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371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重庆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重庆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重庆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重庆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重庆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重庆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docx

《关于重庆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重庆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重庆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docx

关于重庆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关于重庆市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关于重庆市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5年1月12日在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重庆市财政局局长马千真

一、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

二、2004年财政工作情况

三、2005年预算草案

四、统筹协调,全面发展,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重庆市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预算草

案,请予审议。

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全市2004年财政预算收入2288200万元,据12月31日快报,完

成3023920万元,为预算的132.2%,同口径增长40.5%.其中区县(自治县、市)财政预算收

入1099200万元,完成1437765万元,为预算的130.8%,同口径增长44.5%.

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全市2004年财政预算支出3294942万元,加上年结转资金和中

央补助专款2614718万元后,预算支出变动为5909660万元。

全市财政支出完成4872705万

元,为变动预算的82.5%,同口径增长24.5%.其中区县(自治县、市)级财政支出完成3193800

万元,增长24.6%.

(二)市级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市级预算收入1189000万元,完成1586155万元,为预算的133.4%,

同口径增长36.8%.其中: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99970万元,同口径增长27.2%;基金预算收入

完成686185万元,同口径增长59.6%.一般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完成604018万元,同口径增

长22.6%;非税收入295952万元,同口径增长38%.

市级收入完成数加中央补助减去补助区县(自治县、市)数,支出1678905万元,同口

径增长24.3%.其中:

一般预算支出1232473万元,同口径增长16.2%;基金预算支出446432

万元,同口径增长42.2%.

(三)市级超收使用情况

市级收入超收397155万元。

其中:

工商税超收42318万元,主要是三峡电站相关税收和

重点项目建安营业税超收,按规定作为相关方面的投入。

非税收入超收64652万元,主要是

城市建设配套费、耕地开垦费超收以及航道养护费、运输管理费等收费纳入预算管理。

基金

收入超收290185万元,主要是南岸南部中央商务区、渝北龙头寺等土地出让金一次性入库。

这两类收入的超收,按规定安排相应支出。

(四)中央补助建市资金的使用情况

用于农业、粮食及补助区县(自治县、市)37370万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

业发展8000万元,社会保障50000万元,经济结构调整13630万元,政权建设及社会公益性

项目32000万元,城市建设项目10000万元,还贷准备金5000万元。

以上共计156000万元已

分别列入相应的支出科目中。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财政收支在编制决算前有一个整理期,数据会有一定变化,具体情

况将在决算编报完毕后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04年财政工作情况

2004年,全市财政工作在市委的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政策

措施,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务实的理财观和正确的效绩观,充分发挥财政分配职能,合

理配置社会资源,以改革促发展,以管理求效益,促进了全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

健康发展。

财经良性互动,全面完成收入任务。

探索建立财政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加强经济发展与

财源建设的分析预测,准确把握财经互动规律。

发挥财税政策在全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

的杠杆和引导作用,继续落实西部大开发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三农”政策、企业新产品退

税政策,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利润总额、外贸出口总值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为

完善和稳定财政收入的内生增长机制、做大收入“蛋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级财税部门努

力挖掘增收潜力,严格依法征管,大力组织收入,全市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契税

分别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9.1%、25.5%、27%、98.1%.继续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

在市级44个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纳入非税系统管理的基础上,区县(自治县、市)非税收

入收缴管理改革试点面达到22个。

完善后的市对区县(自治县、市)财政管理体制运行正常,

调动了区县增收积极性,全市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

创新扶持方式,有效落实“三农”政策。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税率降低1个百分

点,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全市减轻农民税负1.85亿元。

市级以上投入农林水及扶

贫资金16.64亿元,增长19.9%,重点支持“三百工程”、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

建设。

尝试将涉及300多万农户的退耕还林现金补助和补助粮食折现、恢复耕种撂荒地、种

植再生稻、补贴种粮农民(试点区县)以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6个项目共14.16

亿元资金,通过招标委托市农村信用社直接发给农民,减少了中间环节。

推动农村劳动力转

移就业,补助培训经费4700万元,培训农民20.3万人。

安排扶贫资金4.3亿元,着力解决贫

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读书难、就医难和照明难的问题,实施4.2万农户改灶消除地氟病

工程、3000户高山移民和2.9万个贫困学生救助工作。

支持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

地区的社会事业,将市级教育经费增量的65%、卫生经费增量的75%和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

金的68%用于农村。

拓宽筹资渠道,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落实“科教兴渝”战略,依法确保“三个增长”,

市级科技三项费和教育经费分别比上年增长44.6%、17.8%.教育经费进一步向农村特别是贫

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倾斜,筹集资金4.62亿元,支持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消减

“普九”欠债、调整中小学布局、实施“一费制”、改造危房和寄宿制学校、资助困难学生、

实行“两免一补”工作。

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安排经费1.17亿元用于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科

研教学创新和布局结构调整。

启动人才工程,加大人才培训经费投入,为培养、吸引和用好

人才提供保障。

安排8497万元支持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落实8712万元用于三大科

技平台、“5+10创新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建设。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落实财税优惠政策,

支持组建新华书店集团、广电集团和文化事业单位改制,支持民族民间文化文物保护工程和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

推进疾控、急救、传染病救治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施6

个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特困医疗救助,为20个区县采购艾滋病初筛设备,加强

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工作。

完善教育、文化、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奥林匹克

体育中心、三峡博物馆、湖广会馆、党政内网相继建成,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区县图书馆

和文化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亚足杯、三峡国际旅游节、“重庆。

香港周”等活动成

功举办。

全年仅市级以上用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支出达36亿元,比上年

增长31.7%.

维护群众利益,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央和市级财政全年安排社会

“三条保障线”经费31.71亿元。

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再就业资金安排规

模不减,并用于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及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等。

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保险管理体制运行正常,全年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43亿元,比2003年增长11%,市级以上安

排养老金补助18.75亿元,确保了按时足额发放。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出台破产企业退

休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和国有企业大龄下岗职工参加医保的新政策。

完善离休人员医疗费单

独统筹办法。

启动工伤保险。

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失业保险金和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标准分别比上年平均增长11.2%、10.4%、10.5%,全市城市低保享受

人数70万人,做到了应保尽保。

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18个区县新建150个乡镇敬老院。

制定市级特困企业审核办法,落实特困企业离休干部、军转干部、退休教师等社会保障补助

政策。

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8300万元,落实福利彩票公益金10%用于残疾人事业。

健全救

灾处突应急拨款机制,支持禽流感防控、抗洪抢险等救灾防灾和灾后重建,拨付资金达2.35

亿元。

争取奥地利政府贷款996万欧元,改善消防特勤装备,提高抢险救援能力。

建立人民

警察因公牺牲特别补助金、慰问金制度,为全市公安干警和消防、警卫官兵购买因公身故致

残团体保险,推动建立区县公安经费最低保障线,开通全市公安民警因公负伤紧急救治“绿

色通道”。

加大支持力度,协调区域稳定发展。

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通过财力性转移支付、

激励约束性转移支付和一次性转移支付等手段,探索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办法,缩小地区间财

力差距,进一步调动区县(自治县、市)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全年安排区县(自治县、市)

各种转移支付及专项补助资金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8%,调度区县(自治县、市)资金

195亿元,比上年增长30%.认真落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城镇化健康发

展,市级整合资金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认真落实三峡移民搬迁、

库区产业发展政策,安排好三峡后期扶持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和库区社会发展资金,促进库

区经济结构调整。

落实渝东南五区县财政转移支付增长不低于15%的政策和渝东南少数民族

地区社会发展资金,支持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

筹集“泽渝”资金,支持西部供水工程。

改善发展环境,提升经济竞争实力。

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机制基本

做到“新账不欠”,全年完成出口退税19.4亿元,增长12.4%.安排资金3.43亿元,支持工业、

商业、外贸和旅游结构调整,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信息业、汽车摩托车等重点产业,支持

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认真落实工业园区税收优惠政策,安排资金2000万元重点支持

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项目贴息、信用担保和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核借

2.02亿元支持国有企业处置不良债务。

拨付水电气分离资金2989万元,实施国有企业主辅分

离。

安排破产周转金3049万元,推进国有企业依法破产。

落实5000万元解决电煤生产供应,

补助7000万元用于城市公共交通营运,安排2000万元用于企业安全生产。

探索投融资体制改

革,培植壮大政府投资主体,加强政府公益性项目建设管理,规范项目代理制度。

使用政府

主权外债2.09亿美元,新申报项目贷款3.2亿美元。

确保重点工程、民心工程及公益项目的

财政资金及时到位,轨道二号线一期工程、主城排水、亚太城市市长峰会项目、高速公路和

县际高等级公路建设等稳步推进。

确保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基本完成,落实专项

资金6012万元用于治理民丰农化污染和清理库区次级河流水面漂浮物等工作,加强三峡库区

水污染综合治理,当年完工污水处理厂15座、垃圾处理场7座,新开工一批乡镇污水处理厂、

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库区工业企业废水治理项目。

严格依法理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按照《预算法》和《重庆市市级预算监督条例》的

规定,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和“金财工程”建设,探索建立预算听证制度,依

法规范预算行为,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和满意率

均为100%.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转变管理职能,减少并规范审批和收费项目。

依照《

国家赔偿法》,落实赔偿资金,履行赔偿责任。

贯彻《政府采购法》,扩展政府采购领域,

全市政府采购规模达2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加大《会计法》执法检查力度,开展会计信息

质量抽查,查处企业出具虚假会计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行为。

加强对涉

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监管,查处了部分区县(市)滞留、挤占、挪用低保资金和

国债专项资金等问题,督促地灾违规资金的整改。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清理党政领导干部拖欠公款和用公款购买商业保险等,推进依法行政。

2004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财政运行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

财政收入

结构不优,虽然增收较多,但可支配财力少,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财政支出的压力大,收支矛

盾依然突出。

县乡财源基础薄弱,收入增长后劲不足,虽然上级财政加大了支持力度,但县

乡财政仍然比较困难,债务负担沉重,偿债压力大。

财政资金追踪问效不够、损失浪费现象

时有发生。

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要在经济和财政发展壮大中逐步缓解,有的要通过推进改

革和强化管理着力解决,这将是今年乃至“十一五”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

三、2005年预算草案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虑全面免征农业税等因素,全市收入预算安排3267700

万元,加中央税收返还、专项补助1364100万元,减体制及专项上解中央169600万元后,安

排支出预算4462200万元。

市级收支预算安排如下:

市级收入预算1722900万元。

一般预算收入1036700万元,同口径增长15%.其中:

各项

税收695900万元,同口径增长15%;非税收入340800万元,增长14.9%.基金收入686200万元,

与上年持平。

市级收入预算加中央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减去补助区县(自治县、市)数,安排支出

1579800万元。

其中:

一般预算支出1146100万元,基金支出433700万元。

一般预算支出中,

生产建设性支出338697万元,公共性支出792403万元,总预备费15000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

的1.3%.

中央建市补助资金安排。

根据5年滚动平衡计划,今年安排15.59亿元,主要用于:

“三农”及补助区县36900万元,社会保障及企业安置经费52000万元,结构调整资金12000

万元,社会事业发展资金8000万元,政权建设32000万元,城市建设专项资金10000万元,

还贷准备金5000万元。

四、统筹协调,全面发展,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005年,实施7年的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将向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

收节支”为内涵的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转向。

根据“调整结构、区别对待”的原则,中

央将适当调减国债项目资金规模。

中央财政政策的调整,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必须在正确认识和认真落实的基础上,争取好、利用好中央的各项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促进我市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

今年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认真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落实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

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量入为出、积极平衡,支持经济发展,增强财政实力,深化财

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强化财政监督,促进有效使用财政资金,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

的关系,推动富民兴渝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一)以支持“三农”为重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支持“三农”作为政府财政工作的重点,保持财

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

一是为让农民休养生息,在全国仍保留2%的农业税税率情况

下,全市全面免征农业税,当年农民直接获益5.89亿元,人均24.81元。

二是依法保障财政

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三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

施建设、农田基本建设的支持力度,严格执行保护耕地的各项政策,确保农业土地开发资金、

耕地开垦和占补平衡资金到位,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加大对乡村道路的投入力度,改善乡村

道路通行条件。

四是进一步推进对种粮农民的补贴、良种补贴和购买农机具补贴,调动农民

增加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坚持并完善财政资金直补农民的办法,扩大直补资金范围。

加大对

农民培训补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五是探索支持农业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继续加强农村

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六是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和农村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确保当年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经费主要用于农村。

七是继续加大扶贫

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以优化结构为内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坚持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资金安排原则,在保证法定支出的同

时,提高对事关民生的社会公共需要的保障能力。

一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支持就业再就业

工作,加强低保资金管理,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自求平衡机制,继续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探索构建城乡特困医疗

救助制度,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续加大对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投入,支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给予必要

的经费保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是落实“科教兴渝”

战略,确保科技教育法定增长。

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农村义务

教育管理体制,支持推进“两基”攻坚。

落实文化体制改革的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基层文化

建设。

加大计划生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

支持体育事业发展,落实参加十运会资金。

三是

支持推进市政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地质灾害治理、库区周边绿

化带建设和退耕还林等,改善城市和生态环境。

四是完善行政经费管理办法,健全机制,突

出重点,保障政权机关正常运转。

探索制定政法经费保障的有效机制,足额配套中央政法专

款,提高贫困地区政法机关的经费保障水平,支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和乡镇(街道)司法所

建设,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三)以激励约束为手段,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县乡政府性债务余额较大,从今年起开始进入偿债高峰期。

高度

重视、妥善解决政府性债务,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按照“明确

责任,综合治理,激励约束,分类指导”的总体思路,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努力缓解县乡财

政困难。

一是建立和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规范债务管理,严禁违规担保、承诺和举债,

增加偿债准备金,逐步解决历史债务。

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优先用于偿债,加快偿还区县

“普九”债务销号进度。

二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县和产粮大县的“三奖一补”政

策,保证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三是促进三大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支持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经

济,通过区域经济的做大做强拓展财源,逐步建立县乡财政收入稳定的增长机制。

四是发挥

转移支付的调控作用,加大对区县(自治县、市)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调动区县(自治

县、市)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提高财力薄弱地区的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实现政府基本公共服

务均衡化。

五是大力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探索“乡财县管”等财政管理方

式。

编制县乡财政综合预算,统筹安排使用县乡政府财政性资金。

(四)以发展经济为动力,推动收入良性增长

切实把财政支持经济发展转到为企业提供公平、优良的财税环境上来。

优化财政支持手

段,落实好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经济的全面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为财政收入的良性增长提供保障。

一是把支持新型工业化作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进循环经济、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商贸、物流、旅游等行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

能力。

二是积极支持国企改革。

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施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

继续处置企业不良债务,增强企业信用和融资能力,推进资不抵债企业依法破产关闭。

三是

落实好三峡移民搬迁和库区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管好用好三峡后期扶持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在各经济区域的合理布局。

四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探索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的新方式,努力争取新项目,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

深入研究税收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地方自行出台财税

优惠政策,避免无序竞争和收入流失,实施财政征收机关直接征收契税,推进非税收入收缴

管理制度改革在区县(自治县、市)的全面覆盖。

(五)以深化改革为途径,构建公共财政体系

以深化改革推动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逐步构建公共财政管理框架,促进财政可持续发

展。

足额安排出口退税预算,确保及时退税,支持企业扩大出口。

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合理

界定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加强部门预算结余资金管理。

完善预算听证制度,促进预算管理

的规范、透明。

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逐步实

行全口径预算管理。

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探索市对区县专项资金的直接拨付办法。

继续

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发挥政府采购的调控作用。

挖掘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在节能、设备配置

使用等方面的节支潜力,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

谋划财政发展思路,编制财政“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六)以法制建设为基础,认真履行财政职责

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财政法制化进

程,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

切实贯彻《会计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

量,促进经济鉴证中介机构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重庆市市级预算监督条例》,自觉接受人

大监督,认真听取政协意见,形成包括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审计部门在内

的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预算执行监督体系。

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完善财政监督体系,严格

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严肃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财政资金的行

为,强化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

加强对政府投融资集团的财务监管和各种专项资金使用的全

过程监管,实施追踪问效。

认真整改审计中提出的问题,通过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制度,改

进办法、完善措施,促进财政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全市财政工作要按照十六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认真落实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战略决策,牢牢把握全年财政工作主线,增强紧迫感

和责任感,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壮大财政规模,提升管理实效,为全市社会经

济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