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第8天认识省际区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360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倒计时第8天认识省际区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倒计时第8天认识省际区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倒计时第8天认识省际区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倒计时第8天认识省际区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倒计时第8天认识省际区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倒计时第8天认识省际区域.docx

《倒计时第8天认识省际区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计时第8天认识省际区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倒计时第8天认识省际区域.docx

倒计时第8天认识省际区域

倒计时第8天认识省际区域

重点一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和范围

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位于我国东北部。

东南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我国与朝鲜的界河。

北是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这是中俄界河。

山地之间是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2)地形

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积雪期长,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

冷湿。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

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3)东北三省气温只能一年一熟,且在春秋经常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气温是限制东北平原发展的主要因素,东北平原的优势人文条件在于:

人均耕地面积大。

(4)问题与措施:

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3.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鸡嘴处)。

东北平原湿地面积锐减(这是发展农业带来的问题),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国家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4.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作

①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这里有大庆油田、吉林油田、江河油田,鞍山、本溪铁矿,抚顺、阜新、鸡西、鹤岗等煤矿,为重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海陆交通便利。

京哈线和哈大线在沈阳交会,大连是北方重要的海港。

③东北三省重工业发展较早,工业基础雄厚。

(2)工业部门

目前,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4.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形:

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

土壤: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气候:

降水变率大,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植被:

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人为原因

人口不断增加,人类生产活动的强度不断增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人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采矿、修路等活动,破坏林草植被,使地表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

现在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

2.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

分类

具体措施

功能

工程措施

坡脚打坝建库

贮水拦沙

缓坡修筑梯田

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

沿河抽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

陡坡地种草、灌木和山杏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缓坡地种植优质牧草和山杏

农业技术措施

选育良种,深耕改土,科学施肥

提高土壤肥力,建设生态农业

地膜覆盖,轮作套种

蓄水保土,充分利用光热

 

重点三长江三角洲

1.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历史名城:

南京(著名的古都)、杭州、苏州、扬州(长江与京杭交汇处)

(2)上海市: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3)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具实力的综合性工业区域,其有利条件有:

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人才集中;市场广阔;

2.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①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等。

②别具特色的水乡古镇风貌,如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拙政园、太湖。

③传统的戏曲文化(苏州评弹)、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2)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②便捷的交通;③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3.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位置:

位于沿海中段,长江人海口,位置优越

地形、气候和农业:

平原地形,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发达

劳动力:

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

交通通信与投资环境:

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交通通信发达,投资环境优越

资金与技术:

资金雄厚,技术先进

市场: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4.长江三角洲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2020·江苏省初二期中)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省的简称是

A.黑B.辽C.吉D.冀

2.东北地区的农作物熟制主要是

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C.两年三熟D.一年三熟

3.下列词语不是形容东北三省的是

A.白山黑水B.雪域高原C.林海雪原D.北大仓

4.春分时节,小明从哈尔滨乘火车到大连沿途所见不可信的是

A.广阔的平原B.肥沃的黑土C.滚滚的麦浪D.消融的冰雪

5.图中,阴影区域所示的工业基地是

A.辽中南工业基地B.京津唐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020·北京初三一模)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

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

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为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

7.该区域面临的典型环境问题为

A.沙漠化B.水土流失C.盐碱化D.水污染

8.“黄土地”上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①土壤疏松,便于耕种②大河流经,水源充足

③气候干旱,荒漠广布④山高谷深、河网密布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9.该区域适宜开展农业生产的地貌类型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北京初三一模)从古至今,长江流域自然环境条件稳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今天长江的发展离不开曾经的辉煌。

据考古发现秦汉时期长江流域气候以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为主,广布亚热带森林。

读“秦、西汉时期长江流域图”。

完成下面小题。

10.秦、西汉时期

A.长江源头在益州境内B.海岸线与当今海岸线一致

C.长江在扬州(广陵)入海D.长江流域均位于一个州级政区

11.受气候影响该时期长江

A.全程流速快B.含沙量大

C.无结冰期D.水量无季节变化

12.该时期流域

A.城市均沿长江干流分布B.主要粮食作物是西汉稻

C.人口比重占全国一半左右D.是全国冶铁中心

(2020·湖南省初二一模)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甲、乙三角洲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三角洲区域是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

B.乙三角洲区域形成了密集的立体交通网络

C.甲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是广州

D.乙三角洲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是杭州

14.甲三角洲相对于乙三角洲的优势是

A.毗邻港澳,著名侨乡B.矿产丰富

C.科技力量雄厚D.地形平坦

15.(2020·山东省初二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三角经济圈”是指重庆联合西安和成都,建立以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

其区域大致包括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20~30万平方公里,包含约50座城市。

材料二:

我国“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示意图。

(1)“西三角经济圈”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阶梯。

“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地理位置最大的不同是。

(2)与“长三角经济圈”比较,“西三角经济圈”工业发展的优势有哪些?

(至少两点)

(3)图中所示“西三角经济圈”的能源输送到“长三角经济圈”的运输方式。

(4)从农业生产角度看,成都所在的成都平原较西安所在的渭河平原有哪些气候资源方面的优势?

16.(2020·北京初三一模)读图及材料1、材料2、材料3,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它是世界上通行难度最大的古道。

下图为茶马古道路线(局部)示意图。

材料2:

茶有降脂、减肥、助消化、补充维生素等多种功效,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

在高寒地区的藏族是全世界人均饮茶最多的民族之一,但藏区不产茶。

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

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材料3:

“茶之初,姓本蜀”,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

“一春心事在新荼”,对于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贵,而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同纬度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

(1)茶马古道东段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_________地区,历史上“茶马古道”的兴起主要是因为_________。

(选择填空,只填代表字母:

A.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C.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气候差异大,物产不同)

(2)茶马古道的起点分别是_________省的昆明和四川省的成都,目的地是_______自治区。

(3)历史上茶马古道运输主要使用骡子驮运商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填空,只填序号:

①与马、牛、驴、骆驼等牲畜相比,骡子耐力强,脚力快,适合驮运重物。

②骡子自己能繁殖后代,数量多。

③山路崎岖、道路狭窄,马车无法行进。

④茶马古道开通时,人类还没有学会驭驶马、牛等牲畜)

(4)判断下列关于中国茶文化的叙述是否正确。

A.长江中下游平原排水良好,最适合茶树种植_________

B.茶马古道最险路段是穿越横断山脉部分_________

C.唐代文学家陆羽所著《茶经》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代表作_________

D.横断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使四川盆地春茶比江苏、浙江上市早_________

(5)结合饮食结构简要分析藏区居民酷爱饮茶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