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周年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docx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周年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某某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十年开展历程和未来十年开展展望

2006-02-28

某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自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今,某某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走过了20年风雨历程。

20年来,在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广阔建设者的艰辛创业和不懈努力,某某开发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昔日的一片荒原渔村、盐碱滩涂,逐步开展成为一个以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为主要特色、以开放型经济为主体、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对外开放整体格局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时至今日,对国务院批准的原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的区域已开发完毕,与所处一地的某某市黄岛区联合开发的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根底设施投资累计超过了210亿元人民币,成为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和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与省级薛家岛旅游度假区于一体,国内投资环境最好、区位优势最强、经济社会开展最具活力的特殊经济区之一。

一、开展历程

20年来,某某开发区不畏艰辛、不断创新、奋勇开拓、始终不懈地探索适合自己开展的道路。

实践明确,20年的开展历程就是不断开放开发、开拓创新的过程。

〔一〕某某开发区的选址

国内外区域开发与城市开展实践证明,开发区建设开展的关键和前提在于选址的正确与恰当。

从国际经验看,世界各地创办的特殊性经济区在选址上对地理位置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其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三个因素:

一是交通极为便利。

出口加工区一般选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机场附近,交通条件便利,并有方便的运输系统。

例如,亚洲的出口加工区大都位于赤道以北,北纬30度以南的沿海地区;美洲的出口加工区多于北美的各主要港口城市。

二是选“热〞地。

国外出口加工区选地一般均为“热〞地或“熟〞地,即大都是已有一定根底设施条件或有一定的根底条件为依托的城乡结合部地区,而不是尚未完全开发的“冷〞地或“生〞地。

三是选择水、电等能源充沛的地区。

正是基于上述因素的考虑,某某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初,曾有崂山、城阳和黄岛三个区位选择,并有过一番激烈的争议。

为科学规划、正确选址,某某市委、市政府曾屡次出国考察国外的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参照设立开发区所具备选址在海陆空港交通便利、电源和水源等能源充沛区域的国际惯例,借鉴了新加坡、某某等新兴中等兴旺地区的成功经验,经综合论证,最终将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在胶州湾西海岸黄岛区与胶南市之间的区域。

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毗邻某某老市区的崂山区,没有建立港口的先天条件,当时水资源比拟短缺,且作为旅游景区,不宜大规模开展工业;二是位于某某老市区北部区域的城阳区〔时属崂山县〕,虽离某某老港较近,水陆交通都较为便捷,但在“引黄济青〞工程启动实施前,水资源和电源等能源相对匮乏,且区内大局部为耕地,开发征用土地本钱较高,而中央当时对开发区总的原如此,就是只给政策,不给资金;三是黄岛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开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黄岛虽离某某母城陆路较远,但与母城隔海相望,海上最近距离不到2.26海里,同时具备了港口交通、水电能源等设立开发区的主要条件。

从交通上看,当时黄岛区域内正在兴建某某新港区——前湾港,并拥有国际一流的港口岸线资源条件,此外,直达机场和老市区的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和通往市区的轮渡已经列入建设计划,胶黄铁路通过胶济铁路连贯全国;从能源方面看,电力资源相当充沛,当时黄岛电厂已具备了67.3万千瓦时的发电能力,水资源也完全可以从周边的胶南市提供;在用地方面,黄岛区的薛家岛当时大局部为滩涂荒地,实际耕地很少,开发建设的动迁和征地本钱很小;从某某市的整个城市开展格局和生产力开展布局来看,向北开展将从交通、能源等方面拉长经济瓶颈,加重老城区和某某老港区的满负荷状态,造成经济梗阻;向东从浮山到崂山,空间十分有限,且多为山体、坡地和丘陵,只宜于开展高教区和旅游景区,同时从梯度推移理论出发,某某市未来的开展惟有跨海西移——在胶州湾西海岸的黄岛开辟新经济区,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才能有更大的作为,才能禁得起历史的最终检验。

事实上,某某开发区20年的辉煌实践也最终证明:

选址海西,正确无比。

〔二〕某某开发区的开发历程

某某开发区与全国其他沿海国家级开发区相比,在开展历程的时段划分上,既有共同的时代背景与相似的经历,但也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概括起来,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从1985年到1992年,为探索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根底设施建设,以根底设施建设保证项目上马〞的工作方针,致力于搞好各项根底设施建设,兴办了一些中小型的项目。

在开发区的建设安排上,某某开发区坚持“规划先行,量力而行,分期实施,尽力而为〞的原如此,采取“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的做法。

这样就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和使用,大体上在开工的第三年就根本上完成了2平方公里起步区域的根底设施建设,除了国家和地方共同投资的某某前湾港一期工程、黄岛原油码头二期等根底工程如期竣工外,仅某某开发区自身就自筹资金数亿元建成了自来水供配水管线与水厂、开通了2000门微波程控、建设了某某——黄岛之间的轮渡码头并通船、建成了热源厂与大型变电站,实现了起步阶段的“七通一平〞〔通路、通电、通上水、通下水、通讯、通暖、通气与土地平整〕与其他配套工程建设的规划要求,初步创造了招商引资的条件,从而接纳了第一批外商投资项目和内联项目进区,开创了外引内联的新局面。

随后,再用收取的场地使用费、管网配套费和各种税收资金投入新区开发,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实力的积累,滚动开发的规模不断扩大,到1992年某某开发区已建成10平方公里,引进建设了三美电机、某某正大、统一产业、中达化纤、美得视、广裕实业等一批内外资项目。

文教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有了一定的开展。

截止到1991年底,全区共有人口10.13万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262人,中高级职称453人。

期间,1989年12月份,国家级某某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开发区奠基创立;1992年11月份,某某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2、第二个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为二次创业阶段。

进入这一阶段的历史转折点或者说里程碑的事件就是1992年的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和某某开发区与某某市黄岛区的体制合一。

在这10年期间,某某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体制安排、规划调整、环境建设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一,在功能定位上,某某开发区根据自身远离某某母城的实际,对“三为主、一致力〞的办区方针进展了创新和充实。

首先认为开发区不能搞单一型的工业区,明确提出开发区要向现代化的国际性的新城区方向开展,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经济社会协调开展的新城区。

围绕开发区的开展定位,某某开发区组织了数次大规模的讨论,其中1998年牵头召集了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的负责同志举办了“建设特区式开发区〞的大型研讨会活动,提出开发区要走“特区式开发区〞的道路,确立了“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的总体工作思路,从而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初步回答了开发区在第二创业之后将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

其次在体制安排上,某某开发区逐步建立起一个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新型政府运行机制,与一般行政区相区别、精简高效的新型政府管理体制,完成了区直企业改制,推动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特别是始于1992年终于1994年的两区体制合一,开了全国沿海城市把经济区与行政区融为一体的先河,标志着新区进入了第二次创业的新阶段,为推进新区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如今,两区体制合一框架下的某某开发区以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开展,雄辩地回答了当初的争论和疑问,充分说明了两区体制合一是“利〞远大于“弊〞。

如果以现代的视觉去历史地审视十年前的创举,至少可以为某某开发区的两区体制合一提炼出四点理由:

即有利于在开发区所在的某某胶州湾西海岸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产业布局和有利于减少区域内的行政运行本钱。

一是在规划建设上,两区体制合一后,某某开发区由起步的15平方公里扩展为220平方公里,开展空间严重不足〔1992年开发区15平方公里的规划总面积中已经开发建设了10平方公里〕的问题得到缓解,也使两区整体区域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成为可能。

两区体制合一后,某某开发区于1996年完成了区域总体规划布局的调整,将开发区和黄岛区共同管辖的220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为六大功能区,包括石化工业区、国际商贸仓储加工区、临港工业区、高效农业区、行政商务中心区、综合旅游区。

现在来看,这一规划还是较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也保证了西海岸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开展。

二是在行政运行本钱上,两区体制合一前,两区之间的利益取向有很大的差异,很多社会事务难以协调,司法管辖、公交线路断档等问题冲突不断,造成内耗非常严重,同时,由于对土地、港口、旅游等资源的分割,造成区内新进大项目难以合理安排,使得开发区的开放资源和功能优势,黄岛区的区位优势、港口等资源优势,都不能得到集约化利用,这对两区的开展都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两区体制合一后,减少了区域摩擦,提高了行政效率,使两区优势得以有机结合,拓展了开放空间,增强了开放活力,整个新区已经初步成为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功能相对完善的区域,具有一般开发区和行政区不可比拟的特殊优势,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区创造了必要条件。

当然,“兴一利,必添一弊〞。

客观地说,两区体制合一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如,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后,全国X围内掀起了对外开放的又一次高潮。

它不仅使全国各地利用外资的形势发生了质的飞跃,更推动沿海各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了真正的大开展时期。

但是,在当时的大开展背景下,由于两区体制合一而造成的磨合期和众多社会事务的羁绊,以与新旧观念严重冲突,使某某开发区一定程度上削弱和转移了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精力和视野,导致机遇有所丧失。

此外,还造成了开发区的开发开放功能相对弱化、向旧体制小步复归的问题,如,为适应两区体制合一的新体制,某某开发区〔黄岛区〕套搬了一般行政区的一些做法,设置了相对庞大的人大、政协机构,而没有研究探索中间体制精简设置,为后来日益加深的“体制复归〞问题埋下了铺垫;机构有所膨胀,加大物质奖励激励机制建设的力度相对困难,人员素质优势不如原来明显,衙门作风开始萌生,服务意识相对薄弱,层层收费、办事手续繁杂的不良现象开始出现,行政效率有所降低等;区域面积扩大,财力分散,环境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等等。

但这些弊端和问题并不从根本上影响开发区的开展,也没有突破开发区“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格局,相反完全可以通过不断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由形式上合一走向内涵式的“合金〞,在实践中把不利因素降到最小程度,并可以逐步予以解决。

比如,两区体制合一由于社会事务增加,造成开发区的开发开放功能相对弱化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集中利用各自优势,加快观念转变,统筹突出全局重点〞的方式来解决,就是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对外开放这一西海岸的最大优势,使原黄岛行政区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服从服务于新区的综合投资环境建设,保持和强化新区的经济建设和开放开发功能。

因此,权衡利弊,某某开发区与黄岛区的体制合一,在实践上是成功的,加上其在全国开发区的首创性,还为某某开发区构筑了对外开放的又一独特优势。

再次在规划建设上,某某开发区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区的城区开展定位和目标,确定了“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经营,高效能管理,高速度配套〞的规划建设指导方针,确立了六大功能区的布局,完成了各分区规划、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城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根底设施迅速开展,为项目建设和居民生活服务的功能显著增强。

3、第三个阶段——从2001年3月至今,为某某开发区由孤军建区转入举全市之力“兴城〞的新阶段。

其标志性事件:

一是某某老港外贸集装箱业务与其他大宗进出口海运业务完成了向某某开发区前湾新港的转移;二是从2001年3月到2002年8月,某某市委、市政府通过在开发区召开两次现场办公会议,再一次明确地作出了“挺进西海岸、构建某某新经济重心〞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某某开发区的开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里程碑,预示着某某开发区迎来了由建区到兴城的重大转折。

围绕上述两件历史性事件带来的重大机遇,近年来某某开发区在第二个开展阶段期间确立的“建设特区式开发区〞的战略定位的根底上,进一步创新了开展定位和前进方向,率先明确提出要作为所在城市乃至更广区域的“增长极〞,“构建某某经济开展重心,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区〞的战略定位,从而在全国开发区中率先完成了开展战略调整。

应该说,某某开发区这一轮的战略定位调整,不是对“建设特区式开发区〞战略的否认,而是在全面继承其本质的根底上的一种升华。

这是因为,“建设特区式开发区〞与“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区〞在内涵上是一致的,首先建设特区式开发区口号提出的本身就意味着要建设新城区,因为特区本身也是城市,而不是单纯的产业区或者工业区。

而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区,本身就包括现代化、国际化和新城区三层含义,涵盖了经济的国际化、城市的现代化,这与特区的开展定位是相互吻合的。

由于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体制得到进一步创新、机制得到进一步优化以与某某经济开展重心的西移,所有这些内外动力推动了某某开发区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超常规、跨越式开展。

2003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99亿美元,是1999

年3.6倍;完成GDP212亿元,是1999年3.26倍;当年价工业总产值完成455亿元,是1999年2.7倍;区域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1亿元,是1999年的2.6倍。

截至2003年底,在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发区中,GDP由1994年的第7位升至2003年的第4位,地方财政收入由第8位升至第4位,实际利用外资由第6位升至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由1994年的第6位升至2003年的第2位。

二、开展成就与根本经验

2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央和省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某某开发区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坚持以人为本,结实树立科学开展观,统筹经济和社会开展,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在经济开展、产业培育、科技进步、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增加出口、体制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在自身开展的同时,不断某某创新,积极实践和探索,就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特殊经济区域如何更快更好地开展,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某某开发区20年创业实践的主要成就

20年来,某某开发区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开展态势,现已开展成为一个投资环境良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大某某经济开展的主要增长点。

1、按国际标准持续推进市政根底设施建设。

20年来,始终坚持以可持续开展为主题,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建设精品、经营城市、生态保护五大原如此,稳步推进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截至目前,全社会根底设施投资超过200亿元,建成了前湾港、黄岛油港、胶黄铁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轮渡码头、国际国内交换站等一批大型交通通讯能源设施,形成了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电、通讯、供暖、供气、有线电视等根底设施八大体系。

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建成了镰湾河水质净化厂、管家楼水厂等一批市政根底设施,城市配套功能不断完善。

建设了行政中心区主轴线工程、唐岛湾综合改造工程、滨海公路开发区段等城市精品项目,建成了新区第一座立交桥〔嘉陵江路立交桥〕、第一座高架桥〔前湾港疏港专用通道〕、第一条隧道〔嘉陵江路嵩山隧道〕,提升了城市形象。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多元整合、组团开发〞的原如此,加快旧村改造城市步伐,累计改造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达54平方公里。

加快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9%,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国家生态示X区验收。

2、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开展。

20年来,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大、引强、靠高,开放型经济呈现新局面。

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53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我区投资,累计引进三资项目1731个,总投资99.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8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1亿美元。

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72个,投资过亿美元的项目9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42个。

对内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海尔、海信、澳柯玛、中集、一汽、中船重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入区,2003年实际到位内资50亿元。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2003年全区出口总额达9.5亿美元,进口总额达6.4亿美元。

3、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年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开展机遇,增创开展优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开展的良好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九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

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2.1亿元,区域性地方财政收入12.1亿元,工业总产值4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第5位。

4、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初现。

20年来,始终坚持走开展特色经济之路,按照“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三大特色经济的布局,建设西海岸新兴经济产业带。

积极实施“以港兴区〞战略,2003年前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400万标箱;引进了马士基、伊藤忠、以星航运等一大批国际知名仓储物流企业,港航服务业蓬勃兴起。

围绕建设某某新型工业化的中心区,初步形成了以海尔、海信、澳柯玛、新都理光、三洋电机、海信日立空调等为依托的家电电子产业,以高合化纤、中达化纤、SK化工、庆昕塑料等为依托的石油化工产业,以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中集集装箱、浦项不锈钢、乘用车等为依托的机械制造产业,以国风药业、国大生物等为依托的生物制药产业。

目前支柱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税额均占到全区总量的80%以上。

围绕建设国内一流的海滨文化旅游观光胜地,拉开了薛家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的帷幕,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某某金沙滩文化旅游节,并成为某某市三大知名节庆品牌之一。

2003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9亿元。

5、行政管理体制日趋精简高效。

20年来,始终坚持“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如此,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一般行政区相区别的精简高效的新型政府管理体制。

以“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优化环境〞为目标,持续实施了政府管理体系“五项工程〞改革,开展了“四型机关〞创建活动,初步建立起以两区体制合一为根底、以开放为主要特征、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

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将1054项审批事项精简到147项,精简幅度达86%。

积极推进“零收费区〞建设,面向工业企业的区属收费项目由原来的334项减少到目前的2项,每年可以减轻企业负担4000余万元。

建立了“超市型、平台式〞行政审批中心,将与项目引进和建设相关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中心统一办理,提高了办事效率。

设立了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加大了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机关效能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6、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开展。

20年来,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开展齐头并进,科教文卫等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积极推行“科教兴区〞战略,引进建设了石油大学某某科教园、某某科技大学某某创业基地、某某建工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某某滨海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高等院校,大教育格局正在形成。

高度重视招才引智,初步构筑起人才高地,全区现有人才总量4.2万人,占总人口的14%。

始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国开发区中较早导入了区域CIS设计,率先提出了“项目至上,客商至尊〞的亲商重商理念,深入开展了“创文明大道、做文明市民、树文明形象〞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与环境指数居全国开发区首位。

积极开展文化事业,建成启用了文化艺术中心和北城区科技文化中心。

大力开展医疗卫生事业,建成第一人民医院病房楼等一批医疗卫生设施,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医疗人才。

大力开展社会保障事业,建立了农村社会化根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创建了区慈善福利机构,率先实行了城乡统筹就业,形成了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03年职工人均工资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7元。

〔二〕某某开发区20年创业实践的根本经验

经过20年的创业开展,某某开发区对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优势,怎么样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办好这一特殊经济区域进展了大胆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成为指导某某开发区更上一层楼的宝贵财富,也为其他开发区更快更好地开展提供了借鉴。

1、体制创新是开发区开展的根本动力。

体制创新是推动开发区开展的动力与基石。

实现经济关系市场化,经济开展集约化,经济管理法制化,从而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是加快推进某某开发区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全面接轨、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根底和条件。

为此,多年来,某某开发区主动适应国际经济体系的大背景,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推进开展模式、经济管理、土地经营、社会保障、科技、环境、党建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构筑有利于开放和开发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切实做到按照国际惯例改革,按照国际惯例开放,最终按照国际惯例运作,以体制的最大活力,求得了某某开发区持续、稳定、健康开展的最大动力。

2、超前规划是开发区开发建设的根本原如此。

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某某开发区强化规划的主导作用和先行地位,始终把规划作为提升土地价值、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外来投资的第一品牌。

如,近年来某某开发区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组织编制了《某某市西海岸经济开展用地规划》、《某某市薛家岛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向全世界描绘了开发区的美好开展蓝图,增强了开发区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外地游客。

围绕打造城市“百年精品〞工程,始终注重抓好设计和建设质量关,在建筑设计市场上积极引入了竞争比选机制,建立健全了规划设计方案招标投标制度,努力提高国内外高水平设计单位参与中心区建筑工程规划设计的比例和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的比例。

积极探索健全了规划工作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规划委员会,对涉与全区开展建设的重大规划问题进展审议确定;建立了重大规划设计方案公示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初步形成了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规划审批机制。

强化了规划的刚性地位,对各类规划,一旦确定之后,就严格执行。

3、战略定位是开发区经济社会开展的目标指向。

各地开发区在建立之初,有的紧靠老城,有的远离老城,第二产业开展很快,第三产业相对开展不够,比拟普遍存在着“人气不足〞现象,特别是远离老城区的开发区,像一个孤岛,人流、物流、信息流与外界对流不畅。

国际经验证明,没有商贸、金融、文化事业的相应开展,经济很难繁荣,最终将制约第二产业的开展。

人气、商气也是一种重要的投资环境。

因此,开发区开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经历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开展阶段,必须把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作为新战略进展规划和布局。

正是基于此,进入第二次创业以来,某某开发区适时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区的开展定位,加快推进了城市的规划建设步伐,不断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大力开展了旅游、港航服务、物流、金融、信息、商贸、交通、房地产、咨询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通过培育完善生态环境、流通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设施水平和服务效率,努力成为某某构筑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的“重要一极〞、率先完成农村城市化的示X区、中国北方航运中心、物流中心、某某新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和具备国际水准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从而为工业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投资环境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优化环境就是开展生产力、开展环境就是打造竞争力,这已成为各开发区的共识。

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某某开发区在认真组织学习国际惯例知识的根底上,以营造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投资环境为目标,加快建立完善符合国际标准的园区制度,重点从硬、软、外、内四方面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