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县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新部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388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县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新部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省黄陵县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新部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省黄陵县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新部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省黄陵县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新部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省黄陵县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新部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县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新部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黄陵县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新部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县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新部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黄陵县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新部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黄陵县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新部word版含答案

高新部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63分)

1、某健康成年人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100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B.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直接进入淋巴

C.分布在细胞外液的Na+比细胞内液的多

D.由于无机盐离子数量增加会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

2、下列关于人体稳态及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C.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离子浓度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3、下列各组激素中,与棉花落花落叶均无关的是(  )

A.生长素和赤霉素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C.生长素和脱落酸D.赤霉素和乙烯

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番茄雌蕊,可得到无子番茄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激素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

B.在植物体内,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都是由激素调节实现的

C.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D.脱落酸和赤霉素在对种子的萌发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6、为了研究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科学家曾做了下列实验:

①切取燕麦胚芽鞘的顶端,按下图所示分别插入云母片;②把A和B分别置于完整的琼脂块上,C和D分别置于中间分开的琼脂块上;③再把A放在暗处,B、C、D沿箭头方向照光.若A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相对值为100,则B、C和D的各值如图所示.下述关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结论,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合成

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

D.背光一侧生长素合成得多,向光一侧生长素合成得少

7、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赤霉素处理甘蔗使茎秆变粗

B.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素的作用

C.只有用生长素处理才可获无籽果实

D.可用乙烯使果实增大

8、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属于同一物种)的形成是由于(  )

A.地理隔离B.生殖隔离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9、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中a、b1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零

B.当某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杀虫效果最佳

C.若空间充足,种群数量增长一定如曲线a所示

D.曲线b2的K值降低,说明该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

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11、某同学完成了“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对照实验,对照组()

A.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土壤进行处理

C.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D.尽可能避免改变土壤理化性质

12、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

D.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13、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生态特征

发展期

成熟期

A

生物种类

B

有机物总量

较少

较多

C

抵抗外界的干扰能力

D

动物类群丰富度

较低

较高

A.AB.BC.CD.D

14、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逐渐代替藓类植物,接着灌木植物又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繁殖能力较强

B.演替各环节中最先进入者寿命较短

C.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较高等

D.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1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

B.农田被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起点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

C.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增加,能量减少

16、某海岛屿由海底火上喷发形成,岛上植被茂盛,景色宜人,正逐渐成为旅游胜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

B.调查该岛屿上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C.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D.开发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17、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苔藓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披荆斩棘,开出一条道路

C.由于化工厂污水的排放,河水中的植物群落改变了

D.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都属于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8、稻田中农民要把稗草拔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是为了

A.保持能量循环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19、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为零

B.草原向森林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C.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以用于生物自身有机物的合成

D.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只会发生在生物之间,而不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B.植物只能感受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

C.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D.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2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22、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干扰的能力增强

C.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候鸟飞来我国越冬不属于生物入侵

D.我国从国外引进水葫芦导致其疯长属于生物入侵

23、.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种间关系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原状的能力就越强

25、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只在各种生物之间进行

B.将牲畜的粪便当作化肥施用给牧草,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C.如果Q1+Q2+Q3>0,2Q,该草原生态系统可能面临沙漠化威胁

D.草原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

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

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

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

C.“我最闪亮”—孔雀开屏:

鸟类的求偶炫耀

D.“我的地盘”—美洲猎豹:

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

27、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A→B→C

B.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③⑤⑦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磷循环不具有全球性

D.提高⑥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8、有关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③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④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29、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

A.化石燃料的燃烧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C.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30、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则()

①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

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

③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营养结构越简单

⑤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⑥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3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32、如图为一条流速缓慢的河流和一个生活污水排放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P点的溶氧量增加,细菌种群数目增加

B.P点到Q点的有机物数量增多导致藻类植物种群数目增加

C.P点到Q点藻类植物增加是由于无机物浓度增加引起的

D.如果人为地将空气泵入污水中不会有助于分解有机物

33、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

A.CO2、SO2、氟利昂B.SO2、CO2、氟利昂

C.氟利昂、CO2、SO2D.CO2、氟利昂、SO2

34、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但是由于工业的发展,我国湿地面积不断下降,已引起环保专家的关注。

下列与湿地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湿地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湿地被破坏不会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D.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到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上升

35、我国目前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难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土面积不够大B.经济发展不够快

C.就业人数过少D.人均自然资源不足

36、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的破坏加剧了洪涝与干旱灾害,使渔业资源严重受损。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湿地公园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B.湿地群落的重要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群个体的随机分布等

C.湿地生态系统作为“气候调节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湿地群落中,害虫与其天敌之间为捕食或寄生关系

37、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O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