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形态学实验Ⅰ实验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4607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8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形态学实验Ⅰ实验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人体形态学实验Ⅰ实验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人体形态学实验Ⅰ实验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人体形态学实验Ⅰ实验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人体形态学实验Ⅰ实验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形态学实验Ⅰ实验教学大纲》.docx

《《人体形态学实验Ⅰ实验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形态学实验Ⅰ实验教学大纲》.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形态学实验Ⅰ实验教学大纲》.docx

《人体形态学实验Ⅰ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形态学实验Ⅰ》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人体形态学实验Ⅰ

英文名称:

HumanmorphologyⅠ

授课学时:

56学时

授课学分:

3.5分

课程性质与课程属性:

独立设课,专业基础性实验课

授课时间:

第一学期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课程简介:

人体形态学实验Ⅰ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該课程主要讲授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与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通过观察尸体、标本和模型,结合临床实际、提升医学生综合分析,形象思维能力,使医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人体系统结构,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课程考核方式与办法、评分标准:

本课程属考试课程,采用平时考查与实物标本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平时考查综合评价占20%(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实物标本考核综合评价占80%。

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

本课程共开设25个实验,其中必修实验23个;选修实验2个,其中基础型

实验8个,占实验项目总数的32%,综合设计型实验15个,占实验项目总数的60%,

研究探索型实验2个,占实验项目总数的8%。

研究探索型实验将在课外进行。

具体内容见附表: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每组人数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1

全身骨学

4

 1

必修

基础型实验

2

全身骨连接

 2

 1

必修

基础型实验

3

全身肌肉

4

 1

必修

基础型实验

4

全身体表标志的辨认与应用

 2

 1

必修

综合设计型实验

5

膝关节各结构的观察及临床

 2

 1

必修

综合设计型实验

6

腹股沟区的解剖观察与腹外疝诊治的关系

 2

 1

必修

综合设计型实验

7

消化管、消化腺、腹膜

 2

 1

必修

综合设计型实验

8

呼吸系统解剖与临床

 2

 1

必修

综合设计型实验

9

泌尿、生殖系统

 4

 1

必修

基础型实验

10

尿液排出通路的观察及与泌尿道梗阻关系

 2

 1

必修

综合设计型实验

11

心脏

 2

 1

必修

基础型实验

12

新鲜猪心解剖

 2

 1

必修

综合设计型实验

13

动脉解剖观察与压迫之血定位

 2

 1

必修

综合设计型实验

14

甲状腺的动脉与喉神经关系调查及临床意义

 2

 1

必修

综合设计型实验

15

静脉观察以及穿刺

 2

 1

必修

综合设计型实验

16

淋巴、感觉器

 4

 1

必修

基础型实验

17

脊髓、脑干、小脑、間脑、端脑

 4

 1

必修

基础型实验

18

脑和脊髓形态结构与临床关系

 2

 1

必修

综合设计型实验

19

脊神经观察与周围神经损伤

 2

 1

必修

基础型实验

20

腋区及臂丛的解剖调查

 2

 1

必修

综合设计型实验

21

臀区及梨状肌与坐骨神经关系的解剖调查

 2

 1

必修

综合设计型实验

22

股三角的解剖测量及临床意义

 2

5

必修

综合设计型实验

23

脑神经、内脏神经

 2

 5

必修

综合设计型实验

24

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4

 5

必修

研究探索型实验

25

环磷酰胺对小鼠造血功能影响

4

 5

选修

研究探索型实验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目:

1.吴仲敏,郑景璋,陈永峰,等.《基础医学实验系列教程》人体形态学分册,第一版,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朱晞.《人体解剖学实习指导》,第一版,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柏树令.《系统解剖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K.L.MOORE,A.M.R.AGUR,ESSENTIALCLINICALANATOMY,2002.

5.郭光文.《人体解剖彩色图谱》,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全身骨学

【目的意义】理解全身骨的分布、骨的形态与功能关系,骨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实验要求】掌握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颈椎、胸椎、腰椎以及骶骨的形态特征,肋骨、胸骨的形态结构,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及桡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手骨的构成,髋骨的构成及形态结构;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足骨的构成,颅的分部、各部骨的数量及名称,蝶骨、颞骨、上颌骨、下颌骨、舌骨的形态结构,颅的前面观、颅底内面观、颅侧面观的结构特点。

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内容】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颈椎、胸椎、腰椎以及骶骨的形态特征,肋骨、胸骨的形态结构,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及桡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手骨的构成,髋骨的构成及形态结构;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足骨的构成,颅的分部、各部骨的数量及名称,蝶骨、颞骨、上颌骨、下颌骨、舌骨的形态结构,颅的前面观、颅底内面观、颅侧面观的结构特点。

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注意事项】注意爱护实验室骨标本,防止人为损坏。

 

实验二全身骨连接

【目的意义】理解全身骨连接的方式、关节结构与关节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关节损伤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实验要求】掌握骨连结的分类,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椎间盘位置和构成,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的位置和作用,脊柱的组成和4个生理弯曲,胸廓的构成及形态,颞下颌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肩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前臂骨间膜的位置,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的位置;坐骨大、小孔的境界,耻骨联合的构成,骨盆的构成、分部及界线的概念和骨盆下口的构成以及女性骨盆特点。

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骨连结的分类,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观察,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观察,脊柱、胸廓观察,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组成和结构观察、骨盆的构成、形态观察,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特点演示观察。

【注意事项】注意爱护实验室标本,防止人为损坏,注意节约水电。

维护实验室卫生。

 

实验三全身肌肉

【目的意义】理解全身肌肉的配布、肌肉配布与关节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肌肉起止点与肌肉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

【实验要求】掌握肌的构造、形态分类;颅顶肌和咀嚼肌的位置、起止、形态特点;胸锁乳突肌、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前、中斜角肌的位置、起止、形态,斜角肌间隙的构成及其中通过的结构;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形态;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的位置、形态和起止;膈的位置、形态、组成,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的位置;腹直肌的形态、位置,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关系、起止和纤维方向;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及肩胛下肌的位置和形态,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及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前臂前群浅层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位置排列关系,后群浅层桡侧腕长、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的位置排列关系;手内、外侧群诸肌名称;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及闭孔内肌的形态及排列关系;大腿肌前群、内侧群和后群诸肌的名称、位置及排列关系;小腿前群、外侧群诸肌的名称及位置排列关系;后群浅层小腿三头肌的起止和位置。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内容】肌的构造、形态分类;颅顶肌和咀嚼肌、胸锁乳突肌、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前中斜角肌的位置、起止、形态观察,斜角肌间隙的构成及其中通过的结构查找;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膈的位置、形态观察,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的位置查找;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关系、起止和纤维方向观察;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及肱三头肌的观察,前臂前群浅层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后群浅层桡侧腕长、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的位置排列关系观察;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及闭孔内肌的形态及排列关系观察;大腿肌前群、内侧群和后群诸肌、小腿前群、外侧群诸肌、小腿三头肌的辨认。

【注意事项】注意爱护实验室标本,防止人为损坏,注意节约水电。

维护实验室卫生,福尔马林对皮肤组织有一定腐蚀性并有刺激性气味,实验时最好戴口罩和手套。

 

实验四全身体表标志的辨认与应用

【目的意义】触摸全身体表骨性和肌性标志、理解体表标志的临床意义。

【实验要求】掌握全身体表骨性和肌性标志。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通过在骨骼和尸体上辨认,结合活体触摸明确全身体表骨性和肌性标志,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上下肢等部位的骨性和肌性标志点,通过文献查阅理解这些标志点的相关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注意事项】在活体上进行实验,态度要严谨、科学。

 

实验五膝关节各结构的观察及临床

【目的意义】利用膝关节标本和模型观察膝关节的所有结构,并对这些结构的作用以及损伤后的功能变化加以分析。

【实验要求】掌握膝关节内半月板、韧带、滑膜皱襞、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特点,分析这些结构在关节运动中的重要性,通过查阅文献理解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断裂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在标本上观察膝关节内半月板、韧带、滑膜皱襞、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特点并绘图,分组实验前查阅膝关节结构相关文献,结合实验观察分析临床上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断裂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注意事项】本次实验内容十分重要,由于实验时间紧,事先必须查阅相关资料,以便实验真正取得满意效果。

 

实验六腹股沟区的解剖观察与腹外疝诊断治疗的关系

【目的意义】利用腹股沟区标本观察和尸体解剖方法理解腹股沟区层次结构以及腹股沟管位置、毗邻、内容,了解腹股沟疝的发病原因,区分斜疝和直疝,通过查阅资料初步理解临床上腹外疝诊断治疗要点。

【实验要求】掌握腹股沟区的层次结构特点,分析这些结构在防止腹外疝中的重要性,通过查阅文献理解腹外疝分类、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在腹股沟区标本上观察腹股沟区层次结构以及腹股沟管位置、毗邻、内容,了解腹股沟疝的发病原因,区分斜疝和直疝,在尸体上实地解剖观察腹股沟区的结构和腹股沟管毗邻、通过的内容,分组实验前查阅腹外疝的相关资料,了解疝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结合实验观察分析临床上腹外疝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注意事项】腹外疝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腹股沟区结构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该区的结构特点。

由于实验时间紧,事先必须查阅相关资料,以便实验真正取得满意效果。

 

实验七消化管、消化腺、腹膜

【目的意义】利用标本观察和尸体解剖方法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了解各器官在食物消化吸收功能中的作用,通过查阅资料熟悉临床阑尾炎的表现和诊治方法。

【实验要求】掌握口腔的境界、分部及固有口腔各壁的构成,腭的构成及相关结构,恒牙和乳牙的牙式及恒牙的形态特征,各种舌乳头的形态及颏舌肌的起止和功能,腮腺、舌下腺及下颌下腺的位置、形态、导管开口部位,咽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各部的相关结构名称及位置,咽淋巴环的组成,食管的分部,食管的生理性狭窄,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球的位置形态及意义、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十二指肠悬韧带的起止和意义,大肠的起止、分部及外形特征,盲肠的位置、回盲口、回盲瓣的位置形态及功能,阑尾根部的位置和体表投影点,结肠起止、分部、各部的形态位置,直肠的起止、位置和形态和直肠矢状位上的弯曲,肛管的起止及内表面肛柱、肛瓣、肛窦、肛直肠线、齿状线、肛梳和白线的位置,肝的位置和外形,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胆囊三角的组成以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和意义,胰的位置、形态及分部。

腹膜与腹膜腔的概念,腹膜分部,腹膜与腹腔器官的包被关系,大、小网膜的位置和构成特点;网膜囊的位置和网膜孔的境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毗邻。

通过查阅资料熟悉临床阑尾炎的表现和诊治方法。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在尸体上实地解剖观察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在陈列和示教标本上详细观察各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并联想其功能,分组实验前查阅阑尾炎的相关资料,了解阑尾炎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结合实验观察分析临床上阑尾炎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注意事项】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阑尾的形态结构特点。

 

实验八呼吸系统解剖与临床

【目的意义】通过对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的观察,理解各器官在呼吸功能中的作用,通过查阅资料熟悉临床气胸、支气管炎、肺炎等常见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

【实验要求】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分部及鼻阈的部位,鼻中隔的构成及形态特点,上、中、下鼻道及蝶筛隐窝的位置,喉的组成,喉软骨的名称及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的形态特征;环杓关节、环甲关节及弹性圆锥和方形膜的构成,喉口、前庭襞、前庭裂和声襞、声门裂的概念、位置和构成;喉腔的分部,气管的起止、位置及分部,气管杈、气管隆嵴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鉴别要点,肺的位置和形态,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肋膈隐窝的部位和意义。

通过查阅资料熟悉气胸、支气管炎、肺炎等常见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在尸体上实地解剖观察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利用新鲜猪肺解剖观察气管以及各级分支的形态结构特点,分组实验前查阅气胸、支气管炎、肺炎等常见病的的相关资料,了解气胸、支气管炎、肺炎等常见病的的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注意事项】实验前要做好充分预习,结合临床呼吸系统疾病进行。

 

实验九泌尿、生殖系统

【目的意义】通过对泌尿、生殖系统各器官的观察,掌握泌尿、生殖系统各个器官的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理解各器官在泌尿、生殖功能中的作用。

【实验要求】掌握肾的位置、形态,肾被膜的名称和作用,输尿管的位置、分部和狭窄,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睾丸的位置和形态,附睾的位置形态和分部,输精管的分部,前列腺的位置、形态特点和分叶,精囊和尿道球腺的位置,阴茎的构成及形态分部,男性尿道的起止、分部、狭窄部位及弯曲的名称和特点,卵巢的位置、形态和相关韧带,输卵管的形态分部以及各部的结构特点,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阴道后穹的位置与毗邻,乳房的结构特点,广义和狭义会阴的概念。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在尸体上实地解剖观察泌尿、生殖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肾的位置、形态,肾被膜的名称和作用,输尿管的位置、分部和狭窄,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睾丸的位置和形态,附睾的位置形态和分部,输精管的分部,前列腺的位置、形态特点和分叶,精囊和尿道球腺的位置,阴茎的构成及形态分部,男性尿道的起止、分部、狭窄部位及弯曲的名称和特点,卵巢的位置、形态和相关韧带,输卵管的形态分部以及各部的结构特点,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阴道后穹的位置与毗邻,乳房的结构特点,利用新鲜猪腰解剖观察肾的剖面结构以及出入肾门的结构,在示教和陈列标本上进一步观察验证泌尿生殖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

【注意事项】实验前要做好充分预习,结合生活实际和临床有关疾病进行。

 

实验十尿液排出通路的观察及与泌尿道梗阻关系

【目的意义】通过对尿液排出通路的观察,掌握泌尿道梗阻的常见部位、梗阻的常见原因,了解泌尿道梗阻的防治方法。

【实验要求】掌握尿液排出依次经过的通路,通过实地解剖观察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比较它们管径差异,从而分析尿路梗阻的常见部位,结合临床尿路结石,思考结石梗阻可能出现的后果。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在尸体上实地解剖观察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形态结构,比较它们管径差异,从而分析尿路梗阻的常见部位,结合临床尿路结石,思考结石梗阻可能出现的后果,在示教和陈列标本上进一步观察验证上述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

【注意事项】尿路梗阻是临床常见症候,大多由结石引起,实验前要做好充分预习,结合生活实际和临床有关疾病进行。

 

实验十一心脏

【目的意义】通过心脏的解剖观察,掌握心脏的外形、内腔结构、心脏血管、心脏体表投影和心包。

【实验要求】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概念,;大、小循环的途径,心的位置、外形及各心腔结构,心传导系的基本组成,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走行及主要分支,心包的组成及心包腔的概念。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在尸体上实地解剖观察心的位置、外形及各心腔结构,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走行及主要分支,心包的组成及心包腔的概念。

再利用心脏标本详尽观察心尖、心底及与其相连的大血管,打开心脏各心腔,依次观察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腔内结构,重点观察出入口以及口上的瓣膜,结合心脏泵血功能理解各瓣膜开放和关闭情况,找到左右冠状动脉的发起点,追踪其行程和主要分支,观察心包的边界,心包窦的位置和形态特点。

【注意事项】心脏结构复杂,功能重要,实验要认真仔细,可以小组讨论。

 

实验十二新鲜猪心解剖

【目的意义】通过解剖观察新鲜猪心,掌握心脏的外形、内腔结构、心脏血管的走行、心包的形态。

【实验要求】掌握猪心各部的形态结构,观察各心腔的入口、出口、瓣膜。

追踪左右冠状动脉起源及其分支。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取新鲜猪心,首先观察外形,找到冠状沟、前后室间沟、心尖、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等外形结构,观察上述血管与心脏的连接关系。

接着观察内腔,横行剖开右心耳,暴露右心房内腔,观察其内部结构(对照书本插图),沿右心室前壁纵行剖开,暴露右心室内腔,仔细观察位于右房室口上的三尖瓣、腱索、乳头肌以及位于肺动脉口上的肺动脉瓣,,观察其大小、形状和位置,比较二者的形态差异,依同法剖开左心房,观察其内面有梳状肌,后方两侧有肺上、肺下静脉口各二个,前下方有通左心室的左房室口,沿左心室前壁纵向剖开,观察室壁厚度,并和右心室壁作比较,寻找位于左房室口上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观察其大小、形状和位置,比较两者的形态差异。

追踪冠状动脉:

在主动脉根部左右侧仔细分离心外膜,可见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也可从升主动脉起始处腔内找到冠状动脉的开口),用镊子循动脉向远端分离,沿冠状沟向右下查看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后室间支的行走和分布,再沿冠状沟向左前下追踪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前室间支和旋支的行走和分布,查看动脉的供血范围。

追踪心脏静脉:

心的静脉与动脉伴行,其静脉血经过心大、中、小静脉汇入冠状窦,再经过冠状窦口注入右心房。

【注意事项】利用新鲜猪心进行解剖观察更接近活体标本,实验时要仔细观察,特别要重视对心脏瓣膜、冠状动脉的观察。

 

实验十三动脉解剖观察与压迫止血定位

【目的意义】通过解剖观察全身主要动脉,掌握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和供血范围,并对能在体表直接触摸到搏动的动脉进行一一定位,掌握其压迫止血部位和压迫止血方法。

【实验要求】掌握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和供血范围,并对能在体表直接触摸到搏动的动脉进行一一定位,掌握其压迫止血部位和压迫治学方法。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在尸体上实地解剖观察全身主要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和供血范围,结合活体触摸明确能在体表直接触摸到搏动的动脉,对这些动脉的压迫止血位置进行定位,并作压迫止血方法传授。

通过查阅资料理解动脉压迫止血点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价值。

【注意事项】动脉分支多,要注意分布规律,循序前进,体表压迫止血点要在自己身体上触摸体验。

 

实验十四甲状腺动脉与喉神经关系的调查及临床意义

【目的意义】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解剖观察供应甲状腺的主要动脉和神经,并对动脉和神经的走行关系作调查,绘出二者位置关系图,为避免临床甲状腺手术结扎甲状腺动脉时损伤喉神经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要求】掌握甲状腺上下动脉的发起、走行、分支和分布范围,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的起始、行程、分支和分布范围,掌握甲状腺动脉与喉神经在不同区域的位置关系,绘出二者位置关系图,通过查阅文献,理解甲状腺手术时如何避免损伤喉神经以及损伤后的可能出现的表现。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在尸体上实地解剖观察甲状腺上下动脉的发起、走行、分支和分布范围,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的起始、行程、分支和分布范围,掌握甲状腺动脉与喉神经在不同区域的位置关系,绘出二者位置关系图,通过查阅文献,理解甲状腺手术时如何避免损伤喉神经以及损伤后的可能出现的表现。

【注意事项】掌握甲状腺动脉与喉神经的位置关系对将来指导甲状腺手术有重要意义,要十分重视观察。

实验十五静脉观察与静脉穿刺

【目的意义】通过解剖观察全身主要静脉,掌握静脉的起始、行程、属支和收集范围,并对临床常用来穿刺操作的静脉进行一一定位,掌握这些静脉穿刺点的位置和穿刺的方法。

【实验要求】掌握静脉的起始、行程、属支和收集范围,对临床常用来穿刺操作的静脉进行一一定位,掌握这些静脉穿刺点的位置和穿刺的方法。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在尸体上实地解剖观察全身主要静脉的起始、行程、属支和收集范围,结合活体观察对临床常用来穿刺操作的静脉进行一一定位,掌握这些静脉穿刺点的位置和穿刺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理解静脉穿刺常选取的部位以及穿刺的具体方法。

【注意事项】静脉解剖观察尤其要重视浅静脉的观察,要联系临床静脉穿刺进行。

 

实验十六淋巴系统与感觉器

【目的意义】通过解剖观察掌握淋巴导管的起始、行程、属支和收集范围,体表淋巴结的名称和引流范围,掌握视器和前庭蜗器的组成、结构。

【实验要求】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4级淋巴管道的归属关系及各级管道的特点;胸导管与右淋巴导管的组成、走行及收集范围,眼球壁各层结构的组成及相关结构,眼球内容物的组成,眼副器的基本组成,眼睑的结构,结膜的分布和结膜囊的概念,泪器的组成及泪道的分部,外耳道的形态特点,鼓膜的位置、分部及形态特征,鼓室各壁的名称、相关结构及毗邻;咽鼓管的位置、分部、交通与功能,骨迷路和膜迷路的位置和形态分部,平衡器和听器的名称和位置。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在尸体上实地解剖观察全身主要淋巴管的起始、行程、属支和收集范围,体表淋巴结的名称和引流范围,结合活体触摸理解体表重要淋巴结群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通过对视器和前庭蜗器的解剖观察,掌握眼球壁各层结构的组成及相关结构,眼球内容物的组成,眼副器的基本组成,眼睑的结构,结膜的分布和结膜囊的概念,泪器的组成及泪道的分部,外耳道的形态特点,鼓膜的位置、分部及形态特征,鼓室各壁的名称、相关结构及毗邻;咽鼓管的位置、分部、交通与功能,骨迷路和膜迷路的位置和形态分部,平衡器和听器的名称和位置。

【注意事项】关键要辨清体表重要淋巴结群的位置、引流范围和临床意义。

 

实验十七脊髓、脑干、小脑、間脑、端脑

【目的意义】通过解剖观察掌握脊髓、脑干、小脑、間脑、端脑的外形、结构、功能,理解中枢神经系统在调节人体各系统功能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实验要求】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特征,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灰质的分部,灰质前角的功能、灰质后角固有核的位置与功能,脊髓白质的分部,各纤维束的位置和功能。

脑干的组成与外形,脑干内脑神经核的位置与功能,脑干白质的4个丘系及锥体束的走行特点与交叉部位,第四脑室的位置,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