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480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8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8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8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8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人教版.docx

《8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人教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人教版.docx

8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

一、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发育成为新个体的过程。

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2.被子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具体过程为:

雄蕊花药中的花粉提供精子和雌蕊子房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进一步发育成新生命的幼体——胚。

3.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4.无性生殖的类型:

细菌的分裂生殖、真菌的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植物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生殖称为营养生殖,常见方式有扦插、嫁接、组织培养、压条。

扦插嫁接组织培养

是水平的,下方的切口是斜向的。

嫁接时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

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选取茎尖、叶片等进行组织培养。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发育类型

完全变态发育

不完全变态发育

发育阶段

受精卵→幼虫→

蛹→成虫

受精卵→若虫(幼虫)→成虫

代表动物

蝴蝶、蜜蜂、家

蚕、蚊、蝇、蚂蚁、金龟子

蝗虫、蟋蟀、螳螂、蝉、椿象

蜻蜓、豆娘

1.昆虫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开始直至发育成新个体。

2.昆虫的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依据发育的过程可分为两类: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以青蛙为代表:

雌雄蛙有抱对现象,从而提高受精的几率,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

受精后,很多受精卵粘连成卵块或卵带。

2.青蛙发育方式是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的生殖方式为卵生,体内受精;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

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六个过程。

2.鸟卵有卵壳和卵壳膜保护;鸟卵的主要营养部分是卵黄,卵白也可以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

鸟的卵

细胞由卵黄膜、卵黄、胚盘(含细胞核)组成,其中胚盘将来能发育成一只雏鸟。

第二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

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

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如:

单眼皮和双眼皮、狗的白毛和黑毛、人的血型。

2.“转基因超级鼠实验”结论:

基因控制性状。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3.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而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

4.将鱼的抗寒基因转入普通番茄体内,可以获得抗寒番茄新品种,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这个事实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因此,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细胞核内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作为遗传物质载体的是DNA。

DNA中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

其关系概括起来如图:

若1表示细胞核,则2表示染色体,3表示DNA,4表示

基因。

2.同种生物体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的,每对染色体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请在下表中填写有关的数量关系:

成分

体细胞

生殖细胞

受精卵

数量(如人的体

细胞)

染色体

2N

N

2N

46条

DNA

2a

a

2a

46条

基因

多对

多个

多对

大约3.5万个

三、基因的显隐性

1.根据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显性基因,它控制表现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的隐性基因,它控制表现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2.若决定人有耳垂的基因为B,无耳垂的基因为b,那么有耳垂性状的人的体细胞中基因组成为BB或Bb,无耳垂性状的

人的体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为bb。

两个杂合体(Bb)杂交的后

代可出现两种表现型(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出现三种基因

型(BB、Bb、bb);配子又叫生殖细胞。

3.在成对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4.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近亲结婚产生的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加(而不是一定会患遗传病)。

人类常见的遗传病:

红绿色盲(隐性)、白化病(隐性)、苯丙酮尿症(隐性)、血友病(显性)。

四、人的性别决定

1.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

1对是性染色体。

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X。

2.根据性染色体的不同,男性能产生两种精子,染色体组成

分别为22+X和22+Y;女性能产生一种卵细胞,染色体组成

为22+X。

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精子的类型,性别在形成受精卵时期就已经决定了。

五、生物的变异

1.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种。

由于遗传

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如遗传病等;只是由于环境引起的变异,不会遗传给后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如晒黑的皮肤。

2.遗传变异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1)人工选择培育:

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选择、繁育出高产奶牛。

(2)杂交育种:

用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

(3)诱变育种:

普通甜椒的种子经过卫星搭载后,基因发生改变,播种后产出太空椒。

3.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的生命起源

1.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学说:

神创论、自然发生说、海洋化学起源说、宇生说。

2.海洋化学起源说:

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长期化学进化过程产生的。

3.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在高温、紫外线和雷电作用下,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转变成了小分子有机物,(米勒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后来,它们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中。

经过10亿年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原始生命。

二、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研究生物进化最主要的方法是比较,最重要和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发现表明鸟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2.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后来才出现了真核生物。

水生到陆生。

(1)植物进化的历程:

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

植物→被子植物)

(2)动物进化的历程: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

动物)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生物普遍存在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内因)。

2.某些动物形成与周围环境一致的体色,称为保护色;按照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这是经过了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3.达尔文表明生物进化思想的巨著是《物种起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4.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前提)、生存斗争(动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人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我们把引起传染病的这类生物称为病原体。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传染源: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主要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病原体))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

空气、水、饮食、飞沫、接触、生物媒介等)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

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或者将患病禽畜深埋、消灭)

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消毒和消灭媒介生物)

保护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髓灰质炎,重点是做好预防接种工作、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

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重点是切断传播途径。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上述两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可以对

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2.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脏和淋

巴结等)以及免疫细胞。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才形成的,针对一种病原体,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

4.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它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这种物质的病原体叫做抗原。

5.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抵抗力。

6.免疫的功能包括: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清

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当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对进入人体的某些药物和食物等发生过敏反应。

7.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

传染病的目的,这种做法称为计划免疫。

例如:

刚出生的婴儿注射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注射百白破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8.关于艾滋病:

(1)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传播途径:

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3)做好预防措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

第三章用药与急救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

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两类,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称为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称为非处方药,英文缩写为OTC。

3.当某人溺水时,先拨打急救电话120;在急救车到达之前,应争分夺秒采用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如进行心肺复苏,包括

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4.出血分为两种,体内器官出血属于内出血,不易诊断,必须去医院救治;体表出血属于外出血,在送往医院前应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

5.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一般都能自行凝固;静脉出血:

血液呈暗红,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按压远心端进行止血;血液呈鲜红,从伤口喷出是动脉血管出血,要按压受伤血管的近心端进行止血。

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2.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