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高三历史月考卷9.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5158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高三历史月考卷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月考卷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月考卷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月考卷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度高三历史月考卷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高三历史月考卷9.docx

《学年度高三历史月考卷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高三历史月考卷9.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高三历史月考卷9.docx

学年度高三历史月考卷9

绝密★启用前

2018-2019学年度?

?

?

学校8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

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时尚之物。

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

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B.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

C.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盛行

D.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

2.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图。

大运河河道的变迁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

B.政治中心转移的反映

C.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D.经济形态变革的标志

3.唐朝商业有较大发展,出现了:

水市、山市、村市、草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槐市、鬼市等。

这表明唐代

A.商业活动时空限制取消

B.农村商品市场明显增多

C.政府对市场有严格管理

D.专业化市场的发展

4.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

”此现象说明,当时

A.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

C.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

D.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

5.宋代政府曾在西北诸州、广州、泉州等地设置蕃学,供延边少数民族贵族子弟和外国商人及其子弟就读学习。

这表明当时

A.政府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经济交往推动了文化交流

D.程朱理学强调夷夏之辨

6.郑国“子产没,商贾哭之市,哭子产者皆如丧父母”。

《左传》中还记载了郑国商人弦高矫命犒劳秦师救郑的故事。

由此可知当时

A.郑国惠商政策效果良好

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出现

C.郑国商业经济十分发达

D.商人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7.1550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前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000吨,以至于西班牙人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今中南美洲)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

16、17世纪白银的这种流动

A.促进了中国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B.动摇了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引发了了西班牙社会的“价格革命”

D.终致西班牙在与英国斗争中失利

8.唐朝人记载,陆羽作《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

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作者意在说明

A.《茶经》促进中外茶文化的交流

B.唐朝制茶技术的成熟完备

C.《茶经》推动了饮茶风气的盛行

D.唐朝茶道文化的历史悠久

9.宋代时,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择婿看重其前程等社会现象普遍出现,其中,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之尚。

这些情形表明

A.门阀政治开始衰败

B.士尊商卑观念得以改变

C.官僚社会趋利成风

D.社会等级秩序出现松动

10.下表反映出16~18世纪中英金、银的比价变化(据《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编制)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中国

英国

1534年

1:

6.3

1:

11.5

1580年

1:

5.5

1:

11.7

1635年

1:

10

1:

13

1751年

1:

14.9

1:

14.5

 

A.传统农耕文明全面衰退B.英国商人对华贩卖鸦片

C.中国外贸长期保持顺差D.海禁政策阻滞中外贸易

11.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

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

这说明

A.江南市镇使“苏湖熟,天下足”出现

B.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

C.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

D.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

12.明中叶以后,苏州乌青镇“男子务耕桑,服商贾”,亦农亦贾。

同时商人在镇上的地位也日益举足轻重起来,出现了士商渗透、官商融合的状况。

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专制制度的松弛

B.社会风尚的变化

C.市民阶层的产生

D.理学思想的影响

13.《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当年的开封城,天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举目望去,开封城里,到处是“青楼画阁,綉户珠簾”,管弦之音与歌唱之声交响于酒店茶楼。

四面八方的使者前来朝贡,世界各国商人互通有无。

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对外交往的空前兴盛

B.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C.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D.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

14.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D.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抑制

15.湖北汉川县刘家隔镇“其始居民十数家,(明)宣德、正统年间,商贾占籍者亿万计,生齿日繁,贸迁益众,率成巨镇”。

这说明明朝中后期刘家隔镇

A.社会功能发生变化

B.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C.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16.电视剧《乔家大院》反映了晋商兴衰的缩影。

晋商以贩运供给边境驻军军粮起家,从中可反映明朝的哪一特征

A.专业商人兴起

B.政治黑暗,统治腐朽

C.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长途贩运

D.边境不宁,战争频繁

17.唐代《独异志》(卷下)载:

“李衡,江陵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谓其子曰:

‘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终身衣食也。

’”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粮食产量己满足需求

C.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达D.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

18.《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

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处的“市”是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地方自治的市镇

C.沿街开铺的街市

D.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19.明清时期,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汉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剧增17倍,外来人口构成了市民的主体。

出现了“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

”的现象,这说明

A.汉口成为当时重要的商业城镇

B.古代城市崛起依赖于水陆交通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城市化

D.“农工商皆本”思想得以贯彻

20.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

“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现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

”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是北宋最早发行纸币的直接史料

B.说明北宋时期已经废除郡县制度

C.有力佐证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D.体现了北宋活字印刷的高超水平

21.唐代很多描绘商人生活的诗篇中,多描绘商人和农民的差别;而到了宋代,文学作品更多宣传的是商人和儒生的差别。

这一变化说明

A.经济形态变化催生儒学新的义利观念

B.思想文化多元化倾向明显

C.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价值取向变化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22.泰安山陕会馆位于泰安宁阳县东庄乡西部,建于清朝道光年间。

当时东庄为商业重镇,晋陕商人较多,为加强联系,维护自身权益,便集资修建了山陕会馆,光绪《宁阳县乡土志记载的“以财货贷晋商”一事,是晋商经营典当业的例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上文反映出陕晋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同乡商人出资建造的聚会或寄居的馆舍

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23.唐代及以前,商人只能在规定的地点即设有围墙的市内从事交易活动。

市闭门后及开门之前无故行走者将被打20鞭子。

而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记载: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

C.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

D.不抑工商政策的实施

24.扬州地区有“郭集”、“刘集”、“谢集”、“马集”等乡镇地名,这种含有“集”的地名来由与古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

A.夜市

B.草市

C.都会

D.会馆

25.近年来,有人通过对黄金价格折算,计算出北宋的人均GDP达2280美元。

史学界也有学者研究指出,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的50%以上,最高时达到80%。

这可以说明

A.历史事实必须借助现代技术得出

B.史学界存在着厚古薄今的不良倾向

C.以上史论尚须多重史证加以甄别

D.宋代商业剧变可作为直接史料证据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人们普遍追求生活的享受和乐趣,故C项正确;A项错在“主流”,B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信息,故错误;D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本质,故D项错误。

【点睛】

点睛:

表明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本题材料反映的现象是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这实质上说明商品经济冲击下享乐观念盛行。

2.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大运河不再以洛阳为中心,而是“都城”大都直接通往杭州,这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反映的是政治中心的转移,B项正确。

图示信息反映政治中心转移影响运河河道变迁,与经济重心南移不符,A项错误。

图示信息反映政治中心转移影响运河河道变迁,与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不符,C项错误。

隋朝和元朝时经济形态尚未发生变革,D项错误。

3.D

【解析】

“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等属于专业化市场,故选D;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是宋朝,排除A;材料中的市场主要在城市,排除B;材料无关政府对市场的严格管理,排除C。

4.C

【解析】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汉文帝时期允许百姓从事官府垄断的行业,说明政府采取了惠商政策,故C项正确;A项中已经放弃说法错误;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中地位没有体现。

5.C

【解析】

【详解】

“蕃学”主要是“供延边少数民族贵族子弟和外国商人及其子弟就读学习”的场所,说明当时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推动文化方面的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无关,故A项错误;封建政府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并没有阐述夷夏之辨,故D项错误。

6.A

【解析】

【详解】

子产实行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因此“子产没,商贾哭之市”;从弦高矫命犒劳秦师救郑也可以看出商人对国家的贡献。

因此可知当时郑国惠商政策效果良好,故答案为A项。

商鞅变法首次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郑国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也没有反映商人地位的变化,排除C、D项。

7.A

【解析】

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A正确;该行为并不能动摇古代重农抑商政策,B错误;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引起,C错误;英西战争是1588年,这一措施显然不能终致西班牙在与英国斗争中失利,D错误。

8.C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中的“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来看,材料信息主要是反映陆羽《茶经》所带来的影响,即推动了饮茶风气的盛行。

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涉及外国,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制茶技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茶文化的历史悠久,而是《茶经》的影响,排除D项。

9.D

【解析】过去选择婚姻主要是攀门第为标准,宋代时期的标准以婚姻和前程作为标准,说明社会等级秩序出现了松动,故D项正确;材料说明等级关系的变化,并不能说明门阀政治开始衰败,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重视商人地位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官员对于利益追逐的信息,故C项错误。

10.C

【解析】

由上面表格来看,中国在16-18世纪金银比价总体上是上升的,这意味着白银价格总体上是下降的,究其原因是由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导致的,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故选A;金银比值的变化与白银流入流出关系巨大,而与传统农耕文明关系不大,故排除A;英国商人对华贩卖鸦片是在18世纪中后期才开始的,故B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海禁政策之下,中国对外贸易并没有完全停滞,故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D。

11.C

【解析】

从题干材料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可以体现明代江南市镇发展到一定规模,向专业化发展,从而推动了区域市场的发展,故C项正确。

“苏湖熟,天下足”指的是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与题目中的江南市镇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市镇的发展状况,没有体现出江南经济的地位与政局变化的关系,故B项错误;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不能反映材料中江南市镇呈现“网络”的特点,故D项错误。

12.B

【解析】根据材料,明代中叶社会对商业的认可度提升,商人地位也有所提高,故随着商品经济的展,社会风尚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B项正确。

明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A项错误。

市民阶层明朝之前就有了,故排除C项。

理学强调重义轻利,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13.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宋朝开封城内商业发达,有餐饮、娱乐等设施,同时又是政治中心,故C项正确。

材料不能全面反映对外交往的情况,故A项错误。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城市的功能多样性,与商业环境是否宽松无关,故B项排除。

宋朝坊市制度已经打破,故D项错误。

14.B

【解析】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租佃制不像北方发达,所以出现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较多,地主占有土地较少,故B项正确;材料出现的原因并不是小农经济发展,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废除,故C项错误;封建社会土地兼并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故D项错误。

15.B

【解析】

【详解】

材料中“商贾占籍者亿万计”“贸迁益众”说明从事商业的人众多,贸易活动比较频繁,后来遂成城镇,故B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刘家隔镇仍然是以经济功能为主,没有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商业发展完全是地方经济发展表现,政府此时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商帮属于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材料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

16.C

【解析】

【详解】

“晋商以贩运供给边境驻军军粮起家”说明了明朝的长途贩运贸易发达,故C项正确;专业商人兴起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明朝政治黑暗、统治腐朽,故B项错误;边境不宁、战争频繁不独是明朝的现象,故D项错误。

17.D

【解析】

【详解】

材料信息“江陵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反映了唐代农产品的商品化,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重心南移问题,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此时的经济重心还未完全转移到南方,且材料信息体现不出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达,故C项错误。

18.D

【解析】

【详解】

从材料“唐代”“长安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唐朝长安城的“市”应是严格管制的市场,故D项正确;唐代之前就形成了严格管理的草市,沿街开铺的街市出现于北宋,故AC项排除;材料中的“市”即指商品交换的市场,而非行政意义上的“市镇”,故B项排除。

【点睛】

解题时的关键信息是“唐代”“长安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19.A

【解析】

【详解】

材料“九分商贾一分民”反映出汉口是以商业功能为主的,故A项正确;水陆交通是古代城市崛起的原因之一,故B项错误;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城市规模和人口的扩张,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明清官府推行重农抑商而非“工商皆本”的政策,故D项错误。

20.C

【解析】

【详解】

根据“流转行使”可见有利于货币的流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故C项正确;根据“北宋纸币铜版拓片”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但无法确认是“最早发行”的,故A项排除;北宋时期没有废除郡县制,故B项不符合史实;从材料“北宋纸币铜版拓片”中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宋代雕版印刷技术,不是“活字印刷术”,故D项错误。

21.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唐代极力渲染商人和农民的差别;而宋代宣传商人和儒生的差别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人地位提高,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儒学新的义利观,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思想的多元化,故B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政府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

22.A

【解析】山东泰安的山陕会馆反映出陕西、山西和山东之间的商贸往来,故A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会馆是同乡商人出资建造的聚会或寄居的馆舍,是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是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故BCD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点睛:

本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正确的答案,然后排除即可。

23.B

【解析】“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说明南宋的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城市发展,没有体现出经济中心的南移,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故D项错误。

24.B

【解析】材料中所示地名都为乡镇地名,它们都与集市有关系,故乡镇的集市主要为古代的草市,B项正确。

其它几项主要都是在城市之中,与材料中的乡镇无关,故排除ACD三项。

点睛:

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各地又有俗称,两广、福建等地称墟,川黔等地称场,江西等地称扵,北方称集。

起源很早,东晋时建康(南京)城外就有草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

其命名用意,或说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因初系买卖草料市集。

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唐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

25.C

【解析】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A项夸大了现代技术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排除;题中结论,只是对宋代历史研究中的一家之言,不能当作一类现象,故排除B项;历史研究要采取多重史证方法,符合历史研究的规律,故C项正确;宋代商业剧变是今人研究的成果,不是第一手史料,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