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滚动检测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4062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滚动检测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阶段滚动检测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阶段滚动检测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阶段滚动检测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阶段滚动检测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阶段滚动检测三.docx

《阶段滚动检测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滚动检测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阶段滚动检测三.docx

阶段滚动检测三

阶段滚动检测(三)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抽取⑤可检测出人体内产生的激素的含量

B.若人长期营养不良,⑤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④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C.若组织细胞为肝细胞,饭后一小时,①处血糖含量比⑤处高

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当⑤处的渗透压升高,则会引起该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答案 D

解析 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的,首先分泌到组织液,再进入血浆运输,因此⑤含有人体内产生的激素,据此可知,抽取⑤可检测出人体内产生的激素的含量,A正确;若人长期营养不良,⑤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④组织液中的渗透压相对增加,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若组织细胞为肝细胞,饭后一小时,血糖含量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在胰岛素的作用下,流经肝脏的血液中的葡萄糖会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因此,①处血糖含量比⑤处高,C正确;若组织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⑤处的渗透压升高,则会引起该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而后经过垂体释放,调节机体的渗透压平衡,D错误。

2.如图表示某一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相互转变过程中离子运输途径。

该细胞受到刺激时,通过④途径运输离子,形成动作电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②③途径属于主动运输

B.④途径的发生使膜内◆离子浓度高于膜外

C.正常情况下,▲离子的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

D.静息时由于①途径的作用,膜电位为内正外负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②③途径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项正确;无论是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时,膜外Na+(即图中◆)的浓度始终高于膜内,B项错误;正常情况下,K+(即图中▲)的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C项错误;静息时,由于①途径的作用,膜电位为内负外正,D项错误。

3.(2021·山东滕州高三月考)神经元N直接接收来自2个独立神经末端a和c的信号,神经末梢b通过突触与神经末梢a相连。

下图表示神经元N接收到来自3个突触前末端的信号后所产生的各种突触后电位。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末梢a、b、c在适宜条件下都能产生动作电位

B.如果神经末梢a和c同时受到刺激,那么神经元N可能产生动作电位

C.当神经末梢b单独受到刺激后,在神经元N处记录不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D.与神经末梢c单独受到刺激相比,当神经末梢b和c同时受到刺激时,神经元N所产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数值下降

答案 D

解析 通过乙图分析可知,如果神经末梢a和c同时受到刺激,释放兴奋性递质,如果N神经元的突触后膜的膜电位达到兴奋阈值,从而可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神经末梢b与神经末梢a形成突触,当神经末梢b单独受到刺激后,神经末梢b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最后扩散到神经末梢a,抑制神经末梢a的兴奋,故在神经元N处不能记录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C正确;通过C选项可知神经末梢b受到刺激时,神经元N处不发生膜电位的变化,故神经末梢c单独受到刺激与神经末梢b和c同时受到刺激,神经元N所产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数值不变,D错误。

4.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理解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贡献。

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HIF)在正常氧气条件下会迅速分解,当氧气含量很低时,HIF数量增加,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以改善缺氧。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O2的消耗和CO2的产生场所相同

B.百米赛跑时肌细胞中HIF合成可能会增多

C.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

D.降低HIF的活性有助于治疗缺氧性疾病

答案 B

解析 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是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消耗氧气是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场所是不同的,A错误;百米冲刺时,由于短时间大量运动,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根据题目描述,此时HIF会增加,B正确;红细胞是由干细胞分化而来的,所以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靶细胞应该是干细胞,C错误;HIF是在缺氧状态下的调节因子,HIF的作用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缺氧疾病的治疗应该是增加红细胞含量,所以应该增大HIF活性,D错误。

5.下列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B.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C.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

D.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答案 D

解析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但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A错误;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错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细胞外液)中,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即被灭活,C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正确。

6.(2021·邵东一中高三期中)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

两位科学家分别研究的是两种蛋白质CTLA-4和PD-1,这两种蛋白质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会成为抗原,被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

B.可以通过提高CTLA-4和PD-1的活性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临床上通过增强这两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可用于治疗癌症

D.这两种蛋白质的缺失,可能引起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导致自身免疫病

答案 C

解析 癌变细胞会成为抗原,主要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由于CTLA-4和PD-1这两种蛋白质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所以可通过提高CTLA-4和PD-1的活性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减少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作用,从而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确;通过题干信息“两种蛋白质CTLA-4和PD-1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故增强它们的生理活性,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不利于免疫系统消除癌细胞,C错误;这两种蛋白质的缺失,可能导致免疫细胞过度活化,会使免疫系统的功能过强,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病,D正确。

7.发热激活物能激活动物体内产致热原细胞释放致热原,致热原能引起恒温动物发热。

用牛血清蛋白使家兔过敏,然后将过敏家兔的血清转移到正常家兔体内,再将牛血清蛋白注射到受血家兔体内,引起该兔的发热反应;但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兔体内,无发热反应。

据此推测正确的是(  )

A.牛血清蛋白可以激活过敏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从而引起发热

B.过敏家兔血清中的牛血清蛋白抗体属于发热激活物

C.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了受血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

D.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正常家兔体内无发热反应的原因是没有发生免疫反应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兔体内,无发热反应,说明并不是牛血清蛋白激活过敏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引起的发热,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抗原—抗体复合物是受血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的激活物,B错误、C正确;对家兔来说,牛血清蛋白是一种抗原,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正常家兔体内会引发免疫反应,D错误。

8.为研究低温和细胞分裂素对茄子光合作用有关指标的影响,实验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适宜),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

叶绿素含量(mg·g-1)

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气孔导度(mmol·m-2·s-1)

常温+喷施蒸馏水

18.69

9.19

0.153

常温+细胞分裂素溶液

20.17

12.58

0.168

低温+喷施蒸馏水

10.74

2.75

0.053

低温+细胞分裂素溶液

12.01

4.03

0.064

A.低温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降低

B.细胞分裂素处理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增加

C.细胞分裂素可缓解低温对光合速率的抑制

D.常温下喷洒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能进一步提高茄子的光合速率

答案 D

解析 甲和丙两组的自变量是温度,由表中数据可得,低温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降低,A正确;甲和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喷洒细胞分裂素,由表中数据可得,添加适量的细胞分裂素有助于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B正确;由各组对比可知,细胞分裂素处理与低温处理相比,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有所增加,光合速率增大,这说明细胞分裂素可缓解低温对光合速率的抑制,C正确;表格中没有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的比较,无法说明常温下喷洒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能进一步提高茄子的光合速率,D错误。

9.(2021·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三模拟)生长素浓度对生长速率的影响如图甲;豌豆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如图乙;棉花、苹果等枝条去除顶芽后的生长状况如图丙;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分别浸泡绿豆种子一段时间,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测得对绿豆发芽的影响如图丁。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丙中的去顶操作有利于侧枝的生长,但不能提高棉花的产量

B.若图乙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C.为得到优质豆芽可选择1mg/L的生长素溶液浸泡豆芽

D.题中乙、丙、丁三组实验均可证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答案 A

解析 果实主要结在侧枝上,去顶利于侧枝生长,可提高棉花产量,A错误;Ⅳ比Ⅲ处生长素浓度高,且生长较快,因此最可能在BD段,B正确;1mg/L的生长素溶液使芽生长较快,且抑制根的生长,所以该浓度较适宜获得优质豆芽,C正确;乙组根向地生长、丙组顶端优势、丁组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三个实验均可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D正确。

10.根据已学的知识,分析下列曲线或柱状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第2阶段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乙图可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C.丙图表示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随时间变化短期内小狗血液中三种激素的相对含量变化,分析可知a可以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丁图表示在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以及放射性标记出现的先后顺序为a内质网→b高尔基体→c细胞膜

答案 D

解析 甲图是种群的“S”形增长曲线,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第2阶段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A正确;哺乳动物个体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功能,但是离体细胞的温度只能随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从而酶的活性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因此乙图可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B正确;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都下降,根据负反馈调节机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会升高,即a可以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如果丁图表示在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根据过程中膜面积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及内质网膜面积减小、细胞膜面积增大,可知a、b、c所代表的膜结构依次为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错误。

1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种群特征会受阳光、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协同进化

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D.捕食等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答案 C

解析 生物的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等,如植物的种群密度会受阳光、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A正确;群落演替中的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相互作用、协同进化,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错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通过捕食关系能够相互制约对方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正确。

12.北京南海子公园在历史上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后逐步衰落为环境脏乱差的垃圾场,经过湿地修复、垃圾无害化与景观恢复等,现已建成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湿地中的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B.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C.垃圾无害化处理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的演替

D.湿地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

答案 A

解析 该湿地中的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A错误;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现象,B正确;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的演替,C正确;湿地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D正确。

13.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B.b~d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增加

D.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 A

解析 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不同地段的不同种群分布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b~d段是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C错误;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发生变化,D错误。

14.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D.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 D

解析 δ>1,个体数目增加,种群密度增大;δ=1,个体数目不变,种群密度稳定;δ<1,个体数目减少,种群密度减小。

乙种群t1之后δ>1,种群数量增加,故t4时种群密度大于t1时;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δ的值相等,但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

15.“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的模式之一。

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循环原理是“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B.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C.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④优于②、③

D.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

答案 C

解析 施用有机肥,有机肥被微生物分解后得到的无机养分种类丰富,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B正确;对有机废弃物进行②、③的处理,既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又减少了④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所以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C错误;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D正确。

16.如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B.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三个营养级

C.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D.蛇的数量减少,狮子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答案 A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只有5条食物链,A错误;狮子在食物网中占据第三、第四、第五共三个营养级,B正确;野狗和狮子都能以羚羊和斑马为食,两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野狗又能成为狮子的食物,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捕食关系,C正确;由于狮子的食物来源较广泛,蛇的数量减少不会明显影响到狮子数量的变化,D正确。

17.科研人员从某毒蛇的毒腺中提取蛇毒素,将适量的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同一匹马的体内,一段时间后从该马的血液中提取抗蛇毒素。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蛇毒素是抗原,促进该马的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蛇毒素

B.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同一匹马的体内,使该马的体内产生较多的记忆B细胞和抗蛇毒素

C.蛇毒素能与抗蛇毒素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沉淀,阻止抗蛇毒素毒杀细胞

D.蛇毒素注射到马的体内,使该马产生细胞免疫,起到免疫治疗作用

答案 B

解析 蛇毒素属于抗原,促进题述马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以产生抗蛇毒素,A错误;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同一匹马的体内,使该马体内的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从而产生较多的记忆B细胞和抗蛇毒素,B正确;抗蛇毒素属于抗体,其作用是和蛇毒素结合,使其失去毒性,C错误;蛇毒素不会侵染细胞,不会使马产生细胞免疫,D错误。

18.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被利用的能量)。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碳元素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是②③④,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①

B.图2中,B表示兔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表示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C.在该生态系统中,狼和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

D.该生态系统在向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大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答案 B

解析 图1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大气中的CO2库、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碳元素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是②③④,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①,A正确;图2中,B表示兔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兔粪便中的能量(不是兔的同化量)也包含在C中,C不能表示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狼和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题述草原生态系统在向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大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D正确。

19.人和高等动物胰液的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进食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过程如图。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调节过程①和②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均为后天形成的

B.食物刺激,通过①③途径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比过程⑤迅速

D.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3种

答案 B

解析 调节过程①为先天形成的,过程②引起胰腺分泌胰液为后天形成的,A错误;食物刺激,通过①③途径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此时胃窦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B正确;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为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所以比过程⑤神经调节要慢一些,C错误;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4种,分别是胃泌素受体、神经递质受体、促胰液素受体、胆囊收缩素受体,D错误。

20.(2020·山东德州期末)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小于135mmol/L,表现为恶心、嗜睡、多尿等症状。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高

B.大量出汗后一次性饮水过多易引发低钠血症

C.低钠血症患者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偏低

D.可通过静脉滴注适宜浓度NaCl溶液对低钠血症进行治疗

答案 A

解析 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低,A错误;大量出汗后一次性饮水过多会使血液中钠离子浓度过低,易引发低钠血症,B正确;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主要与细胞内外的钠离子浓度差有关,低钠血症患者神经元外的钠离子浓度偏低,使神经元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变小,动作电位峰值偏低,C正确;可通过静脉滴注适宜浓度NaCl溶液对低钠血症进行治疗,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12分)(2021·湖南郴州高三模拟)健康人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极为重要,其浓度受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维生素D调控。

当血钙浓度低时促进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直接作用于骨和肾,使骨钙释放入血和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血钙升高;甲状旁腺激素还能促进1,25-二羟维生素D3(维生素D的主要活化形式)的合成,该物质作用于肠和骨,既能促进肠道钙的吸收也能促进骨钙释放入血,升高血钙。

当血钙高时可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和刺激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降钙素作用于骨和肾,其生理功能与甲状旁腺激素相反。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是受____________的影响,其分泌的调节存在________调节机制。

(2)1,25-二羟维生素D3属于脂质中的________类,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同时可以促进骨钙释放入血;经常日光浴能促进维生素的合成,可预防婴幼儿患________病。

血钙浓度过高时易导致肌肉出现________现象,降钙素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调节血钙的浓度。

(3)肾小管细胞除了含有甲状旁腺激素受体外,还含有________受体和____________受体。

(4)研究发现,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时,会刺激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促进________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导致突触后膜形成________电位,导致肌肉收缩。

答案 

(1)血钙浓度变化 负反馈 

(2)固醇 佝偻 肌无力 抑制骨钙的释放,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3)降钙素 抗利尿激素 (4)突触小泡 动作

解析 

(1)当血钙浓度低时促进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所以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是受血钙浓度的影响,甲状旁腺激素(PTH)可以促进血钙升高,当血钙高时可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说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2)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故1,25-二羟维生素D3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同时可以促进骨钙释放入血;经常日光浴能促进维生素的合成,可预防婴幼儿患佝偻病。

血钙浓度过高时易导致肌肉出现肌无力现象,降钙素作用于骨和肾,其生理功能与甲状旁腺激素相反,说明降钙素可通过抑制骨钙的释放,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作用调节血钙的浓度。

(3)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抗利尿激素均能作用于肾小管细胞,故肾小管细胞除了含有甲状旁腺激素受体外,还含有降钙素受体和抗利尿激素受体。

(4)研究发现,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时,会刺激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导致突触后膜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导致肌肉收缩。

22.(10分)癌症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之一,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抗击癌症的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不仅可以抵抗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和突变细胞,以维持人体的稳态。

(2)将畸胎瘤细胞(Tum+)注射到小鼠体内会导致肿瘤的产生。

通过诱变,研究者获得了多个成瘤率很低的畸胎瘤细胞株(如Tum-20、Tum-25)。

给小鼠注射Tum-细胞,检测成瘤率(成瘤小鼠/注射小鼠),过程与结果如下图、下表。

项目

第0天注射

射线处理后注射

成瘤率

第一组

Tum-25

Tum-25

0%

第二组

Tum-25

Tum-20

53%

第三组

不注射

Tum-25

100%

第四组

不注射

Tum-20

100%

①第一组的成瘤率为零,合理的解释是:

第一次注射的Tum-25作为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了大量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____________,射线处理后保留下来的少数细胞,在第二次注射Tum-25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