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379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运动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运动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运动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运动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系统复习资料.docx

《运动系统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系统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系统复习资料.docx

运动系统复习资料

运动系统

第1章运动系统概述

1.运动系统检查法

1)物理学检查,是运动系统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2)肌力分级(6级)

a)0级肌肉完全瘫痪,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

b)1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

(不动)

c)2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重力。

(不重)

d)3级能对抗重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

(不阻)

e)4级能对抗部分阻力。

(不全)

f)5级正常肌力。

第2章骨折概论

第一节概论

1.骨折的定义与成因

1)定义: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的中断。

2)成因(记忆:

例子)

a)直接暴力:

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

b)间接暴力:

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

(例如:

肱骨髁上骨折)

c)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暴力可集中在骨骼的某一点上发生骨折,骨折无移位,但愈合慢。

(好发部位:

第2、3跖骨和腓骨中下1/3处。

d)骨骼疾病(也称病理性骨折):

有病骨骼(例如骨髓炎、骨肿瘤等)遭受轻微外力即发生断裂。

2.分类

1)根据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骨折处皮肤与粘膜是否完整可分为:

a)闭合性骨折

b)开放性骨折:

骶骨骨折刺破直肠;耻骨骨折刺破膀胱。

2)根据骨折形态和程度分为

a)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发生部分中断,按其形态分为:

A.裂缝骨折:

只是有裂缝,没有完全裂开。

多见于肩胛骨、颅骨。

B.青枝骨折:

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

多见于儿童。

b)完全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完全中断。

按其骨折线方向和形态可分为:

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性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骨骺分离。

3)根据骨折稳定性分为

a)稳定性骨折:

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如青枝骨折、裂缝骨折、嵌插性骨折、横形骨折。

b)不稳定性骨折:

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

第二节骨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1.全身表现

a)休克。

最常见的骨折是:

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

b)发热。

2.局部表现

1)专有体征(只要出现其中任何一个,即可确诊骨折)

a)畸形。

b)反常活动。

c)骨擦音或骨擦感。

2)一般表现

a)疼痛与压痛。

b)局部肿胀与淤斑。

c)功能障碍。

3.影像学检查(总结—运动系统的所有检查方法)

1)X线:

所有的骨折和脱位首选。

2)CT:

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症的时候看椎间盘。

3)MRI:

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症的时候看神经血管受压的情况。

4)B超:

运动系统从来不选。

5)核素骨扫描:

转移癌。

第三节骨折的并发症

1.早期并发症

1)休克出要是因为出血。

2)脂肪栓塞综合征

a)最常见部位:

肺和脑。

b)表现:

昏迷+呼吸苦难。

c)X线表现:

暴风雪样改变。

3)重要内脏损伤:

肺损伤,肝、脾破裂,膀胱、尿道(骨盆骨折)、直肠损伤等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a)重要血管损伤

A.股骨髁上骨折的远折端可能伤及腘动脉。

B.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近折端可能伤及肱动脉。

b)周围神经损伤

A.肱骨中下1/3骨折可能损伤桡神经。

B.腓骨颈骨折造成腓总神经损伤。

5)骨筋膜室综合征

a)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一个密闭的腔隙就是骨筋膜室。

b)表现:

剧烈疼痛。

c)部位:

前臂和小腿。

d)治疗:

早期切开。

e)并发症:

缺血性肌挛缩。

2.晚期并发症

1)坠积性肺炎

2)褥疮长期卧床,局部长期受压造成软组织血液供应障碍,易形成褥疮。

3)下肢深静脉血栓

4)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

最常见的是肘关节。

5)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内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

6)关节僵硬:

是骨折和关节损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7)急性骨萎缩

8)缺血性骨坏死

A.头下型股骨颈骨折

B.胫骨中下1/3g骨折

9)缺血性肌挛缩。

第四节骨折的急救及治疗

1.急救的目的及急救固定的目的

1)骨折急救的目的

a)抗休克抗休克为首要任务。

b)包扎伤口在大血管出血时,可用止血带,记录开始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间隔1小时放松止血带1-2分钟。

c)妥善固定

2.骨折的治疗

1)复位。

2)固定。

3)功能锻炼(肢体康复训练)。

3.常用复位和固定方法

复位方法:

分为手法复位、切开复位和牵引复位。

4.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

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即骨折对位对线完全良好。

2)功能复位:

未能达到解剖复位,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

功能复位的标准:

a)旋转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b)成人下肢骨折缩短移位不超过1cm。

儿童不超过2cm。

c)与下肢关节活动方向垂直的成角移位必须完全复位。

d)长骨干横骨折,对位应至少达1/3左右,干骺端骨折侧方移位经复位后,至少应对位达3/4左右。

5.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正确地处理创口,尽可能地防止感染,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

1)清创要点

a)清创的时间原则上清创越早越好,最好在伤后6~8小时内清创。

b)切除创缘皮肤1-2MM,皮肤挫伤都应切除失去活力的皮肤。

c)关节韧带和关节囊严重挫伤的,应于切除,若仅为污染尽量保留。

d)骨折端的处理游离的小骨片去除,有连系的保留,大片的不管连不连系都保留。

2)组织修复清创时间超过伤后6-8小时者,不宜应用内固定。

第5节骨折的愈合

1.骨折的愈合过程

1.血肿机化演进期:

骨折后2周完成。

2.原始骨痂形成期:

4~8周。

3.骨痂形成塑型期:

8~12周。

2.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包括年龄和健康情况。

2)局部因素骨折部的血液供应差,比如头下型股骨颈骨折,胫骨中下1/3骨折。

第3章上肢骨折

第一节锁骨骨折

1.临床表现及诊断

病人常用健侧手托住肘部,同时头部向患侧倾斜。

2.治疗

1)儿童的青枝骨折和成人的无移位骨折可不作特殊治疗。

2)三角巾悬吊患肢3~6周即可开始活动。

第二节肱骨外科颈骨折

1.解剖概要

1)肱骨外科颈是肱骨大结节、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部位。

2)骨折后容易损伤臂丛神经、腋神经。

2.治疗

三角巾悬吊患肢。

第三节肱骨干骨折

1.肱骨干骨折后容易损伤桡神经。

2.桡神经损伤后表现:

垂腕。

第四节肱骨髁上骨折

1.好发年龄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

2.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伸直型

a)最常见。

b)骨折移位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

3.并发症

a)最容易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骨折。

b)血管:

肱动脉。

c)神经:

正中神经。

补充知识点:

神经损伤后的表吸纳

迟早中原闹炊烟(即尺爪中猿桡垂腕)。

(1)桡神经损伤:

"垂腕"。

(2)尺神经损伤:

爪形手。

(3)正中神经损伤:

猿手。

第5节桡骨下端骨折

1.分型及典型体征

1)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的典型畸形:

桡背侧移位。

a)“银叉”畸形。

b)“枪刺样”畸形。

2)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或叫反Colles骨折:

背侧向掌侧移位。

2.首选的检查:

X线检查。

3.治疗

1)最常见的治疗:

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

2)若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手术切开。

第4章下肢骨折

第一节股骨颈骨折

1.成人股骨头的血供

1)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

它只供应股骨头少量血液,局限于股骨头的凹窝部。

2)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

对股骨颈血液供应很少。

3)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骺外侧动脉)

a)股骨颈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

b)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

2.股骨颈骨折的分类

a)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a)头下型股骨骨折—最容易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b)经颈型股骨骨折

c)基底型股骨颈基底骨折

2.按X线表现分类

a)内收骨折Pauwells角>50°,属于不稳定性骨折,内收型骨折。

b)外展骨折Pauwells角<30°属于稳定性骨折,外展型骨折。

3.临床表现

a)外旋畸形。

b)患肢短缩。

c)Bryant三角底边缩短,大转子超过Nelaton线之上。

4.治疗

a)<65岁:

皮牵引。

b)>65岁:

人工关节置换术。

第二节股骨干骨折

1.诊断

a)表现:

大腿肿胀、缩短、畸形。

b)首选检查:

X线检查。

2.治疗

a)3岁以下的儿童用垂直悬吊皮肤牵引。

b)产伤引起的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可将伤肢用绷带固定于胸腹部。

c)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手术切开。

第三节胫骨平台骨折

最容易合并的并发症:

创伤性骨关节炎。

第四节胫腓骨骨折

1.好发部位:

胫骨上下段两者移行交界处。

2.最容易延迟愈合或不易愈合:

胫骨中下1/3骨折。

3.腓骨颈的骨折可引起腓总神经损伤。

第5章脊柱和骨盆骨折

第一节脊柱骨折

1.两个英文

1)Jefferson骨折:

第一颈椎的骨折。

2)Chance骨折:

椎体水平状撕裂骨折。

2.脊柱骨折—腹膜后血肿—刺激腹腔后神经节—肠麻痹。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首选检查

1)骨折:

X线检查。

2)脊髓损伤:

MRI检查。

4.搬运方法:

轴向翻动,伤员身体保持平直状态下滚动至木板上。

1)3人用手将伤员平直托至木板上。

2)严禁一个人抱头一个人抱脚。

5.治疗:

骨折块压迫骨髓后,手术解除脊髓压迫。

第二节脊髓损伤

脊髓震荡:

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可有暂时性功能抑制,发生传导障碍。

伤后立即发生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

几分钟或数小时可完全恢复。

第三节骨盆骨折

1.最容易引发休克:

骨盆骨折。

(其次是股骨干骨折)

2.首选的选择:

X线。

3.特殊的体征:

骨盆分离和挤压实验阳性。

4.并发症

1)腹膜后血肿最容易引起休克,在进行腹腔手术时,应注意切勿打开后腹膜血肿。

2)腹腔内脏器损伤。

3)尿道损伤:

膜部(对比记忆:

骑跨伤--球部)

4)直肠损伤。

5)神经损伤。

6)有休克时应积极抢救,有腹内脏器损伤及泌尿道损伤者应与相关科室协同处理。

撕裂会阴与直肠必须及时修补,腹膜血肿切忌打开。

第6章关节脱位

第一节肩关节脱位

1.前脱位最为常见。

2.Dugas(杜加)征:

将患侧肘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称为Dugas征阳性。

3.方肩畸形。

方肩畸形+杜加征(阳性)=肩关节脱位。

4.首选检查方法:

X线检查。

5.复位方法:

Hippocrates法(足蹬法)复位。

第二节肘关节脱位

考点:

肘后三角失去正常关系=肘关节脱位

第三节桡骨头半脱位

1.好发年龄及发生机制

5岁以下的小儿,牵拉史+牵拉史。

2.治疗

手法复位,不必任何麻醉。

第四节髋关节脱位

1.后脱位最为多见。

(对比记忆:

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的是:

前脱位。

2.畸形

1)后脱位:

屈曲,内收、内旋。

2)前脱位:

屈曲,外展、外旋。

3.首选检查方法: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