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测试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教版 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604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测试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教版 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测试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教版 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测试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教版 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测试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教版 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测试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教版 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测试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教版 5.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测试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教版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测试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教版 5.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测试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教版 5.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测试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教版5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测试: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教版)5

一、选择题

1.四川地震造成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发生变化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生变化

C.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发生变化

D.部分生物种群的密度会发生变化

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有研究表明,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的重要生物。

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以下分析有误的是(  )

A.食叶甲虫属于营养结构中的第二营养级

B.食叶甲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食叶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不应位于最底层

4.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相互形成以下几种类型的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

A.乙→乙→丙→丁B.

C.

D.甲←丙→乙

6.如图代表某一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

B.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

C.能量流动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

D.图示细菌与植物间的箭头指向,表明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均可循环利用

7.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

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

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

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

苇、睡莲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8.生产者细胞中的叶绿体中可生成ATP,同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细胞中的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也能形成ATP。

在一个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形成的ATP多于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的ATP

B.叶绿体中形成的ATP少于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的ATP

C.叶绿体中形成的ATP等于线粒体中形成的ATP

D.叶绿体中形成的ATP等于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的ATP

9.从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民采用的下列方法不能使农作物增加产量的是(  )

A.使用除草剂或人工除草

B.使用农药消灭害虫

C.温室种植时,降低夜间的温度

D.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

10.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的数值是1250J/(cm2·a)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乙的个体数目一定比甲少

D.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细胞呼吸和被丁利用

12.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13.为了研究光信息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两只花盆里分别种相同数量的大豆苗,并进行如下处理:

花盆

温度

浇水量

光亮处

25℃

100mL/天

黑暗处

25℃

10mL/天

在这一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正确,需要改正为()

A.乙花盆放在光亮处

B.甲花盆放在黑暗中

C.甲花盆的温度高于30℃

D.甲、乙花盆浇等量水

14.

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两条捕食链

B.狐与鸟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D.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细菌

15.有的蛇有毒,并且偶尔会伤人,但蛇都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生物,下列关于保护蛇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D.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

16.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

17.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地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D、冻原生态系统

18.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19.湖泊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A、睡莲、芦苇等水生植物和水体上层的浮游植物

B、浮游动物和小蟹、小虾等

C、田螺、蚬等软体动物

D、草鱼、鲢鱼等淡水鱼

二、填空题

20.“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在人们期盼的春天提前到来的时候,许多生态系统中相互依赖的物种,开始出现生殖发育不同步的危险变化。

如图所示在某国家公园记录到的随着橡树发芽长叶时间的提前出现的一些现象。

请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释。

(1)据图写出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出现上述生殖发育不同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起橡树提前发芽的信息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对鸟类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09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三者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类型多,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和盐田、鱼虾养殖塘、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

到2020年,黄河三角洲将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浅海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___,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柽柳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法。

(3)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稳定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湿地植物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测定了4种水样的BOD(即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含氮量;菖蒲水培15天后,再次测定了4种水样的BOD和总含氮量,结果如下表:

测定指标

A水样

B水样

C水样

D水样

BOD

(mg/L)

培养前

247

139

150

60

培养后

51

45

49

50

总含氮量

(mg/L)

培养前

54

55

53

20

培养后

19

19

19

19

①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

D水样在实验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②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其根本原因是菖蒲对__________________的吸收,其吸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影响吸收速度的内部因素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黄河三角洲被国际湿地组织的官员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影响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湿地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取食高度多样性的关系如下图。

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

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

日期

(月-

日)

6-1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7-20

棉蚜

数量

(只/株)

0.42

4.79

41.58

261.73

1181.94

1976.96

2175.63

2171.46

2173.23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法。

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在___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23.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

由于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部分生物死亡和无机环境变化,会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种群密度发生变化。

但是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不会发生变化,还是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2.解析:

人们研究生态系统的规律的目的就是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流动的方向可以改变,但传递效率不能改变。

答案:

C

3.B 

4.B

解析:

据题干信息:

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故不能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化肥使用过多会带来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不利影响;若长期使用农药,由于农药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将出现害虫种群抗药性增强难以控制、害虫的天敌被毒死等问题。

另外开辟荒地、围湖造田等会造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B

解析:

B项生产者种类多,构成的营养结构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抵抗力稳定性也最强。

6.D 

7.D

8.A

9.D

解析:

使用除草剂或人工除草可以减少农作物的竞争对手,使光能更多流向农作物;使用农药消灭害虫可以减少农作物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温室种植时,降低夜间的温度可以减少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不能减少能量的损失。

10.A

11.C

12.C

13.解析:

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A项对;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项对;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

答案:

C

14.D 

15.A

16.D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7.C 

18.C

19.D

20.A

二、填空题

21.

(1)橡树→毛虫→鸟

(2)气温上升提前,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导致毛虫数量峰值提前;但鸟类哺育幼鸟

时间不变

(3)物理信息

(4)哺育幼鸟时期缺少食物,使幼鸟的成活率下降

(5)全球变暖使某些植物的发芽长叶时间提前,造成相关动物因生殖发育与之不同步而

无法适应新变化而死亡,甚至灭绝,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22.

(1)生物群落 信息传递 

(2)样方 (3)抵抗力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4)①A 对照 ②N等无机盐离子 主动运输 载体 能量 (5)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鸟类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成正相关 ②鸟类物种多样性与取食高度多样性成正相关

23.

(1)寄生 

(2)样方 S 6-30(3)增大

24.

(1)竞争 

(2)c a (3)降低(或快速降低)(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低 (5)4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